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相统一的艺术美

2022-03-17 21:04孙梦琪
牡丹 2022年2期
关键词:春江花月夜古筝乐曲

古筝名曲《春江花月夜》原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夕阳箫鼓》,经众多音乐家改编,形成了这一民族器乐曲。音乐家何占豪先生将其改为古筝独奏曲,问世之后深受演奏家和古筝爱好者的喜爱。在之后的时间里,新一代音乐家和演奏家在此基础上再次改编,现有多种形式。2010年8月18日上传于优酷网的一则古筝演奏视频,便是以古筝合奏的形式配以舞美来展现不似以往的月夜春江。由此不难发现,形式与内容在音乐艺术中是两个平等的内容单元,正是形式与内容在音响中的协调、对抗、统一、变幻,才能够让音乐突破原始的自然主义或者片面的形式主义,将充沛的精神内涵通过音符表达出来。

一、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的概念及关系

(一)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

通常来讲,艺术形式指的是艺术家所创造出的以物质体态存在的客观物体,将艺术内容通过物质体态展示出来。常见的艺术形式一般包括結构形式、构成元素、再现元素三个组成部分。艺术内容,则是指人们意识形态所反映的客观生活事物或人们通过自身情感反映艺术形式所展现的内容的一个过程。因此,可以将艺术内容看作调动人们精神的一类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受众所获得的情感内涵也被称为意味。

(二)艺术形式与艺术内容的关系

通过上述概念界定可以看出,艺术形式是客观存在的,受众通过感官体验就能从直觉上将其物化;而艺术内容侧重于主观精神方面的活动,艺术内容需要观看艺术的受众对艺术有一个深入的观察行为,进而将这种深入观察转化为自己的美感、震撼感等,形成独特的意识内涵。

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极其紧密的。艺术的形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艺术内容。许多艺术创作者在创作过程遵循以生活为基础的原则,这样就会激发出艺术创作者决定“做什么”的打算,最终演变为特定的艺术形式。从这个角度来讲,艺术内容可以看作一类表达手段或表达方式,其作用是将艺术创作者的感受表现出来。艺术形式同样影响着艺术内容。如果一个艺术创作者从纯粹的审美角度出发,根据“物质决定意识”的观点,艺术形式所表现出来的物质化内容会对审美者的意识形态产生影响,即脱离了艺术形式的审美者将不会产生任何精神意识活动,相应的艺术内容也就无法被感知到。此外,作为审美大众的思想意识通常是多元化的,他们对于艺术形式有着不同的感触,因此对于艺术内容的理解程度也是不尽相同的。所以说,艺术内容和艺术内容是相互影响的,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乐曲《春江花月夜》简介

(一)《春江花月夜》的结构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旋律优美、古雅清越的乐曲,曲中蕴含着浓郁的江南水乡一带的色彩与风调,同时巧妙地糅合了小组转韵和新诗格律技巧,使得其文辞更显优雅,意境愈加深远。整体来讲,《春江花月夜》结构严密,除去开头引子和尾声,剩余内容共分为九个段落。曲子的主题旋律富于变化,但每段乐曲的结尾处采用相同的乐句,这种“换头合尾”的艺术特色不仅使乐曲显得整齐和谐,而且深化了音乐的表现内容,彰显了深远的乐曲意境。《春江花月夜》从整体结构上一共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从引子到第五段是乐曲主题呈现部分,在第一部分基础上过渡而成的第六段是乐曲的第二部分,剩余部分可以看作乐曲的第三部分。各部分之间呈现出相互映衬、层层递进的关系,不仅形象地凸显了朦胧的月色和恬静的江水之柔美,而且从不同角度营造出了幽深旷远、恬静淡泊的意境。

(二)《春江花月夜》的歌词

《春江花月夜》全曲歌词不多,主要包括“江上升明月,江花点美景,春潮随波千万里,夜色沁人心”这几句,并且在歌曲中运用了很多“啊”字,歌词不多,但形象地描绘了生动的江山夜景。这四句优美如歌,富有江南风格的主旋律,娓娓道来的感觉给人一种飘逸宁静的美。

(三)《春江花月夜》的旋律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音乐随想曲,将中国的民族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这首作品旋律优美婉转,节奏平稳,通过含蓄的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手法,体现了深远恢宏的意境之美,有着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构思方面,《春江花月夜》精致巧妙,整首乐曲所描绘的意境随着音乐主题变化,时而恬静优雅,时而热烈奔放,将自然世界中变幻无穷的色彩一一呈现出来。另外,《春江花月夜》结构缜密,韵律流畅,尽管主题旋律方面富于变化,各类新型因素层出不穷,但每一段都有同一乐句出现的结尾,即民间音乐中常见的“换头合尾”音乐表现法,这使得整首乐曲听起来十分和谐,可以从多个角度揭示乐曲的意境之悠远,彰显其主题之宏伟。

三、《春江花月夜》表演形式和作品内容的结合

中国的音乐作品及乐器形式、内容和表现形式都是有着传统民族文化的底蕴,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国将艺术内容称为“善”,艺术形式称为“美”,早在春秋时期,就有“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的说法。由此可见,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艺术的内容美和形式美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一)作品内容中构建表演形式

筝曲《春江花月夜》是对琵琶曲《夕阳箫鼓》的进一步升华,以原有曲调为依据,融入古筝独具特色的演奏技法,如托劈等,乐曲进入了新的艺术境界。全曲旋律婉转动人,节拍快慢相间,结构上运用的是民族器乐最常见的多段体,但在尾声中又再现了主题,形象描绘了春江月夜的静谧与美好。因此,采用合奏的形式,不仅使得音乐元素更为饱满,而且把江流宛转、月照花林、江天一色的画面流出指尖,传于众人。

(二)表演形式中表达作品内容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过:“艺术形式的美,对于欣赏者来说,是最为直接的、最为具体的美,也是最容易接受的美……形式的美,不仅能更好地表达作品的内容,而且它本身也有相对独立的审美价值。”从优酷网这段视频不难发现,舞台的设计、演员的演绎与筝曲内容是高度统一的整体,舞台的背景、灯光会随演员的演奏和乐曲内容的展开而改变。乐曲开始前,观众已沉醉在美轮美奂的舞美中,再听到古筝别具韵味的旋律时,甚至会发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的赞叹。“固然,从创作过程来看,内容总是先于形式,可是,从欣赏过程来看,欣赏者最先接触到的却是形式。”

四、表演中诠释中国特色的艺术美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是黑格尔曾经说过的一句话,艺术美的本质就是因为它宣扬了一种理念。这种理念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形象的、艺术化了的。用这一观点来评价这场演出中的筝曲《春江花月夜》是再恰当不过的。表演者为了展现中国特色的艺术观,巧用古筝的演奏技巧勾勒出曼妙生动的艺术画面。

(一)静与动的巧妙贯穿

主持人完成报幕后,演员就位,乐曲便开始了,舞台背景展现的是宁谧美好的江南水乡,给予听众置身仙境、坐看旖旎风光之感。演员中有筝声对鼓点的模仿,还有主旋律的刮奏,快慢相间中让听众感受到春江水携带若隐若现的鼓声萦绕在耳畔。紧接着在由缓及促、由弱至强的长摇音下,再次奏起了动听的主旋律,把听众带入了唯美的画卷中。多人合奏,《春江花月夜》乐段的主题旋律缓缓进行,但随着每个乐思的变化,旋律也跌宕起伏,时而昆山玉碎、芙蓉泣露,時而无声胜有声。演奏中的强弱静动形成了强烈对比,强奏是对“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的尽情探索,弱奏时则是对“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的时空感叹。演奏时的静与动并非呈现两种极端,而是静时有动、动时有静,两者自然地相辅相成,用旋律将春夜里的月圆花好、水光山色娓娓道来。

(二)景与情的巧妙融入

中国的民族音乐作品和文学作品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度被认为“词乐不分家”。因此,民族音乐具有诗意性的音乐形象,旋律淡雅别致,富有意境美和朦胧美。同时,寓情于景,在刻画音乐形象和自然景观时注重思想情感的表达。初唐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海内外文学爱好者称道和传颂,这首乐曲行云流水的景象起源于诗词,每一个乐段都是一幅精美的画,意在将诗词无法描绘的形象和美感,用筝这件悠久且古老的民族乐器表现出来。如乐段“渔歌晚唱”用最基本的演奏手法,以“对话”的形式呈现,并加上中国击奏乐器——木鱼的敲击,一问一答中描绘出江畔人家怡然自乐的生活,也表达出中国人民善良淳朴、爱好和平的信念。

(三)意境美的表现方式

1.质朴流畅的音乐语言

乐曲《春江花月夜》采用通俗易懂的音乐语言,表现出柔和的抒情色彩和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格。这首乐曲在旋律上延续了我国传统民族音乐的表现手法,通过传统的曲调来创造近乎完美的意境,并且采用了大量五声和六声音节、“鱼咬尾”等音乐创作技巧,丰富了旋律上的变化,彰显了乐曲“形变而神不变”的特点。

2.写意与写实的有机结合

乐曲《春江花月夜》采用情景交融、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描绘了傍晚时分水滨的优美景色,这包含游移的明月、摇曳的花影、徘徊的飞鸟、满载而归的渔舟,不禁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将描绘写实和抒情写意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另外,整首乐曲自始至终体现着浓重的抒情意味,循环往复出现,每个乐段都有典型的音乐形象与主旋律相互对应,体现出鲜明的写意性与写实性,实现了情与景、意与实的有机结合。

3.静谧悠远的意境之美

《春江花月夜》以其静谧悠远、浑然天成的曲调,勾勒出了一幅水天一色、波光粼粼的自然景象画面,从第一段“江楼钟鼓”到尾声,优美流畅的旋律贯穿其间,节奏上疏密相间,色彩清新淡雅,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月生东山、微波荡漾、花林婆娑的春江花月夜美景,使观众身临其境般欣赏一幅幅美妙绝伦的风景画,走进一个奇妙、神秘的自然世界。例如,在第二段“月上东山”中,乐曲通过轻盈平稳的音调体现出一幅一轮明月出没于厚重的云层之中的动态之美,可谓惟妙惟肖。到了第五段“水深云际”,乐曲音色则是以浑厚低沉、缥缈悠长为特征,刻画了汹涌澎湃、水天相接的江面上浪潮奔涌的生动形象,这正是我国古典音乐追求审美意境的生动体现。

五、结语

艺术美需要艺术形式和艺术内容的统一,精彩的演绎需要演奏者善于体会音乐和表达音乐。合奏作品对演奏者的默契度要求更高,需要在起落强弱中自然连贯,避免听众感受到乐曲断断续续。《春江花月夜》在演奏中向观众展现的艺术美感,既不能认为是内容上的每一个音符,也不能认为是形式上的舞台设计和演奏者的技艺,而是两者的高度融合。正是这种融合,使得《春江花月夜》这首古筝合奏曲在演奏中引人入胜,结束后仍令听众感到余音绕梁,回味无穷。总之,艺术内容促进艺术形式,艺术形式又促进艺术内容,两者唇齿相依,相辅相成,同时具备相对的独立性,这就是艺术创作和欣赏中需要把握的重要规律之一,它决定着作品是否完整与完美。

(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作者简介:孙梦琪(1998—),女,安徽阜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2235500511350

猜你喜欢
春江花月夜古筝乐曲
始乱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春江花月夜 唯美扬州行 中华好诗词大会征稿启事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张若虚和他的《春江花月夜》
春江花月夜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
准妈妈必听十首胎教乐曲
我的古筝之旅
悲伤的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