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乌笋
摘 要:在大力发展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受到了各个学科教师的重视。历史学科内包含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都是学生应当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学生健康全面成长的教学重点。初中历史教师应当结合初中生特点,将家国情怀融入教学,发挥历史的重要教学价值。本文结合实际,对相关问题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初中历史 家国情怀 培养途径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2.02.028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是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在发展核心素养的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初中历史学科是一门基础性的人文学科,其中课程资源丰富,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思想情感和人生价值观有重要作用。在传统的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教法比较单一,对于家国情怀的培养并不是很在意,这不仅影响了学科价值的发挥,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青少年的全面成长。在新时期下,初中历史教师不仅要树立正确的家国情怀培养观念,而且还要采用多种方式,让家国情怀成为青少年健康成长中的重要情感。
一、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意义
1.利于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的情感
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过程中,家国情怀涉及学生对国家、对家庭的责任感与自豪感,以及一种使命感与认同感,这些情感可以转化为学生热爱自己祖国、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在历史文明的长河中,有大量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通过学习,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国家和家乡,利于教师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2.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
学生的历史知识学习与家国情怀的培养是相关联的。通过历史学习,学生能感受到家国情怀内涵,而随着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深入理解,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也会逐渐提升。而且,教师可以通过家国情怀的教育环节,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使学生掌握历史知识点,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3.利于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史料佐证、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这五个方面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思想,能有效促进学生形成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这是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在课堂上、落实在学生心里的一种有效方式。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途径
1.教师提升个人素养,重视情怀培养观念
教师的教育理念对教育效果有重要影响,要利用历史学科开展家国情怀的培养活动,那么教师自身的个人素养首先要进行提升。只有教师的个人素养跟得上,教师重视家国情怀的培养观念,那么教师才能以此开展有效的教育活动,才能实现更理想的家国情怀培养目标。因而,初中历史教师应当重视提升个人素养,树立家国情怀培养观念,深刻认识到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性。举例来说,教师在教《五四运动》一课的时候,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搜集、阅读与五四運动有关的历史资料和时事热点,将其与课内知识点联系起来。在课堂教学的时候,教师要结合历史知识点,有意识地去展示有关五四运动的资料,让学生观看,并且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以此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五四精神,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这能充分展现教师重视家国情怀培养的观念,这对于学生理解历史内容,增强家国情怀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2.制定情怀培养目标,引导学生情感发展
在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中,教学目标是不可或缺的,这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期望,也是教师开展历史教学活动的指向标。缺乏教学目标的历史教学活动,容易让教师的教学活动出现偏差,达不到预期效果。因而,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要结合实际,制定家国情怀培养教学目标,在明确目标的前提下,引导学生情感发展方向,从而实现家国情怀培养目标。举例来说,教师教《民族大团结》一课的时候,结合历史教材,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历史事实,了解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认识到实现民族大团结的基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繁荣,每位中华儿女都要有维护国家统一、巩固民族团结的精神。该教学目标考虑到了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要求,不仅落实了具体的历史教学内容,而且将家国情怀融入其中,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家国情怀教育活动。
3.认真研究历史教材,挖掘家国情怀资源
教师的教学活动不能脱离教材,历史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核心,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初中历史教材全面讲解了中国古今发展轨迹,这是家国情怀培养活动的有利条件。因而,初中历史教师应当认真研究历史教材,以此为基础,充分利用和开发家国情怀资源。同时,教师应当认识到,受到来源和撰写者主观因素的影响,有些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教师应当注意资源的质量问题,从而使教师取得最优的家国情怀培养效果。举例来说,教师教《戊戌变法》一课的时候,在课下可以提前分析历史教材内容,挖掘其中涉及的家国情怀资源,搜集有关戊戌变法的史实资料,选择出适合学生理解的、利于学生学习的、能引发学生情感共鸣的内容,在课堂上予以学生观看学习。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观念,及其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能有效激发学生心中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教师要抓住家国情怀教育的切入点,捕捉学生情感的变化,以家国情怀资源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以此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除了结合个人的教学经验做好针对历史教材的研究工作之外,教师还应该通过多种渠道进一步拓宽教育视野,深入挖掘与家国情怀教育存在联系性的教学资源,以此强化历史教材内容对学生认知的影响,使学生能够在基于课本内容的学习活动中得到个人综合素养的进一步提升。为此,教师可以通过利用数字媒介的方式,以网络渠道拓宽个人的教育视野,借助数字化的优势更加快速地完成家国情怀相关资源的拓展工作。例如在《盛唐气象》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即可通过网络资源对教材中所讲述的内容进行拓展,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不仅仅建立起对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基础认知,更能够通过教师所搜集的关于唐朝王维、孟浩然的资料,对这些同样处于盛唐时期的诗人进行了解,并从资料中接触诗人更多的作品。
4.联系英雄人物事迹,培育学生家国情怀
在家国情怀培养的过程中,英雄人物教学有很大的优势。从古至今,出现了大量为国为民牺牲奉献的人物,他们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他们对国家的情感很容易激发学生内在的民族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因而,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以历史英雄人物为载体,结合他们的生平事迹,发挥历史英雄人物的情怀教育价值,促使学生对历史知识加深理解,进而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举例来说,教师教《金与南宋的对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岳飞抗金的英雄事迹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前在课下搜集与岳飞有关的历史图文资料,在课堂中让学生观看。学生对岳飞比较熟悉,观看兴趣比较高。在观看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相互交流:如何看待岳飞抗金事迹?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对岳飞精神有了进一步的认知。然后,教师为学生全面分析岳飞抗金的历史事迹,分析岳飞身上所体现的爱国精神,将其家国情怀缓缓渗透到学生的心中,以此实现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目的。
5.开展课堂实践活动,深化学生情感认知
历史距离现代人的生活比较遥远,学生在学习中容易产生距离感,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使学生的家国情怀得不到深化。课堂实践活动是一种提升学生学习体验、深化学生情感认知的好方式。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根据历史内容,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历史情境演绎活动,让学生走入历史,感受历史。这很容易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在实践中自然而然产生历史真实感,从而能更深刻地认识历史,获得更强烈的情感认知。举例来说,教师教《动荡的春秋时期》一课时,可以依据春秋时期中涉及的历史典故、人物事件,組织学生开展历史演绎实践活动。教师先让学生在课下搜集春秋时期的相关历史典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再现历史经典。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情节发展流程,并为学生的演绎活动创设历史情境,增强学生的历史体验感。在活动中,学生通过角色扮演,能对历史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对春秋时期国家的社会矛盾,对各个阶层人们的爱国、护国之心有更深的感受,强化了学生对家国情感的认知。
6.联系具体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家国情感
无论历史多么久远,家国情怀依旧是中华儿女心中的信仰,从古至今,依旧在延续。历史虽然已经过去,但是历史对现实的影响还是存在的。身处于现代社会的我们与历史的联系非常密切。因而,教师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过程中,应当注重联系具体的生活实际情况,将历史事件与现况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深入感悟,提升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举例来说,教师讲解《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一课时,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展示一些抗日战争史实资料。视频中,中华儿女以保家卫国的信念对抗敌人,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深深触动学生。而且,通过史实资料,能让学生了解到战争对国家安宁和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同时,教师要结合具体生活实际,展示一些战争遗址,或是战争纪念馆,以对比的形式,突出如今和平的美好与来之不易,增强学生内心的家国情感,助力教师顺利实现培养家国情怀的目的。
7.借助历史影视作品,强化家国情怀教育
在历史教学中,观看影视作品也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一种方法。影视作品生动、直观、形象,很受中学生的欢迎。而且,观看欣赏活动在教育教学中也有积极作用,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因而,初中历史教师可以依据具体教学情况,选取电视剧、电影中涉及家国情怀的片段,营造浓厚的历史课堂氛围,以此激发学生爱国、报国的情感,进而实现教师强化家国情怀教育的目标。举例来说,在讲解国共两党敌对与共同抗日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选取近几年影视作品中的相关内容,剪辑成精彩视频片段,在课堂上播放。良好的情境增强了学生的情感感受力,而且,这种视觉与听觉的双重刺激,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结合当时的大环境背景去思考历史,去感受人物身上所体现的爱国之情。但是,教师应当注意,要根据教学内容合理使用影视资料,并且控制影视资料占用课堂的时间,以防因此产生不好的教学影响。
8.丰富课外历史活动,发展学生家国情怀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不仅限于课堂上,课外历史活动也是一种有效途径。课外历史活动包括组织学生举办历史展览、组织学生参观历史有关场所、拓展学生历史课外阅读资源等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通过真实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对历史事件、人物有更深刻的感悟,而且能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使学生的家国情怀得到很大程度上的发展,让家国情怀的种子获得成长力量。举例来说,教师鼓励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和同学一起去本地的历史博物馆参观,近距离接触历史,并根据历史博物馆所呈现的历史信息进行深入学习与感悟,感受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体会为中国历史发展做出贡献的人物的情感思想。参观历史博物馆能让学生产生历史真实感,这种真实感能唤醒学生内心最真实的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让学生内心有所触动,能认识到家国情怀对于个人成长,对于社会进步,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价值,发挥出历史课外活动的积极作用。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家国情怀的培养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
青少年有“向师性”,教师应当认识到,自身良好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积极作用和深远影响。因而,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过程中,初中历史教师应当以身作则,提升自身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学生进行榜样示范,从而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特色
中学历史学科是培养学生基础人文素养、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学历史学科的育人功能是教师不可忽略的学科价值。因而,教师在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时候,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特色,展现历史学科的风采,才能使教师顺其自然的开展家国情怀教育,实现培养目标。
3.遵循适度原则
教师要注意到,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并非只有家国情怀这一个,而且历史学科中的内容也不是都适合作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的载体。因而,教师要遵循适度原则,不可牵强附会,强行与家国情怀相联系,此做法容易产生负面影响,教师应当注意。
总而言之,在素质教育发展的进程中,利用历史学科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是必然要求,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初中生在不断成长,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也应当不断发展。初中历史教师应当从自身做起,积极探索、创新更多的家国情怀培养方法,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历史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感悟和体会,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让历史课堂更有魅力,让家国情怀深入每一位学生的心里。
参考文献:
[1] 赵万民、陈秀丽《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家国情怀教育的策略分析》,《名师在线》2020年第33期。
[2] 陈益珍《巧借历史人物渗透家国情怀》,《当代家庭教育》2020年第31期。
[3] 万成银《在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成才》2020年第11期。
3468501908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