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素文
进入2022年,全国各地进一步纾困中小企业的政策密集发布。对于仍然受困于国内经济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之下的广大中小企业,无疑又是一场“及时雨”。
当被问及所处行业的现状时,佛山陶瓷品牌慕瓷创始人张婉云感叹道:“去年有去年的艰难,今年有今年的不易……”
这是当前不少中小企业的心声。《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了解到,在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国际局势动荡的形势下,受原材料、租金、人工、物流等各类成本上涨,一些珠三角企业面临市场需求萎缩、用电紧张、招工难、融资难等共性问题。
“现在很多企业都是咬着牙关接受成本上升。”张婉云说,烧陶需要燃料,相比于年前,如今天然气的价格已经翻了近一倍。国家统计局网站显示,2月下旬液化天然气(LNG)比上期涨32.8%报8437.2元/吨,而在1月下旬时,报价为4518.3元/吨。
海运费也从去年年中一路飞涨到现在,美国航线涨了10倍,其他国家也都涨了有3倍,“一个柜的运输费用差不多顶那些货物的价钱了”。张婉云说,由于一些产品要出口,公司只能去近点的国家和地区。国内市场也不好做,近年来一些房地产公司爆雷,陶瓷、照明等相关行业心存顾虑,房地产的单都不大敢接。
变幻莫测的国际形势,也波及了广东江门的一家电子厂。“2019年之前,我们公司的订单销售基本上是满负荷的,每一年的增幅都比较大。疫情这两年,尤其是2021年的影响比较显著,我们公司很多客户做出口,他们受影响,下游也会受波及。大家都在同一个圈子里,大环境下没有一个能够幸免。”该电子厂一位工作多年的员工无奈地说。
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副会长、广东远光投资集团董事长蔡仲光介绍,生产电缆的两大主材料铜杆和铝锭以及辅助化工材料均有不同程度的涨价。比如铝锭,2020年均价是14390元/吨,2021年和2022年分别是19360元/吨、21270元/吨,价格相比2020年分别增长了35%和48%。
就算订单爆满,企业也会遭受两头挤压。各类成本都在涨,市场价却不能以同样幅度上升,以免客户受不了,顾客也不买单。企业需要花更多的钱去买原材料、支付其他费用,一些靠贷款维持经营的企业容易出现流动资金紧张的问题。
但融资难、融资贵是“老大难”问题。蔡仲光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金融机构对实体经济贷款有‘天花板’问题,贷款规模没有适时增加。”全国人大代表、广东东阳光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红伟也说:“企业普遍融资贵。身边的中小企业拿到贷款的利率一般是五六个点,还有很多10个点的。希望贷款融资门槛要降低,把利息实实在在降下来。”
中山小榄一家照明公司和广州一家美妆企业则反映了企业招工难、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人才方面的问题。王美贤是睿森生物董事长,也是广东省湖南商会女企业家委员会的创会会长。她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我们协会90%左右都是中小型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难题。因为研发创新能力不够,或跟不上现在的销售模式,很多货物卖不出去,深耕了十年二十年的传统企业很难生存。希望针对小型企业成年人再教育,有相关政策来扶持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
广东是中小企业大省,目前全省中小企业总数超过630万户,约占全国1/7。这些珠三角企业所遭遇的难题,也是全国众多中小企业在三重压力下负重前行的缩影。
面临多重挤压,中小企业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如招工难的制造业会引进先进设备以抵消人工缺口,出口成本高昂就转攻国内新消费市场。但他们更期待一场范围广、力度大、时间长的“及时雨”。
去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纾困帮扶力度的通知》,从加大纾困资金支持力度、进一步推进减税降费、缓解成本上涨压力、扩大市场需求等九方面提出政策措施。
随后,国家各部委、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系列纾困中小企业的政策,根据部门职能、各地具体情况对以上九个方面进行扩展和细化。截至目前,广东、江苏、陕西、云南等省份,苏州、上海、临沂等城市都出台了相应文件。
总体来看,此轮纾困政策更显系统性,力度更大。一方面给予中小企业“真金实银”的支持,比如减税降费、设立纾困资金、社保缴费补贴、发放消费券、融资支持等;另一方面支持中小企业加强竞争力,如扶持“专精特新”、推动“小升规”“个转企”、助力数字化转型,同时强化生产要素、企业权益、人才支撑等保障。
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直接有效的办法,各地均花了较大篇幅提及。从目标来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预计2022年全年退税减税约2.5万亿元,其中留抵退税约1.5万亿元,退税资金全部直达企业。
对于原材料上涨压力,多地明确完善重点工业产品价格监测,强化市场供需调节,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价格等违法行为。云南还提出,支持行业协会、产业链龙头企业搭建行业性原材料供需对接平台,优化原材料采供模式。江苏提出,推动期货公司深化市场主体风险管理服务,探索基差贸易、仓单服务、合作套保等模式,提供个性化风险管理服務,鼓励各地对企业运用期货套期保值工具应对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给予补贴。
至于中小企业普遍关注的融资难问题,江苏表示将新增450亿元再贷款额度;广东将商业银行开展小微企业信用贷款等相关指标作为财政资金存放管理的参考依据,鼓励各市设立完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补偿资金和科技信贷风险准备金池,加大风险补偿资金投入力度。
针对人才难题,洛阳市提出,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对企业家的培养、激励和保护,年培训企业家500名(次)以上;加强人才供需对接,对存在用工难、招工难问题的中小民营企业实施重点扶持。广东将帮助“专精特新”等重点企业引进紧缺高层次人才,还提出推进“新粤商”培训工程,每年免费培训中小企业和服务机构中高层管理人员、技术骨干 5000 人次以上。
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也是重点。福建对新认定的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由原来的奖励10万元增加到20万元;云南则建立税务、金融、银保监、证监等部门直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机制,“一企一策”提供“点对点”精细服务,鼓励银行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打造专属信贷产品;广东对国家新认定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投融资对接机制,力争5年推动300家中小企业挂牌上市融资。
各地助企纾困背后,除了缓解中小企业的燃眉之急,也隐含了地方对经济发展的布局。以广东为例,推动“小升规”“专精特新”,将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稳住工业基本盘,为完善产业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好支撑;针对个体工商户,加大“个转企”力度,将促进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发展壮大,优化地方经济结构。
今年全国两会,许多代表委员也提出了关于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建议。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观察到的领域和问题更加细微。
全国人大代表、东莞市工商联主席、马可波罗控股董事长黄建平注意到,近两年来,随着疫情反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些企业出现了商业承兑汇票大规模逾期未兑付的情况。持有大量商业承兑汇票的制造业企业现金流压力巨大,面临资金链断裂、经营困难等问题。
他建议加强对商业承兑汇票的风险管控,将商业承兑汇票信息纳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建立商业承兑汇票黑名单制度;发挥票据交易所在商业承兑汇票风险管理中的信息披露作用,健全商业承兑汇票的违约惩戒机制,规范供应链金融业务,杜绝利用市场优势地位滥用商业承兑汇票,引入权威的外部信用评级制度,为制造业营造安全持续发展环境。
在融资问题上,全国人大代表、步长制药总裁赵超建议,设立政府帮贷部门,推行民营企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工作。通过涉企数据信息的集成应用,探索依靠对民营企业商业价值的信用评价,企业可以通过商业价值评估平台评估后直接向银行申请。评估主要包括4个方面,一是企业的创新能力,二是企业健康经营能力,三是品牌影响力,四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实现不需要抵押、质押,也不需要担保的信用贷款。
蔡仲光建议,根据当前大宗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及波动较大的特点,适度放宽实体制造业流动资金贷款规模;要加大实体制造业扩大规模及转型升级贷款支持力度,助力实体制造业降低运营风险;在普惠金融方面,建议通过大数据分析,对当前贷款流向进行客观评价,判断贷款政策措施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和目标,循序渐进地推进和完善相关条件和措施。
全国政协委员、佳都科技集团董事长刘伟在《关于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获得感的建议》中提到,惠企政策制定方与需求方存在信息不对称,惠企好政策“落地难”;惠企政策宣传和服务不到位,扶企政策“兑现难”。许多企业也在采访中反映了这个问题。
劉伟认为,应该邀请民营企业家参与制定政策,让惠企政策更接地气;建立政策评估考核机制,经常开展政策服务“回头看”,对于落实难、企业反馈意见多的政策,要及时调整。在惠企政策宣传和服务方面,要主动提醒、帮助和指导企业进行申报,真正做到让企业看得见、办得了、享得到。同时,要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对于已承诺的扶持政策,要认真足额兑现。可以考虑把对民营企业政策的落实情况纳入政府部门年度目标考核范畴,倒逼责任落实。
3878500589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