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丽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 江苏·南京 210023)
翻转课堂目前在国内高校备受关注,其模式主要是对传统的课堂学习进行改革,将其与课后的学习过程翻转过来,学生先在课前利用教师提供的各种学习材料进行学习,到课堂上再由教师组织起来展开课堂教学、讨论、交流等,最终完成知识的传授,促进教学效果优化的新型教学模式。
我国教育部于2012年3月发布了《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在此规划中,国家提倡将教育教学工作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充分运用信息化的力量来帮助实现教育模式的革新。在此背景下,关于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实现翻转课堂教学目标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国内众多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工作者都十分重视这一模式,笔者在警校心理健康类课程的教学实践工作中也开始就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系统研究。
目前,在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类课程主要有:大学生心理健康、警察心理学或警务心理学等,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心理学教师为了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往往占用课堂较多时间,再加上传统教学手段的局限以及教师精力方面的不足,对学生心理调节技能的提升训练常常做得不够充分。而技能的提升往往需要课堂讨论、心理训练、互动活动环节来实现,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师无法充分考虑互动环节的设计,课程对学生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受到限制。一方面,教师教得辛苦,要考虑理论知识的传授,很难兼顾互动训练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和提升难度也较大,黑板和PPT课件上的理论内容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来整理,课后也很难针对性训练技能。此外,特别是在师生的互动方面,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是通过作业和课堂提问来实现沟通,无法在整个学期的全程学习中随时实现互动。
警校传统心理健康类课程的设计仍多以讲授为主,再加上教学手段的限制,教学进度更多是由教师自己控制,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程度不高,课堂的局限性无法激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其次,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同学之间都缺乏充分的交流,仅限于课堂的讲授、提问和少许的互动,教师没有办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也没有足够和相对自由的时间和机会分享自己的心理感受。此外,心理健康类课程的教学是极需要因材施教的,但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充分做到这一点,教师无法在课前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在心理能力的培养上很难实现全面的提升。
心理健康类课程常常需要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模式、情绪状态、个性特征等进行剖析,这就需要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心理测试来满足他们自我探知的需求。但目前在警校,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提供足够的时间实现此需求。如果教师用课堂的时间给学生做各项测试,无疑会浪费过多时间,影响授课和训练。因此,不少教师只能放弃测试,或提供测试题让学生课后自测,但自测的过程无法控制,结果分析也无法充分完成。
为充分提高警校学生的心理素养,心理健康类课程其实需要给学生提供足够量的心理学知识储备,但传统模式的课堂时间是有限的,无法做到充分的延展,不能满足学生对心理学知识体系的需求。在笔者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的确有不少学生有强烈的心理学知识延展需求,但教师因课堂时间、教学手段、自身知识储备等多方面的限制无法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机会去涉猎这些知识。这些现状都对新型的教学模式提出了急迫的需要。
在互联网时代,学生应成为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教育更应运用网络的资源吸引学生,推动教学模式、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及考核方面的改革。警校的心理健康类课程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通过搭建微信公众平台,为学生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教学信息,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并通过平台与教师充分沟通互动,实现教学模式的改革。
3.2.1 课前模块
在课前阶段,警校教师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平台将教学资源提前发布,供学生浏览,也可以根据所教内容的要求布置一些预习任务。学生则可以在课前充分预览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的学习资源,完成预习任务,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平台将自己的相关疑问提前向老师反馈,供老师备课所用,为老师有针对性地教学打好基础。
3.2.2 课中模块
在课前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老师在课堂上可以结合资源有重点地讲授新课,并结合学生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启发。此外,老师可以将课堂重心放在师生互动、小组讨论等学生课外无法自主完成的活动上,提升课堂效果。解决学生在独立学习状态下无法解决的问题。学生则可以在课堂上巩固教学内容,将精力投入在更加深入的讨论、交流和训练活动上,将所学知识深化并内化。
3.2.3 课后模块
课后教师可以继续使用平台,将学生作业、论文、调查报告等学习成果展示出来,由大家一起观摩总结,实现传统教学所无法达到的共享目标,让学生在成果交流的基础上提升分析能力,完善知识的构建。此外,教师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布更多拓展性的学习资源,督促学生在深化课内知识的基础上拓展学习内容,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亦可以通过平台来反馈自己的心得,同时通过平台给教师提出适当的建议,一方面保证了教学互动的有效性,一方面也提高了学生自身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解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课题组研究人员特编制了调查问卷对一年内两个学期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所有学生进行了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数据分析。此外,我们也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自带的图文信息分析、菜单分析、消息分析等功能了解平台的应用效果。结合这两项分析,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看到了教学模式改革带来的效果。
(1)微信公众号的使用率。学生一周内使用微信公众号的次数主要集中在2-5次上,人数比例达到了56.1%,6-10次上,人数比例达到了21.3%,10次上,人数比例达到了13.8%,这个数据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整体学生对这种授课方式的认可。
学生一天内微信公众平台的点击次数分析,学生对复习大纲的点击率最高,大多数学生能利用这个平台浏览复习大纲,完成复习任务,此外,在心理健康知识、咨询案例分享、心理测试部分也有不少学生加以浏览,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2)对微信公众平台辅助学习的方式喜欢程度。选择喜欢和比较喜欢的学生累积百分比达到了58.2%,应该说学生们对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还是比较喜欢的,愿意用这种方式来进行学习。
(1)学生对微信公众平台用处的认可度。学生认为微信公众平台同时具有两种和三种用处的选项较多,分别占据了43.1%和23.0%,其中,认为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复习、拓展心理健康知识面、心理测试用处的人数相对更多,分别占据了总人数的48.5%、66.5%、66.9%。从这个数据中可以看出学生微信公众平台的用处总体认可度较高。
(2)学生对新模式在学习中发挥作用的认识。关于微信公众号的作用:帮助掌握知识、拓宽了知识面、提高了学习兴趣、有利于自主学习、参与课堂。学生同时勾选三项以上的人数超过了半数,其中,“有利于自主学习,参与课堂”勾选人数最多,占53.6%。
(1)对学习的促进效果方面。学生在微信公众号是否促进了学习选项上选择“①非常同意”和“②比较同意”的累积百分比达到了77.4%。
(2)对平台学习资源的满意度。我们也对平台学习资源内容的满意度进行了调查,根据数据显示,学生选择“①非常满意”和“②比较满意”的人数累积百分比达到了85.2%,应该说大多数的学生是比较满意的。
(3)平台在学生中的影响性。学生一天内将微信公众号的学习资源转发朋友圈、进行会话的人数较多,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平台学习资源对学生的影响。
综上所述,结合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和微信公众平台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微信公众号在课程中应用效果较好,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可。当然,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在微信公众平台支持下的翻转课程教学模式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提高的方面。
我们对学生微信公众号使用的熟练程度进行了分析,虽然学生选择“①非常熟练”的超过了半数,但还是存在不少选择“②不太会用,有些功能不了解”的学生,部分学生对使用存在疑惑,功能上不完全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使用上给予指导,特别是在授课初期,不要因为目前微信使用的普及性而忽略了部分学生对此平台使用的不熟练性,需要给予总体的指导,并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发现有不会使用的情况要给予个别指导。
教师需要将一定的精力放在提升技术能力方面,投入更大的责任心,花更多的精力去提高技术,充分展示资源。而学校也应当在教师的信息技术使用方面采取适度的激励措施,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更为高效的教学服务、更高水平的教学资源。
问卷调查的结果也让教师们发现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还可以在形式上再丰富些,可以将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与微信群结合起来,建立心理学课程的学生微信群,将学习通知和习题也发布到微信群中,便于学生及时收到信息避免延误。此外,学生也可随时将阅读课件、观看视频后的疑问发到群里,教师及时做好疑难问题统计,并在微信群和公众平台双渠道进行答疑此外,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固定式的学习小组,布置以小组为单位的心理测评、调查访谈、撰写论文、总结感受等任务,将学生的任务成果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展示,并组织讨论,让学生通过平台充分沟通,并彼此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将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有效地与教学融合起来。
微信公众平台的建立有助于课前预习的及时发布,如果没有预习环节的设置,课堂上就无法组织起高效的讨论。有学者通过研究表明,只有班级中有超过1/3的学生对课程进行了预习,并且他们通过预习基本掌握了超过1/2的课程内容,课堂上才可能组织起有效的讨论。因此,翻转课堂需要将预习作为衡量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相应地,通过微信公众平台,学生还可以反复性地使用教学资源,浏览课件、观看视频、了解其他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好地完成复习任务。因此,在新模式下,教师应充分重视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发挥预习和复习的作用,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
当然,无论是预习还是复习,都需要教师的督促,教师要重视两者在教学中的作用,在微信公众平台支持的网络课堂和线下的实体课堂之间建立良好的桥梁,有效发挥各个教学环节的作用。
微信公众平台本身就有很好的反馈功能,教师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自身就有的用户分析、图文信息分析、消息分析等功能了解学生对平台的应用效果,如:图文信息浏览的数据信息、菜单的点击次数和人数信息、分享和转发信息的人数、学生向公众平台发送消息的数据等。通过相关的数据分析,从平台角度分析学生对微信公众号的使用效果,及时与学生沟通,推进他们的学习进程。
此外,争取将微信公众平台的应用引入到过程考核、评估环节中来,实现更为科学、高效的课程评估。如将利用平台进行的课前预习、平台上的讨论提问、优秀作业成果展示、课后复习等环节也纳入到学生的成果评估和考核中来,通过查看浏览历史,课件和视频观看时间节点、点击量等对学生的平台学习进行数据统计,给出合理分数。最终结合学生平台上和线下的各项反馈数据对其学习效果给出综合性评价,全面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有效评估,为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