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云 赵泽丹
2021年,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沉寂一年的中国电影行业开启了艰难的复苏历程。电影生产不仅面临市场需求和观众审美变幻莫测的挑战,还遭遇了本土疫情反复的压力,可谓举步维艰,隐忧重重。而在这一年中,上海电影积极应对,在内容端精耕细作,收获了优秀的成果。优异成绩背后的力量不容忽视,近五年来,在《关于加快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上海影视产业发展的实施办法》《上海市关于促进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实施意见》等利好政策的激励下,上海影视专业人才梯队已见规模,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和“1+3+X”影视产业发展格局的优势凸显。此外,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和“促进上海电影发展专项资金”持续扶持优秀电影作品,2021年共对百余个项目进行了资助。由上海市电影局指导、上海国际电影节和戛纳电影市场在2021年6月联合发起的“SIFF YUOUNG X上海青年影人扶持计划”也充分发挥平台优势,为青年影人提供从剧本立项到宣发的多方位支持。得益于各项举措的有效落实,创作环境的不断优化,以及从业人员自身的努力,2021年的上海电影因此厚积薄发,展现出了应对外部环境巨变的内力。
据统计,2021年上海地区出品或联合出品影片数量达到200部,总数较往年有大幅度上升。进入院线上映的“上海出品”电影有41部,总票房约69.5亿元,约占2021年国产电影票房的17.67%。有12部“上海出品”票房过亿元,其中华策影业(上海)《刺杀小说家》10.35亿元,上海猫眼影业《扬名立万》9.19亿元,联瑞影业(上海)《我的姐姐》8.6亿元,均进入2021年国产片票房榜前十位。在创作层面,《长津湖》《1921》等多部献礼建党百年精品之作激扬中国精神,与时代同频共振,引发热烈反响;《你好李焕英》等作品以优秀的类型思维和人文内涵赢得市场认可;以《我的姐姐》为代表的现实题材电影犀利注目社会百态,并积极探索艺术与市场的融合,与观众群体达成契合和共鸣;上海动画、戏曲电影、纪录电影以及网络电影在内容为王的理念指导下齐头并进。总体而言,2021年的上海电影稳健恢复,厚积薄发,继续提质提效,保持着内容制作精良、发展态势蓬勃的良好面貌,为“上海文化“品牌建设攀升新高度注入了强大的能量。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还是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之年。站在回顾辉煌历史,开启时代新征程的重要历史交汇点上,上海电影不负众望,全力以赴创作出一批献礼建党百年的影片,既有礼赞革命先驱和英雄战士的历史佳作,也有聚焦新时代精神与社会建设的现实精品。这些影片兼顾主流价值传播和市场需求,出色地完成了民族认同和爱国情怀的构建,集中体现出上海电影的艺术自觉、责任担当与使命意识。
图1.2013-2021年上海地区出品电影数量一览
从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到筚路蓝缕的建设时代,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时代,国家意志、民族精神和个人情感的共振,始终是中国人民奋发进取的方向坐标与攻坚克难的信心所在。2021年上海电影创作也聚焦于此。长达170分钟的史诗级战争片《长津湖》由陈凯歌、徐克、林超贤联合监制、导演,吴京、易烊千玺、段奕宏等实力派演员联袂演绎,阵容十分豪华。影片以57.72亿元的票房成绩连续刷新30余项中国影史纪录,当仁不让地成为中国影史票房冠军和2021年度全球票房冠军,极大地提升了“后疫情”时代中国电影市场的信心。《长津湖》聚焦于抗美援朝战争中最为悲壮的长津湖战役,采用宏观历史与微观视角相结合的手段,既全景式展现中国人民志愿军东线作战部队在长津湖战役的斗争过程,又通过细致描绘伍千里、伍万里、梅生等战士的英勇行动和为国牺牲的坚定信念,体现保家卫国、舍生忘死的抗美援朝精神与家国情怀的代际传承,“对于理解国际化历史运行中的中国贡献、传递勇敢不屈的革命精神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影片在制作水准上可圈可点,其用高超的特效技术建构出的震慑人心的战争场面,是由全球80多个特效团队共同完成,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电影产业水准集大成者,为烘托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影片关于通信塔之战、1100高地之战、长津湖总攻等几个宏大场面的凌厉剪辑极为精彩,尤其是剧烈摇晃镜头中的坦克对垒、规模惊人的烟火爆破、硝烟里人物的近距离搏杀渲染出来的沉浸感和压迫感,启发了我们对于生命与死亡、战争与和平的深度思考,也更让我们体会到为崇高理想勇于牺牲的奋斗精神和必胜的信念,以及自强自信的民族精神。可以说,《长津湖》将华语战争片的工业水准和美学品质推向了新高度。
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指导拍摄的、黄建新监制并导演、郑大圣联合指导的《1921》,是庆祝建党一百周年重点影片,用以致敬伟大的建党精神。影片经过五年精心筹备,2021年7月1日正式与观众见面,最终收获5.03亿元票房的不错成绩。《1921》扎根史料,讲述了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仅28岁的爱国青年们突破各股势力的重重阻碍,成功在上海召开“一大”会议的故事。影片突破传统建党献礼片的创作范式,从李达、王会悟这对新婚夫妇的视角切入,重点突出会议如何组织开展,住宿问题如何解决等众多鲜活的细节,在浪漫主义叙事和青春语态中增强了革命历史故事的现实感召力。同时影片还把建党叙事纳入纷乱的上海租界背景和宏大的国际视野内,1:1还原了望志路106号、博文女校、《新青年》编辑部等建筑群,用类型化的手法浓墨重彩地表现了国际共产主义代表们与法国租界当局、日本特高课周旋的场景,以及英美烟厂发生的工人罢工事件,促使观众产生了新的接受动力和对建党精神的全新认知。可以说,这部“上海出品”的影片是在南北汇聚、中西交融、变化更新的上海城市文化语境中,对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进行历史溯源,重温那段迎难而上、勇担重任的历史时刻,对伟大的建党精神,对上海城市的红色文化基因都进行了有效的挖掘与传承,开创了党史题材电影的新境界。
张艺谋执导的《悬崖之上》上映后借助口碑发酵,成为本年度“五一档”最热门的电影。影片中四个秘密进行“乌特拉”行动的共产党人在哈尔滨与特务斡旋的故事扣人心弦,扑朔迷离的敌我互转的镜像结构、忠诚与背叛的人性考验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观影体验。但与以往谍战片不同的是,《悬崖之上》“以人民史观还原时代”,用“浪漫传奇形式在个体与历史中书写了‘有情’的革命话语”,这种“有情”的革命话语来源于身处绝境的战士们“把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的义无反顾,来源于特工夫妻间“活着的去找孩子”的嘱托,来源于革命恋人在“火车上远远看一眼”的告别,也来自于流浪姐弟在大雪初霁的郊外投入母亲怀抱的温情。电影的台词极简,情感却极其充沛,革命者舍小家为大家的意志与等待黎明来临的信仰蕴含在每一处细节中,与萧瑟冷清的环境氛围形成鲜明对比。《悬崖之上》将谍战悬疑类型与舍生取义的民族精神完美融合,于暗流涌动、隐忍克制、生离死别中展现出荡气回肠的英雄气魄和家国情怀,为新主流电影创作做出了新的示范。
作为“我和我的”系列的第三部电影,《我和我的父辈》沿用了单元拼盘形式,围绕“父一代与子一代”进行叙述。其中《乘风》和《诗》两个单元聚焦于国家的革命和建设时期。前者注重奇观化的视觉传达,片中冀中骑兵团团长马仁兴为引诱敌人不得不让儿子马乘风献出生命,父子情感与革命信仰、死亡与新生的交叠悲壮而崇高;后者则用浪漫细腻的笔触,描摹了研制长征一号火箭、发射首颗人造卫星背后,西北戈壁荒漠上一个普通航天家庭仰望星空的理想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影片直击人心的伦理共情与充满诗意的视听风格,赢得了观众的高度称赞。
“中国奇迹”的创造,“中国故事”的交响,“中国精神”的承传,无不蕴藏着普通人的聪明才智,凝聚着普通人的奉献牺牲,2021年上海出品的电影从多个角度出发,向平凡中的伟大致敬。
《我和我的父辈》的第三单元《鸭先知》延续徐峥在《我和我的祖国之夺冠》里对海派沪语喜剧的探索,把我国第一支电视广告的诞生过程穿插进赵平洋、赵晓东父子与街坊邻里间的嬉笑较量里,用轻松幽默的语调致敬了改革开放初期“父辈们”的先行之勇和创新精神。沈腾导演的《少年行》一篇则把时空穿越、人工智能等软科幻元素融入都市喜剧,呈现了小小和机器人“星一浩”之间不是父子却胜似父子的情感关系。影片中二人对科学技术的不懈探索是新时代中国科学精神的真实写照。薛晓路的温情之作《穿过寒冬拥抱你》在时间上贯穿2020年武汉宣布封城到正式解封的全过程,在人物选取上覆盖网约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骑手、钢琴老师、医务工作者等不同行业的普通人,以“爱情”书写为核心,以小见大,细腻入微地刻画了疫情面前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艺术性地重温了风雨同舟、众志成城的抗疫瞬间。电影对人民抗疫精神的抒写,在疫情阴霾犹存的当下,发挥着情感慰藉、心灵疗愈及民心凝聚的功效。
以灾难片示人的《峰爆》讲述了中国基建英模人物的动人故事,云江县城突发史无前例的地质灾害,居住其中的16万人即将被吞没,危急时刻,以洪赟兵和洪翼舟父子为代表的基建人挺身而出展开生死救援。影片“险象环生的灾难奇观与温情动情的抗灾叙事并行,塑造了救灾抢险、舍己为人的当代英雄群像”,在救援主题中合理地融入父子情感、家国情怀等中国文化特有的内涵,成功将灾难类型转化为国家力量、人民情感与平凡英雄的交响叙事,准确阐释了中国救援“灾难面前,生命至上”“家可以重建,人必须活着”的精神内核,创造出中国式灾难片的又一新样态。
上海电影集团出品的都市题材影片《大城大楼》聚焦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城基层党建的活力实践,和“90”后一代的热血追梦之旅,充分展现了新时代城市建设的全新风貌。电影以上海中心大厦为中心,多次使用航拍镜头俯瞰浦东雄伟壮丽的建筑群和伫立于云端的上海中心大厦,显示出浦东如何从一片阡陌农田蜕变为全球金融机构的汇聚地,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在内容层面,影片从上海大厦安保运营的管理者刘安安与外资企业的谈判顺利进行,热爱全甲格斗的刘石为创造属于中国的铠甲而努力,众人在党群服务中心的号召下齐心协力帮助鹏鹏完成了肿瘤手术,建筑工人、基层党员全力守护上海中心的安全等四条线索交错展开。很显然,与影视作品将陆家嘴金融中心固化为尖锐的阶层对立,对资本、权力对人性裹挟进行现代反思的常规想象不同,这里的上海中心有温度、有力度、有荣光、有梦想,平凡朴实的劳动者在这里可以找到人生出彩的机会,能切实感受在上海这座城市中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城大楼》为新时代上海建设“人民城市”的实践做了很好的注脚。
进入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成为我国“三农”工作的重心,《战旗飘飘》紧扣时代主题,围绕旌旗村的支部书记马先贵与几位年轻人一起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体村民走上乡村振兴之路的故事展开。影片重点刻画新农民前进的步伐和精神追求,以及新时代美丽乡村的风土人情,镜头语言质朴清新,是一部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的原生态作品。
回顾2021年,上海电影自觉秉持类型变奏和类型创新意识,在影视行业尚未完全恢复的当下,积极调动观众观影热情。本年度上海电影的类型供给多样,类型关键词中,动作占比15%,喜剧占比15%,悬疑占比10%,奇幻占比10%,总体上显现出一种多元类型融合的成熟样貌。另外,电影内容创作更加注重价值准则和质量标准,更好地实现了商业逻辑与人文情怀的兼顾融合。整体来看,喜剧片、犯罪片、奇幻片和青春片四大传统类型的内容制作精良,市场表现较为突出,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图2.2021年上海地区出品电影类型比例图
在2021年上海出品的影片中,喜剧片的表现十分夺目。《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人潮汹涌》三部风格迥异的影片凭着较高的市场敏锐度在“春节档”大放异彩,“端午档”的《超越》和“暑期档”的《了不起的老爸》均以轻喜剧风格传递“永不服输”的体育精神,观众口碑和市场反馈良好。其他诸如《扬名立万》《不速来客》等喜剧电影都收获不小。
贾玲执导、张小斐和沈腾主演的《你好李焕英》票房达到54.13亿元,位列中国影史票房排名第三。这部电影改编自贾玲同名喜剧小品,不仅情节跌宕起伏,笑料密集,而且饱含了导演对母亲的爱与思念,“我这辈子过得很幸福”等台词催人泪下,想象中的圆满与现实中的遗憾交织在一起。影片虽然有叙事拖沓等不足,但胜在情真意切,与春节合家欢的氛围高度契合,满足了观众特定时期的精神需求,同时两代人和平交流、相互认可的主旨也具备了“后疫情”时期情感治愈的功能。系列电影《唐人街探案3》联合《唐探》网剧进一步为“唐探宇宙”扩容,该片把本格推理等日本文化元素引入“狂欢喜剧+侦探”模式,用快意人生与嬉笑怒骂的姿态揭露了案件背后的残酷真相和人性善恶。全知侦探秦风和愚笨助手唐仁凭借性格与身份的差异,产生了强烈的喜剧效果与戏剧张力,同时结合犯罪的诡秘猎奇和解密的逻辑演绎,吸引了不同层次的观众。
以“换个活法,‘牛’转乾坤”为宣传口号的《人潮汹涌》采取“身份互换”的叙事结构,利用演员的个人特色和中国情境中的现实生活细节,在原作《盗钥匙的人》(内田贤治,2012)的日式冷幽默上层层加码,最终呈现了一个诙谐有趣却不失温暖的励志故事,充满烟火气的上海弄堂、垃圾分类、租房中介、新媒体编辑等清晰的本土化特征和时代特点,使这一以普通小人物为主角的电影在丰富的细节中真实可感。另一部具有代表性的喜剧片是韩寒监制、刘循子墨导演的《扬名立万》,电影以票房和口碑双满意度领衔2021年“初冬档”。影片主要讲述民国时期一批电影人为将惊天大案拍摄成为电影而召开剧本会的故事,情节在超现实的封闭空间内不断反转,高强度的戏仿与反讽指涉着电影制作过程与电影媒介本身,其“在电影感的意义上或许仍有值得商榷之处,却一定不是被规制的。在众多融梗和致敬的表面下,深藏着对作为个体的人和世界的关怀”。在剧本杀和密室逃脱等新的线下娱乐消费模式逐渐流行的今天,《扬名立万》的创作和“破圈”效应或许值得深入关注。
本年度上海地区出品了22部以犯罪为内核的复合型影片,包括《扫黑·决战》《热带往事》《误杀2》《反贪风暴5:最终章》等,这些作品以尖锐的社会问题拷问人性善恶,宣扬公平正义,值得我们肯定。上海爱奇艺影业出品的《扫黑·决战》是国内首部以“扫黑除恶”行动为题材的电影,姜武、张颂文、金世佳等演员成熟自然的表演,加上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诸多凶险细节的真实还原,使得影片在前期宣发不足的情况下,一路逆势前行,累计票房突破5亿元。另一部坐拥顶级幕后班底和一流演员的《怒火·重案》则连续28天蝉联单日票房冠军。影片采用香港警匪片经典的“双雄对决”设定,在正邪对峙和酣畅淋漓的打斗场面中凸显人性的善恶,满足观众感官体验的同时,也承载了相应的社会教化功能。
中国台湾导演程伟豪执导的《缉魂》是一部超乎预期的惊喜之作。该片的情节建立在近年来的背景中,由一桩桩疑点丛生的案件推演开来,设有“谁是凶手?”“究竟谁是凶手?”“如何将凶手缉拿归案?”三个悬念,在剥丝抽茧中层层深入人物的阴暗面。影片在犯罪类型的包装下,糅合了悬疑、鬼怪、科幻等多种元素,既探讨了“爱与死亡”这一永恒的主题,同时又涉及在科技疾速发展的过程中人类面对的未知矛盾,为华语商业电影的制作带来了全新思路。
图3. 电影《刺杀小说家》剧照
奇幻电影是2021年上海电影创作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刺杀小说家》《超级的我》《侍神令》等依托数字技术,以肆意驰骋的想象力引领了奇幻美学的生产。《侍神令》对回合制手游《阴阳师》进行了本土化改编,创作者在视觉设计上借鉴唐朝华丽辉煌的风格,赋予“红楼角斗场”“清明庭院”等经典场景雅致和谐的东方韵味,构建出一个人妖共生的奇丽世界。影片中阴阳师晴明舍生取义拯救苍生的故事对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非人的共生关系进行了思辨。《超级的我》中,主角桑榆的“本我”“自我”“超我”折射出现代社会人在欲望和道德之间挣扎的矛盾状态,异能者梦中取物变现的场景给予了观众“过关斩将”的游戏快感,但由于缺乏层次丰富的角色塑造和严密的故事逻辑,没有完全达到市场的期待。
《刺杀小说家》在今年的华语电影中是一个颇为亮眼的存在。电影改编自双雪涛的同名短篇小说,描绘了相互交织的两个世界:关宁意外在路空文的虚构作品里发现女儿踪迹,便化身红甲武士,冲进小说世界与少年空文一起大战赤发鬼,最后成功救出女儿。影片最大的亮点在于主创团队利用完整的虚拟拍摄技术打造的颇具东方审美的视效奇观,无论是亭台楼阁、龙骨水车、刀剑矛等中国文化符号的汇聚,还是多个数字角色的细节呈现,都显示出一种有别于好莱坞魔幻大片的东方式的瑰丽和奇诡。有着武侠电影创作经验的路阳导演将“武侠元素带入一种多时空交错的奇幻化情境之中,曾经为江湖争雄的传统主题已然被现实世界与小说世界互为因果的冲突关系所取代”,因而影片里的平凡英雄故事蕴藏了朴素的浪漫情怀和行侠仗义的精神内核。毋庸置疑,《刺杀小说家》不仅是一个跨媒介叙事的绝佳案例,更是一部在高水准工业化实践下,有着鲜明的作者意识、独特的东方审美意趣的佳作。2021年11月29日,该片在第34届中国金鸡奖获得了包括“最佳导演”在内的6项提名。
作为国产电影重要类型之一,青春片如何进行范式创新是近几年电影创作者面临的关键课题。2021年上海出品的青春片力图打破青春残酷物语和怀旧回忆的桎梏,力求在艺术形式和主题上探索新的可能性。《我要我们在一起》在莫文蔚等知名音乐人和网络热帖《与我十年长跑的女友明天就要嫁人了》这一IP的加持下,单片撑起“520”档期,上映5天票房破2亿元。电影关注了年轻一代在面临现实生活压力中的种种抉择,饱满的情感与粗砺的现实质感使作品内涵没有停留在梦想和爱情共同编织的彩色泡沫之中。暑期档上映的《盛夏未来》有着豆瓣评分7.2的高口碑,由于涵盖当下热门的电音和短视频文化,探讨了青少年如何获得信心与勇气面对遗憾的问题,这部电影与正直青春期迷茫阶段的千禧一代建立了极强的情感链接。
同样在暑期档上映的青春片《燃野少年的天空》用肆意张扬的歌舞形式表达了一种成长态度:人生有比赢更重要的事,那就是快乐。片中的 “食堂舞”“雨中舞”等歌舞片段活力四射,特别是片尾的海边群舞,梦幻般的场景华丽恢宏,把少年们遭遇的困惑、失落和苦痛一扫而空。尽管歌舞与故事情节融合的方式和时机有些刻意生硬,但电影借舞蹈语汇呈现出的浪漫精神和野蛮力量,有效传递了社会对青少年的规训与情感召唤。其新型的叙事创意与观察当下青年的角度,对国产青春片的类型范式予以了某种程度上的创新与突破。
在大众观影趣味、市场结构和媒介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2021年,上海电影仍坚持品质至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显示出向更高峰攀登的强大生命力。细察之下,中小成本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紧扣社会现实,见功力又蕴匠心;多部个性突出的影片大胆探索新视角,努力寻求艺术情怀与市场需求的平衡点;动画电影从优秀传统文化和经典IP中汲取营养,焕发出全新活力;戏曲电影坚持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戏曲艺术进行再创造;纪录电影追溯历史足迹,真实记录当下,以初心参与国民集体文化记忆的构建。总而言之,接续不断的优秀作品成功推动上海电影品牌实现内涵升级。
通过图像重构出逼真的三维场景来丰富数字城市和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应用是计算机视觉等领域一直关注的热点问题,通过图像进行三维重构有通过图像采集器(如激光扫描、Kinect等)采集深度图像进行三维重构[1]和通过图像序列进行多视图几何运算来实现三维重建[2]。通过普通摄像设备拍摄的图像序列进行三维重建是比较便捷经济的一种三维重建方法,但是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容易受外界的影响,重构条件比通过深度图像采集器重构要苛刻一些。但是由于普通摄像设备现阶段使用人口占比重大,所以通过普通摄像设备进行三维重建有更广泛的使用场景。使得真实场景三维建模过程更加自动化,降低建模相关人员工作量,减少了真实场景建模成本。
现实主义是上海电影的优良传统,2021年,上海电影依旧敏锐关注社会现实,积极回应热点议题,在透析时代的同时传递真善美的力量。《独家头条之初露锋芒》围绕几位年轻娱记追查剧组事故背后真相的过程展开,对信息爆炸时代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和新闻真相的边界给予了思考,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和思想蕴涵。《天上的孩子》用内敛克制的镜语呈现了重庆山区的一对年轻夫妇在捐献儿子遗体器官前后的遭遇,对底层经验的表述充满着浓厚的悲悯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最终斩获第42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处女作奖。中国香港导演尹志文执导的《妈妈的神奇小子》根据残奥冠军苏桦伟的真实事迹改编,主要讲述生来因患病无法正常站立行走的苏桦伟,在母亲的帮助和鼓励下夺得残奥会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的励志故事,影片在平淡写实中饱含温情,于母子的日常生活和喜怒哀乐中发掘人性的光辉,展现了生命个体的坚韧顽强。
由殷若昕导演、游晓殷编剧、张子枫主演的《我的姐姐》获得了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女主角等6项提名,该片在两小时内抛出“原生家庭”“二胎教育”“女性意识”“扶弟魔”“重男轻女”等诸多备受关注的议题,上映后在各网络社交平台掀起一阵热议。影片中的两个姐姐都生活在亲情的枷锁中:姑妈去俄罗斯经商的梦想被“回家帮弟弟带孩子”的理由阻碍,安然的高考志愿被父母以“女孩子应该早早工作照顾家里”为由改成了家乡医学院的护理专业,选择考研来延续梦想时却再次受到幼弟的牵绊。导演没有让所有的矛盾冲突直接走向和解,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冷静客观地展示特殊环境里女性的成长经验,审视现代女性的生存困境与性别困局,引发了我们对性别议题的反身性思考。
2021年的上海电影创作不拘泥于常态的类型程式和叙事规则,其中基于作者性或风格化的个性表达同样抢眼,如陈建斌的《第十一回》、李孟桥的《只是一次偶然的旅行》、大鹏的《吉祥如意》、仇晟的《郊区的鸟》、娄烨的《兰心大剧院》、许鞍华的《第一炉香》、周子阳的《乌海》和邵艺辉的《爱情神话》,这些影片或用陌生化的视角观察被遮蔽的边缘人生与无人问津的角落,带给观众对不同现实的关注;或在作者美学观念下借用类型元素,寻求和普通观众之间的共鸣,虽然在市场和票房表现上无法与主流大片相提并论,但它们有力推动了多元化分众市场的建设,丰富了人们对人性、现实和历史的视察角度。上海儒意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制作的《吉祥如意》由两部分组成,前者《吉祥》讲述吉林集安农村一个大家庭面对老三王吉祥的赡养问题所发生的矛盾,是一部混淆了剧情和纪录界限的实验短片。后者《如意》是关于《吉祥》制作过程和映后交流的纪录片,二者通过巧妙的转场组合成为一部完整的电影。这部电影的创作以导演大鹏个人的“返乡”经历和生命体验为中心,但又因夹杂着在外漂泊的年轻一代难以言表的心境和急遽变革的现代化进程中传统中国家庭的隐痛,而具有介入社会现实的深度和广度,在新颖形式包裹下关于个人与家庭、来处与归途等问题的思考及其质朴淳厚的情感,在2021年全民呼吁“原地过年”的年关唤起了观众浓浓的乡愁。
《兰心大剧院》根据作家虹影的小说《上海之死》和作家横光利一的小说《上海》改编而成。该片用“戏中戏”结构叙述了一个发生在上海“孤岛”时期的谍战故事,在摇摇晃晃的跳切镜头与黑白画面勾勒出来的身份迷宫和谍影迷局中,剖析了戏剧与现实的关系,以及宏大历史背景下个体的生存状态,最终获得第7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提名。上海巨奔影业出品的《乌海》先后斩获第68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费比西国际影评人奖、第45届香港国际电影节火鸟大奖最佳男演员等多个国内外权威奖项。影片从主人公杨华经历的一次婚姻危机和网贷追债切入,以颇具特色的类黑色电影风格的照明和超现实的质感影像,映射出在疾速发展、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人性的异化与情感的失落,包含了创作者严肃的社会思考与深沉的社会关怀。
由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参与出品的《爱情神话》同样是一部值得重点关注的影片。这部作品独具特色,是近三十余年来非常少见的沪语喜剧片。影片上映后,上海本土区域反响极好,而上海之外则差强人意,出现了口碑两极化现象。在其2亿元的票房中,有近一半的票房是由上海地区贡献的,这说明作为一部方言电影,《爱情神话》因为浓厚的区域文化色彩而不可避免地陷入区域电影争论的漩涡中。这对于方言电影来说,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但就影片本身而言,豆瓣评分达到了8.3分,还是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比如其对中年人爱情的描摹细腻深入,被认为是近年来最好看的华语爱情片。除此之外,影片作为上海出品的一部作品,因其“地道的上海味”而被看作是“新沪语电影”,或“海派爱情电影”,也是特别值得肯定的一面。就这点来说,《爱情神话》是编剧兼导演邵艺辉送给上海的一封情书。在导演看来,只有这个说着吴侬软语的上海,才有胸怀、有能力、有底蕴承载自己对城市、女性、爱情和生活的理解和希望,而电影也最终成就了这位多年来在困顿中始终坚持梦想的导演。影片的市民精神、女性思维、沪语特色都难得一见,这些都注定让这部影片成为上海题材电影中不可忽视的一部代表作。
表1.2021年上海地区创作动画电影(数据来源于猫眼专业版)
2021年度上海出品的动画电影在原有的经验水平上着力寻找新的突破口,显露出优秀的文化表现力与艺术创造力。《三只小猪3正义大联萌》《贝肯熊2:金牌特工》等对准亲子观众的消费需求,注重以正能量为核心的正义、勇敢、善良等人类共通的价值取向的表达。上海追光动画出品的《白蛇2:青蛇劫起》荣获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提名,该片在传统民间故事的基础上开辟了全新视点——以小青作为主角突显女性的坚毅勇敢,并且在东方的神话传说中融入赛博朋克风格的废土奇观,对中国传统文化素材进行现代化改写的创新尝试,为国产动画提供了丰富的借鉴意义。与此同时,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致力于激活和创新经典IP,本年度推出的《天书奇谭4K纪念版》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1983年版《天书奇谭》进行了整体修复和数字化处理。《大耳朵图图之霸王龙在行动》是对有着17年历史的《大耳朵图图》系列动画的品牌化开发。影片在保持原有美术风格的基础上,延展出以图图和刷子为首的“霸王龙小分队”与牛爷爷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温馨故事,其关爱老人的正向立意呼应了目前社会日益严峻的养老问题。这两部作品匠心独具,引发了观众的回忆热潮,也为“上海出品”增添了一抹亮色。
由腾讯影业、索尼动画、上海倍视传媒等公司联合制作,克里斯·阿佩尔汉斯(Chris Appelhans)执导的《许愿神龙》于2021年1月在中国上映,6月在Netflix全球上映,并成为问鼎Netflix热播电影榜冠军的作品里第一部在中国制作、拥有全亚裔配音阵容的动画电影。这部影片从经典文本《阿拉丁和神灯》中汲取灵感,不但将当代上海作为叙事背景,结合中国语境演绎了一个关于陪伴、勇气与成长的温情故事,而且创意构思出全身长满粉红色绒毛的呆萌巨龙和平凡善良的少年形象,为海内外观众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受。
2021年,上海戏曲电影依托前沿技术创新拓路,真正做到了“尊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失宗”。《贞观盛事》由尚长荣、关栋天、夏慧华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主演,采用3D现场全程实拍和全景声技术制作,荣获了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戏曲片奖。《捉放曹》邀请京剧名家王佩瑜担纲主演,使用8K全景声技术呈现历史传奇,让观众获得了传统戏曲舞台艺术所不具备的深度沉浸感,荣获了第17届中美电影节的“金天使奖”。值得一提的是,《贞观盛事》和《捉放曹》皆由上影集团、上海京剧院、上海广播电视台及首都京胡研究会联合出品,著名京剧电影导演滕俊杰执导,且在2021年5月同时入藏中国电影博物馆。这两部电影在忠实保留京剧表演艺术精髓的前提下,运用电影叙事思维合理调整原剧剧本,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娴熟的电影思维、情景交融的美学意境、虚实结合的场景建构,完成了京剧艺术从舞台到银幕的形态转换,化解“虚”与“实”矛盾的同时,亦推动了传统戏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实现了电影的民族化表达和经典化再造,对当代戏曲电影的创新与传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监制、罗飞(Arthur Jones)导演的《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因追寻了从1912年“泰坦尼克”船难逃生的6位中国人的求生经历和人生轨迹而颇受关注。《1950他们正年轻》把焦点落在26位不同军种的抗美援朝老兵身上,使用访谈和影像资料结合的方式回溯了悲烈却又激情燃烧的岁月,在对个体命运的书写中唤起了民族集体记忆,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京剧搜孤救孤》借鉴“英国国家剧院现场”(National Theatre Live)的制作模式,采用4K高清技术现场录制了2018年王佩瑜在上海中国大戏院演出的《搜孤救孤》,同时以访谈的形式记录了多位京剧艺术家对这一经典剧目的感受和诠释,在探索运用先进数字技术实现京剧的全媒体传播方面迈出了可贵的一步。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将目光投向了朴实的乡村,试图寻找个人与乡土、历史间的紧密联系。导演贾樟柯将马烽、贾平凹、余华与梁鸿4位不同代际的作家的私人乡村记忆与生命体验重新结构为18个章节,缀连起时代变迁中当代中国人的心灵史,同时把群像面孔、地方戏曲、诗文朗诵和西方古典乐等异质元素穿插在作家们的口述内容中,使得空间上的故乡与远方,时间上的过去与此刻如交响乐般在银幕上汇聚交错,增强了影片的历史感和感染力。《一直游到海水变蓝》的叙述架构略显松散,全片却贯穿着“精神还乡”的历史意识。在影片中,四位作家有意识地从城市返回各自的生养之地,寻找并确认了自己的身份。简言之,电影“乡关何处”的追问与诗意的田园主义书写,于我们理解传统乡土的意义,给出了意味深长的启示。
在引入更多年轻的创作力量和更加具有电影思维的专业制作团队后,2021年上海网络电影的高质量发展步伐愈发坚实有力。上海地区出品或联合出品的网络电影达到86部,产出总数和有效播放量远超往年,且有11部上海出品网络电影进入分账票房“千万级俱乐部”。本年度网络电影以更加灵活的发行策略开拓市场空间,发展新业态,提升整体效益,同时进一步拓宽类型和题材边界,深入挖掘人文价值,在原创能力、精神高度和文化厚度上实现了新突破,这些表现意味着上海出品网络电影已步入优质化、长线化和精品化的发展正轨。
在本年度上海出品的网络电影中,有12部影片上线时放弃了传统的独播模式转而选择多平台“联播”模式,在这一模式下,优质作品能够获取更高的曝光量和更大的覆盖面,提高商业价值,片方亦能够快速收回成本,进而扩大投资体量,推动网络电影行业向前发展。上海枫海影业出品的《我们的新生活》由申奥、包贝尔、姚婷婷、卢正雨、张栾联合执导,老中青少4代共50位知名演员主演,于7月23日同时登陆“爱优腾”三家平台,连续4天获得网络电影播放量日冠军;由陈小春、汤镇业主演的《无间风暴》在优酷和爱奇艺双平台上线后热度居高不下,最终分账票房突破3千万元,位列“2021年网络电影千万票房榜”第三名。影片破圈效应的产生与“联播模式”带来的高用户抵达率不无关系。
表2.2021年分账票房过千万的上海出品网络电影(数据来源于猫眼专业版)
2021年的上海出品网络电影自觉根据节日属性打造影片内容,开展发行攻势,以较强的档期意识推动网络电影行业迈上了新台阶。有着全明星阵容与较高完成度的《发财日记》《反击》《少林寺之得宝传奇》和《混世四猴:神猴归来》等作品瞄准春节的文化氛围及相应的观众需求拍摄制作,在春节期间上线三大视频平台,强势引领了“首届网络电影春节档”的建设。其中,《少林寺之得宝传奇》是一部为演员王宝强量身订制的功夫喜剧电影。影片笑点丰富,对少林功夫的展示精彩绝伦,与春节合家欢的观影气氛高度契合。导演唐季礼在受访时表示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决定要做网络大电影的春节档,策划时就直奔这个目标”,这一思路对于线上节庆属性市场的开掘无疑是具有启发性的。
除网络电影外,本年度上海电影对“院网同步”双线发行模式的探索也值得我们特别关注。考虑到“宅时代”观众对于便捷化观影的需求,以及疫情阴霾笼罩下线下影院的乏力,多部影片采取“院线发行+线上发行”无缝衔接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挖掘商业价值。《扫黑·决战》在线下入账4亿元票房后迅速进入线上发行,上线后正片有效播放市场占有率连续两周排名第一。《大红包》《寻汉计》《乌海》等影片皆在院线未下档的情况下,果断“转网”,在网络视频平台上争取到了另一片广阔的发展之地。可见,双线发行和“零窗口期”的设置使得众多影片既为移动端与院线端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内容,又借助流媒体平台实现了延长营收周期、提高变现能力的目的。
与往年相比,2021年度上海出品网络电影的现实题材电影与主旋律影片异军突起,题材涵盖革命历史、国家安全、平民生活、乡村振兴、英模人物等多项内容标签,诞生了一批制作品质与思想内涵兼备的原创作品。《绝对忠诚之国家利益》把叙事时空置于现代社会的国际化视野下,在谍战类型叙事的框架下致敬默默守卫国家安全的无名英雄。《中国营长》《血战微山岛》聚焦革命战争年代的英雄故事,讴歌不朽的红色精神。《我们的新生活》借鉴院线电影“我和我的”系列的集锦形式勾画出新时代平凡人物为美好生活奋斗的生动图景,以平民视角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与共情。《村里有情况》《东北喜事之山炮扶上墙》《牛头不对马嘴》 则结合扶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从不同维度为新农村建设“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做出以小见大的注解。不难发现,本年度的上海出品网络电影侧重题材细分和价值引导,真正担负起了文艺创作弘扬时代精神、书写现实和历史的责任。
IP改编作品和原生IP的续集生产同样是2021年上海出品网络电影的主力。本年度IP改编作品数量达到21部,选材来源除了“西游”“蜀山”“聊斋”等经典IP外,还包括网络文学、影视作品甚至网生短视频,如《摸金诀之守护人》改编自天下霸唱的同名小说,《赘婿之吉兴高照》从热播网剧《赘婿》支线剧情衍生,《愤怒的黄牛》则改编自2018年上映的同名韩国电影。IP本身有着广泛的影响力与受众基础,因而承接来自其他媒介的元文本为上海网络电影的精品化发展提供了保障。精品建设时期的IP改编之作摒弃了重感官、纯蹭热度的旧习,开始重视影片整体品质的提升,在票房表现上也有了更好的长尾效应。以根据政务账号“四平警事”的短视频内容改编的《四平警事之尖峰时刻》为例,这部电影在原有人物设定和人物关系的基础上,创作出刑满出狱的张浩意外与文物倒卖团伙头目黑龙互换身份后协助警方破案的故事。凭借扎实的制作水平和剧作架构,影片在喜剧类型中完成了普法宣传和主流价值的传达,收获了2922.7万元的分账成绩和8千多万的播放量。在2021年的上海出品网络电影中,基于优质原创IP的续集生产大量涌现,显示出强劲的市场潜力,如《特种兵归来4:替身疑云》《人间大炮3》《别叫我酒神2》以及《兴风作浪》系列,这些续集作品的出现,事实上是上海地区网络电影制作方规模化开发原创IP、建立网络电影原生IP矩阵的信心的体现。
图4.电影《兴风作浪》海报
2021年,本土疫情的反复给市场重建、电影生产带来重重阻碍,上海电影凭借丰厚的底蕴与强大的魄力,力求转逆境为顺境,精心打磨出一批优质作品。纵观本年度的上海电影创作,主流叙事深得人心,现实题材影片持续发力,戏曲电影以质取胜,多元电影类型稳中求变,网络电影实现巨大飞跃。由此可见,在红利政策的引导和电影创作者的努力下,“上海出品”有着坚定的发展信念和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市场规模和内容品质上均有较大突破。总之,2021年的上海电影担当起时代使命,勇于开拓创新,将“上海出品”这一文化品牌开创出了新局面。
1数据来源:猫眼专业版。
2杨俊蕾.由《长津湖》的高频视效叙事探讨战争影像的情绪价值[N].中国艺术报,2021.10.25.
3丁亚平.《悬崖之上》:以生命赴使命[N].中国艺术报,2021.05.10.
4饶曙光.《峰爆》:国产灾难片的多维拓展[N].中国电影报,2021.09.15.
5丁亚平.将炸裂式的事件史转化为电影叙述史——影片《扬名立万》的场景、形式和本体内核[J].当代电影,2022(01):20-23.
6路阳,孙承健. 《刺杀小说家》:蕴藏于沉着、理性中的锐利之气——路阳访谈[J].电影艺术,2021(02):105-111.
72021网络电影春节档: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指导,中国电影家协会网络电影工作委员会联合三大视频平台共同发起。
8沈杰群. 挑战线上春节档,唐季礼要讲一个全新的少林寺故事[N].中国青年报,2021.02.09.
9数据来源:云合数据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