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发展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2022-03-17 22:56晏丽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2年28期
关键词:思维发展小学语文课堂

晏丽

【摘要】课堂既注重学生的身心体验,也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将以思维发展和提升为指向,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思维发展

思考,是人存在的体现。人因思考而伟大,思考让人类与世间万物有了本质的区别。思维发展与提升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总体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

一、学会倾听,思维之基

小学生活泼好动,自我表现力强。教师在讲授知识时,学生听到略为了解的事物便抑制不住兴奋,忍不住边举手边喊:“老师,这个我知道……”当他站起来回答时却语无伦次,讲不到重点;或者某个学生起立回答教师问题时,周围学生表现出事不关己的态度,不听同学的发言;或者,某位学生范读课文,读错一个字时,周围学生立即打断,纷纷帮其正音……看似活跃的课堂背后,我们发现这些学生没有礼貌,不尊重他人,他们的语言是零散的,发言不足以支撑自己的观点。究其原因是这些学生不会倾听。长此以往,课堂将陷入无序状态。

倾听是思考的前提和基础,认真倾听是贯穿《语文新课标》的目标和内容。因此,让学生学会倾听显得尤为重要。校园里,一草一木皆有情,一砖一瓦皆是诗,营造温馨和谐的学习氛围,能让学生的心静下来,聆听外界的声音。习惯是逐渐养成的过程,小学生自我管控能力弱,行为具有反复性,当学生再次中断教师讲课时,教师应采用强化策略,温和地告诉学生“老师喜欢安静倾听的孩子”,不断给学生灌输倾听的观念。这样,学生会逐渐明白安静倾听才能获得教师认可。学生不仅要听教师讲课,还要听同学发言。为检验学生是否认真听其他学生发言,教师可采用“生生互评”的策略,让学生对上一位学生的发言内容进行复述和评价。课后,对认真倾听的学生给予奖励。

二、图文结合,启迪思维

小学生知识储备不足,语言素材较为缺乏,难以理解较为生僻的词语和句子。语文课本的插图色彩鲜明,充满童趣,与课本内容相匹配。教师在课堂上应拓宽学生理解问题的思路,启迪思维,帮助他们理解课本内容。

古诗《池上》“偷采白莲回”的“白莲”之意和“浮萍一道开”画面的理解。初读古诗,学生认为“白莲”是白色的莲花,教师反问学生:“插图上的荷花是粉色的,为什么诗中是白莲呢?是诗写错了?还是插图错了?”学生眉头紧锁,有的忍不住争论起来。教师提醒学生用心读诗,仔细观察画面。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紧盯插图。不一会儿,他们纷纷发现小艇上载着随意堆放的莲蓬,所以“白莲”指莲蓬。这时,教师再出示绿色莲子和剥除绿色外衣后露出白色莲子的图片,学生恍然大悟,理解小娃淘气、贪吃的形象。理解“浮萍一道开”,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浮萍”的字形判断它是漂浮在水上的植物,再出示图片,让学生对浮萍有直观了解。明白了浮萍随波飘动的特性,结合课本插图中小艇附近没有绿色浮萍的画面,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了小娃的“不解藏踪迹”。诗歌大意、小娃的形象在图文结合中清晰明了。学生习得了理解文意的方法,观察能力也得到提升,思维也活跃起来。

三、问题引领,激活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有思考,才有疑问。低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但思维处在具象阶段,教师要激发他们的思维,在落实语文要素的同时,教会学生思考的方法。

学习《小壁虎借尾巴》时,教师在导入环节让学生对课题进行猜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会提出各种疑问:“小壁虎为什么要尾巴?向谁借尾巴?”在日常学习中采用这一方法,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他们会问自己:“为什么?能联想到什么?”久而久之,学生会逐渐养成质疑的习惯。

学会质疑,学生在阅读中能走进故事内容,把握情节的发展,感受人物内心变化。阅读也因猜测和推想变得充满乐趣。学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学生对照旁批,在一系列问题的引领下边读边预测,将被动接受信息转为主动探索和思考。学生带着期待去阅读,在阅读中验证推想,更能感受老屋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品质。不仅如此,带着问题思考,学生能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学习《落花生》,学生对“落”字产生疑问,当他读到“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必须挖起来才知道。”学生对“落”的理解由生物学上花生的花落了,子房柄就钻到土里长成花生荚,上升到人格的追求——做人要像花生一样,不图虚名,默默奉献。

四、读写一体,深化思维

思维和语言相互依存,语言是思维的工具,语言的发展离不开思维的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和修辞,描写所见之物。

学生学习课文时既能学习阅读技巧,也能以课文为写作范例,对其语言进行内化和处理,进而提升读写能力。如,二年级上册《场景歌》课后习题要求学生选一张喜欢的照片或图画,仿照课文,说说上面有些什么。课堂上,教师在黑板上板书学生熟悉的场景(客厅、教室、超市等),让同桌相互讨论,选择一个熟悉的场景,说说熟悉的场景中有哪些事物,再让学生从讨论出的事物中选最具代表性的四个事物,加上数量词,构成一幅画面。最后,小组间交流与评议。

一张沙发,一台电视。一群孩子,一片欢笑。

一朵小花,一块石头。一米阳光,一只蝴蝶。

一台机器,一群小孩。一罐硬币,一片欢笑。

从上述描述的场景中可以发现,学生用心体悟生活,不知不觉阅读了生活这本大书,落在笔尖,形成令人惊喜的文字。三年级,学生用心体悟生活带来的益处更加明显。三年级下册园地六的词句段运用要求学生选一个开头,仿照例句围绕一个意思写一段话。仿写“雨下得真大”,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多个感官体会雨大。有的学生说雨大得像从天上泼下来一样;有的说像子弹一样在地上砸出一个大坑;有的说雨落在屋顶和窗台上像一首交响乐;有的说大雨从窗外飘到身上,凉凉的……随着阅读经验的丰富,三年级学生在写作时不自觉地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把富有生活气息的场景具体化,思维在写作中得到深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徐麗.“有效倾听”三步曲[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10):43-45.

[3]张婧.词句段练习,让表达更精彩——以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词句段练习”为例[J].阅读,2020(71):30-33.

责任编辑  罗燕燕

1225501705380

猜你喜欢
思维发展小学语文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在读说教学中提高学生思维发展
初中英语阅读活动的分析与重构
探究小学品德课与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结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