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小雁
(青海大学,青海 西宁 810016)
互联网技术基础上形成的新媒体环境正在逐渐改变我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作为信息传播的新载体和科技创新的新手段已经引发了前所未有的信息革命和产业革命,同时也引发了教育方式的革命,高等教育的管理者以及高校教师必须关注高等教育如何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下有效利用新媒体,使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教育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有效对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作为高校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主要内容,结合大学生思政课这个主渠道和主阵地,借助新媒体技术实现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由于民族文化、地域环境、宗教信仰的差异,加之媒体生态环境日益复杂化的影响,青海省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过程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随着社会发展,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也不断变化,需要随时关心他们的思政教育状况,并探寻适合新时代思政教育的特点及规律。
针对这个课题,目前国内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研究:
第一,在思政课堂上使用新媒体技术:(1)将微信、QQ等工具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利用微信提供的公众平台、朋友圈、消息推送、语音提醒、群聊等功能来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形成开放活泼的课堂氛围(杨艳,2016);(2)充分发挥“慕课”大规模性、无时空限制性、开放性和可重复性等优势建设高质量的在线课程,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郭云、白琳,2014);(3)自媒体平台具有多样化、贫民化、普及化的特点,学生在利用自媒体的信息资源同时,易受不良言论和价值观的影响,所以高校自身的自媒体教育体系不断构建过程中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马增敏,2018);所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积极面对挑战,探索新媒体技术在思政课教学中的途径,以创新新媒体环境下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姬立玲,2016)。
第二,借助新媒体平台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必须健全新媒体监管机制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来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在网络和数字化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必须努力营造一种适合当代大学生学习习惯的新媒体教学环境,在网络平台建设中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宣传,提升价值观自信(韩文乾,2015);(2)借助新媒体平台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式,必须健全新媒体监管机制以及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来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唐平秋、卢尚月,2015)。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从空间上来看,“新媒体”特指当下与“传统媒体”相对应的,以数字压缩和无线网络技术为支撑,利用其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可以跨越地理界线最终得以实现全球化的媒体。
高校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使用较多的新媒体平台主要是手机媒体和互联网,手机媒体是借助手机进行信息传播的工具。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手机已逐渐成为具有通信功能的迷你型电脑。手机媒体是网络媒体的延伸,它除了具有网络媒体的优势之外,还具有携带方便的特点。
新媒体为学生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新媒体技术信息量庞大,学生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会接触到一些负面的信息,一旦处理不当,就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达不到效果。
新媒体包含大量信息,并通过即时互动吸引了大学生的注意,并且新媒体的很多新功能在无形之中都对当代的大学生的生活、学习以及逻辑思维能力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一,使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的优势。
新媒体技术拥有适应时代发展的特点,这一特点可以很好地促进信息的沟通和交流。并且,新媒体技术不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的使用,有效保证了资源共享的及时性。根据这个特点,一方面,高校可以结合自身所在地区和本校的文化,充分利用线上平台来进行一个快速的交流和沟通,进一步加快信息的共享;另一方面,高校在进行四史学习和党信息的传达时,可以采用新媒体技术,开通网上交流渠道,有效保证了大学党组织的活动是跟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所贴近的。这样也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之间进行经验交流,对互联网的有效利用可以大大提高高校的党建工作的效率和有效性,也扩大了四史学习的影响。
第二,利用新媒体创新传统教学。
在传统的学校学习中,学生只可以通过教师的课堂和学校提供的书籍上进行知识的学习和参考,但是这很容易受到时间和地域的影响,导致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很低。但是当引进了新媒体技术以后,学校可以将全部的学习资料通过网络发表,这样学生就可以随时随地通过互联网来查阅自己所需要的学习资料,这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资料信息的共享程度。在互联网上,当学生自由阅读以后,还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或者是与别的同学进行交流学习。当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更高的参与度以后,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保证学生的每一次学习都是有收获的。
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其最显著的特点是用数据说话,即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教育全要素具体指标化,并依据属性、类别、效用等因素进行分类处理,从而获取对教育对象的行为变化、思想动态等方面的精准认知,并以此为客观依据来预测教育对象在心理、行为以及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变化趋势。这样,高校价值观教育逐渐摆脱了过去那种对教育对象的感性直观的认识,以及对教育方法的盲目选择,从而设定科学、完善的价值观教育体系,规划具体、合理的教育内容,选取适时、有效的教育方法。
首先,新媒体技术促进对教育主客体精准价值的认知。教育主客体,即整个教育活动的施教者与受教者,是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两大关键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既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同时也是一个由人来组织、主导的“对象化”过程。因此,对于“主体的”“人”的认识成为推动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关键。
其次,新媒体技术开拓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新场域。新媒体技术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向网络信息领域的拓展,提升了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广度与深度。以过去开展的核心价值观教育来看,由于理论的抽象性与现实生活需求之间的矛盾,虽然我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三个层面、十二对范畴进行了抽象概述与高度凝练,并付诸正统的、严肃的理论灌输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实践,但成效远低于预期。而依托新媒体技术,我们可以打破因固化的教育模式与滞后的教育理念而形成的单向教育模式,使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客体双方形成双向互动的教学关系。MOOC教学、网易公开课及“雨课堂”等就是借助大数据收集、分析、掌握教育主客体在对理论的认知、内涵实质把握等方面的信息,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而施教者在大数据的教学平台上与学生共享教学资源、开展教学实践,学生则通过移动终端来自主学习与及时互动,以此来提高教学成效。
新媒体技术拥有丰厚的教学资源,这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庞大的信息源,促使学生获取信息趋于多元化。在新媒体环境下,教育资源的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传播更加便捷。有时,会出现一些比较低俗甚至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信息,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三观,在新媒体环境下学生发布观点不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使学生形成自由散漫的思想,忽视了纪律性;新媒体技术为学生观点提供了多样化的价值观,不论观点是否正确,每个学生获得的信息不同,这一自由主义倾向,忽视了新媒体技术真正的作用。另外,部分大学生存在旷课、作息不规律等一些不好的习惯,削弱了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价值。在新媒体环境下,有些学生过度依赖线上交流,导致独立思考能力低下,阻碍了素质的全面发展。
青海大学在利用新媒体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建设“大思政”的教育模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一方面利用清华大学的远程教育资源,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慕课资源结合小班授课的实践进行教学模式创新;另一方面青海大学由教务处主导进行了“大思政”的全课程教学竞赛,不同专业领域的课程都尝试将专业知识与品德教育结合起来;青海大学团委还利用公众号这样的网络平台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宣传先进教师和优秀大学生的事迹,组织主题健康阳光的学生活动,建立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这些都对高校的思政教育形成了良好的促进和帮助。
存在的问题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管理难度大,教学目标模糊。使用多媒体工具参与教学,最大的难度就在于线上线下的配合监督机制的建立。网络课程的学习学要学生的高度自觉,教师的监督实施较为困难,学习效果必须依靠线下讨论课和传统考核方式来进行评测。第二,教学保障不到位,实践途径单调。目前慕课等网络课程的拍摄制作成本高昂,时间周期长。对于教育投入有限的西部高校而言会形成较大负担。而此类课程的普及和实践需要非常好的网络基础设施支撑,对于部分高校而言,存在较大难度。
青海大学THEOL在线教育综合平台为在更大范围内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支持教师、学生及教育教学专家间的交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各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中的课程为基础,搭建校际以课程为核心的共享与交流的平台。网络课程教学过程就是课程资源制作过程,减轻教师工作量的同时保证资源内容不断更新;同步共享课程教学资源与教学活动;搭建校际教师、学生、专家交流桥梁;尊重教师自主知识产权与资源版权,主讲教师掌控课程资源开放与共享决定权;课程资源筛选机制多样化,保障资源共享质量;以课程所属专业为主线索,多种方式支持课程资源个性化检索;集成于学校原有网络教学平台,数据共享,统一用户、统一空间、统一界面风格。
这一课程联盟包括精品课程,全球开放课程,公开视频课程,MOOC,微课程,专题库几个大板块。其中精品课程合作高校包括:清华、北大、北师大、南开、浙大、武大;全球开放课程可以看到MIT,耶鲁大学、约翰·霍普金斯、斯坦福、UT、塔夫茨大学、香港公开大学、台湾交通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的公开课课程资源;同时和爱课程、网易公开课、优酷视频公开课、新浪公开课等平台合作;微课程种类涉及生活休闲、文学艺术、历史文化、经济管理、教育体育、科学技术、政治法律和哲学社会科学等多个领域。课程联盟主要在医学类课程、农林类课程,文体类课程、综合类课程,综合类课程中包括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课程资源,与南京理工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海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等二十几所高校共享思政课教学资源,校内访问量最高达到5万多人次。
这些措施以“汇聚一流科研团队、依托教育理论研究,加速技术平台研发,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为宗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青海大学混合教学改革。
慕课课程数量大、课程注册人数庞大以及课程活动覆盖面极广,由于无时空限制性。在一定程度上等于取消了大学的校门,不只是大学注册的校门,更重要的是时空隔绝的校门,慕课作为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程,颠覆了传统学习模式,创造了时间无限制、地点无要求的跨时空获取知识的方式。慕课尊崇创用共享协议,7×24小时全天开放,凡是想学习的,都可以随时随地进来学。慕课作为网络在线课程,只要注册,所有的课程都可以重复学习、重新体验,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回放或快进。慕课提供客观、自动化的线上学习评价系统、如随堂测验考试等,而且还能运用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网络来处理大众的互动和回应。这样学习者就可以自我管理学习进度,可以自动批改、相互批改或小组合作,从而保证教学互动。慕课的视频课程通常被切割成10分钟或者更小的微课程,由很多小问题穿插其中,就像游戏的通关设置,只有答对过关才能继续听课,不少学生为此上瘾,欲罢不能。2020至2021年特殊时期,学生无法返校,为了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青海大学与武汉大学合作,所有二年级学生都进入武汉大学《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与武大学生共同学习,同时,青海大学马院的老师以每周一次的频率,通过腾讯会议、雨课堂进行线上答疑,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并进行随堂测试,形成了双向互动的教学模式,效果很好。
微信以其现代化和服务性在思政课教学中更贴近学生,“00后”学生主体更具有自己独特的思考能力,喜欢推陈出新,是使用新媒体最前沿、利用率最高的群体。所以,结合新媒体“及时性、平等性、交互性”三大特性,开通思政课的微信公共平台,更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更容易让“00后”学生群体接受,有助于改变其认为思政课就是“满堂灌”、思政课教师就是“老古董”的传统看法。微信以现代性和服务性更贴近年轻学生的特点,从他们心理年龄的角度去引导,去拓展渠道,从而达到贴近学生、服务学生、影响学生的目的。
青海大学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和小程序平台的成熟设计与日常教学紧密联系,其中雨课堂和微助教的应用最具代表性,雨课堂具有的课件上传、实时弹幕、公告发布、课程录音、课程签到点名、练习题发布等方法,全面拓宽和丰富的传统教学,即便在之后全面转向线下教学中,仍有多数教师利用雨课堂,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
微助教在创新考核方式这一点的设计很有优势,尤其是客观题考试,梅花题序的设计方法保证了考试的公平性,杜绝作弊现象,很受学生欢迎。
身处新媒体时代,创新的网络信息技术以及便捷高效的大数据平台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带来契机,“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思政课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力军,他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想、精神和人格,而不仅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所以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信仰的确立、价值观的塑造,还要关注学生的个体精神成长;不能囿于学校教育,必须密切联系社会时代的变化。在新媒体环境下,不断完善、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对于思政课教师尤其重要,是他们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首先要不断完善的现在教育观念,在现代人才培养中,尤其注重品德,塑造增强个体自律意识明辨是非、趋善抑恶,自觉维护新媒体生态环境的良好运行。新媒体环境下,教师要转变教与学的观念,改变过去教师满堂灌的单向教育模式,一方面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图文并茂的特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利用现代信息传播快速交流便捷的特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获取信息的主动性、自主性、与参与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与感染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顺应时代发展,树立新型师生观,倡导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共同发展,就是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关注他们的个体差异,满足他们的不同需要,放低姿态,平等交流,正面引导,全方位沟通。不过,与专业课学习不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具有特殊性。在这一领域中,思政教育者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与引路人。在师生关系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仍不能忽视。
其次,要打造一支与新媒体技术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这支队伍需要具备的素质之一,是能较好掌握新媒体技术。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包括新媒介的基础基本知识与操作技术,了解并熟练使用各种新媒体设备,以及熟练掌握操作各种新媒介的相关软件技术,对于手机等新生代的移动电设备及其应用技术有所了解或能熟练使用。
第三,思政课教师还应具备全面的新媒体信息利用能力。为满足职业需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还应具有结合专业理论知识来分析相关信息的素质与能力。同时侧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能力,教会他们用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来批判抉择媒体信息,督促他们通过信息分析,进而形成批判性思维,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引导学生塑造健康人格的同时,规范网络行为,增强信息道德意识,恰当地利用媒体来发展自我。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包括开展培训活动,开展科学研究,促进成果推广与资源共享,开展新媒体技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综合研究;建立评价体系引导规范媒介素质教育。新媒体环境下,大学教学管理和评价需要加入对教师信息能力媒介素养的管理评价,形成一套完善的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媒介素养评价体系。学校要规划投入建设,新媒体技术环境,包括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如提供功能齐全,技术先进,充分满足课堂教学需求的多媒体网络教室,网络教学平台等等,学校还应通过科研立项,教学评价等手段,鼓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利用新技术进行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的探索建设,开发编写相关的资源库与教材创设应用,使新媒体技术作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推手。
总之,提升教师的媒介素养已经成为现阶段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其意义在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一过程中教师的媒介素养如何,他们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效果如何都具有相当的影响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