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雅思
【摘 要】班主任要坚守 “班会”这一德育阵地,借助班会解决学生行为失范的问题,养成学生的行为规范;要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高地,以系列性的长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支架,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要以学科育人,以学生与学科知识的双向循环来开展生命对话,实现生命觉醒,开拓德育的天地。
【关键词】德性;德行;班主任;德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07-0046-2
【作者简介】
古语有云:“百行德为首。”在道德教育中,德性与德行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德性是促使学生个体德行外化的内因,德行是学生个体德性外化的表现。“德性”是学生个体在道德意识层面的内在品质,包括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意识、道德精神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德性,有利于学生提升道德品质,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形成道德外化的自觉意识。“德行”是道德行为,指学生遵循社会道德规范、遵从内心品质表现的外化行为。
在学校德育实践的过程中,德性与德行的教育是相辅相成的。班主任应该注重学生的德性培养,以个体内在的道德品质驱动并稳固外在的道德行为,以此真正提升学生个体的道德水平。
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为了适应不断变革的世界,教育应围绕四种基本学习加以安排,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并称为学习化社会的“四大支柱”。在育人过程中,班主任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四大支柱”。主题班会便是班主任应坚守的德育阵地,也是学生良好道德行为养成的丰厚土壤。
作为班主任,应坚守德育阵地,充分利用好“主题班会”这一支架,以解决学生行为失范的问题,养成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开展集体德行教育,搭建学生的德行要求框架。“我们需不需要班级规则?你觉得班级需要怎样的班规?制定班规后你觉得怎样促使大家遵守?” 本着“学生是班级主人”的治班理念,在班会课上,刘晓丽老师以“圆桌会议”的形式和学生共同制定班规,并通过“法制先锋”会议,建立了完整的班规班纪监督机制。当学生缺乏时间观念,迟到后仍然不以为然,甚至满腹怨言时,刘晓丽老师以“法制”的力量教育学生的同时,召开了“珍惜时间,得大自由”的主题班会,和学生探讨“时间”与“自由”之间的关系,重塑学生正确的时间观念。
在“德行学习与实践”的运行机制中,主题班会的开展应基于学生的生活需求、成长需要,从学生德性及德行的“痛点”出发,找准教育的着眼点,避免无的放矢。此外,应转一味说教的道德教育方式为沉浸体验的道德学习手段,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在活动中引领学生体验道德的学习,养成良好德行,从而以规范、稳定的道德行为强化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初中阶段,学生的身体开始明显发育,心理上也开始快速发展。此时,是学生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也是学生塑造完善人格的关键时期。培养与完善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生活、适应社会。以“心理健康教育”为德育高地,以系列性的长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为支架,有效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践行良好道德行为的保障与前提。
为了促进学生自我认同,唤醒学生自我成长的驱动力,刘晓丽老师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特长,建立了成长档案,而后开展了“送我一根棒棒糖”系列活动,为拥有不同文体特长、兴趣爱好的学生量身打造不同的活动,让学生在成就感中增长自信。同时,刘晓丽老师举办的“送你一朵小红花”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引领学生看到同伴的长处,帮助学生悦纳同伴,增进友谊,在班集体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班风。
班主任应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整合心理健康教育和日常德育工作,创设科学、合理的教育情境,根据活动目的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心理主题活动,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开展有趣、活泼的破冰活动是心理团辅常用的“暖身”法,能快速拉近师生、生生之间的距离。而内容新颖、形式多样、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心理活动往往引领学生重新认知自己的认知、情绪和行为,深化自己的生活观、生命观。在心理团辅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经验分享,可以让生命在互动中实现心灵的成长,完善自我的人格。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德育工作的实施途径之一是“学科育人”。学科育人,是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育人方式的改革取向之一。作为社会人,学生的社会本质、文化本质、精神本质都在学科的学习中得以丰富。学生也在学科的学习中完成从自然生命人向社会生命人、精神生命人的转化。因此,班主任应立足任教学科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挖掘学科学习中的德育素材,带领学生探寻生活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稳固学生德性的根基。
班主任可以以学科课程解读为前提,建立本学科德育资源库,对德育的资源分类归整,建立书本德育资源与学生道德成长之间的关联,融合学科教学与道德教育,实现“人—知”互动,以学生与学科知識的双向循环来开展生命对话,实现生命觉醒,潜移默化地引领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学生的道德品格,开拓德育的天地。
比如,在“感恩亲情”主题班会上,刘晓丽老师和学生共同回顾了朱自清描写父爱的名篇《背影》,以“望父买橘”的细节唤醒学生对自身经历中亲情的感受,从而在生活中珍惜亲情、回报亲人,践行“孝”的传统文化观。
德行、德性相辅相成,而个体外在的德行往往受到个人需求或外界社会的影响,呈现出不确定性。稳固德性的根基,强化德性对德行的导向功能,有利于提升个体外在良好道德行为的稳定性,提高集体的道德品质。作为一名社会上的“小公民”,中学生是未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中学生整体的道德品质体现着社会的文明程度。作为立德树人的主体之一,班主任更应重视中学生的德性培养、德行规范,提升中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效。
1247501705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