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融合策略探析

2022-03-16 23:16刘志霞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城关第一小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18期
关键词:劳动融合小学生

刘志霞(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城关第一小学)

小学阶段开展劳动教育能助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使他们懂得珍惜劳动成果,有效塑造小学生自觉劳动、热爱劳动的品质,对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大胆创新教学模式和观念,深入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劳动教育因子,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拓展语文课堂,促使小学生养成热爱劳动、吃苦耐劳的好品质,从而实现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一、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有效融合的因素

目前,大多数学校迫于考试评价的桎梏,并没有真正将劳动教育重视起来,只是从理论上承认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实际上只注重智育而忽视了劳动教育。同时,劳动教育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形式单一、缺乏创新。部分语文教师往往以口头讲述的形式开展劳动教育,或是纯理论说教,不能使小学生直观地感受劳动的重要性,导致劳动教育效率降低,最终影响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有效融合。

语文教师的融合意识和劳动素养对劳动教育效果有重要的影响。据有关调查数据显示,绝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认为语文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进行劳动教育渗透,也有不少语文教师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很难找到融合劳动教育的契机,有的语文教师认为小学生年龄小,没有必要对其进行劳动教育,这些都会影响语文教学中劳动教育的融合。

长期以来,大多数家长普遍存在唯成绩至上、轻视劳动的传统观念。他们认为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提高成绩才是头等大事。如果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势必会影响和挤占学习时间,因此很少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就连最基本的叠被子、洗衣服、打扫卫生等全部包办,也很少对孩子进行劳动方面的教育。在这种背景下孩子缺乏劳动实践的机会,劳动经验明显不足,他们独立生活能力、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

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心智尚未成熟,他们对是非的判断能力薄弱,在家长错误观念的影响下,导致小学生未能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存在缺乏劳动意识,轻视劳动、不愿意劳动,并且养成随意挥霍浪费、不珍惜劳动成果的不良习气,他们动手能力较差,甚至在新环境中出现生活无法自理等现象。这样最终影响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影响小学生良好劳动习惯的养成。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一)要转变观念,强化劳动理念

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性,要认识到语文教学是进行劳动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积极转变教学观念,探索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融合点,扎实有效地开展好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注重学生劳动素养的全面提升。另外,小学生具有极强的模仿能力,而教师就是学生在学校模仿和学习的主要对象。因此,语文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劳动素养,丰富劳动知识,提高劳动技能,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向小学生传播劳动知识,促使小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取向。如,在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语文园地“日积月累——二十四节气歌”学习时,语文教师首先应当深入了解各个节气的内容、特点、习俗、食俗、节气活动等相关知识,这样,才能在教学时做到游刃有余,才能较好地渗透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思想。

(二)挖掘教材内容,整合劳动资源

语文教师要全面研究和解读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与劳动有关的素材资源,找到语文教学与劳动教育的最佳结合点,选择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完成课堂教学,让小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的同时接受良好的劳动教育,激发他们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学会珍惜劳动成果。如,《朱德的扁担》《邓小平爷爷植树》和《吃水不忘挖井人》等课文蕴含着热爱劳动的主题;《纸的发明》《中国美食》《最大的“书”》等课文普及劳动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上学歌》《妞妞赶牛》《葡萄沟》等课文,利于激发小学生热爱劳动的兴趣。语文教师只有深度挖掘教材中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内容,才能使劳动教育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劳动体验

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开展一些与劳动相关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小学生直接活动,直观地感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从而达到培养小学生劳动能力的目的,实现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的有机融合。如,在统编教材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多彩的活动”学习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学校花园修剪树木、清除杂草、修剪草坪等。通过参加实践活动,小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不易,获得劳动的成就感,同时也感受到劳动可以改变我们生存的环境,明白劳动创造美的道理,让小学生对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通过实践活动,丰富了小学生的写作素材,滋润了小学生的写作土壤,为开展高质量的语文写作教学奠定了基础。

(四)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劳育途径

首先,布置阅读作业,强化劳动教育。阅读是小学生获取信息、丰富认知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向小学生推荐一些赞美劳动、赞美劳动人民的古诗词、名著等课外读物,也可以给小学生推荐一些反映劳动题材的电影、纪录片等视频,使小学生在阅读中开阔视野,丰富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体验,强化劳动教育。

其次,布置劳动任务,培养劳动习惯。小学语文教师要给学生布置劳动作业,进行劳动教育。如,在统编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慈母情深”这一课学习后,学生体会到了母爱的崇高与伟大,于是教师布置了劳动作业,回家后给爸爸或妈妈洗一次脚,或泡一杯茶,或捶捶背,或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小学生通过做这些家务劳动,能体会到父母的艰辛与不易,在学会感恩的同时,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也实现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的目的。

第三,布置劳动作文,接受劳动洗礼。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师可以利用习作教学,引导小学生参与劳动实践、学习劳动技能,并通过记录劳动过程、描写劳动场面,提升对劳动的感悟与理解,提高劳动与创造的能力。如,让小学生完成作文“我终于学会了xx”,要求学生选择一项自己学会的技能,可以是洗衣物,可以是炒菜做饭,可以是小制作等等。小学生为了完成习作,需要亲自参与这项劳动,体验劳动的过程,才能写出较为成功的习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合劳动教育,这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将劳动教育与语文教学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小学生切实感受到劳动的价值,进而树立正确的劳动意识,养成热爱劳动、积极劳动的习惯,发挥小学语文学科的育人价值,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劳动融合小学生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