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艾洪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 河南·三门峡 472000)
中国画可追溯到汉代,其基于象形文字,起初与文字区别并不明显,相似的形式展现的是相同的语义。因此,我国也出现了书画同源理论。伏羲画卦和仓颉是书法和绘画的代表。初期文字和图画无明显的差别。国画即为中国画,也是我国最为传统的绘画形式。该类型绘画以宣纸、绢和帛为创作载体,采取精致的装表工艺,最终形成了完整的绘画作品。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中生动展现出古人对自然、社会、政治及哲学领域的认识与思考。
我国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必要在美术教育体系中彰显中国画的地位和价值。美术教育改革中,中国画也成为业内十分关键的发展和研究方向。新时期,美术专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绘画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础技能,而美术与文化的深度融合则是人才培养中的关键,可以不断增强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此外,也要主动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精神。在美术教育改革中,应全方位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及水平,在美术绘画当中渗透中华文化的精髓,以期更有效地将素质教育理念落到实处。
我国美术事业发展的时间较短。传统的中国画传承方式与现代教育的要求格格不入。所以在发展改革道路上,需基于西方绘画教育中广泛应用的模式,将中国画的内容融入其中,以促使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深度融合,这样一方面可提升院校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也可促进我国传统艺术的发展创新。不仅如此,艺术形式丰富且绘画方式、技巧鲜明的中国画也具有较为显著的独特性,对学生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拓宽学生的美术视野。
再者,中国画课程设置能够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习中国画需要较长的时间,需要学生日积月累和多次应用。学生在学习中便要深入了解和感受不同的美术形式,增强学生的艺术感受力,培养学生的艺术品位和创作思维,体现学生的艺术内涵,保证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虽然在现阶段的美术绘画教学中,中国画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位置,但因为对中国画了解不足,使得教学活动的开展受到了诸多的阻碍和制约。同时,一些院校在中国画教学中,仍在采用传统应试教学模式,此种教学模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并导致中国画教学的整体效果不理想,中国画绘画技能的提升受阻,影响了中国画艺术的后期发展。
虽然中国画在我国拥有较为悠久的发展历史,但在现代社会中,因为鉴赏能力不足,国画赏析不到位,相应的教学活动也无法开展,学生对中国画学习的兴趣也不高。现阶段,在国画教学中,一部分学生是因为无法理解国画内涵及意境,无法感知到其价值所在,在学习中存在兴趣缺缺的情况,一部分学生则是因为所学内容过于枯燥,且无法将其应用到实际中,不愿意参与到国画的学习中来,从而降低了教学效果。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美术绘画教学中,中国画教学的整体效率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足。
通过对我国美术绘画中国画教学情况的了解分析可知,大多数教师的教学方式均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中国画教学与其他绘画教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其他绘画因为选材及色彩上的多变性特征,使得教学更加富有趣味性,但中国画却截然相反,如果将现有的教学模式套用在中国画教学中,很难将其优势和特征展现出来,相反还会产生不伦不类的效果。中国画较为注重笔法的展现,对于灵活性的要求较高,而现今的教学方式对其带来了束缚,很难进行要点的凸显。
墙壁岩画是中国画最早的起源,新时期时代的陶画和丝织品上的帛画,均为早期绘画类型中中国画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不同的绘画手段也形成了中国画基于线条的造型方式。
两汉时期,绘画出现了以宗教绘画为主体的艺术趋势,该特点在历史人物、文学作品中均有所体现。另外,国画当中的山水画、花鸟画和松山石等均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绘画风格。中国画在隋唐时期处于鼎盛状态,这也为中国画的教学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国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国画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极为关键的元素,在发展中也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多元化特征。为此,在具体教育教学中,一方面要体现国画艺术的基础性地位,另一方面也要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国画教学改革中,其发展方向与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始终体现出十分浓厚的传统精神。教育教学人员不仅要充分保证国画的基础地位,体现其民族个性,而且还需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展现时代发展的基本要求。
中国画的教学模式具有多样性,为满足学生的心理特征及专业学习需求,应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结合,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在增强学生想象力的同时,也可开阔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种不同类型的绘画技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中国画传统教学中,为更好地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需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创新意识和观念。如在写意花卉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小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此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国画教学改革中要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为更加准确地表达事物的形态和色泽,教师应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为达到该目标,要保证画面设计的科学性,做到合理布局,丰富空间的层次。为强化教学效果,教师要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创作,从而使其更加深刻地体会国画的精髓,激发学生的绘画热情。或者也可在教学中融入点染、晕染等绘画方式,确保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国画的技巧。
在美术绘画课堂中,教师可先展示几幅中国的山石画,让学生对绘画构造、墨色处理等方面予以细致分析和探讨,将自己发现的内容展开总结说明。待学生充分了解之后,教师即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将自己理解的山石画加以表现,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对山石结构实行创造,之后教师可结合自身经验加以点评,也可采取学生互评的方式,实现经验的交流,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在课后巩固过程中,教师应做好课堂理论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深化学生对中国画的认知和了解,熟练掌握绘画技巧,提高中国画的造诣。教师可借助课后的日常训练,将中国画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不断的练习,提高学生的中国画绘画技巧,增强鉴赏能力。课后教师可组织一些小型的活动,以达到知识巩固和技能提升的目的。同时,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加深对中国画的理解,确保结构及意境营造的合理性。在学生创作过程中,创作能力较强的学生会选择将中国画和其他绘画模式融合起来,以增强画面的整体效果,教师应对这类学生进行鼓励,不应该扼杀其想象力和表现力,让学生更加深入的研究中国画绘画精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此外,教师还要做到科学评价,给予学生客观真实的意见,以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增强学生的绘画能力。
总之,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中国画传统教学模式之中,普通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学生临摹,该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性思维,认真分析画面设计,利用不同教学模式和方法,带领学生深入探究,激发学生学习中国画的热情,在教育教学中融入创新意识,从而提升中国画教学水平,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