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金君(青岛西海岸新区文汇中学)
吟唱,指吟咏歌唱,“吟”是指对诗歌类文体的吟咏,多有曲调,在诵读文章时根据思想情感的不同和文意内容的变化而吟唱。在英语教学中,主要是让学生以各项实践活动为载体,展开一系列的吟唱活动,进而感悟中华文化与英语的相互交融,让他们在这种轻松且浪漫的情境里春风化雨般地感知文化的价值。
吟唱策略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训练。
其一,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在吟唱英语语言诗词时,字正腔圆是最基本的要求,“字正”是指在吟唱时要吐字清晰、准确、明朗。“腔圆”则是要求吟唱声音的饱满、圆润、动听。在现阶段的教学活动中,吟唱应该是对活动情感的抒发与音乐式的总结,学生在吟唱时应该注意吟唱要求与艺术性体现。
其二,了解背景,抒发情感。学生在践行吟唱策略时,有必要体会被吟唱主题所表达的情感。例如,如果是运动会,那么感情倾向应该是激情勃发的,如果是委婉派诗词朗诵,则情感倾向于含蓄内敛。只有深层次的体悟吟唱主题的背景与情绪,才能使学生在吟唱中产生共鸣,提升策略实践效果。
其三,确定基调,表现性格。在吟唱策略的应用中,教师可以辅助学生进行吟唱素材的分类,熟悉部分经典词句的意境与情感表达,有利于学生在之后的吟唱中快速理解吟唱主题,确定自己的吟唱基调。例如,在“抗疫人员赞礼”的主题活动中,吟唱基调应该是前期波澜起伏,后期慷慨激昂的。学生在基调准确的吟唱活动中,更能表现出自己的性格特征,通过吟唱也能促进不同活动对于学生素质、情绪的积极影响。
以人教版初中《英语》九年级Unit 2阅读课“Full Moon,Full Feelings”为例,拆解吟唱策略在“五步法”中的应用。
学唱:教师在课程初期应该引导学生全面理解课程内容,结合教材在授课过程中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比如,通过对“明月几时有”这首经典诗词的吟唱,引发学生对中秋节的兴趣,再利用新媒体技术为学生展示中秋节的由来,嫦娥奔月的故事背景,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并在具体讲解过程中巧妙导入本课重点单词,扫除学生阅读障碍,随后,为学生示范展示课文吟唱模板。
鉴赏:为学生展示中秋节相关意向,如月亮、月饼、圆形的物体,让学生在鉴赏观察中体会“圆形事物”所蕴含的情绪特点,引入“圆满,团圆”的中秋节主题,体现“月满,情浓”的课文脉络线索,并突出中秋节的文化特点。
展演: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并提出两个问题“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passage?”(文章的主题是什么?)“How do the people celebrate the Mid-Autumn Festival?”(人们怎么庆祝中秋节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践行吟唱策略的初级准备步骤。
交流:在学生阅读后,就中秋节习俗与由来发起小组讨论活动。例如,在你的家乡,中秋节用什么方式庆祝呢?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在学生对课程内容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不同团圆歌曲进行吟唱来表达对文章的理解,提升学生的文章概述能力,创造轻松的教学氛围,也给了学生口语锻炼机会。
模仿:设计角色扮演类活动,让学生选定喜欢的古人角色,再以融入角色的身份举行中英文赏月诵读会,学生表演过程重要注重Full Feelings的体现。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落实吟唱策略,学生在吟唱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将课文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输出,增强其对课文的共情能力,使得学生在探究语言内涵的同时强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体悟与风俗习惯的认知。
将吟唱作为一种教学策略,有助于辅助学生在知识技能提升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也使得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得以同步强化,传统文化储备得到进一步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