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翠,海平,于波,徐宁,包呼和牧区乐
(内蒙古民族大学 化学与材料学院,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内蒙古 通辽)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此论述为新时期高校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协同建设指明了根本方向,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行动纲领。“课程思政”是指思政教育施教主体有意识、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教学环节,营造教育氛围,将其认可、倡导的政治观念、思想认识和道德规范以间接、内隐的方式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最终传递给思政教育的受教主体,使受教主体成为符合党和国家发展所需的合格人才的教育教学理念[3-4]。“课程思政”作为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结合的创新教学理念,它对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是实现高等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必然选择。新形势下高校各门课程都应承担起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双重任务。因而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探索教学中贯穿结合思政教育的相关方法,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5]。在此,本文对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德育功能进行研究。
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拓宽了当代大学生的视野,也对他们的思想意识产生了较大冲击。由于缺乏社会经验、阅历不足,一些大学生盲目崇拜和接受外国文化,忽视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例如,部分大学生热衷于过国外的圣诞节、情人节等节日,而我国的重阳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却遭到冷遇。另外,有些媒体为吸引眼球做出片面报道,造成不良的舆论导向。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平台上的许多负面思想和错误观念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导致一些大学生出现价值取向扭曲、政治意识淡薄、拜金主义、功利意识凸显等问题。这些都极大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使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诸多挑战。结合新时代复杂多变的世界形势,切实做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引领和价值观导向教育,在润物无声中抵制各种不良社会思潮的冲击。
大学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我国高校担负着立德树人的时代使命。高校具有人才、智力、资源密集等特点,应坚持和把握正确政治方向,育才更要育人。然而,在我国大部分高校更多重视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德育教育。同时,相关工作的研究相对薄弱,尚未建立健全专业完善的教育体系和长效机制,这也影响了当代大学生德育培养成效。因此,在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政策方针指引下,高校各类课程都要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将教学目标与立德树人思想有机融合。
课堂是新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的主渠道,课程是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实效的有力抓手。有机化学实验是高校化学、化工、食品、环境、材料、动医等相关学科的重要实验基础课程。我国化学家戴安邦教授曾强调:“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最有效的形式”。首先,有机化学实验是理论课程的延伸,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通过对有机化合物的制备、分离纯化、鉴定分析等内容的学习,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秉持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科学素养。在以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发现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通过了解使用危险化学药品的特点,牢固树立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学生敬畏生命和责任担当的价值观。此外,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授课对象是化学化工及相近专业学生,毕业后他们可能会在科研院校或化学化工、材料、能源、医药等相关重要行业从事研究、开发等工作。因此,在有机化学实验授课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具有十分必要和积极的现实意义[6-9]。
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会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如熟悉常用药品和危险品的特性、常用仪器设备的操作规范以及发生事故后的应急处理等,确保学生心中有防范意识、脑中有安全知识、手中有防护技能。其次,引导学生选择环境友好的合成方法,同时考虑如何处理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三废”,树立环保意识。例如,“重结晶乙酰苯胺”的实验中选用水作为重结晶的溶剂。“正溴丁烷制备”实验中要求学生安装带尾气吸收的反应回流装置。“乙酸乙酯的制备”实验中,引导学生选用对甲基苯磺酸做催化剂代替腐蚀性强的浓硫酸。另外,鼓励学生合理设置连续性实验,践行节能减排、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理念。例如,从“工业乙醇的蒸馏”实验中收集的乙醇可用作“萘的重结晶”或“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溶剂,重结晶后的萘又可用于“熔点的测定”实验中[10]。每次实验要求学生用后仪器和药品立即归还原处并保持其完好、整洁,并将实验所产生废液和废渣送到指定的存放处。树立责任意识,以良好的实验习惯养成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在“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实验中介绍常见毒品知识。通过对制造、运输、走私、贩卖、非法持有毒品的具体违法事例的讲解,提醒学生保持警惕,洁身自爱,远离毒品,珍爱生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严禁使用重结晶、柱色谱以及天然产物的提取等实验工艺提纯国家违禁药品。实验中常常接触易制毒和易制爆化学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穿插讲解《易制毒化学品购销和运输管理办法》《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的相关内容。教育学生时刻坚守良知,提高法制观念。
作为一门专业实践性课程,有机化学实验处处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例如,引导学生在实验中深化基础理论的学习,强调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实验结果。学习实验用到的相关原理时,可引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联系实际”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机化学合成反应时间较长,需学生们耐心等待及时监测,渗透“质量互变规律”。做性质或鉴别实验时,渗透“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的辩证关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坚持实事求是。分离有机化合物的实验操作,蕴含着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巧妙地融入到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以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机化学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实验数据不得篡改等,渗透严谨和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通过“甲基橙的制备”实验了解染料用途,培养学生的专业自豪感。重氮盐的制备务必控制在0~5℃中进行,引导学生懂得细节决定成败。在“乙酰水杨酸的制备”实验中指出此合成产品配上柠檬酸、蔗糖、玉米淀粉等可生产用于治疗心肌梗死阿司匹林肠溶片。通过亲手合成这种常用药物,学生获得了成就感和专业自豪感。在“环己烯的制备”实验中引入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用于我国“水立方”墙体材料这一案例。引导学生直观感受有机化学与生活、生产的紧密联系,发展他们审美创造能力,鼓励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振兴祖国、造福人类。另外,适时引入国外学者的优秀研究成果,提升学生国际视野和全球格局。
在“蒸馏”和“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实验中,可讲述我国茶酒文化的发展史,引入体现茶酒文化的古诗句。如陶渊明的“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施肩吾的“茶是涤烦子,酒为忘忧君”,李清照的“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杨慎的“雪浮粳稻压春酒,霞嚼槟郎呼早茶”,郑刚中的“杯深新酒滑,焙暖早茶香”,杜耒的“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戴复古的“开甕尝春酒,租山摘早茶”等。均体现了我国古代茶酒文化的深厚底蕴,以及人们对生活的热情和浪漫情怀。通过素材介绍,唤起学生对我国独特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的了解和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另外,适时介绍我国科技人员在化学领域的贡献和成果,通过典型事迹弘扬科学家心系祖国的赤子情怀和坚忍不拔的高尚品质。例如,介绍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及其科研团队成功提取出的青蒿素可有效地治疗疟疾。已写入多国有机化学教科书中的“黄鸣龙还原法”,是首例以中国科学家命名的重要有机化学反应。讲述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效力的侯德榜、邢其毅先生等事迹,培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总之,有机化学实验课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将思政内容引入此课堂具有可能性和可行性。通过挖掘课程中存在的思政“亮点”,找准切入点,可充分发挥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育人功能,达到灵活施教、润物无声的教学效果。
在课程思政开展过程中,教师是践行课程思政的关键因素。现阶段多数高校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内容较多而学时较少,有的教师认为在这一“硬核”的教学活动中,难以水乳交融地开展或没时间开展课程思政。更多是在“教书”的层面上,而对“育人”的层面,没有结合实际课程进行深入讨论,使课程思政仍处于边缘化状态。其次,有的教师具有实施课程思政教育的主动意识,但未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内在辩证关系,缺乏将专业内容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的经验和技巧,尚未有效破解专业课教学与思政教育“两张皮”的困境。另外,有的教师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未分清主次,将“课程思政”讲成“思政课程”,存在思政教育淹没专业的极端倾向,这使得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无法实现。
以专业课教学为突破口加强思政教育,这是践行课程思政的强基固本之举,作为高校教师必须正视这一现实。为了将专业课程更好地与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应积极应对外部社会环境的潜在冲击,进一步加强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的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德育意识和德育教学能力。结合学生和时代的需求,进一步完善高校课程思政的相关教学建设,如编写课程教材、打造示范课程、完善教学管理、打通专业协同育人渠道等。进一步优化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评价体系和教学环境,制定和完善激励机制、考核评估相关机制等。
学生作为接受知识传承的客体,应对课程思政有一定的认知。但仍有部分学生认为自已已经形成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且学校已开设了思修课程,没必要在专业课程上再进行思政教育。在专业课程学习中,学生也只是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忽视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另外,由于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在校大学生对生活中思政元素的敏感度、感受力不强。还有一部分学生担心课程思政会流于形式、占用过多专业课时间,对其价值不明确。因此,“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任重道远,仍需加强和深入推广。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重要途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教师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将思政元素“基因式”融入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构建“浸润式”特色课程思政模式,在价值引领中凝炼知识底蕴,在知识传授中实现价值升华。将思政之“盐”溶于课程之“汤”,让学生从“汤”里品尝出“盐”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