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心理健康课教学实效性的探究

2022-03-16 23:34宋星滺原凯歌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9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心理健康心理

谷 珊 宋星滺 原凯歌

(天津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天津 30046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也迎来了发展的高峰,职业院校的学生数量也空前增加,因此学生的培养必然会对未来社会的经济建设产生重要影响。进行心理健康课教学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形成更加健全的人格,同时也可以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在此背景下,许多职业院校都将学生的心理健康课教学纳入了学校的日常教学体系之中,以专业课程的形式更好地向学生传递心理健康知识,实现心理健康课教学的实效性。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职业教学培养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许多院校的心理健康课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1 职业院校心理健康课教学的意义

1.1 有助于改善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心理问题

从职业院校学生发展的实际状况来说,学生的文化课基础一般较差,所具备的学习能力较弱,学生对于参与学习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主动性相对不足,个别学生甚至存在厌学心理,他们将学习看成是一种负担,对所教授的内容持抵触态度,因此无法从学习培养中收获相应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在日常学习中的表现就是上课睡觉、频繁旷课、迟到。而进行心理健康课教学能够进一步改善以上状况,教师可以利用专业的心理教学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职业教育的整个过程,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的重要性,一步步树立正确的学习观,转变过去厌学的情绪,从而在学习教育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将恶性循环变为良性循环。[1]

1.2 有助于改善职业院校学生的个性心理问题

受长期以来教育偏见思想的影响,无论是广大师生还是社会公众,对于职业教育都存在某些偏见性的认知,许多人认为进行职业教育的学生都是升学无望后的被动选择,家长和教师群体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自身素质也评价较差,在这种认知环境中职院学生很容易产生某些错误性的认识,例如认为自己是失败者,自己的能力天生比别人差等,从而对自我发展失去自信心,对未来发展较为迷茫,心理状况也比较消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能够进一步接受积极性的感染和熏陶,从而对于个性化发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并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自我职业化发展之路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例如为自己设定初级、中级、高级技工、技师等目标,成为未来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级技能型人才。[2]

1.3 有助于改善职业院校学生的人际交往问题

在职业院校学生群体中还普遍存在学生自我封闭、拒绝进行人际交往、自我意识较重、团队协作能力较为匮乏,因此无法有效处理同龄人之间的人际交往关系,在学习生活中主要表现为常常只考虑自身利益而忽视集体利益,当与他人交往时无法做到尊重他人,甚至狂妄自大。青春期的学生心理发展本就存在不平稳的特点,如果不进行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导致语言冲突、肢体冲突等问题。通过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有助于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学会与他人在人际交往中保持尊重和友爱。其次还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沟通技巧和沟通能力,形成人际交往所必备的能力和素养。[3]

2 当前职业院校心理健康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2.1 对心理健康教学重视不够

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心理健康教学已经成为职业院校满足学生心理发展需求,提升院校高素质人才培养能力的重要方式,但从当前的职业教育培养现状来看,许多职业院校并未对心理健康教学引起足够重视,许多院校为了应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就业压力、生源压力、教学压力等将大多数精力都投入到了学生的招生和就业两个环节上,容易忽视学生所具有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有的院校尽管开设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由于资源投入的不足,导致课程学时少、教师素养差、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4]

2.2 知识科普性内容占比较大

职业院校心理健康课教学与一般性教学相比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它要求学生要充分把握自身心理活动发展的根本性规律,其次还要能够将系统性的心理学理论转化为实际应用,教育者要能够将科学理论性的内容转变为生活中的常识性内容,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一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概念学习、原理学习以及问题解决学习。但在当前教育实际中,许多职业院校由于教学理念、教学资源等的缺失,将传统应试教育的教学理念融入其中,最终导致教学内容中科普心理健康知识的占比较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学活动中仅仅被动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内容,整个过程缺少互动,造成学生的参与感普遍较少,教学也仅仅停留在概念学习的阶段,学生对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性规律不够了解,对阶段性心理问题的成因也认识不清,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能力普遍较低。[5]

2.3 采用非积极的教学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舒尔兹提出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激发每个人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实际的或潜在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从而促进人类的健康幸福与和谐发展。但在当前的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学中,教师总是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非积极的教学模式,在课堂堂教学中无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的教师在教授过程中所使用的案例较为陈旧,不愿及时更新自身的教学知识储备,并且理论说教的色彩较为浓厚,在学习任务的设定上大都为认知性的任务,学生的心理品质无法得到切实的提升。在教学评估阶段,大都采用考卷形式的被动考查形式,忽略了学生心理技能的训练。

2.4 实现途径比较单一

教学的软硬件资源投入是保证课程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前提,但由于当前职业院校对心理健康课程建设普遍不够重视,导致对其中的软硬件资源建设也普遍不足。首先,教学实现的途径比较单一,仅仅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授、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这是远远不够的。其次在硬件投入方面,心理教学所需的多媒体教室、教育知识库的建设、心理测评系统、课外心理实践器材等的投入也普遍不足,因此教师无法充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6]

3 职业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原则

3.1 教育性原则

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本质上是一个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影响过程,教师要遵循教育的一般性规律,根据具体的教学培养状况,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扭转学生的错误认知,教育者要坚守正确的教育观念,不应该受到学生观念和情感的影响,要做到实事求是、明辨是非。心理健康教育还要注重通过各种活动来推动整个教学培养的过程,例如教师可以在心理教育活动的开展中根据教学目标进行实时的教学决策,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反映遇见学生的潜在可能性,使学生通过相关活动的组织和参加实现自我教育。

3.2 情感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过程将会是学生人生中一段较为重要的阶段,心理教育过程中所具有的丰富性情感体验能够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充分感受情感的熏陶。因此,教师在教学实施中要始终遵循情感性的原则,在教学方式的选取上尽量避免枯燥的、概念的内容,避免向学生进行单向的灌输,要在整个过程中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内心情感变化,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特点,通过专业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实现情感的升华,同时形成融洽、平等的互动关系。

3.3 差异性原则

在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学实施中,教育者往往需要面对整个学生群体,因此首先要对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素养状况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这样才能够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避免片面性和单一性,这就要求教育者要充分贯彻教学培养的差异性原则,尊重学生群体中的个体性差异,要根据不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找到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并制定出相对应的心理辅导策略。其次,教育者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还要对不同学生的心理健康需求进行了解,要开展各种针对性、丰富性的心理健康教学活动。差异性的教学原则意味着要在遵循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心理健康素养。心理健康教学要始终将学生作为教学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维护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将心理健康课教学的实际功能发挥在每一位学生身上。[7]

4 如何提高职业院校心理健康课教学实效性

4.1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提供良好环境

某种程度上来说,任何心理状况都是受外界环境影响的结果,对于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来说同样如此,校园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程度的影响,它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心理发展方向。因此构建一个积极、好学、轻松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使学生形成积极、正面的心理品质。职业院校应该致力于学风校风等内容的建设,要不断提升自身院校的文化气质和精神面貌,形成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过程,要能够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氛围、人文品质等对学生健康心理的影响作用。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一方面可以为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我,发展个性的途径和机会,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在学生间形成感染效应,使先进带动后进,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的心理健康水平。[8]

4.2 优化心理健康课教学模式

职业院校的心理健康课程还处于发展的初期,许多院校对具体情形了解不清,对于教学的各项工作还在不断的摸索之中,尤其是教学模式的选择,更要不断进行调整和创新,要在实践中转变落后的、不恰当的教学模式,纠正心理健康课教学的发展方向。在教学内容上,要转变过去心理健康知识传输的错误倾向,要知道心理健康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牢记“感觉”“知觉”“心理健康”等术语和概念,而是要使学生真正明白心理发展的一般性规律,并掌握心理调节的多种方法。因此,职业院校要采用更多互动性、体验性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自身解决情绪问题的能力。美国心理学家舒尔兹曾提出一种积极教学的理念,他主张教育者要用积极的心态激发被教育者自身所固有的心理潜能,从而实现健康发展。

4.3 积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

在以往心里教学课堂中,仅仅通过心理健康课堂教学这一途径来解决大学生目前所面临的心理困惑,这是远远不够的,心理健康教学要形成多个方面相互交叉的网络化体系,才能够对学生形成全面影响,因此院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合。其次,职业院校还可以举办职业心理素质教学、心理咨询课堂、专题讲座、心理健康活动周、心理健康社团活动以及心理健康课外强化活动等,充分应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不断拓展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学的原有空间,将学校逐渐打造成学生心灵成长的摇篮,激发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广大师生群体对心理健康教育达成广泛一致的共识。[9]

4.4 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

教师是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的具体实施者,只有具备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才有助于进一步提升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学实施,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心理教育培养体系。首先,院校在师资选择上要提高人才选拔要求,要选取那些经过良好教育、具有比较丰富的心理健康教学经验的人员,并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还要定时开展集中培训活动,用更加先进的心理教学理论丰富教师的知识储备,同时也要注意加强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协作,严格把控心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其次,要进一步提高用人标准,要在招聘阶段对相关人员进行更具针对性的能力考查,例如更加侧重于心理学、心理咨询技能等内容的考察,同时还要加大心理教育兼职人才的引入,扩充心理健康教学师资队伍。[10]

5 结语

总而言之,职业院校的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再加上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学生的个性发展、人际交往、心理调节很容易产生某些问题,职业院校首先应该对这些潜在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要加大投入,转变现有心理健康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职业院校心理健康教学的优化既是一件比较紧迫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需要多方努力、进行长期建设的事业,相信经过众多院校的努力,一定能够更好地发挥出心理健康教学的育人优势,从而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技术人才。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