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安塞腰鼓故事

2022-03-17 13:43赵汉琪
中华儿女 2022年3期
关键词:安塞腰鼓

赵汉琪

陕北延安,黄土高原腹地,万千群山沟壑纵横。在黄土的背景中,百十个头戴羊肚子手巾、身穿羊皮坎肩、腰系红腰带的年轻小伙——安塞腰鼓手在塬峁间踏着鼓点纵情舞蹈,刚劲奔放,气势磅礴。领头的,是一位二十多岁的陕北后生,罗勇。

全国青联委员、陕西省自强好青年、延安市十大杰出青年、延安市创新创业模范、安塞腰鼓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挑战者……从记事起便开始学腰鼓的罗勇今年27岁,身上已有不少“光环”。

多年来,这个陕北小伙从打腰鼓到教腰鼓,成为安塞腰鼓教练队伍中最年轻的一员;寻遍全国学习制鼓技艺,把传统文化从根上传承下来,让真正的安塞腰鼓响彻大地;白手起家创业,返乡建立制鼓基地,为村民增收、创收,敲响了当地百姓的“致富鼓”。

“我就是个农民,没什么文化,但我有理想。我想当艺术家,我想把安塞腰鼓打到世界舞台上去。”在安塞,罗勇已成为新一代“腰鼓人”,他用安塞腰鼓为自己铺出一条与众不同的道路,谱写出了精彩人生。

1995年,罗勇出生在延安安塞区高桥镇龚家沟村。1996年,安塞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腰鼓之乡;2006年5月20日,安塞腰鼓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安塞,“上到九十九,下到刚会走”是当地村村有鼓队,家家有鼓手的真实写照。罗勇的父亲是村里鼓队有名的腰鼓手,打记事起,罗勇就跟着父亲学打腰鼓。

安塞腰鼓一直以来都是祈求丰收、庆祝胜利的喜庆之鼓,在罗勇印象中,每逢过年,村里的腰鼓队都会挨家挨户“沿门子”打腰鼓拜年,热闹非凡。腰鼓手们迈着“十字步”“小踮步”,穿插着“缠腰”“过裆”“下岔”等眼花缭乱的动作,他和一帮小伙伴也有模有样地跟在大人们后面,跳得生龙活虎。

上初中时,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安塞腰鼓》,让罗勇真正领略了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每每读到这里,罗勇仿佛自己站到了黄土荡天的塬峁上,跟着排山倒海的队伍,纵情跳跃,气壮山河。

几年后罗勇去县城上高中时,他的腰鼓技术已十分纯熟,很快就担任了学校腰鼓教练一职,负责运动会开幕式、元旦晚会等重大活动,还吸引了众多同学加入腰鼓队。随着“小罗教练”的名气逐渐打响,越来越多的社会团体邀请罗勇培训腰鼓,每次机会,罗勇都十分珍惜、全情投入。

2013年,高中没毕业的罗勇打算放弃学业,以打腰鼓谋生,这让父亲勃然大怒,“打腰鼓能赚来钱?我都打了大半辈子了,也没赚到钱”!罗勇对腰鼓的热爱,父亲看在眼中,但以打腰鼓谋生,让这个一辈子本本分分的农民想都不敢想。

父子俩大吵一架后,罗勇还是跑出去打工了。最开始,他在延安保卫战景区参与实景演出,拿着一天60块钱的工资,一干就是半年。父亲心里着急,托人给他找了个装修工的活,想让他学些手艺。罗勇干了不到一个月,又偷偷跑去打腰鼓。“当时心想,我哪怕出去跑龙套、做兼职,也不想干装修。”

當地的安塞新宇文化公司缺腰鼓培训教练,找到了罗勇。怕父母担心,罗勇瞒着二老,辞掉了装修队工作,继续全身心投入腰鼓事业。每天要跟着大伙表演腰鼓,还要培训腰鼓,那段日子对于罗勇来说,非常辛苦。“虽然赚不到多少钱,但只要每天都能打腰鼓,在我看来是最幸福的事情,让我感觉自己在跳动着、活着。”

随着外出表演和培训的机会越来越多,罗勇的心思也越来越“活泛”了,梦想着让更多人看到腰鼓的魅力。“就是想着怎么能把这个文化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安塞腰鼓。”安塞腰鼓的表演,既不受场地限制,也不受人员多少制约。大路上、广场里、舞台中均可表演,可一人单打,可双人对打,也可几十人乃至几百人群打。想到这儿,罗勇便和几个朋友合伙注册了安塞陕之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腰鼓总教练,还注册了网站,在网上发布宣传信息,接了不少业务。罗勇的腰鼓事业,也一步步迈上了新的台阶。

随着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喜爱腰鼓的人越来越多,罗勇的腰鼓培训也走到了全国各地。他时常感叹:“安塞腰鼓学起来容易,但要打好了难。”

罗勇介绍,安塞腰鼓表演讲究“六劲”:摇头晃脑有股能劲,挥槌有股狠劲,踢腿有股蛮劲,转身有股猛劲,跳跃有股虎劲,全身使出一股牛劲。目的是要让观众看着带劲,听着鼓劲。安塞腰鼓有文、武之分,前者以扭为主,后者以跳为主,罗勇擅长的正是武鼓。在武鼓的动作形态中,是通过打、扭、跳、踢、转、蹬、摇、昂、跃等动作变化表现出鼓手的内心激情,可以说掌握了“六劲”的技巧,腰鼓的动作才算到位。“表演时,鼓手仪态潇洒,舞姿挺拔,再加上情不自禁的头微摇,身稍晃,昂扬的精气神让人看了精神一爽。”

随着培训越来越多,罗勇的名气在当地腰鼓圈也渐渐打响,他慢慢走向了更大的舞台。从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腰鼓总导演,到榆林市定边县农民运动会开幕式500人大型安塞腰鼓总教练、2015年连云港·徐圩国际马拉松赛开幕式腰鼓总导演、陕西电视台少儿春晚安塞区总导演……罗勇带领他的团队多次登上大型赛事和文艺演出的舞台,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安塞腰鼓的力与美,和安塞人自强不息、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展示给全国观众。

2019年4月,四川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为丰富学生的课间活动,推广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决定组织一场千人腰鼓舞来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经过层层筛选,最终决定由罗勇担任此次活动总教练。

在南山中学实验学校的操场上,现场1387名高中生正在紧张地训练着,准备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罗勇在当地乃至全国已经小有名气,可这次要组织1387人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对他来说仍是巨大挑战。“我之前参加过那么多培训、演出,这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这么大的活动让我自己来承担,还是很有压力。”

要让每个学生在12天内学会打安塞腰鼓并整齐划一表演,这本身就是一场挑战,而在此基础上,挑战吉尼斯世界纪录还需要这1387人动作整齐划一。小到每个人的动作标准,大到所有人的队形变换,每件事情都需要他亲力亲为。加之当地受天气影响,时常下雨,经常要在晚上排练。回忆那段“连轴转”的日子,罗勇心中更多的是激动和期待。“可以让一千多人同时感受到安塞腰鼓的魅力,对我来说是从未有过的成就感,一定要做好。”

随着学生们的动作越来越纯熟,走位越来越准确,罗勇的信心倍增。可就在距离挑战的前一天,意外发生了。在组织学生最后一次彩排时,罗勇发现,很多学生的鼓槌都丢失了,细细统计后,发现竟然有156名同学的鼓槌都遗失了一至两个不等,这让罗勇原本就紧张的心再一次提了起来。

把鼓槌从安塞运过来,时间来不及,罗勇果断地带上助手,打车去了成都,把当地小商品市场里能买到的鼓槌全买了回来。买到的鼓槌和红绸是分离的,二人连夜绑红绸,一直到凌晨四点。

九点整,认证正式开始。1387名身着传统特色服饰的同学们排着整齐的方阵,一起挥动手中的鼓槌,整齐划一的动作,昂扬有力的舞姿,不断变化的队形,将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融于具有浓郁民族民俗风情的鼓声里。在吉尼斯认证官、监督员的专业认证下,顺利通过,“最大规模的腰鼓舞”吉尼斯世界纪录就此诞生。看着面前一张张笑脸,罗勇感觉自己被“融化了”。

安塞区高桥镇龚家沟,村里一个宽敞的院落中摆放着近百个红彤彤的腰鼓,大桶里浸泡着制作鼓皮需要的牛皮,这里是罗勇成立的陕之北安塞腰鼓制作基地。

“之前每次出去打腰鼓,总有人问我腰鼓是哪里制作的,我总是沉默。”罗勇介绍,虽然安塞腰鼓远近闻名,但由于制鼓技艺繁琐,安塞并没有大规模制作腰鼓的企业。“安塞腰鼓应该由安塞人自己做”,罗勇认为,制鼓的技术不在本乡本土,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安塞腰鼓的发展。罗勇的父亲曾多次尝试制作腰鼓,却都以失败告終,这也成为老人一直以来的遗憾。

“我们的鼓不能丢!”这个有“钻劲”的陕北小伙独自走上了寻访制鼓技艺的道路。传统手工技艺制作过程复杂,材料与工具繁琐,每个细节都马虎不得,罗勇的寻访之路并不顺利。每到一地,他都先以购鼓者的身份咨询,实则对材质、工艺格外留心,经常把对方问烦了,一句“到底买不买,不买赶紧走”,将他打发。半年多时间跑了三十多个城市,学习请教无数次后,罗勇以为“偷艺”成功,便买了50套鼓的原材料,回来带着村里人研究制鼓。

谁知,亲手制鼓的过程并不容易。“拿热水泡水牛皮,结果鼓皮‘熟’了,用不成了。钉鼓钉时掌握不好力度,一锤子下去,把鼓圈钉裂了……”他手上现在还能看到一条显眼的疤,就是当初制鼓时被工具划破的。不到一个月,50套鼓的原料消耗殆尽,罗勇也没能做出一个成功的腰鼓。“绝对不能放弃”,不甘心的他又一次买来了100套原材料,并找到老师傅请教,多次尝试后,终于自己做出了腰鼓。

成功做出第一个鼓后,他发了一条朋友圈:安塞人做出来的安塞腰鼓。很快便有朋友向他抛来橄榄枝,“在韩城小学工作的朋友,要跟我订300个鼓”,这就是罗勇凭借制鼓挣来的第一桶金。

制鼓订单越来越多,罗勇的生意越来越好,2017年,罗勇在家乡成立了陕之北安塞腰鼓制作基地。创业之初,他力排众议,把基地建在了龚家沟,并放弃了大规模机械化制鼓,采用传统手工艺,雇佣村内20多户贫困户手工制作腰鼓。“年轻人出去打工,留下的老人年纪大了,种不了地,还有不少残疾人和贫困群众,基地建在别处对他们没有意义。现在虽然腰鼓生产规模小了,但手工制作的腰鼓质量上乘,而且还带动了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

2002年,一场车祸令村民杨万华失去了左腿,原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失去劳动能力,家庭几乎没有了收入来源,只能靠在城里做面皮维持生活,一个月收入几百元,全靠家里六个兄妹帮衬。基地建成后,罗勇找到杨万华,教他做腰鼓。“不用干体力活,在家门口坐着,就把钱挣了。”现在,杨万华闲暇时一天可做30多个鼓,每月可收入1500余元。

罗勇骄傲地介绍,近年来村民通过腰鼓制作掌握了一项新的谋生技能,实现了在家门口零投资、生产无安全隐患、收入有保障。每户每月增收1500元左右,2021年培训腰鼓学员过万人,同时也带动了腰鼓销售,创业五年来,销售额已达200余万元。“最令大家自豪的是,他们终于能挺起胸脯告诉别人,安塞腰鼓就是安塞人自己制作的。”

2019年起,罗勇陆续在延安鲁艺旧址、清凉山等景区开设了安塞腰鼓制作体验基地,同时在南泥湾开发了几条研学线路,使游客和学生在感受革命精神的同时,也能体验红色艺术。不仅能现场观看安塞腰鼓表演,还能现场体验制作腰鼓、学打腰鼓。在罗勇的蓝图中,正在勾勒一个集腰鼓、剪纸等民间艺术实景演出,农家生活体验、采摘为一体的民俗文化村。“我想通过实际行动,把安塞腰鼓文化不断弘扬、传承下去。”

罗勇坦言,今天的安塞腰鼓已和20多年前的安塞腰鼓有所不同,任何艺术都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随着时代的节拍向前奔腾。当选为全国青联委员,罗勇深知自己重任在肩,“是安塞腰鼓把我带上了如此广阔的舞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文艺工作者,我要扎根黄土地,讲好安塞腰鼓故事,传承发扬安塞腰鼓艺术,同时注入新的时代血液与元素,使我们的非遗永远‘年轻’”。

3626500589220

猜你喜欢
安塞腰鼓
唐代的腰鼓这样演奏
巧借旁批助自读
安塞腰鼓的体育文化价值与传承发展探究
安塞腰鼓: 贯穿千年的生命鼓舞
在黄土地上飞扬的安塞腰鼓
安塞区开展“我们的中国梦”义写春联活动
你好,腰鼓
激发兴趣,简化腰鼓教学
drum dance in ansai 安塞腰肢舞
《安塞鼓王——高向成》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