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文英,董 慧*
(石河子卫生学校,新疆 石河子 832000)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的重要赛事,技能大赛成绩是衡量职业院校教学水平的指标之一,自赛事举办以来,受到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及各职业院校高度关注,职业院校培训的选手往往需要经过校赛、市赛、省赛的层层选拔,从本地区几十甚至上百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才有机会走向国赛舞台。我校自2012年开始参加全国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护理技能赛项的比赛,多年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奖人数及等级在新疆同类职业院校中始终保持前列,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大赛选手选拔及培训体系。
多年来,我校始终沿用2012年以来建立的选手选拔及培训方法,2019年开始,护理专业教学团队发现,学生在疆赛及国赛中的成绩有下滑趋势,现有的培训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新要求,导致学生很难在国赛及疆赛舞台取得理想成绩,2022年自治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临近,调整培训方案、改革培训方法,继续保持疆内领先的优势成为当务之急。经过对近年来大赛方案的深入研究,我校决定改变以往选手选拔及培训方法,尝试以激发学生参赛主观意愿为前提选拔选手,并在技能大赛选手培训中引入探究式教学,培养选手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式教学(Hands-on Inquiry Based Learning),又称“做中学”“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给出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主动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其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概念,建立自己的认知模型和学习方法架构[1]。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竞赛方案强调职业能力培养,考核评价标准紧密贴合专业所对应的岗位,然而,中职学校在培训选手的过程中过于强调操作的展示性,存在技能培训方向与行企工作实际不匹配的现象,学生缺乏岗位所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导致技能操作僵化,脱离真实。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系统性和应用性较强的教学方式,将解决问题的主导权交给学生,通过创设真实自由的学习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讨论等途径主动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关知识内容,有利于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实际能力[2]。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护理技能赛项的理论考核自2019年起改为单项选择题,考查范围涉及内科护理、外科护理、妇产科护理、儿科护理等8门护理专业核心课程,题型及考查方式契合临床护理岗位[3]。按照以往的培训方式,培训团队认为理论考核在大赛总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仅有10%,因此,要尽量缩短理论培训时间,将时间及精力集中在操作辅导上。于是,护理老师每人负责一部分题目,提前将题目答案做出后在固定的辅导时间逐题给学生讲解,学生不必自己花时间做题。这种填鸭式的讲授方式虽然节约了学生的时间,但学生难以真正掌握题目所包含的知识点,大部分参与培训的选手选择在老师讲解时记录答案,利用操作练习的空档背答案。学生在短时间内背记2000多题,考试时如果遇到题库中未涉及或知识点一致但考查方式有所改变的题目时往往不知所措,另外,学生死记硬背答案,在考场紧张氛围的影响下容易混淆答案,最终导致理论考试成绩不理想,影响竞赛总成绩。从选手选拔的角度来看,学生选择死记硬背答案虽然也是应试方法之一,但不利于选拔出思维能力及应变能力突出的选手,根据学生理论考试成绩选拔进入决赛的选手有可能是记忆力好或者愿意下功夫背题的学生,并不是综合素质最佳的选手。
2022年的理论辅导,学校辅导团队改变以往的做法,指导老师不再给出答案,参加备赛的学生分成探究式学习小组,每组合作完成一部分题目,学生通过查阅教材、小组讨论、临床实境见习的方式解决不会做的题目,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汇报小组学习成果,每个小组在课堂上逐一讲解由自己小组完成的题目,对同学提出的疑问要做出解答,汇报人不能完成答疑时小组其他成员可以补充,每次课堂汇报由不同的小组成员担任汇报人,确保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其中。指导老师仅对疑问较多或学生讨论不能解决的题目给出讲解。该方法的引入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对于容易混淆的时间、数值记忆题目,指导老师鼓励学生自己找方法帮助记忆,学生通过编顺口溜、谐音记忆、联想记忆等方式归纳总结;对于实践性较强的题目,学生联系正在临床实习的同学询问或者拍摄视频用于课堂汇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题目的印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寒假期间,学生通过软件自发组织视频讨论会开展线上交流,将枯燥、被动地学习变成富有趣味、主动地学习,有效地利用了假期学习时间。
技能操作是大赛培训的核心部分,占竞赛总成绩的90%,因此,在过去的培训方案中,操作培训的时间相对较多。指导老师按照竞赛方案给出的评分标准写出操作流程,学生背熟操作流程后反复练习,指导老师负责纠正细节动作。这种培训方式虽然有助于规范学生操作,但存在过度模式化的问题。学生在面对模拟患者时,机械地完成操作,忽略了护理专业的服务对象是人,是有感情、个性有差异的患者,所以,指导老师反复观看学生的操作后总是感觉缺乏临床真实感,表演的成分过重,这样没有个性特点的生硬操作自然无法打动从临床岗位走出来的护理专家。另外,全校选手按照固定的操作流程和预设的动作细节实施护理操作,无法体现不同选手的优势,指导老师也逐渐意识到,学生是个性迥异的个体,统一的动作标准虽然规范、美观,却未必适合每一个学生。
认识到现行操作培训方法存在的问题,我校大赛辅导团队大胆尝试个性化辅导方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探寻最适合自己的操作方法。学生报名参加大赛辅导后,辅导团队组织面试筛选具有潜力的备赛选手,与医院沟通,安排备赛选手在课余时间赴医院见习,学生可根据兴趣选择见习科室,观察医院护士的操作手法以及与患者的沟通交流方式,每次见习完成后撰写见习日记,重点分析护士在操作方面的优缺点以及与患者沟通的技巧。见习三次后,将技能大赛操作评分标准发给学生,学生结合见习感悟及自身特点写出操作流程,按照自己写的操作流程完成操作,同学之间互相点评、修改后形成操作流程初稿,指导老师先看学生操作,再与行企兼职教师、学生共同讨论,提出修改意见,不断完善后形成操作流程终稿,并结合学生个性特征,确定操作总体风格。改进后的操作既体现了规范性,也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及临床真实感,学生对操作练习的兴趣也大大提高,能力较强的选手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省时省力的操作方法,渐渐脱颖而出。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不仅考核学生操作技能,还考查学生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按照以往的辅导方式,教师在培训操作时会预判赛场上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将解决方法告知学生,然而对于老师预判范围之外的问题,学生在赛场上仍然会显得手足无措。2022年的培训,指导老师改变以往的做法,在学生遇到问题时,指导老师不中止操作,而是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方法将操作继续进行下去。操作完毕,指导老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最佳解决方案,甚至在学生未出现问题时抛出疑问,例如“操作时发现自己忘带东西怎么办”“心肺复苏多做了一个循环怎么处理”“静脉输液管路头皮针脱落如何处理”等,通过反复训练,学生逐渐适应了不依赖老师解决问题,相互之间也能够讨论解决方案,教师则主要负责引导学生做好心理调适,提高应变能力,对学生给出的解决方案提出改进意见即可。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竞赛目的是考核选手的综合素质,包括职业素养、评判性思维能力、理论与操作水平,引导职业院校适应行业发展现状及技术发展趋势,推进护理专业教学改革。职业院校在培训选手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临床护理岗位实践,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探索,为学生就业后快速适应岗位需求打下基础,探究式教学恰好能够满足这一教学需求,为技能大赛培训方案优化提供新的思路。
为提高探究式教学的实施效果,我校辅导团队总结了以下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第一,在参赛选手的选拔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参赛意愿,选出深刻领会竞赛精神,主观上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备赛的学生。第二,创设临床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在理论和技能辅导的过程中根据题目联系临床情境,提出难度适宜、具有一定挑战性的问题[4]。第三,发掘学生自主探究潜能,帮助学生拟定合理的研究计划。探究式教学使用之初,学生可能存在不适应、摸不着方向的问题,指导老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学会制定解决问题的计划,选择恰当的方法。同时,指导老师需要提供一定的素材或资源,学生自己去尝试或者验证,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教师则扮演好组织者的角色,指导、规范学生的探究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第四,适时点拨,避免探究过程过于艰难而影响学生积极性[5]。中职生长期以来的学习习惯导致他们过度依赖老师,遇到困难容易退缩,过于艰辛的探究过程容易诱发学生厌学情绪。因此在实施探究式教学培训大赛选手的过程中,指导老师要在合适的时间给予点拨,避免学生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时偏离正确的方向。第五,因材施教,合理组织学习小组。指导老师要认识到学生之间能力的差异,组织学习小组时要注意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锻炼[6],小组讨论要使学生思维碰撞,激发学生表现欲,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举办技能大赛的最终目的是“以赛促教、以赛促改”,通过竞技推动职业院校紧跟产业发展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发挥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应有的功能。作为技能大赛的辅导老师,应认识到培训学生参赛不是最终目的,通过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岗位胜任力、促进就业才是真正符合技能大赛精神的正确做法。因此,在培训选手时,指导老师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培养学生胜任职业岗位应具备的各种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基础,而不是将学生培养成镜头前的机械表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