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业荣
(柳州市电化教育站,广西 柳州)
随着我国人民对教育的重视以及对国际精英教育的了解加深,传统的中小学教育因效率低下、模式陈旧受到社会各界的诟病,以信息化教育为代表的新型教育理念得到了人们的认可。推行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就是通过为中小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契合该年龄段的信息环境,让学生独立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并应用信息,让其充分利用信息的价值来充实自我[1]。本文基于此,探究了当前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存在的若干问题。
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互联网技术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信息的数量呈现出指数式的增长,对于中小学教师来说,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及时捕捉、挖掘适宜中小学年龄段的信息。具体来说,教师需要从书本、从校园生活、从社会新闻、从电视网络媒体当中进行有益信息的挖掘。有句谚语说: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对于适宜于中小学生的信息也是如此,不是缺少信息,而是教师缺少发现,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禁锢在教室内,无法接触到大千世界,当然也就意味着信息获取的不足。
信息实际上是物体运动和状态的客观规律,因此任何一个系统都是在信息中诞生和成长的。系统的生存以及壮大必须对所接触的物体运动规律、运动状态有一个熟练的认识和掌握,也就是说,必须掌握和利用信息,系统掌握的信息越多,那么其发展和成长的速度和高度就越快。对于中小学的教师来说,需要认识到信息对民族、学校以及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性,在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机会来接触信息,做好和社会各界的合作和与学生父母的写作,将学校和家庭创造成一个有利于接收信息的场所。倘若学生在成长和学习过程中存在信息匮乏的情况,那么学生的知识和素养将会大打折扣,倘若一代学生的素质和知识水平低下,就会导致中华民族的衰落和颓败[2]。
信息不等于事物本身,它是可以独立存在,被人工处理并传递的,因此,教师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时,不仅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充满信心的环境,更重要的是教授学生如何对存在的客观信息进行提取、加工以及传递,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会学生获取、处理及传递信息尤为重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社会的竞争从原来的知识竞争转化为信息的竞争,而信息的竞争本质上则是将信息转化为对自身有益能力的竞争。倘若一个人不具备获取以及处理信息的能力,那么即使他身处信息的海洋中,也会对海量的信息望洋兴叹,葬身于此。
信息是一种可以共享的资源,它的共享形式的信息在传播过程中容易出现增值现象,而这种现象的影响是好是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予以确定,负增值即信息损耗。教育教学过程即是信息传递与分享的过程,我们的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确保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减少损耗,实现最大范围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传递的最大效率。
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的结果是信息技术日益多媒体化、网络化。全球正在成为一个信息共享的网络村。在这个村庄里。不会支取别人的信息、不会破译别人的信息、不会保护自己绝密信息安全的民族都必将被信息化的浪潮抛向知识经济的新一代殖民地。因此,知识经济对中华民族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既是高速公路又是深深地陷阱,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进行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化教育[3]。
从信息化的角度来说,学校在开展教学信息化时,其本质就是将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将学校的教学环境设计成充满信心且方便学生进行获取的环境。教育现代化就是要建立契合当前经济发展、科技发展需要,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全新教育体系。教育现代化具有丰富的内涵,而开展教育信息化则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和必由之路。开展教育信息化,是为了提升我国义务教育的素质水平,为提升全中华民族的创造能力及推动科研工作的顺利发展夯实基础。这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显著的特点,具体来说,在进行目标的培养时,要求培养目标全面发展,具有高度的创新能力及应用现代技术的手段,而在培养内容方面,则更加重视学生掌握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在培养方法上,需要摒弃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灵活应用多种多样、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法,使得教学能够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养成终身学习、长期学习的良好习惯[4]。
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学校在开展信息化教育时,只是单纯地将信息化教育理解成“多媒体教学及网络教学”。多媒体及网络教学当然属于信息化教学的范畴,但是不能将学校教育中的多媒体化和网络化和教育信息化划等号。教育信息化的内涵是非常大且深远的,倘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那么我国的中小学信息化教学可能陷入一个误区当中。一般理解的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开发并且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构建当前社会需要的教学环境。以教育信息化理论为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广义范围的定义是指需要利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营造出一个能够让教育者和学习者方便进行信息获取及信息交换的环境,尤其需要注意的是,教育信息化中的学校教育教学环境是指围绕学校教学活动周围的一切事物,是教学活动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全部内外条件的总和。其内容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学校内部的信息技术、信息资源、校园建设、学习风气、文化氛围、师生关系和外部的社会网络,包括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经济、科技、文化、风俗习惯等,对教学活动都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都是教学活动中不可忽视的因素.都是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内容。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绝不只是用信息技术装备中小学校。
以信息理论为基础,当前学校教学环境中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有三种,即直接和教学相关的事物接触,了解并认识客观事物并获取信息;教师通过给学生教授知识来进行教学信息的传授;利用教学媒体来获取信息资源,尤其是借助现代新型媒体。
上文可知,学校教育信息化实际上就是从学生接触的客观事物、教师、教学媒体三个方面入手来进行改革,因此,学校教育信息化应当给人呈现如下的信息环境:
具有固定、按培养目标提供的客观实践事物以及实践环境,包括实验室、技能培训室、计算机室、实践教学基地以及和社会企业合作的和演技够、文化机构等,为学生开展实践活动提供服务基地。
具有良好校园物质文化环境和校园文化环境,教室物质环境和教室文化环境,和谐的师生关系及同学关系,中小学生的学习及审美情绪,心理素质正处于快速成长及成熟阶段,其是否健康发展和上述因素之间存在非常密切的关系。
良好的教师团队。中小学想要开展教育信息化,首先需要配置对教育信息化有着充分了解的师资团队,而且教师在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始终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教师作为教育信息化的主导者,倘若其自身对教育信息化的目的、方法、内涵不了解,没有对自身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巧进行更新,那么教育信息化便无从谈起,最终造成的结果往往是表面热闹,但是毫无价值[5]。
借助现代信息通信技术来装备学校的教育教学环境。在将传统的多媒体、广播、电子显示屏等教学媒体充分利用的基础上,开发和建设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育信息资源中心以及信息传输网络,实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信息的有效传播和通讯,这对于帮助教师及学生获取更多的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教育部门及地方相关部门需要尽管出台相关法律,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顺利开展提供法律支持,提升整个民族的信息化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中提出:中小学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先决条件,计算机教育则是教育信息化实现的根本。对于中小学管理者来说,首先需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在此基础上积极开设信息理论和信息技术基础课。教育信息化工程需要充分意识到在中小学教师和学生中普及的意义和价值。当前,为了适应全国范围内信息化教学的需求,提升公民素质,培养优质人才,我国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开始将计算机为主的信息科学纳入到幼儿园、小学及中学教育当中。
在推行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学校要加强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重视教学实践在信息化教学中的作用。作为中小学,独立开展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学校需要和政府相关部门沟通,由政府部门牵头和社会企业及部门横向联系建立教学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能够进行实践教学的场所,通过获取实践信息来提升自身能力。信息理论告诉我们,随着社会的发达程度不断提升,实践和参观的价值和意义就越大。对于中小学生来说,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及实验活动,是学生获取教育信息的重要来源。我国前一些年的中小学教育呈现出教学和实践割裂严重的情况,学生“高分低能”“眼高手低”的情况较为明显,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教育的不断重视,该现象有所改善[6]。
德国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在儿童早期认知理论研究中发现,在对儿童进行教育时,将日常生活的场景融入教育活动当中能够提升教育的形象情况和感染力。创设日常生活情景和实践环境,引导学生在情景及实践环境当中接受教学信息,积极和学生及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对于儿童认知水平的提升以及情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建议把学校教育、社会实践及信息技术三者有效结合起来。举例来说,可以把气象台、经济研究所、动植物研究所、环保研究所其中较为简单的课题交给学校,由教师对这些课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并且组织学生形成小组来针对这些课题进行走访、调查、实地测量以及统计等工作,同时积极借助互联网查阅相关知识,整理信息并且在课堂上进行汇报。通过这种措施,不仅节约了研究机构的时间,同时也实现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另外,让学生在社会和自然界当中进行具有意义和价值的实践活动,对于强化中小学生的学习动力及社会责任感也是大有裨益的,通过这些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社会在现代化过程中人类的心理素质与心理环境明显表现出很多的病态,而且又面临一个又一个更深刻的挑战,如资源危机、环境危机、黄色文化的泛滥、毒品与疾病、邪教与信仰危机、战争与饥饿、贫穷与失业等。他们这一代将来能否以一个健康成熟的心理走进社会,面对竞争与压力、成功与失败、邪恶与正义,关系到他们是把现代化带入黑暗的陷阱还是明媚的未来。中小学生正是个性心理品质成长与定型的最关键阶段, 多媒体与网络的开放环境进入中小学校后.教育信息化中的校园心理环境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很长时间甚至几代人去努力建设,一旦形成,就会以比较稳定的形式传递下来,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代又一代.值得我们花时间花精力去建设。校园心理环境常常包括学术风尚、文艺气氛、社会意识、集体观念、协作精神、人际关系、务实精神、文明习惯等,还有学生的自我调节与控制的能力[7]。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及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互联网也开始成为教育信息化的主角。网络媒介和其他媒介存在不同的特点,即大量的信息、即时的信息传输速度、无视空间限制的信息交流。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需要牢牢抓住互联网带来的信息红利,积极扩大并完善文字书籍图书馆、视听资料图书馆,并且建立高质量的电子图书馆,电子阅览室,并且仿照高等院校建立教育科研网,使之和国际互联网相连接,让学生借助学校的教育科研网进入信息世界,获取丰富的信息资源。
对于教育部门及教育行业从业人员来说,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目标是弱化应试教育模式,打造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为更高质量、更优质的基础素质教育添砖加瓦。中小学教师需要在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其他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探究如何将信息技术恰到好处地应用到中小学教育活动当中。现阶段,有部分中小学教师把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单纯地当成演示播放工具,教师需要通过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通过教育信息化的成果来对学科的教学过程及课堂设计进行优化改革。
对于中小学来说,在利用教育现代化现有成果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一定会遇到不同类型新的问题,传统的教学实验研究对于研究人员要求极高,研究过程也非常紧密,一般的中小学教师水平无法胜任。实际上,这种研究已经脱离了中小学教学,对于指导中小学教学开展没有任何意义,行动研究则是学校的教师针对自身在教学实践当中发现的问题,在请教相关工作人员的基础上制定好研究计划,当场开展实验研究以解决问题。行动研究强调实践和理论的有效结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强调在行动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调整研究方案,并且将研究结果显示积极的、肯定的部分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当中,从而实现对中小学教学过程的弥散性影响[8]。
综合全文,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还处于起步阶段,部分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认知存在错误,导致教育信息化的开展举步维艰。对于中小学领导及教师来说,需要从自身做起,转变教育信息化的观念,同时积极借助互联网带来的时代红利来建设实践基地、扩充电子图书馆,确保学生有条件、有途径获取符合中小学接受能力的信息,为祖国培养更多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