马璐瑶,武华文
(新疆理工学院,新疆 阿克苏)
近些年来,经济学专业受到国外的影响,西化日益严重,高校学生是未来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生力军,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希望,必须让他们懂得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经济学理论中的重要作用。如果学生们对经济理论基础缺乏清晰认知,理论上的盲然将使温水煮青蛙效应在他们身上表现得具有先嵌性。因此经济学课程教学发挥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功能要求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西方经济学是新疆理工学院经济管理类专业中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这一课程本身内容覆盖面较广,涉及知识点较多,一些概念和理论分析过于抽象且较难于理解,又由于这一课程是在大一年级下学期及大二上学期开设,对于刚刚入学的大学生而言学习理解有一定难度,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关于西方经济学课程改革的探索,很多学者都进行了相关研究论证,从教学方法、教材编排、课程体系匹配、教学模式转变、考核方式变革等多方面提出了不同的建议,为该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及教学效果提升提供了众多的思路和实施方案。但针对我院经管类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居多的,数学基础较差的情况下,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革。[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让学生回归到教学主体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实际解决问题和高层次思考的能力。
因此,笔者将结合教学实践,有针对性地改进目前教学方法,重视课堂设计,着重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激发其积极学习、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潜能;同时,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注重理论分析和现实问题分析紧密结合,学以致用,提高经济学理论的现实分析力和解释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西方经济学》是财经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该门课程主要介绍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原理以及国家管理和调控宏微观经济的基本原理。
课程的特点有:①理论体系完整,知识点众多;②分析方法繁杂,有一定难度;③理论具有较强的应用性,比较容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④理论相对于实际又有一定的滞后性。经济现象纷繁复杂、经济问题层出不穷,理论又不能完全解释经济运行过程中出现的某些新状况、新问题。
西方经济学一般面对本科大一或大二阶段的新生开设,这部分学生的特点是:①学生对经济社会关注较少,缺乏体验与思考;②学生时间和精力有限,课务繁重;在我院大一大二学生平均周课时24,开设课程门数较多,学生自己独立学习,查阅资料的时间有限;③学生数学基础参差不齐,少数民族学生占多数,普遍较差,对经济学的学习有一定影响;④本科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学习的积极性较高。
基于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课程的教学目标为:首先,要使学生具备必要的经济学基础知识,为将来学习其他财经类课程以及从事经济管理类工作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其次,要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经济分析能力,使学生能初步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解决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具体包括提高学生的企业管理能力、市场分析能力、宏微观经济政策的解读能力等。第一个目标是知识目标,第二个目标是能力目标。第二个目标以第一个目标为基础,第二个目标是最终目标。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类型、多交叉和多规格的态势,经济学思维能力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2]经管类专业的学科体系,要求学生们具备较强的经济学基础,能够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对市场供求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具备能够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除了将本门课程知识传授给学生,还承担着培养学生的商学思维,帮助学生构建本学科专业知识框架的职责。
教师的讲课内容仅聚焦在本门课程,忽视学科间联系,学生只能孤立地学习一门课程,没有机会在经济学课程的学习中初步窥探到商科思维和价值体系,未形成对专业课程学习的知识框架和学习目标,是非常可惜的。
鉴于《西方经济学》课程的重要性,需要学生把握学科间联系,掌握课程的整个理论体系和学科之间,但目前课时安排较少,两学期每学期只有48个学时,教师没有充足的时间安排授课计划,进行完整而系统的教学。课时量过少直接影响了实践课程的设置,难以达到授课目的。
微观经济学的内容涉及需求供给、消费者行为、生产者行为、市场结构、市场失灵等基础理论,宏观经济学的课程内容涉及国民收入的核算、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等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普遍还是以理论讲述为主。目前,所选用教材集中于概念解析、公式推导、图表分析等理论性内容,将会增加学生的畏难情绪,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掌握的只是空洞的理论,理论难以真正理解,没有通过应用知识获得深度思考,难以将所学融入自身的知识体系中,无法运用经济学方法理性科学地分析现实中的经济问题,更难以培养其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因缺乏双向互动,老师也常抱怨学生,讲过的知识总记不住。学生因不了解所学对解决现实问题有何意义,仅在考试前努力记忆,形成学完即忘完的恶性循环。
目前课堂教学主要采用教师教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模式,课堂缺乏科学系统的设计,虽然启发式、案例式、研讨式、专题讲座等教学模式也受到了重视,由于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和课程性质的限制,学生基础知识薄弱,在课堂教学中虽然会涉及到启发式、案例式教学,但学生参与度不高,在实际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实质性、创新性的进展。比如,启发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多是在理论的引入、问题的提出时才有所体现,并没有真正地与讲授式教学模式进行深层次的有机结合。在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采用专题式教学,利用翻转课堂,学生就所学的知识教师给予专题范围,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查阅大量资料,并在课堂上做讲解,教师进行点评补充。在具体实践中,专题式教学学生的积极性较高,但这样的方式并没有真正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得以实际应用,大多学生知识对相关专题的现状进行阐释,与宏观经济学所学理论联系不足,很多现状也不能很好的解释。
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仍然是以常规性考核为主,学期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两部分构成,平时成绩主要由课堂表现、学生到课率及作业三部分综合确定,期末考试考核内容多是教材中的概念、原理等基本理论知识,考核内容多与课堂教授或简单延伸的理论知识有关,对于学生利用经济学原理分析社会现象的开放式考试内容并无过多涉及。这种考核方式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一方面,学生会功利性地只围绕考试学习,平时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考前“临时抱佛脚”。另一方面,这种考核方式过于片面,很难考核学生的专业知识、综合素养、思维认知、沟通表达等能力。
目前,我院教师大部分都是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参加工作,很难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企业的实际工作中,缺乏实践经验;未能精准把握学科前沿及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联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学案例陈旧,不能适应教学的需求,与实际经济联系不足,专业能力需进一步提升。
《西方经济学》几乎是所有商科课程的基础,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重在培养学生运用经济理论、方法和模型,分析和解决现实经济行为的能力。面对体系庞大、内容繁杂的经济理论,教师如何在有限课时内,最大限度令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性探索:
“OBE教学理念”提倡以结果为导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批判精神、求证精神,鼓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励其自发式学习动力[3]。
在《西方经济学》课程讲授中,专注培养学生关注知识背后的知识,包括理解不同知识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不同学术流派观点的产生原因、不同商科学科的相互联系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加系统全面的理解重要的知识点,以结果为导向理解如何应用知识点,有助于提升其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应理解00后学生的需求和困惑,鼓励学生回归课堂主体,利用所学知识解决自己在学习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自发式学习动力,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
例如,教师可建立微信群,将微信平台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和延续,根据所讲知识内容,定期选择一个热点话题,组织学生在网路平台上进行讨论与分析,锻炼学生的信息整合思维与创新性思维,帮助学生养成时刻关注新闻特点的良好习惯。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解读与讨论活动进行指导鼓励,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特别强调的是针对我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涨的实际情况,在选择热点话题时要精准衡量,选择与学生平时生活密切相关的事件,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所谓“一加一减”就是在授课内容中激发学生关注新疆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查阅相关数据,加入相关实践应用内容,加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丰富的实践案例,减掉过于晦涩难懂的数理内容。
选取内容时应考虑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数学基础薄弱的实际情况,内容选取注重实践应用,摒弃过于难懂的数理推导过程。同时,在有限学时的教学规划中,要有重点地加入实际案例,融入符合时代发展的实践案例,如房地产升值与缩水、中美贸易战、石油价格变化、中国失业状况等案例。学生一旦理解经济学知识如何解决实际问题,经济学课堂就会变得生动活泼,也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4]。
采用“OBE教学理念”组织创新课堂,实现双向互动交流,能明显提升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能提升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热情[5]。我们探索性地将授课方式48课时的经济学分为理论授课+“无领导小组”案例讨论课+实践报告课的形式,其中36课时为理论授课,应结合新疆经济发展背景进行讲解,讲课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教学及“雨课堂”等教学工具精准吸引学生眼球;8课时为案例讨论课,应针对经济热点事件,建立“无领导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锻炼学生的逻辑能力、思辨能力、表达能力;4课时为实践报告课,结合经济学理论、商业实践、热门社会话题设定题目,学生依题目通过公开演讲完成实践报告,锻炼学生对经济学知识的应用、经济思维的塑造、公众演讲的能力。
我们首次改革将期末考试成绩、日常考勤、课堂参与、实践成绩都纳入期末考核的体系中,分散各项构成要素,着重体现全面考核、过程考核和能力考核的思想,具体做法是将案例讨论课和实践报告课成绩计入总成绩的40%,日常考勤占10%,理论考试仅占50%。理论考试试题考核增加开放性应用性试题,旨在全面体现学生的经济学思维,通过这种考核方式的调整,尽可能调动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常在学习生活中深度思考,学会运用经济学思维分析和决策现实问题。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征程上的领路人,应不断提高自身水平。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还要不断提高应用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再具体实践中,成立课程教研组,定期举行教研活动,就针对课程内容向外延伸的时事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博采众长,形成教学案例库,在实践教学中,抛砖引玉,做到向学生正确传授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思考身边的经济现象,精准应用到具体的实践案例分析中。
经济学作为经管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如何实现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双重课程教学目标至关重要,文章结合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从授课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设计、考核方式、教师自身等方面多方位总结在具体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具体存在的问题,引入“OBE教学理念”提出具体实施路径,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