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产教融合育人平台的构建

2022-03-17 23:48王继水
江苏教育·职业教育 2022年1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高职

【摘 要】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产教融合育人平台构建为例,围绕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针对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教学资源整体性不够、教学针对性不强、育人平台开放性不足等难点问题,融通共享制造建设理念,以“工厂式组织形态、集成化组织运行、共生性组织发展”为核心要素,由校企双方共建1+N协同育人平台。该平台由1个“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工业中心”链接N家智能制造企业、科研院所,产业链全覆盖、技术链全辐射,以实现智能制造技术、装备、资源、人才等共享定制服务,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改革经验。

【关键词】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共享工厂”;产教融合;育人平台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04-0030-04

【作者简介】王继水,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常州,213164)发展规划处处长、高职研究所所长、高水平建设办主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管理、物联网应用技术、机械工程技术。

一、建设背景

在“双高”背景下,高水平的专业群建设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具体体现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契合度高、资源整合共享度高、人才培养质量高。[1]因此,专业群成为评价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关键指标,成为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知行并进、智造未来”为发展愿景,聚焦智能制造产业链、技术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技术,以建设面向未来、适应需求、引领发展、理念先进、保障有力的一流专业群为目标,着力打造对接智能制造产业“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环节的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以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为鲜明特色的“双高”学校。学校以专业群组群逻辑为依据,围绕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以支撑中国特色高水平学校和骨干专业(群)建设为目标,针对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教学资源整体性不够、教学针对性不强、育人平台开放性不足等难点问题,融通共享制造建设理念,打造“人工智能與先进制造工业中心”,创建1+N“共享工厂”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形成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智能制造专业群建设改革经验。

二、搭建专业群1+N“共享工厂”育人平台

智能制造产业链涵盖智能装备(机器人、数控机床、服务机器人)、工业互联网(机器视觉、传感器、RFID、工业以太网)、工业软件、3D打印、自动化系统集成及生产线集成等领域。针对智能制造产业链长、技术域宽这一特点,构建高效共享的智能制造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实现智能制造专业群实践教学资源的系统化建设,有利于形成实践教学资源低成本优势,有助于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有助于全面提升服务产业的能力。

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专业群“共享工厂”是以“工厂式组织形态、集成化组织运行、共生性组织发展” [2]为核心要素,由校企双方共建1+N协同育人平台。其中1指“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工业中心”,N指多家智能制造企业、科研院所。平台设计了基于互联网技术创新的“共享模式”,产业链全覆盖、技术链全辐射,可以实现智能制造技术、装备、资源、人才等共享定制服务。

(一)全链覆盖,多元集约

该育人平台围绕智能制造专业群“专业基本能力、专业专项能力、专业综合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加强对学生的培养,集聚校内外优质教学资源。校内建设“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工业中心”,校外以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江苏分院有限公司为核心,链接多家智能制造企业和科研院所,共建共享应用技术中心,合力培育省级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链式集聚了智能制造关键环节的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建立健全多方协同的专业群可持续发展支撑服务体系。目前,该育人平台建有智能装备技术、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技术、数字化设计与仿真等公共实训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机械工业职业体验基地,链接了56家“立体化”校企合作基地,校企共建了24个应用技术中心,协同培育了15家省级以上产教融合型企业。

(二)共享定制,双向供给

“共享工厂”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实现供需双向实时精准交互,满足了学生循环学习、阶梯起步、螺旋上升的实习实训要求,打造了复合型人才培养高地。该育人平台重视培育共享制造、个性化定制服务项目:装备上云——建成装备大数据云中心,实现设备共用与数据共享;技术孵化——建成技术项目池,合作开发项目和标准,实现双向供给与自主选择;双岗互聘——建成产业人才资源库,吸纳产业教授、大师工匠,学校每年安排教师入驻企业,实现人力资源共享与团队共建;订单培养——建成人才需求数据库,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定制培养,实现人才供给与需求动态匹配。该育人平台链接了1+N“共享工厂”两万余套装备,以企业典型工作任务、工作过程或真实生产任务为依据,系统开发标准化实践案例资源,合作开发教学项目和标准208个;以产教融合集成平台为纽带,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吸纳了行业企业兼职教师、产业教授、大师工匠等。

三、构筑专业群学产研“全景化”学习环境

智能制造背景下的“学习环境”建设,将学习过程放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对接工业生产实践,充分体现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是高职智能制造专业群需要重点关注的任务。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基于1+N“共享工厂”平台,构筑智能制造专业群校企深度合作的“全景化”学习环境,将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精神作为学习活动的核心,以产促学、以研带学,突出“共享工厂”平台“设施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应用即服务”的校企协同育人功能;建立“学习课堂+生产实训车间+技术实验室+大师工作室”学产研一体化学习空间,融入大数据和工业互联网技术,搭建以数据管理、智能优化为典型特征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校企深度合作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技术优势互补发展,铺就了校企协同育人之路(如图1所示)。

(一)真实情境,组合有序

”全景化“学习环境面向“工作过程、技术过程、创新过程”需求,整体描述和分析典型工作场景和典型工作任务,结合相关职业技能证书标准开展“模块化、全工序”项目教学。校企合作开发系列典型工作项目,按照模块化课程的定位、目标、实施情境、考核方式、媒体资源五大核心要素开发模块化教学项目,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实施覆盖智能制造从设计生产到集成运维的全工序实训,以开放与创新、多元与综合的实践教学体系着力培养智能制造产业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如下页图2所示)。

(二)育训结合,德技并修

搭建“学习课堂+生产实训车间+技术实验室+大师工作室”学产研一体化学习空间,将学习任务嵌入生产任务,将实体课堂嵌入企业车间,将教师活动嵌入生产实践,实施“立德与强技目标合一、学生与员工身份合一、学习与劳动项目合一、思政教育贯穿全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坚持以劳塑人,构建与项目课程相融合的劳动教育与评价体系;坚持专创融合,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进一步协同发展,强化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培养,提升育人成效。

四、创设专业群“生成性”合作培养机制

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平台的集成共享与有效治理,必须建有一套适合的治理结构与运行机制。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以“共享工厂”模式和理念建设产教融合实践平台,创新资源均衡配置的治理模式,为打造产教融合模式、推动形成校企合作命运共同体提供新的改革思路。

(一)权益约定,内外耦合

“共享工厂”以生成性思维开展实体架构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构建了集成协同、跨界治理、任务嵌入、交互转化的生成性培养机制,推动专业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建立“共享工厂”理事会和章程,确定内部权力结构、责任边界、利益结构,构建“1+N”契约式合作关系。借鉴现代商品超市服务模式,建立技术、成果、人才等信息库,动态发布技术开发类和项目教学类供求信息,服务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打造区域共享社会培训高地,形成校企双向、内外循环的“技术超市”交互机制。

(二)自主运营,绩效激励

以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建设为契机,制定“共享工厂运营与服务规范”行业标准,允许利益相关方以资本、技术、知识、设施设备和管理等要素依法参与平台建设,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有机衔接,建立健全产教对接机制。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建立“共享工厂”协作服务和自主治理机制,进行成本收益核算,建立运行绩效评价指标,促進供需匹配、智力共享、定制服务,实现“多元主体育人体系、自组织网络系统、学产研协同系统”有序高效的“自组织”运行。

智能制造专业群面向智能制造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针对智能制造领域人才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建设集成化产教融合育人平台,构建产教融合协同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打造适合智能制造专业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是智能制造专业群内涵建设的发展之路。总之,智能制造专业群1+N“共享工厂”产教融合育人平台建设深化了智能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升了智能制造类专业内涵建设水平,增强了社会服务能力,形成了可持续、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和有效做法。

【参考文献】

[1]王婷婷,林祝亮.“双高”背景下高职专业群建设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21(7):38-41.

[2]鲁武霞.高职产教融合的混合所有制“共享工厂”模式:架构理念与核心要素[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4):80-85.

1284501186375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高职
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的重要探索
——评《中高职教育职业能力培养有效衔接研究与实践》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提升课程有效性的思考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