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2022-03-17 00:49霍书林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7期
关键词: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

郭 敏 霍书林

(首都体育学院 北京 100000)

人才资源是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与物质资源财务资源共同推进了社会的持续性发展。对于高校而言,必须结合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以人才为本的工作理念,不断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科学合理配置高校人力资源,全面提高高校人才的综合素养。以下内容结合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普遍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工作对策。

1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问题

1.1 人才培训体系不够科学健全

受过往传统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影响,高校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体系缺乏完善性,注重引进、轻培训,重使用、轻研发,重专业、轻技能等,缺乏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导致高层次人力资源的缺失,影响到高校人力资源结构的合理性,无法充分发挥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应有价值。

1.2 薪酬激励管理机制缺乏柔性

从现有的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薪酬激励机制来看,多采用工资与津贴相融合的二元模式。此种缺乏多元化的薪酬分配激励机制,无法充分激发出高校人力资源的潜在价值。此外,在二元模式的信用管理机制下,往往会出现内部不公平问题。比如,行政人员与教学科研人员的津贴标准或绩效考核标准不一致,校内津贴过于倾向高职务高职称的人员。

1.3 绩效考核流于形式

从目前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来看,对教师的绩效考核大多流于形式。因绩效考核中定性与定量考核标准缺乏明确性,导致绩效考核工作无章可循、无据可依,影响到绩效考核工作的公平性与公正性,无法充分激发出教师人力资源的工作热情,造成高校人力资源的浪费。

1.4 信息化管理不够有效

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先进的信息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各类管理工作中,有效提高了管理工作成效。在此大背景下,在部分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有些高校仍未给予信息化建设足够重视,无法充分发挥出信息化技术在高校建设中的应有价值。此外,有些教职员工对信息化管理存在认知上的不足,在日常工作中继续采用过往传统的管理办法,影响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高效进行。

2 创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措施

2.1 加大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机制创新力度

高校在吸引人才的同时,要注重留住人才。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机制,有助于推动人才不断成长,增强人才的学校归属感与认同感,激励着人才不断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并激发出人才的潜能,为学校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具体措施如下。首先,学校应不断丰富培训内容。强化工作反思,结合学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不足,不断优化培训内容,从教学管理能力、教学技能、专业知识等方面,丰富培训内容,并与前沿理论相融合,将培训工作常态化。其次,积极构建学习与交流平台,强化优秀教师间的沟通与交流,帮助教师查漏补缺,充分挖掘教师的内在潜力。

2.2 积极采用柔性薪酬激励机制

首先,积极采用柔性激励机制。从高校教师实际需求出发,制定科学完善的激励方法,以此实现最大化的激励效果。对于教师的高层次需求,应结合教师需求的趋势变化,制定出富有适应性的柔性激励方案,从多个角度激发教师的内在潜力,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其次,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融合应用绩效考核与薪酬机制,实现高校教师的量化考核,并依托按劳分配制度,发挥出人力资源绩效管理的应有价值。

2.3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直接影响到人力资源管理成效。因此,高校在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时,应树立战略式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明确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目标,制定出科学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关注教师个人成长,依托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引导着教师实现自我成长,激励着教师在专职领域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强化专业技能,推动教师实现个人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2.4 积极推动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

首先,全面提高高校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意识。为了推动信息化管理工作高效进行,高校需要不断培养管理者的创新精神与优化管理者的管理理念,使得高校工作人员全面认识到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积极学习新型的信息化管理理念,借助信息化技术,充分发挥出信息化管理在人力资源中的价值。高校应动态化关注国家的方针政策,积极获得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强化高校基础设施建设,为信息化技术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营造良好条件。

其次,加大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力度。高校运营资金部分来源于国家财政支出。新时期,高校在给予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工作相应重视的同时,应适度加大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软硬件设施。在实际的信息化建设环节,也应该积极引入与优化先进的现代化技术手段,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高效开展。

再次,积极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信息化时代背景下,高校需要适应时代发展趋势,将信息化技术科学合理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依托先进的信息化管理平台,则可以为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建设营造良好条件。从目前情况来看,尽管诸多高校积极引入或研发了信息化管理系统,但是因各个软件的兼容性较差,无法实现互联互通,造成信息化资源的浪费。为了有效规避建设成本损耗,高校需要积极构建一个统筹的平台,实现各个软件之间的信息共享与兼容。为了有效满足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不同管理需求,高校可以积极构建不同的用户端口,以此强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其他教育类工作之间的联结,最大程度上提高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与效率。

最后,严格执行各项信息化管理规范。随着高校办校规模的逐步扩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逐步呈现出专业性与复杂性等特点。为了确保信息化管理工作高效进行,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执行各项工作规范,提高管理工作的有序性与质量。

2.5 注重人才培养,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结构

新时期,高校间的竞争归根结底也是人才间的竞争。高校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应该注重人才选聘,以此吸引人才并留住人才。首先,在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高校应以人才挖掘与培养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核心,从战略的视角出发,制定健全的人力资源选聘机制,为高校内部人才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氛围,增强高校教师的学校归属感与认同感,有效降低高校人力资源流失率。其次,依托完善的岗位聘任机制,选拔出富有才能的工作者,并借助公平、公正的岗位聘任机制,充分发挥出人才的潜在价值,为高校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再次,注重人才培养。为了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高效进行高效,需要给予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者综合素养提升工作足够重视。通过定期不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活动,帮助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掌握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人力资源管理技能,进而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序开展。最后,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为了充分激发出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将工作人员的日常表现与其薪资、福利、待遇等相挂钩。激励着学校各个岗位的人才全身心地投入到日常工作中,实现个人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3 结束语

总之,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及高校办校规模的扩大,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尤其,信息化时代背景下,积极创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有助于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充分激发出人力资源的潜在价值,实现高校人才与学校的共同发展。从实际情况来看,因高校缺乏科学完善的人才选聘机制、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信息化管理意识淡薄等问题,直接影响到高校人力资源管理质量与效率。为此,以上内容结合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普遍性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化策略。希望相关工作者可以从中得到一定的启发和帮助,并推动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序、高效开展。

猜你喜欢
绩效考核人力资源管理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国企改革视角下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绩效考核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