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琳琳
摘要:目的:探讨检验血液细胞时临床医学检验对质量的控制方式。方法:取我院参与体检的患者80例,抽取患者静脉血,观察记录患者不同时间段的各指标。结果:室温条件与低温条件下,0.5h、2h、5h血液细胞检验数据间均有较大差异,抗凝剂比例不同,各指标差异也较大(P<0.05)。结论:对血液细胞进行检验时,可从不同条件对样本进行控制,降低多方面影响,提高血液检验质量,保证资料的准确性,加强患者预后。
关键词:医学检验;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2)03--01
血小板等各项指标在血液细胞的检验中作用重大,这种检验方式于临床比较多见,经对血液细胞指标的测定,可为临床供应准确的测定数据,诊断对患者的疾病进行诊断,并对患者进行评估,促进患者的预后。然而,临床经常有检验血液数据与患者疾病不符合的情况,其原因是外界环境以及时间等原因均会对血液造成影响,能够降低血液细胞检验准确率。为保障检验血液细胞检验的更为精准。本研究现选80例体检者开展研究计划,分析检验细胞准确性所受到的影响,采取科学的方式有效对其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日期:2019年12月-2020年12月;对象:80例接受体检的患者,男45例,女35例,年龄18~56,平均(32.36±3.22)岁。
1.2方法
抽取全部患者静脉血液,配比两种抗凝剂,比例按照1:5000/1:10000配置,静脉中比例相同者混合完成处理,分成330份,按照對应标准,存储血液样本,其中165份保存期间温度条件为室温,剩下的165份保存期间温度状况是低温环境,时间:0.5h、2h、5h,检验血液样本,记录不同时间的细胞指标。
1.3观察指标
观察全部患者各项指标,不同温度状态下、抗凝剂的不同占比下,放置时间不同,各指标间存在的差异。
1.4统计学分析
SPSS20.0系统计算数据,计量资料(x±s)-t、计数资料[n(%)]-X2。P<0.05为差异大。
2结果
室温条件下,0.5h、2h、5h血液细胞检验数据差异甚大;低温条件下,0.5h、2h、5h血液细胞检验数据差异较大;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比较,抗凝剂占比不同,其指标差异甚大(P<0.05)。见表1。
3讨论
检验临床血液指标时,血液疾病的诊断会受到影响,容易产生误诊,导致医患纠纷问题,将医院的社会与经济效益降低,从这可看出血液检验质量控制含义较大。有学者表示,血液样本收集后,采用抗凝剂,血氧样本放置的温度和时间会影响血液细胞检验数据,这些均需体检工作者自身较高的素质作为辅助,加强检验期间质量的控制,提高检验的准确性[1]。实际研究时,检验前培训检验人员的技能,选择科学的血液分析仪器,使检验能够顺利开展。
检验血液细胞指标对治疗方案的设置有辅助作用,对应资料中可提出,血液细胞的实际研究中,按照抗凝剂占比以及各时间指标的不同,独一检验血液细胞数值进行比较,发现不同抗凝剂占比、放置时间、存放环境不同条件下,检验血压细胞数据差异甚大(P<0.05)。本研究中,温度条件处于室温与低温时,比较血小板、血红蛋白等指标,2h与5h数据高于0.5h,这表示血液标本于不同时间均能够得到检验,所得数据不同,经分析原因,主要是血液放置时间较长,细胞形态发生变化,导致不同时间对血细胞检验的指标水平各不相同。相同室温与低温时,各指标差异甚大,这表示样本存放温度对指标的变化有一定影响。研究得出:各细胞比例1:5000各指标抗凝剂占比1:10000低,差距较大,这表示抗凝剂比例不同会影响检验血液细胞准确性,经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抗凝剂剂量过大,容易致使血液细胞数量下降,最终使得检验血液细胞的质量受到影响[2]。从本研究数据可知:温度条件、抗凝剂应用比例、控制质量方法分析,①检验前控制样本质量:实际对血液细胞进行检验时,由专业技术者对检验仪器与样本等展开检查,保障检验诸多环节均符合标准。②控制检验质量,按照血液样本存在的温度、时间有计划的控制,使检验血液取得的指标更为真实[3]。③控制检验后质量:完成血液细胞检验后,结束检验工作,工作人员有必要分析患者的病历资料,诊断疾病时还可采用其他方式,与血液检测数据结合,这样能够使检验更为准确,对患者的后续治疗大有裨益。
综上所述,血液细胞接受检验时,可对样本存放时间、抗凝剂、存放时间、温度合理调节,将外界环境对检验的影响降到最低,将检验细胞质量有效提高,为患者供应科学资料,这对患者的预后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玮,纪元.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的质量控制方法探讨[J]. 糖尿病天地·教育(上旬),2020,17(3):191-192.
[2]石亮程.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 11(3):118-120.
[3]唐丽姣.临床医学检验中血液细胞检验质量控制方法研究[J].中外医疗,2019, 38(3):187-189.
324850190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