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晓原
(深圳市南山区松坪学校 广东·深圳 518057)
应试教育的观念在我们国家根深蒂固,而且令广大老师深受困扰。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我们国家的基础教育从小学开始就把学生的语文、数学等少数几门功课的学习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和学校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而且随着升学考试制度的强化,考试成绩似乎成了学校教育唯一追求的目标,只要学生和学校的考试分数高,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舆论的评价就好。如此,越来越多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都陷入这场唯成绩、唯分数的恶性竞争之中。
不久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双减政策”的出台不是以教育部的名义下发,而是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的名义下发,显示国家最高决策层对于革除时下唯考试、唯成绩、唯分数的教育弊端态度坚决,高度重视,而且“双减政策”直击“唯考试、唯分数、唯成绩”功利教育的要害,因而在社会上引发了强烈反应,学校、家长、老师对国家的这一重大决策普遍表示欢迎和支持。
党中央和国务院高瞻远瞩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大计出发,及时出台“双减政策”,目的是要把偏离航向的学校教育重新纳入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表面上看,“双减政策”要减的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但其深刻寓意是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创造条件,要在学生最初的学习教育阶段打好做人的基础。“双减政策”虽然减少了学生们的学习作业负担,减少了校外培训负担,但却要求学校更加重视对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更加重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更加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让每一个从学校走出来的学生都能够真正成为有理想、有信念、有责任、有担当,爱国、爱党、爱民且有家国情怀的贡献者。这才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时下,“双减政策”已经正式落地,但肯定还有一段适应时期,其成效究竟如何还有待教育实践进行检验,如果仅仅是做些表面文章,把学生在学校的作业负担减下来,禁止学生在校外参加培训,而没有其他教育措施的跟进,那么,“双减政策”的成效将会大打折扣甚至事与愿违。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如果不能够积极有为,那么,“双减政策”有可能成为个别教师当甩手掌柜的借口,反正国家有明确要求,要减少学生作业负担,何乐而不为?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教师能否深刻领会国家出台“双减政策”的真正意图,并据此在思想上、行动上作出相应调整和提高,扮演好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关键角色,将直接影响到整个“双减政策”的成效。
事实上,“双减政策”背景之下,教师的责任不是变小了,而是更大了,要求不是变低了,而是更高了,首先,从安排学生作业这件事情来看,现在,教师再也不能够为了追求学生的考试分数而不断给学生加压,让学生成为刷题机器。对于三年级以上的学生来说,教师必须控制好纸笔作业的总量,要做到少而精,精而有趣;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虽然不能够安排纸笔作业和书面考试,但并不意味着可以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必须以更生动更活泼的形式,譬如以问答的形式来安排“口头”作业,这样既能够达到纸笔考试相同的效果,更为重要的在于,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然而,要做到作业的“少而精、精而有趣”以及安排生动活泼的“口头”作业,其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教师比以前下更大的功夫,费更多的时间,做更深入的教学研究,课前准备要更加充分,教材研习要更加透彻,知识要点要更加突出,学生的情况要全面了解,只有如此,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和作业安排。
在本人看来,“双减政策”背景之下,教师仅仅安排好作业是远远不够的,今后,教师的着眼点和教学重点必须从以往只做好课本知识的传授,更多地转移到对人的培育上来,而且必须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那么,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怎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呢?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表率。
第一,为国育人培养学生。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教师作为国家接班人的培养者责任更加重大,教师必须始终明确自己的教育工作是在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显然,要做好这一项培养人的工作,教师本身必须要有家国情怀和贡献社会的精神,唯如此才能够始终以“为祖国培养人才”为己任,恪尽教书育人的本分,并且在自己本职岗位上自觉践行服务国家、贡献社会的理念,做到敢于担当、积极作为、无私奉献;自觉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各环节,用高尚师德培育和造就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第二,高尚情操引导学生。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拥有优良的道德和社会品质,显然,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情操和品德高尚的社会栋梁,教师必须首先成为学生的道德楷模,否则,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教师是最前线的教育工作者,直接关系到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健康成长,从而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作为最前线的教育工作者,教师的地位、作用、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没有崇高的师德,哪怕再高的学历和知识也是不够的。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高尚的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教师的思想、言行、着装等就像一本立体教材,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学生。因此,作为一个教师,必须把做人放在第一位。
第三,用爱教育感染学生。学校教育能否把学生们培养成为拥有爱心、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有益社会的人才,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与交流十分重要。爱是教育不可或缺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成功的基石,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崇尚“用爱教育”。然而,如何把“用爱教育”落实到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去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这不仅需要教师拥有对学生爱的情怀,而且还要把“用爱教育”通过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体现在日常教学与教育的方方面面。首先,教师必须明白,“用爱教育”是教师与孩子双方情感交流必不可少的过程,不要以为只有教师爱孩子,其实,孩子们都是爱老师的,在点点滴滴的日常中,教师们都应该能感受到孩子们那份对教师纯真的爱。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爱”的交流能够抵达学生的心田,那将会产生神奇的教育效果。
有了“爱”的情怀,教师就会自觉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以真情、真心、真诚教育和影响学生。也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爱”的交流,学生才会感受到自己的人格受到教师的尊重,教师与学生之间才能够形成良师益友的关系,从而在不知不觉中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者和领航人。
第四,与时俱进引领学生。如今,我们正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特别是互联网把全世界联系在一起,学生掌握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学习本领越来越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强化自身的知识学习与提高,在日常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而且还必须为学生解疑释惑,教师如果不能够与时俱进并及时进行知识迭代更新,切实掌握丰富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知识,那么,就有可能无法满足学生们求知欲的需求,甚至有时还会陷入师不如生的尴尬境地。有鉴于此,作为教师必须养成终身学习探索的好习惯,要在不断学习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引领学生。
此外,“双减政策”在落实和执行过程中,肯定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或者困难,教师要积极面对,找出应对之策,并善于进行总结,只要抓住教书育人的根本,以身作则,立德树人,用爱教育,那么,教师就会成为学生热爱、家长欢迎、社会敬重、学校推崇、国家器重的好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