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研究

2022-03-17 02:01韦齐齐
教育现代化 2022年15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思政职业

韦齐齐

(广西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广西 柳州)

一 引言

2010年出台的《关于开展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强调要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推进教育改革的出发点,把能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需要作为检验教育改革的根本标准[1]。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也提出了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挖掘各门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使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8年6月召开的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2019年8月发布的《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都特别强调了课程思政的重要性要提升到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制度层面来认识[2],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3]。2020年6月,教育部又制定并颁布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因此,实施全学科“课程思政”教育[4],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高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就要明确课程的育人要素和责任,就要深入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和课程建设,做到门门课程有思政[5]。

二 《创业与就业指导课》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

(一) 顺应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

目前,由于《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的界定一直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在大部分院校,既不是专业课程,也不是思政课程,并且课程主要归属在就业处或者创新创业学院。对于本门课程教学,课程思政不被重视,大多数高校过分强调实操技能知识的传授和实践经验的分享,不重视甚至忽略了本门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适应力培养的任务,更别提与思政教育融合度的问题,由此导致育人功能不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不明显。高校是育人的摇篮,仅仅依靠思政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够的[6],按照要求,要实现“门门课程有思政”。《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也要开展课程思政,不但符合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的要求,也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方针的要求。必须深挖《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元素的丰富蕴含,充分把握“课程思政”的丰富内涵,用好课堂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二) 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需求

当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主义领导下的全球治理体系面临重大调整,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与世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较量正在发生剧烈变化。随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走向全世界,跨国企业和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影响更为直接,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也出现前所未有的变化,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毕业生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核心能力等综合素质,迫使学生在动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语言写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不断提升,很多高校也把加强核心能力培养、加强思政建设作为人才培养计划中的重要任务。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确立,一些非主流文化、负能量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加上西方敌对势力在意识形态上的入侵和腐蚀,易受外界影响,这对课程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和实践育人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树立正确的“三观”,增进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三 《创业与就业指导课》课程思政的研究基础

李波等(2020)主要通过对课程思政概念、内涵的了解与掌握,并积极的运用课程思政的理念与思维来推动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得到更好的改革和创新,推动大学生更加顺利地从业与就业,促进大学生取得更好的发展。张慧勤等(2020)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进而对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路径进行探析,从而彰显该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7]。黄玉凤(2020)通过探讨夯实理论基础、积极挖掘思政元素、丰富就业指导教学途径等,促进就业指导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不断提升就业指导教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育人实效。岳欣(2020)认为在课程思政理念指导下,任课教师可以尝试以国家的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择业观培养、大学生的就业心理辅导、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等为切入点,通过朋辈引领、情景模拟、实地考察与社会实践等路径,切实提升高校就业指导课的教学质量。陈晶(2020)对大数据时代高校就业指导课程改革创新路径的研究,运用大数据技术构建高校就业指导服务平台、提高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精细化就业指导课程教学、指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等多方面手段,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8]。

四 《创业与就业指导课》课程思政要点

创业与就业指导课教学与专业课教学有一定区别,它应该是一堂生动的理论实践有效融合的课程,不但是大学生提高实践能力的舞台,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也可以认为是大学生人力资本与社会资本导流的重要节点。

(一) 认识自我

邀请有企业经验的老师/HR通过畅谈,分享个人所学专业、目前水平、技能和从业所需要求,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强化学生的人际、团队、管理等技能。利用实际正反面(如偷税漏税等)案例,强调诚实守信、责任担当、遵纪守法是基本准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根据学生所好,例如:分析正面的游戏、影视、球类、公众人物等角色的个人素质,引导学生提高正确的个人素质,并逐个分析自我的职业目标,通过何种方法(路径)达成学业规划。分析当今中国的社会阶层,“行行出状元”,劳动不分贵贱,引导学生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也能做出非凡的成绩,从而树立拼搏和进取理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骄傲自满,认清自己的定位。

(二) 职业生涯规划

要引导学生理性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将自己的兴趣、特长与将来的职业生涯紧密结合起来,将自己的理想抱负与社会发展、国家需要紧密结合起来,逐步确立长远而稳定的发展目标,将个人价值追求与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积极性[9]。大学生只有树立远大志向,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奋发有为,注重科学学习和规划,才会理性选择职业,才会从容不迫地应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和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需求,最终能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在职业生涯规划部分,教师可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十四五规划和二零三五远景目标等元素,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势而谋、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孙子·计篇》中说,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不慎重周密地观察、分析、研究,不重视战略规划,极大可能在现实中容易走弯路、岔路。个人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必须重视职业生涯规划。可以讲解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志向;毛泽东17岁那年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铭刻在求学之路,等等。

(三) 求职过程指导

通过任务驱动,布置“搜集就业信息”的作业,强化学生就业意识,强化其内生动力。了解学生关于学业与就业之间的心理内在想法,通过面试组织、社会实践等次数,调整心态,正确面对挫折,弱化恐惧失败,不断改进,增强学生内心的自信自爱自强动力。结合“卡脖子”问题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攻坚克难、勇于探索的精神;结合“干一行、专一行”,“干一行、爱一行”,以工匠精神教育学生。通过介绍“一带一路”、广西“三大定位”相关政策的解读,提升学生为中国现代化强国、为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建设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四) 职业适应与发展

动员学生提前参与实践(如入工厂流水线/到保险行业/服务部门等),强化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包括工作态度、所需技能、人际沟通等),尤其是基层岗位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操守,强调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敬业度。促进学生认真负责工作态度的养成和习惯,增强责任意识。鼓励学生追求奋斗创新,在创新创业之中增长才干,增强科技强国意识,铭记青年使命。

(五) 创业教育

邀请创业导师、校友企业家开讲,强化学生对国家政策的认同,树立创业获得感。指导学生参加校级比赛,克服创新创业的心理恐惧和害怕失败的情感,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和勤奋学习的心理。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如“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蕴含的“人才返乡,助力乡村振兴”的爱国爱民因子,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教育。通过中美贸易摩擦、和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介绍,督促学生以“航天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工匠精神”“钉子精神”为指引,扎实学习,专注、求变。

五 课程思政实践、以及一些思考和建议

(一)笔者所在的学校,是广西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课共计36学时,分成了三个学期,目的是针对性开展授课内容。大学生在刚入学时,从入学教育、专业导论开始了解专业,并尝试从学业规划的内涵、意义、要素、特征等等方面进行学业生涯规划的撰写,以及从哪些方面去实现目标,如何锻炼相应的能力等。大二阶段,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结合专业教育开展创业教育,学习创业知识。等到大三的时候,开展求职辅导,学生可以结合专业和个人意向调整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输出。这种设计,一是出于对现有课程学分不断压缩的应对,课时太少不能对全部内容进行讲授,这就必须要开展线上线下、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二是出于对学生发展规律的清晰认识,所以对教学任务进行有效分解,针对学生每个阶段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

(二)《大学生创业与就业指导》讲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要注重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必须要加强课程的实践教学。在教学方法上,创业部分采用项目教学法、典型案例分析法,可以让学生全面了解创业项目从创意到落地的整个过程;认知自我部分,可以采用课堂讲授法、小组讨论法,通过一些小游戏和小活动,激发学生展示真实的内心;求职技巧等部分,采用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拟训练法,以较为直观的方式加深了解;等等。如讲到招聘这部分内容,可以把招聘的整个流程通过项目教学法来进行,包括让学生负责发布招聘信息、组织宣讲、安排面试等流程,对工作过程的设计进行把控[10],这种“项目连线、学生主导”的教学法,能够让学生转变观念,调整心态,端正态度,对后期正确面对求职招聘有较好的现实指导意义。

1.组织开展大学生求职简历制作大赛,学生互相比对各自简历的设计、内容、成果等,能够更好地检视自我,明确自己的竞争优势,对不足能及时查缺补漏,或者面试的时候能扬长避短。

2.组织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把撰写商业计划书作为课程的大作业,了解创新创业活动中的团队合作、撰写商业计划书、社会调研、数据收集和挖掘、路演等工作的具体开展,从而参与企业创办过程中的技术开发和公司运营,了解融投资情况和股权分配制度,了解现代企业制度。

3.开展“工作过程”知识大赛,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活动探究所学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了解各岗位主要工作任务,通过这次比赛让学生认识职业并从中领悟与专业相关的知识,提升对专业岗位的职业认知,明确专业学习的目标和方向,制定合理可行的进阶计划,提高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4.举办职场经理进课堂,进行行业和形势分析,将课堂外的职场注意事项与职业发展放到了课堂内,加深了直观印象,填报了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从教学和育人的角度来看,有效进行了课堂维度的延伸,强调了全员、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性。

5.开展模拟招聘大赛,求职者针对自己所求职位,带来以往活动的经历和大家分享,比赛不是简单的证书堆砌,还涉及了更加深层次的精神文化:如价值取向,社会规范、思维方式、人生目标、伦理道德等,在职业追求和价值观多元的上有效的对接用人单位与毕业生。学生们通过制作VCR小视频,与老师、同学的关系被记录下来,体现了情感元素在大学生校园生活的分量。

6.开展暑假专业实习和社会实践。专业实习是促进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经之路。从课堂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本身就是促进大学生了解国情的基本需求,在实践中,大学生要着力培养与提升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就是做好的学校,要善于学习,虚心请教,从前辈获得行业内发展的最新信息,对照自己的专业学习,从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在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上面下功夫。

六 结语

思政理念必须牢牢嵌入到教学实践中,做到与教学内容无缝衔接,不只为思政而思政,在讲授相关知识点时,将思政理念贯穿到课堂教学中去,入脑、入心。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使命和立身之本,要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和接班人这个核心点和出发点。要深刻把握“课程思政”内涵和要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思政职业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案例教学法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初探——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例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