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玲玲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重庆 400712)
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给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均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改变,形成了网络文化环境。高职院校在网络文化环境的影响下,应愈发重视对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因为网络文化环境对个性化发展和创新十分重视,在资源共享和信息的快速传播的新模式中,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
网络文化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思政工作体现出了显著的特殊性,高职院校以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为教育目标,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育,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因此,高职院校有较大部分教学时间放在了实训指导方面,公共基础知识课开设较专业课来说有一定差距。在网络文化环境下,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要结合这一特殊的教学现象,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其中,培育高校学生实践能力,使其具备良好的思政素养,适应社会岗位需求。网络文化影响下,高职院校学生在职业技能培育基础上,要结合信息化意识、网络操作能力,培养学生正确利用网络的观念,使其加入社会岗位中之后,仍旧能够合理运用互联网,提高职业能力水平[1]。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具有教育对象特殊性的普遍特征,因高职院校生源范围广,除高考录取生外,还有来自职业高中毕业生等,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文化素养等参差不齐。其中,文化基础知识的扎实程度相对不足,是高职院校学生较为普遍的特点。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时,很容易忽视对学生文化素质的培育,再加上受到高职院校教育对象特殊性的影响,网络文化环境中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难度较大,要结合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将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对学生专业能力文化素养的培育中,明确高职院校学生和普通高校学生之间的差距问题,综合考虑多项要素,提高网络文化环境下的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水平与成效[2]。
网络文化视野下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是重要的构成部分之一,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情操、为学生未来成长与发展奠定基础的关键环节。在网络文化环境下,思政教育工作也迎来了新的挑战,发生了环境上的转变。网络环境中,网络文化多元,对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心理等形成了不可忽视的冲击,易受到不良网络文化的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思想面临着一定的思想腐化风险,一旦忽视对高职院校学生价值观念的正确引导和思政教育,将会导致高职院校学生难以抵御腐化思想的侵袭,降低综合素质水平[3]。
在网络文化良莠共存对学生有冲击力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要结合网络文化环境的改变,加快思政工作的创新探索,发挥出思政教育的功能,加强对学生的正面引导,防范学生被不良观念腐蚀思想观念的问题。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观念,强化明辨是非的能力和对腐化思想的抵御能力,提高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水平和成效,为高职院校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发展和未来在社会岗位上的顺利就业保驾护航。
网络文化环境中,高职院校要在思政工作的实施和探索中革新观念,重视对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创新探索。思政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确认识到网络文化环境影响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改革的必要性,积极迎接网络文化环境带来的挑战,关注学生的思想现状,及时发现高职院校学生群体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其错误思想观念。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提高自我,特别是在网络文化环境下,学生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广阔,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对各种渠道加强信息掌握,提高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技能和教学水平,对网络文化环境给高职院校学生造成的影响要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将学生思想变化的根源理清,制定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教育方案。主动与时俱进,适应网络文化环境中的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工作需求,不断提高自我,创新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观念,提升辨别能力。加强对热点案例的利用和分析,提高思政教育水平,为学生呈现出更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内容,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要对网络知识加强学习,结合网络文化环境所带来的优势和弊端,更加全面落实思政工作目标,优化思政教育方案,落实对网络时代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政教育目标。
在网络文化环境中,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要正面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发挥网络作用,对教育内容教育形式进行完善,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的融合,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道德素质,提升其综合能力。强化思政工作的有效性,促使高职院校学生树立起正确的观念,认识到网络文化环境所带来的积极作用和负面影响,正确使用网络技术、网络资源、网络平台。强化学生对互联网进行科学运用的信心,正确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在亲身的参与实践中,形成明辨是非的能力、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和开展思政实践与专业实习实践相融合教育新模式,重视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培养技能型、高素质青年人才,可结合网络文化环境影响下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性,将思政教育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合理的安排专业实践活动计划,准确的定位实践教学和思政教学的重要地位。加快融合式基地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加强自身的道德素养、职业修养,提高思政工作的水平,在参与实践的过程中,提高专业能力和信息化的意识,形成明辨是非的观念,为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职院校学生在思政工作实施中作为主体,需要得到教育者的监督和引导,面对网络文化环境所带来的影响,积极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网络环境上要加强监督和把控,对学生进行有力监督和正面引导,创建便利、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网络条件,采取有效的措施,将不良的资源信息过滤掉,使学生能够在健康、积极向上的信息环境中成长,教师可定期组织专题讲座等实践活动,让学生们在专题讲座、知识分享等活动中,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正确认识到不文明的网络现象所带来的危害,逐渐形成明辨是非、分辨美丑的能力。
不仅如此,创建良好的成长环境还要在网络环境之外,重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建设校园文化,助推思政教育工作的实施和开展。立足校情和网络文化现有特点,加强新型校园文化环境建设,适应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发展需求。在网络文化宣传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引进其中,使其成为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旋律和核心,倡导科学精神,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将先进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体现出来,加大对网络歪风的抵制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和谐氛围,构建适宜高职院校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校园环境,结合优秀的传统文化,渲染校园文化色彩,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熏陶和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素养。
综上所述,站在网络文化环境的视角,对高职院校的思政工作进行创新探索,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转型和发展方向,也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点所在。高职院校思政教育要结合网络文化环境特点,加快高职院校思政工作的创新,建立起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落实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目标,使高职院校的学生能够在良好的环境下中,提升综合素养,发展自我,提高自我,为未来的成才夯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