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使工业的血液流向四面八方”

2022-03-17 13:43李菡丹
中华儿女 2022年3期
关键词:铁人合资管道

李菡丹

在中亚,自哈萨克斯坦西部曼格斯套州的别伊涅乌,途经阿克纠宾州、克孜洛尔达州和突厥斯坦州,终至哈萨克斯坦南方最大城市奇姆肯特直辖市,有一条天然气管道,它将哈萨克斯坦西部产区以及购自俄罗斯的天然气运输至其南部的消费市场,并接入中亚天然气管道C线,在供给管道沿线以及哈萨克斯坦南部的同时,实现哈气向中国出口。

这就是中哈两国能源合作的又一重大工程——哈国南线天然气管道。11年前,中国石油中亚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和哈萨克斯坦天然气运输股份公司共同出资组建哈国南线天然气管道合资公司(简称:哈南线合资公司),负责承担哈国南线天然气管道的建设与运营。

同样在11年前,来自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18岁的郑皓考入位于山东省青岛市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工程管理专业。那时的他想不到,11年后的自己会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油国际管道公司的一员,走进哈国南线天然气管道项目,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力量。

大学期间,郑皓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他经常在23:00熄灯后开着充电台灯继续学习。本科毕业时,他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毕业生,并以专业第二名的成绩保送攻读本校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六年时间,郑皓在学习中不断成长,也加深了对石油人的认同和对石油事业的热爱。

2017年夏天,郑皓硕士毕业后进入中油国际管道公司。“那是6月19日,我永远记得那一天。告别了老师和同学们,我坐了一晚上火车,终于抵达北京。公司负责接待的领导和同事对我非常热情。”他带着赤诚走上工作岗位,正如校歌中所唱的那样,“我们要用双手建设出无数石油基地,我们要使工业的血液流向四面八方”。

入职公司后第一项安排就是培训,7月炎夏,他和另3位新员工一起被派往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的铁人学院,参加岗前培训。

他说:“小时候,我们都听过铁人王进喜的感人故事。然而,当我第一次来到大庆这座英雄城市,驻足铁人雕像前,内心的感受迥然不同。铁人精神是王进喜崇高思想、优秀品德的高度概括,也集中体现出我国石油工人的精神风貌。”

通过这次学习,铁人精神深深镌刻在郑皓内心:那是“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等。“虽然时代在进步,但是铁人精神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有着不朽的价值和永恒生命力,在我心中,它是一面旗帜,更是一种力量。作为一名新时代石油人,我有信心踏着前辈的足迹,继续传承铁人精神,学铁人、做铁人。”

入职后,郑皓被安排在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门工作任务多、服务面广、人员相对紧缺,许多员工都是身兼多职。郑皓所在的人事管理岗负责人事调配、人事统计、人事档案、人事系统、劳动合同和证件管理等工作,同时也配合部分干部管理工作。“其实,工作内容不算难,但是比较繁杂,非常重要,需要严谨细致。”为了保质保量完成工作任务,他经常默默主动加班。

2017年底,中油國际管道公司前身的两家公司正在进行重组合并,当时已经到了“总部机构合、人员合、制度合”的关键时期,这正是人力资源部最忙碌的时候。在日常工作基础上,郑皓需要梳理两家单位总部人员信息,根据合并后总部各部门批复的编制数,一遍遍请示修改人员配置方案;分析两家单位的请休假、人事档案、人员调配等管理制度,研究制定过渡期相关临时管理规定;与20余家单位沟通联系,签订部分借聘员工续聘协议,结算借聘费用;配合人事档案专家,开展专项审核整改工作。

那段日子,郑皓每天定两个闹钟,一个是为了早上7:30能到公司,另一个是为了晚上下班能赶上23:00的末班车。他还编制了一本“武林秘籍”,里面记录着各项工作开展的时间、流程、注意事项,并备注了经验教训,用以指导后续同类工作的开展。

2018年3月,公司安排郑皓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举办的俄语综合能力脱产培训班学习。再次回到校园,坐在教室里,他非常珍惜这次学习俄语的机会,“公司是海外企业,每一名员工都要时刻做好外派工作的准备,学习俄语就是为将来打基础”。他白天上课,晚上去图书馆自习,21:30闭馆后顺路在操场跑5000米,每一天都过得很规律、很充实、很快乐。

作为培训班生活委员,郑皓组织户外俄语课、参观纪念馆、户外骑行、生日祝福等文娱活动,丰富大家的学习生活。9个月后,他以班级第一、总分听力双达标的成绩顺利通过俄语水平考试,成为一名双语人才,为日后在哈萨克斯坦工作奠定了语言基础。

2019年初,郑皓被评为集团公司人事档案工作先进工作者,时隔一年半,此时的他已从职场新人成长为一名岗位标兵,领导和同事们对他都非常信任。郑皓把责任放在心上,认真对待每一项工作,力求做得更好。

2020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大年初二,郑皓便恢复了办公状态,紧急联系统计国内员工当前所在地、海外员工休假情况,拟定节后总部弹性办公方案。疫情的到来又赋予他新的角色——人力资源部疫情防控联络员,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郑皓积极向上级部门请示疫情防控政策,主动与公司总部部门、海外项目沟通,面向国内外员工提供政策咨询、业务办理等直接沟通服务;认真贯彻落实疫情防控要求,跟进制定人员动迁、弹性办公、复工复产等10余项人事管理政策。2020年1月至8月,按照“内防扩散,外防输入”原则加强人员动迁管理,开展全员状态统计28次,审核协调550余人次海外动迁和350余人次国内异地动迁审批工作;积极推进疫情常态化阶段国内员工复工复产,安排海外项目在京66名员工临时到公司总部办公。

“公司一手抓生产经营,一手抓疫情防控,来自多方面的防疫要求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有时临下班,郑皓收到紧急通知,要求当晚反馈工作,他便立即联系8个海外项目、2个国内分公司提供相关信息。尤其是海外项目,由于存在时差,有时候咨询问题、反馈信息已经非常晚了,但是无论多晚,他都耐心解答。他说:“我们在国内什么都方便,海外的同事比我们困难,他们一直非常支持我的工作,我也要全力支持他们。”

由于国际航班不稳定,坚守海外的同事无法正常回国休假。有时候临时出现动迁机会,或者出现需要紧急动迁的情况,郑皓都第一时间处理动迁审批材料,特殊情况下还需要督促催办。他还常常“一对一”联系海外员工谈心聊天,纾解紧张情绪,了解身心状况和困难情况,在能力范围内主动帮助解决问题,为海外同事排忧解难。

当年年底,郑皓被评为公司“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他在抗疫工作中的表现得到大家充分肯定。

每当回忆2020年这极不平凡的一年,郑皓总能想起习近平主席2021年新年贺词:“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郑皓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我也想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

“一位领导曾说过,年轻同志好比种子,要把它埋进土里,让它承压向上、破土而出。现在,我这颗年轻的种子埋进了哈萨克斯坦的土壤,是不是好种子,能不能破土而出,有待进一步检验。”2021年9月3日,郑皓被公司派往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担任哈国南线天然气管道项目人力资源部主管。

“多项目轮换、多岗位锻炼、多专业培养”是2020年中油国际管道公司出台交流轮换管理办法时提出的人才队伍建设理念,旨在为员工全面发展搭建更为广阔的平台。“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不断成熟的过程,对我而言,2021年尤为如此。到哈萨克斯坦工作将弥补我在基层、合资公司工作经验的不足。”

9月的阿拉木图已经有一丝凉意,驻地环境比他想象的要好一些。“公司创业初期,海外石油人夏天头顶烈日、冬天爬冰卧雪,啃冷馕,住板房,最终创造了‘中亚速度’,克服了‘中缅难度’。”他感慨,“疫情期间在海外工作是不容易的,为了保障员工健康安全,大家都是合资公司和驻地‘两点一线’。当疫情严重时,我们只能在驻地远程办公,工作的便利性和生活的趣味性都大大下降。大家都说,以前在海外工作三个月就觉得时间很长,现在六个月、九个月,一晃也过去了”。

哈国南线天然气管道项目是中哈两国政府为扩大能源领域合作而实施的重要项目之一,是联通哈国西部资源与南部市场以及中亚—中国天然气管道的重要能源通道。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和纳扎尔巴耶夫总统共同见证了哈南线天然气管道进气投产。经过近十年发展,哈国南线天然气管道规模和输气能力不断扩大,目前已成为拥有1449.5公里管线、6座压气站和3座计量站的超长天然气干线管道,年设计输气能力达到150亿立方米。

“哈国南线天然气管道持续发挥哈国优质民生工程作用,带动管道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有力促进了中哈能源合作领域互利共赢。”走上新岗位的郑皓信心满满,干劲十足,他期待着自己“破土而出”的时刻早一点到来。

到阿拉木图之初,在哈国南线天然气管道项目一次会议上,郑皓作自我介绍,领导对他提出做好“三个转变”的要求,即:做好从总部到项目的身份转变,做好从单一业务到全面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转变,做好从中方管理到合资公司管理的理念转变,同时要加强与地区兄弟项目的沟通。

依靠扎实的组织人事工作经验,加上项目领导和同事们关心、帮助,郑皓很快适应海外工作和生活。在部门领导休假期间,他代理项目人力资源部工作,履行合资公司人力资源部副经理岗位职责。在工作中,他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制定发布《关于合资公司排班事宜的通知》,每周统计排班计划,定期更新动迁计划,全面开展人事管理、外事管理、干部管理、薪酬福利、评先选优、员工培训、绩效考核等人力资源业务。在合资公司层面,他积极学习制度文件,全面审核日常业务,有序推进组织机构调整、人事调配、工资晋档、评先选优等专项工作,得到领导认可。

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开展,郑皓感触也不断加深。他说:“在合资公司工作中,双方怀着共同的期待,朝向共同的目标,依法合规、积极沟通,就能妥善解决各类问题。”

2021年10月,为了提升合资公司员工职业技能和工作素养,合资公司拟在中国进行石油地质领域员工培训。郑皓立即联系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业培训中心的老师,很快根据工作现场实际需要,制定出合适的培训方案。多年来,类似事情还有很多。一批批中方员工来到哈萨克斯坦工作,一批批哈方员工到中国参观、学习,在业务交流、员工培训中,双方员工不断增进了解,文化相融,心与心也更加相通。

2021年底,合资公司青年组织开展“慈善儿童”活动,为阿拉木图市福利所残障儿童购买新年礼物。从领导到员工,大家积极捐款,精心准备了新年礼物和儿童糖果。郑皓作为员工代表,前往福利所开展慰问活动,看着孩子们捧着新年礼物开心的笑脸,看着大家与孩子们做游戏、唱歌的温馨场面,郑皓欣慰而感动。“‘一带一路’,民心相通,这是我们中哈双方合力履行社会责任的务实举措,是画实‘第三个同心圆’的生动实践。”

2022年新年,郑皓收到了来自合资公司同事的新年礼物,“虽然是一块巧克力、一条毛巾这样的小礼物,但是这代表的是一份深厚的情意,是我们相互之间的认可,我也回赠了新年礼物”。

長安何处在,只在马蹄下。中国石油走出国门是在1993年,郑皓就出生在这一年,和中国石油海外勘探开发事业同龄。他说:“今后的路不比来时的路轻松,惟有抓住每一天、干好每件事,方能在新岗位上担起新的使命与责任。我将以国际管道人‘智慧+实干’的精神,进一步熟悉合资公司和项目背景,掌握合资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培养有效合作的能力,尽快提升俄语应用水平,为领导同事服好务,为公司、地区和项目发展助好力,为‘一带一路’能源合作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3886500589298

猜你喜欢
铁人合资管道
寻访铁人精神之旅
品读铁人微笑,铸就非凡人生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开通
启辰“单飞” 合资自主概念终结
大宝小神探·奇异的森林管道
合资企业文化融合的实践与探索
从铁人文化体系的形成看铁人文化的繁荣
中外合资企业“阴谋亏损—外资并购” 风险识别与防范
俄欧天然气管道示意图
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