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建荣,季静(通信作者),郭文瑛,郑彦君,胡方鑫,王湛,龚明袖
(1.华南理工大学 土木与交通学院,广东 广州;2.深圳市政元软件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际通行的工程教育质量保证制度,也是实现工程教育国际互认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2016年,中国成为国际本科工程学位互认协议《华盛顿协议》的第18个正式成员,为实现专业评估与工程教育认证的实质等效和全面接轨,2017年,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已被纳入全国工程教育认证整体框架[1]。在我国,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是由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组织的,由专门职业协会、学会同该领域的教育工作者一起进行,针对高等教育中工程类专业开展的一种合格评价。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遵循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和持续改进三个基本核心理念[2]。这些理念对引导和促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保障和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至关重要。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从2011年以来,基于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主线,结合地域发展与办学特色,强调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工作,于2018年5月通过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本文以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为研究对象,开展以专业认证为抓手的土木工程专业内涵式建设和发展研究,基于认证理念建立数字化平台,应用数据库进行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毕业生调查等专业综合评价,对教学体系进行持续改进,其发展模式对促进学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和长远价值。
专业认证是按照现代质量管理和质量文化的基本原则建立的,以全过程、全方位、持续地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3]。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要求,学校、学院以及土木工程系对教育教学工作制定了行之有效、以生为本[4]的规章制度,包括教学管理制度、质量监督制度、结果评价制度以及持续改进制度等,保证教育内涵式发展[5]模式顺利开展。
依据认证理念,对覆盖学生、教师、教学设施以及教学管理环节等[6]的教学管理制度的不足之处,进行了修订,包括完善教师奖惩制度、增加符合工程认证教育要求的教学档案归档制度;针对产出评价机制,修订相关产出评价机制文件,如《土木工程专业关于课程目标及毕业要求达成评价管理办法》《土木工程专业持续改进管理制度》等;基于持续理念,改进《华南理工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表(本科)》;制定毕业生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跟踪调研、用人单位持续反馈、毕业要求指标点修订制度等。
依据学校、学院以及土木工程系制定的规章制度要求,专业负责人及课程教师落实认证理念,制定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方案、毕业要求以及课程体系,依据培养结果[7]对落实方案进行持续改进,并根据实际教学过程中存在问题及时反馈意见对相关制度要求进行修改。
在落实专业认证思想过程中,制定明确的制度措施有利于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及时发现教学问题,进而对教学方法、进度规划进行优化,保障教学目标顺利实现。
学期初,由任课老师在第一周上课时讲解教学大纲,包括思政要素、认证理念、教学内容及对应毕业要求等,各教研室主任、专业负责人等审查课程大纲内容、督促课程思政落实,每学期至少旁听两门课程。第二周专业负责人负责审查试卷、达成情况评价表等档案资料,及时反馈问题给老师;第三周相关负责人进行讨论总结,提出课程优化改革建议。
开课期间,督导依据相关制度跟踪记录授课情况,并根据课堂效果反馈意见给授课老师,并留存记录。
学期中,学校和学院开展本科教学中期检查,依据课程进展、教学质量、学生反馈、存在问题等对教学完成情况进行评估,督促教学计划的实施及改进。
学期末,依据数字化平台,进行课程达成情况分析,对比历届达成情况分析结果,评价课程完成情况,及时对教学大纲进行补充与改进,并提交达成情况分析表格,依据教学资料归档要求,对相关资料进行归档,由相关人员依照档案管理制度进行统一管理。
落实结果评价制度与持续改进制度。改进学生课程评价机制,将毕业要求与评价指标对应。依据学生的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和学期末网上评教工作结果对教学大纲以及毕业要求进行持续改进。
完善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以及社会评价机制。根据向历届校友征集的“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满意度跟踪调查问卷”和向用人单位征集的“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跟踪调查表”的统计结果,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和“用人单位要求毕业生需要提高的能力素质”等关注事项提出意见和建议。修订了《2019级土木类本科综合培养方案》《2021级土木类本科综合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包括大类招生、宽口径培养、与新工科结合、专业方向模块化、学分比例以及课程体系等内容,并改进了《华南理工大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表(本科)》以更符合工程教育认证要求。
通过数字化平台的学生端口,每年定期对毕业生进行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评价达成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
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风格,以提升学生兴趣、保障教学质量,但课堂外教学活动的开展应依据规章制度做到规范化。注重教师精神建设,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引导教师自学自查,要求教师端正教学态度,强化专业素质,提升科研能力,守住最后一公里。
对新进任课教师制定专门的培养计划,确保新进任课老师尽快熟悉认证体系,加快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除参加相关教师培训以外,系教学副主任或教研室主任等应及时给予指导并对新进教师的认证学习情况进行审核,确保每位教师都能参与到教学认证与改革中去。对认证经验丰富的老师,督促其主动修改、完善教学大纲和改进相应教学活动等,鼓励教师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专业建设相关意见。每位任课教师都应做到熟悉12条毕业要求,充分理解任教课程与毕业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熟悉课程达成评价流程。
在鼓励教师不断对教学方式、教学活动进行改进和创新之余,还要鼓励教师发现教学问题,提出改革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并依据实际情况及需要申请教改项目、出版教材等。
构建专业认证标准下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根据认证理念,对教学目标、方法以及人才培养制度等进行改革与完善。
目前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方法与教学评价模式单一、忽视学生能力培养、缺乏持续改进机制等问题,针对教学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除对教学内容、评价方法、管理制度进行改进之外,建立数字化平台记录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师资条件、课程达成评价等信息,更有利于分析存在问题、记录改进过程、以成果为导向实现持续改进理念,构建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
数字化平台清晰展示了培养目标以及各课程与毕业要求之间的对应关系,简化并规范了教师教学大纲修改以及课程达成评价分析过程,提高了效率,有利于教师专注于教学工作,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数字化平台建立了学生信息、教师信息、支持条件、教学大纲、往年达成评价等数据库,且具有问卷发放以及评价体系,便于持续改进的推进。土木工程专业认证体系全方位数字化的实现,不但可以保证各个教学环节的持续优化,还有利于形成周期性评价环节,通过专业认证的复评实现教育内涵式发展数字化。
住建部颁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评估(认证)文件》[8]中,提出了七个一级指标,是数字化平台模块划分依据,七个模块分别为学生信息模块、培养目标模块、毕业要求模块、持续改进模块、课程体系模块、师资队伍模块以及支持条件模块,数字化平台的示意图见图1,数字化平台系统主界面见图2。
图1 数字化平台模块示意图
图2 数字化平台系统主界面
数字化平台中每个模块的具体内容围绕实现工程教育核心认证理念[9]建设,辅助构建和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是成果导向理念的实现,毕业要求模块收录了各个版本的毕业要求。华南理工大学2017版毕业要求根据华盛顿要求划分为12个指标点,并在每个指标点下下设子指标点,细化毕业要求,使毕业要求可衡量、可支撑。
培养目标模块收录了目前和往年各版本的培养目标,可以随时查阅。培养目标是由学校制定、符合学校定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目标,反映了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和专业领域期望取得的成就,需要考虑毕业生的主要从业领域及预期以及主要的社会竞争优势。培养目标可以根据系统主界面中的毕业生问卷调查子系统的结果不断进行评价和修订。
课程负责人及任课教师可通过数字化平台随时查阅毕业要求及培养目标,及时更新课程内容。
以学生为中心的认证理念体现于学生信息模块、师资队伍模块、课程体系以及支持条件模块的综合应用。
师资和教学资源是教学活动的开展的基础。师资队伍模块记录了现有师资队伍的情况,包括在校教师以及企业、行业专家的个人信息及工作情况、教学及科技成果奖励、近三年本科教学相关工作量等。师资队伍数据库的建成便于顶层设计建立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支持条件模块包括了教室、实验室及相关设备的数量和功能信息,还包括支撑实践能力培养环节的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和实训基地信息。
根据培养目标以及毕业要求,由相关专业负责人、教师、企业和行业专家,根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相关要求,结合支持条件进行课程设置,包括课程体系设置、教学大纲、开课设置等方面的内容,并反映在数字化平台的课程体系模块,
以往的教学过程中,以教师授课,学生评价的方式进行培养,难以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学生无法直观认识到选课情况、学习情况与毕业目标、能力培养目标之间的相关关系,难以从未来发展角度对目前的选课及学习情况进行调整,任课教师、班主任及辅导员无法如实掌握每个学生的发展情况,并根据学生目前出现的问题提供针对性帮助。
通过数字化平台录入学生信息数据库,记录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计划、选课情况以及教学反馈,对各项指标进行有效量化,有利于为每位学生提供切实的学习指导、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心理辅导等帮助,结合数字化平台的跟踪培养,确保学生能力培养环节的达成。学生可利用个人账号登录数字化平台,查看课程目标与能力培养指标的对应关系,以及目前个人能力培养情况及变化过程,根据自身发展规划调整选课计划与学习目标。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可以利用数字化平台对学业预警和需要帮扶的同学制定相应帮扶计划。学生毕业后,系统会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在毕业就业模块记录学生就业状况,且持续更新调研问卷,保持后续的跟踪统计与分析。
落实持续改进理念包括教学环节的有效监控及有针对性的课程优化。专业负责人通过教学监督、过程监控和质量评价等环节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保障教学质量。教师通过课程目标的达成分析,对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持续改进,对教学大纲不断更新,促进毕业要求的达成。数字化平台通过教师中心与持续改进模块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及教学成果评价流程,使持续改进理念深入每一环节之中。
教学参与人员在持续改进模块中的调查评价子模块定期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价,此外,调查评价子模块还以系统调查问卷的形式及时获得毕业生、用人单位及相关企事业专家的反馈和意见,帮助专业负责人持续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对课程体系设置进行优化。
教师对课程完成情况的评价通过教师中心的达成分析模块进行,达成分析对应教学大纲模块,反映了毕业目标指标点的完成情况,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可根据实际课程安排分为出勤情况、期中成绩、作业成绩、实验成绩、小组汇报等,期末考核也可跟据实际需要由期末成绩、课程论文等组成。教师可在教师中心的课程达成评价模块查询任教课程的往年达成情况,进行应届和往届的达成情况对比,并在教师中心的任教课程模块根据达成情况反思教学过程,有目的地对教学大纲进行持续改进,包括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环节、自评方式、达成情况计算方式等,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毕业要求达成情况是反映存在问题和评估教学情况的重要依据,由课程达成情况及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情况共同决定,需要各任课教师对任教课程进行达成分析,再根据支撑系数计算汇总得到。本节以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2016级建筑工程1班为例,介绍了基于数字化平台的毕业要求达成分析与评价过程。
在数字化平台的教师中心模块,教师可查看任教课程及教学大纲,并在课程结束后对课程进行达成评价分析(课程达成分析示意表格如图3所示)。课程评价子模块根据教学大纲提供达成分析表格中的任教课程、毕业要求指标点、课程目标、达成途径等基本信息,教师划分考核内容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由系统根据目标分值及得分情况自动计算学生以及班级的各课程目标达成情况以及课程总体达成情况。教师可通过查阅系统中任教课程中的往年达成情况,探究变化原因,提出持续改进建议,并依据达成结果的对比分析对教学大纲进行修改,优化教学过程,促进教学的持续改进。
图3 课程达成评价分析示意
根据教师录入的课程指标点达成情况,系统在专业评估模块提供了根据年级、班级及专业方向分类的毕业要求各指标点达成情况(如图4所示)。在数字化平台的达成监控模块,可以查看毕业要求分指标点达成情况分析(如图5所示),并通过达成情况诊断溯源(如图6所示),查找支撑指标点的对应课程。教学负责人及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数据结果分析存在问题,加强监控管理,结合教学反馈以及问卷调查情况等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进行持续优化,形成周期性的评价环节,将内涵式发展模式及工程教育认证理念落到实处。
图4 毕业要求分指标点达成情况
图5 毕业要求分指标点达成情况
图6 课程诊断溯源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发展现代社会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标准,是教育国际化的必然趋势和必经之路。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深化,有助于促进我校教育工作者培养理念的提升和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本文总结了专业建设实施方案的思路与举措,介绍了工程教育认证基于数字化平台实现的改革理念,提出了符合专业认证理念的优化发展模式,其经验可为相关院校工程类专业建设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