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思雨
(中央民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1938年张闻天在陕北公学面向广大进步青年学生做了题为《论青年的修养》的演讲。张闻天之所以提出“修养”问题,是因为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要求中国将自身的文化、历史以及现实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这样一来,存在于传统文化中的“修养”便引起了他的关注,进而思考如何把传统文化的修养观与马克思主义结合去指导党的建设。同时,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大批爱国青年涌入延安加入中国共产党,急需加强无产阶级修养。张国焘的叛逃也逐渐暴露出党内的一些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的问题,使得加强共产党员的修养迫在眉睫。关于如何加强修养,张闻天认为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这才是中国革命青年应该具备的最大的修养。《论青年的修养》这篇演讲对青年为什么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如何坚定理想信念都做了深刻的阐述,是研究张闻天青年理想信念教育观的最佳代表作,至今读起来还振奋人心,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杰出领导人,是中国无产阶级的理论家与实践家,更是马克思主义的忠实信仰者。当时主管党的宣传工作以及干部教育工作的张闻天,十分关注青年理想信念这一问题,在《论青年的修养》中,他就号召青年坚定高尚的理想信念。青年处于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是决定其能否克服艰难险阻,能否坚定正确的奋斗方向,能否实现人生目标的一件大事。他认为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崇高的理想,抗日救国则是抗日战争期间革命青年应当树立的共同理想。
理想信念对于青年成长和发展来说具有强大的功能引领性,这决定了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对个人而言,理想信念是青年三观的内在体现和行为的强力指引。早期的张闻天曾写道“生命如流水,只有在他的急流与奔向前去的时候,才美丽,才有意义”[1],高度称赞了理想和追求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在《论青年的修养》中,张闻天再一次强调了理想对于青年的重要引领作用,认为理想是青年最宝贵的东西。他认为不管是抗日救国的理想还是共产主义的理想,正是这种对理想的坚信不疑以及身体力行,鼓舞广大青年不断向前进步并创造伟大事业。尤其在革命战争年代,理想信念是青年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它为青年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帮助青年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总的说来,青年树立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着他们能否在未来担负起实现远大理想的重任,决定着他们能否在当下的实践中顺利推进并实现共同理想。
抗日救国以及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科学性进一步决定了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真理在谁手里,就跟谁走”[2],张闻天认为青年树立理想信念的内在依据就在于它的科学性,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它是基于一定的物质基础并“从现社会的具体分析得来”[3]163,而不是“空中楼阁”;其次,它是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因为整个人类社会是一定要朝着这个方向去的;再次,它是可以在工人群众的社会力量基础上实现的,不是所谓的“乌托邦”;最后,它有可以实现的具体办法,不管是实现民族解放的理想还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都有一定的战略步骤,即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策略与方法,这些具体方法也是“共产主义者所必须学习的科学”[4]164。总的说来,重要的历史使命,重大的历史任务,需要有科学高尚的理想信念作为青年的精神支柱。理想信念建筑于科学的基础之上,值得广大青年信赖并坚持。
理想信念不能脱离社会属性而独立存在,总是与当时的历史背景相联系,青年信仰的选择也是如此。张闻天在《论青年的修养》中吸收了儒家思想中重视内心世界修养的内容,并将这种内心的修养加以革命的改造,与时代相结合,运用到了革命斗争的需要之上,使得该文章具有革命的内容以及民族的形式。
张闻天认为,中国青年要将个人理想与历史使命进行有机结合,历史使命通常指“为社会或时代承担的重大的任务或责任”[5]。1938年的中国赋予青年革命者的首要任务就是,打败日本侵略者,进而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抗日战争期间,大批的革命青年冲破国民党的重重封锁,怀着憧憬和希望涌入延安追求自己的理想。他们在抗日战争中“肯负责,肯出头,肯打先锋”[6]177,是革命斗争中肩扛重任的中坚力量。然而民族抗战是持久战,在这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波折,抗日战争的艰难革命实践要求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坚定高尚的理想信念,首先可以使青年克服悲观失望的情绪,怀着热情和兴奋奔赴抗日战场;其次,可以有效地把广大青年团结起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领导,进而形成强大的革命实践动力,带领广大青年为抗日救国而奋斗。
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远大理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7]。这一理想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共产党人前仆后继、英勇奋斗。张闻天认为青年是活跃的、有生气的,他们是“旧社会中生长起来的美丽的花”[8]171,也是“新社会的创造者”。青年要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的前途以及命运、为早日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只有作为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创造出伟大事业。共同理想是基于中国的现实,远大理想是基于人类的未来。抗日救国的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辩证统一,不可分割。
意志是革命青年克服困难、实现理想信念的重要条件,而意志是否坚固主要表现在意志品质上。张闻天认为广大青年虽然可以找到理想并能为之奋斗,但他们容易遇到困难就半途而废,缺乏斗争到底的意志品质。积极稳定的意志品质主要包括坚韧性、自制性、自觉性等。
战胜日寇、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理想信念的实现具有长期性。理想建筑于现实社会的物质基础之上,但又超越现实。张闻天把理想比作“泥土中生长出来的花”,认为理想看起来通常是美丽的,但是现实社会是丑恶的,想要把丑恶之现社会变为美好的理想社会,则需要几十乃至上百年的奋斗与努力。同时,理想信念的实现还具有困难性。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伟大高尚的理想,要把这一理想实现的革命也是艰巨困难的。进行革命犹如攀爬人迹罕至的高山,在这过程中会遇到无数波折以及困难、会有无数牺牲,如果一遇到困难就妥协、悲观失望,不能保持奋斗的坚持性,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实现理想的。
因此,张闻天号召青年要预先认识到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持久性、困难性,做好持久斗争的准备、做好克服千万难题的准备。他在《论抗日民族革命战争的持久性》中就曾对中日两国作战实力进行对比,认为抗日战争无法在短时期内取得胜利,中国要“用持久战以战胜日本”[9]513。在《论青年的修养》中他又再次强调,青年要坚持抗战到底、不怕挫折、战胜日寇、实现中华民族之独立,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奠定基础。青年要学习孙中山、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伟人为理想奋斗到底的意志品质,要在黑暗中看到光明,要排除万难,勇往直前。
青年在坚持理想信念过程中会遇到多种因素干扰,如何使青年不为这些力量所动摇也是张闻天关注之焦点。他认为“旧社会的思想习惯以及一切物质上的诱惑”[10]169是导致青年半途而废的强大力量,一些有志青年常常因为这些力量放弃理想。因此张闻天号召青年,首先要认识到旧社会中各种思想毒素的危害性,要警惕地位、金钱的腐化,保持青年应有的“朝气”;其次,青年要敢于同旧势力斗争,在旧社会的洪流当中独善其身,坚持为国家和民族谋幸福、为人类的解放事业和共产主义理想奋斗到底。
青年自身具有“动摇性”,“常常缺乏应有的忍耐与坚定”,张闻天将这一特点称为“小资产阶级性”,这一特性表现为当革命胜利之时,青年表现出一定的盲动和狂热;而当革命形势低落的时候,青年则陷入绝望和消沉。张闻天认为青年无法将当前所做的实际工作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联系起来,这就导致他们不能日积月累地为实现理想奋斗。因此青年要克服自身的小资产阶级性,脚踏实地地去工作;只有坚定的革命自制性,才能使青年在实现理想信念的路上不被这些弱点与不足所拖累,才能“抱定正鹄”,实现理想。
历史并不是始终沿着直线前进的,而是曲线上升、曲折前进的。张闻天指出:革命虽然困难持久,但只要能够坚持下去,一定可以取得成绩。抗日战争是如此,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也是如此。他指出,社会主义理想过去只是存在于课本上,但现在已经在苏联成为现实。所以青年要深刻认识到自身行动的重要性与正确性,意识到我们只要能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到底,那它的实现就是可能并且是必然的。
为此,张闻天号召青年用发展的、历史的眼光看待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这一问题,认识到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认识到未来社会发展的美好态势。因为,青年只有认识到社会的变化发展有进步性,“承认我们处在向更高级社会前进的阶段上”[11],才能更好地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这种特殊的希望与信念,一方面可以帮助青年正确对待革命过程中的得失,以更加积极的心态进行革命。另一方面,可以使青年了解到,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道路是曲折的,前途却是光明的,为青年在曲折中前进树立坚定的信心。远大理想的实现固然不是短期之事,但随着现实社会的发展它会愈来愈近。
青年除了要有实现理想信念的决心,还要有实现的办法。张闻天认为青年虽拥有热情高涨的革命情绪和纯洁的胸怀,但缺乏冷静思考问题的能力,以至于他们不能想出具体的办法来实现理想。因此他为青年实现理想信念贡献出了自己的意见: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2],理想信念并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在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和人民群众的实践中产生、发展、成熟的。实践才是从现实通向理想的桥梁。张闻天强调,青年要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的指导之下,在实际工作中成长为能干、老练的革命青年,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首先要对具体情况有初步大致的了解,避免“乱干一气”。放眼当时,张闻天认为,青年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就需要对当时当地的情况,如:抗战形势、各阶层、各地区状况等有细致、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进一步确定实现理想的正确方法,从而为实际工作的开展奠定基础。
其次要确定灵活具体的工作任务以及方法,避免“公式主义”。有了对具体情况的初步了解之后,就要以此来确定实现理想信念的方针与工作方式。那时,中国的中心任务是战胜日寇,张闻天要求青年基于各地区、各工作之具体情况,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公式”完成这一中心任务。
最后要在实际工作中去反省自己,避免自作聪明的“蛮干”。有了任务和方法之后,青年应立刻着手开始行动,因为“只有革命的行动才能改造世界”[13]262。张闻天要求青年为实现抗日战争的胜利投入实际行动,在革命实践中去自我反思、自我总结,并在实践中检验、充实和发展革命理论。只有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坚定抗日救国的理想信念,才能最终实现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反映并体现了广大群众的利益,是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青年实现理想信念实际上也是为了群众的根本利益。所以,张闻天号召青年深入群众,同人民群众一起实现高尚的共产主义理想。
青年要从思想上转变对群众的抽象看法,为民服务为民谋利益,吸引人民群众一起实现理想信念。青年对于“群众”二字的看法,常常是抽象的。他们会把群众过于理想化又或是看不起群众,这些都导致青年不能客观正确了解群众。因此,青年要转变头脑中的抽象观念,深入群众生活实际,同他们生活在一起,要谨记为群众服务、为群众谋利益,这样才能取得群众之信任,吸引他们坚定理想信念。
青年要从行动上转变“脱离群众”的做法,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实现理想信念。青年在革命行动中常常表现出脱离群众的倾向,目空一切,自命不凡。而不管是革命理想还是共产主义理想的实现都需要依靠一定的社会力量才能实现,这就是千万的群众。伟人固然在人类历史中起到重要作用,但是没有群众的支持寸步难行。张闻天强调青年要帮助群众提高政治水平、克服一些落后性,要相信群众的德性,要利用群众强大的革命力量,采取可以吸引群众参加的有效斗争形式,最终依靠群众实现理想信念。
青年要从作风上转变“命令主义”,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实现理想信念。张闻天指出,青年要对群众的觉悟程度有正确的估计,群众的觉悟不仅依赖于自身的工作还依赖于各种政治经济要素,如若凭主观臆断,就容易导致极“左”的后果,对革命产生危害。因此,青年要戒掉“急性病”,保持足够耐心使群众的觉悟得到一个良性过渡。同时在转变群众觉悟时,还要戒掉“命令主义”,采取更加民主的作风。因为违反群众意志,势必会引起他们的反抗;而采用更为开明民主的作风,则会使群众自觉加入革命,主动接受领导,进而把“群众的积极性与创造力量”[14]267发挥到最高限度,去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在《论青年的修养》中,张闻天指出青年要避免成为一个“空头革命家”,不能因为已有的一点知识和经验就沾沾自喜,为了实现理想信念青年需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是实现理想信念的必经之路。
在错误中学习。理想信念的实现是一项伟大而又困难的事业,青年由于缺乏生活与革命经验,在这过程中难免会犯些错误。张闻天强调青年朋友们不能因怕犯错误,就不敢革命,而要学会在错误中学习。青年要在错误中得到经验教训,及时改正错误,向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出发,敢于抛弃非真理的东西,这样才能早日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向群众学习,当群众的学生。首先一切革命的经验和理论都是在群众的革命实践中得来的,并且这种群众的实践会向前发展,越来越趋近绝对真理;其次,群众的伟大革命实践可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充实和发展并改正青年在追求共产主义理想中产生的错误;最后,在群众的革命实践中,还会创造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斗争、组织形式以及工作方法,这些都值得青年去学习借鉴。张闻天鼓励青年在“群众斗争”这个人生的大海之中进行无止境的学习,他认为学习群众的过程也是提高、教育群众的过程。
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张闻天在多种思潮的比较之下,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至此他便确立、坚定了理想信念。“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5],马克思主义是近代革命青年坚定理想信念的坚实理论基础,理论的成熟带来政治的坚定。作为终生学习之楷模,张闻天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在实现理想信念中的基础作用,青年在实现共产主义的道路上容易被响亮、耀眼的革命口号、词句所诱惑,进而把问题的某一方面认定为“真理”,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反而被片面化。针对这一现象,张闻天强调青年要努力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学说,在学习理论过程中把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由感性转为理性,最终才能“确立与坚守起共产主义并为其实现奋斗不已”[16]。青年要以“最热烈的学习愿望、很高的学习精神和谦逊的学习态度”[17]184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求得对马克思主义全面、准确的把握,并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去探索实现理想信念的办法,促进马列主义的中国化。
张闻天的《论青年的修养》一文中蕴含的理想信念教育观,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辉。更让人钦佩的是,张闻天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他对青年提出的要求。无论经历多少磨难,他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始终追求真理、始终加强个人修养,他是我们每一个青年应该学习的榜样。
张闻天指出理想是青年最宝贵的东西,对于青年来说,理想信念的问题是根本性问题。理想信念是青年立身砥行的强大精神支柱,它决定着青年的精神状态以及前进方向。同时,青年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与未来,他们的理想信念状况如何,关系着“党的事业的成败,社会主义的建设与民族未来的前途”[18]。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并将其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位置。
我们党历来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毛泽东同志就经常用共产主义理想鼓励、教育全党、全军以及全国人民;邓小平同志也指出我们党之所以在困难面前表现出强大的战斗力,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19];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做出了众多论述,突出强调了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习近平总书记也一贯重视广大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
新征程上,我们要加强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继续把理性信念教育摆在核心位置,“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培养造就大批担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20]。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实际上就是要教育大学生们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与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观察国家命运。要使大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国的优良传统与历史文化,认清自身肩负的时代使命和中国的美好未来,培养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要使大学生了解人民群众的重要地位,确立起为人民服务的价值和道德追求。要使大学生懂得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了解党的过去、现状与未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使大学生知晓社会主义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强国有我”的担当中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抗日战争时期,大批革命青年奔赴延安追寻自己的理想。他们充满着朝气,敢于斗争;但是思想单纯,在实际的工作中不知如何跨越现实和理想之间的鸿沟。张闻天立足于中国国情,为青年指明了方向。他指出今天的理想是实现民族独立、民权自由以及民生幸福的“三民主义”,因为这符合所有中国人民不愿当亡国奴的愿望;将来的理想则是共产主义,因为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他的号召之下,革命青年把个人理想融入了共同理想与远大理想之中,谱写了青春的壮丽史诗。
当前,我们的国家理想集中表现为中国梦,“中国梦是个人理想和国家理想的统一”[21],它是由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梦想凝聚、升华而成的宏伟愿景与共同愿望。中国梦需要一代代人接续奋斗,青年学生则是实现中国梦的主力军。对大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使大学生理清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大学生选择自身成长道路的需要,是凝聚大学生的精神动力的需要,更是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项崭新课题。我们要对当代大学生实行中国梦教育,引导学生思考个人理想与国家理想的关系,思考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的关系;引导大学生在中国梦的框架下设计个人的人生梦想、确立远大的理想信念;让大学生的个人梦想与中国梦同构,在践行中国梦过程之中放飞青春的梦想。
张闻天认为理想的实现一定要依靠千千万万群众的力量,没有群众的拥护和群众的行动,“任何推动历史前进的理想都是不可能实现的”[22]197。他号召广大青年在水深火热的革命实践中坚持走群众路线,改进自身的领导方式与工作方法,进而在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下取得抗战的胜利。因此,新时代大学生要将理想信念植根于人民群众,并通过实践解决好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首先,高校要引导大学生在思想上想人民之所想,教育学生把个人理想融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确立以人民的需求为己任的正确理想信念。其次,高校要教育大学生在行动上行人民之所愿。青年对理想信念的追求不能只停留在口头的幻想,而应在实践的曲折探索中,以坚持到底的精神向着高尚的理想信念不断靠近。大学生要通过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调查、志愿服务以及公益活动等实践活动之中,坚持把服务群众和宣传、组织、教育群众相结合,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相结合,到祖国、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中华传统文化较为关注个人的道德修养,“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实就强调了修养在追求理想中的基础性作用。张闻天在《论青年的修养》中,就弘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这一优秀思想,把广大青年的修养与追求理想相结合。他认为青年自身的道德修养对动员全国多数人民参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有很大的作用,坚定的理想信念需以深厚的道德修养为依托。
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的锤炼离不开修德和道德实践。只有把道德这一思想防线筑牢,青年才能正确发挥其知识技能,向着自身理想信念不断靠近。习近平就曾对青年提出“修德”的要求和“德才并重、情理兼修”的期许。[23]当前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水平,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引领大学生勤学以知德。学习是大学生的永恒主题。大学生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还要学习其他学科门类知识,在学习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和思想境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陶冶自身道德情操和健康情趣。第二要引导大学生明辨以树德。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离不开三观的指引,只有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的指导之下,大学生才能有效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做到坚持真理、方向明晰、道路端正。第三要教导大学生笃实以践德。大学生要从点滴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做到“以知促行、以行促知、知行统一”[24],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个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