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梦蝶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四川·绵阳 62100)
职业教育现代化是建设现代化强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石。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职业教育摆在显著位置,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发展进程,201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引导部分本科高校转变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并加强与职业教育的沟通;2019年国务院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与人才培养目标;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强调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由此可见,国家高度重视现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可以说能否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是其关键影响因素之一。
(1)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继“十三五”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职业教育的发展摆在显著位置,这是党和国家对职业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所起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职业教育是大国工匠的摇篮,只有打造一支高素质、多元化技术技能型人才队伍才能造就企业核心竞争力,才能为早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障。
(2)是服务新发展格局的需要。目前我国的经济从追求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发展,在构建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以往的职业需求和劳动力结构配比发生了新的转变[1]。职业教育质量对于全产业链技术进步、拉动内需起着正向促进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企业对于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目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仍存在较大缺口。因此,提升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是当代经济发展的需求。
(3)是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是建设技能型社会、促进就业率提升、解决“三农”问题、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2],同时有助于缓解劳动力供求矛盾。2019年至2020年职业教育总计扩招300余万人,职业技能培训高达3500万人次,从而赋予现代职业教育全新的职责和使命。现代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办学格局的优化、办学条件的改善、职业教育类型特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定位,加强现代职业教育建设,为早日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添砖加瓦。
(4)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伟大事业的推进,需要强大的人才支撑,其中不乏包括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前,我国正在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新发展理念、发展格局下,迫切需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能工巧匠,提升现实生产力,加快我国工业向现代化转变的步伐。
据相关调查显示,随着2019年高职院校扩招以来,我国高职“双师型”教师缺口在2.6万人次左右,师资数量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师资结构也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大部分老师学历普遍偏低,且均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院校任教,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及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而“双师型”教师相比普通教师要求较高,需要教师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经验,熟悉行业的前沿动态,具有相关的从业背景,从而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开设近千个专业,基本涵盖国民经济体系各领域。但据民建中央的提案显示,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三者之间的衔接渠道存在断层的现象,最终导致学生无法继续深造,自身职业发展受阻,且不利于现代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和社会人才需求的供给[3]。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国家产业升级输送源源不断的人才。但在实际推广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企业在融入职业教育过程中,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与约束性,校企合作流于表面且缺乏监管。与此同时,校企合作多是借助外部力量推动,其自身内部动力不足,且双方难以找到平衡点,利益冲突日益明显。短期利益最大化、重技能轻素质等现象在校企合作中频发。
在职业教育中,国家依照生均经费的标准拨付教学款,从而在实践中催生部分院校盲从设置专业,致使部分专业严重扩大化,并与市场实际需求相脱节。除此之外,我国职业院校沿用旧教材时间普遍偏长,故新技术新知识更新缓慢,而对于新行业、新工种、新技术又无相关教材供参考。
完善职业教育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教师理论与实践能力、招聘考核制度,按照师生比列合理配置职业教师,鼓励教师进企业实践,支持企业骨干进校任教,形成双向合作交流。依照实际市场需求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开设市场紧缺专业,构建产业链对接体系,及时更新教学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典型生产案例及时纳入教学内容。
鼓励行业企业依法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建设,并与职业院校合作共建教育基础设施、实践实训基地,实现共建共享;通过院校与企业合作,培育一批行业领先的产教融合型企业,职院校综合自身优势与企业资源,为建设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先决条件。职业院校与企业开展双边多边技术协作,并主动邀请行业龙头企业深度参与专业规划、共建新专业、开发新课程、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学徒培养模式。
完善职业教育中“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确保公平公正。一体化设计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使得三者在人才培养方案、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专业设置上相互衔接,故而推动不同层级职业院校之间的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同时,在普通教育的各个学段加强渗透职业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技能爱好,激发出学生提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
打造具备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人力资本理论嵌入其中。在中外合作方面,优先建立起一批示范性交流合作机构,加强与国外高水平职业教育机构的合作,鼓励职业教师和团队、领军人物、技能人才到海外进行学术研究、交流合作。同时,打造一批具备中国特色和国际影响力的职业院校,将其课程与专业标准、教学资源推向国际,促进我国职业教育面向国际发展,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在国际中的影响力。
职业院校毕业生与普通院校毕业生在职称评定、落户、工作招聘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是促进职业院校优良发展的重要环节;同时,加大对优秀技术技能人才光荣事迹的宣传,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劳动光荣、职业自信的风气。各个地方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修订符合当地职业教育发展的地方性法规,保障职业教育稳健发展,丰富职业教育经费筹集渠道,优化支出结构,通过政策倾斜更好的帮扶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通过多方努力,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小有成就,对于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距离建设高质量现代职业教育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虽然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框架基本构建完成,但学生在校内学历提升渠道不够顺畅,校、院、专业合并精准化建设不到位,校企合作契合度底下等问题仍然值得继续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