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实施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以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3-16 21:28贡亚丽王文明王文婷
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产教校企学院

贡亚丽 王文明 王文婷

(1.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2.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引言

2019 年2 月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1],针对“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方案提出“坚持知行合一、工学结合”“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以及“多措并举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2020 年,教育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 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实施意见》[2]的改革举措中,也对“创新产教融合发展机制”明确提出要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要落实产教融合型企业激励政策、要打造一批示范性产教融合园区、要共建共享联合产业学院和优质实训基地。

黄炎培很早提出职业教育“所学非其所用,所供非其所求”的现象[3],要解决这个问题,增强知识技能实用性和针对性的传授尤显重要。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在当下的价值体现,也表现在重视产教融合、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上。目前我国正处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大力发展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职业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培养适应企业所需的综合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不仅在于有形资产,也在于拥有高素质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企业积极主动与高职院校合作,校企共同培养高素质人才,可提高企业的发展潜力与职业后劲。同时也可以缓解高职院校由于教育经费与生源竞争产生的职业压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成为产业部门与教育部门适应社会变革的一种理性选择。民办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时,可充分利用灵活的体制机制优势,保证校企双方的利益协同、战略协同、资源协同和文化协同,进而构建健康、长效、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作为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合作的旗舰项目——苏州工业园区已连续多年名列“中国城市最具竞争力开发区”排序榜首。为配合园区开发建设,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亲自向中国政府提议并建立了专门“为外资企业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员工”的新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4]。办学20 多年来,学院一直秉承“因地制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与区内企业、机构开展各种类型、各个层次的合作,摸索适合区域人才培养的产教融合实施路径,在为地方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1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双方共同发展

企业的需求是寻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校企双方的需求与目标存在本质差异。为了达到有效的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职业院校应充分考虑行业企业对人力资源补充、社会声望提升、相关税收优惠以及技术支持等方面的需要,根据院校实际,找准共赢点,探索设计切实可行的方案,激发校企双方协同育人的积极性。

“企业的需要,我们的目标”,在这一办学理念指导下,学院形成了“教学工厂、培训换设备”等6 种校企深度合作模式。21 家世界500 强领军企业加盟了学院董事会。一是在人力资源合作方面,学校致力于服务区域产业发展,提供区域行业企业所需人才。80%的毕业生在外企就业,40%的工科毕业生进入世界500 强企业,80%的工科毕业生成为外企关键岗位技术骨干。二是在培训资源合作方面,学院一直秉承为企业开展“订单”培训的传统,实现校企共成长。学院配备优秀的培训师,通过对企业设备、工作流程、实际生产的调查了解,制定出满足企业所需的培训内容并编写培训讲义。邀请第三方开展培训调研,不断更新修改培训内容。学院开设了25 个成人大专专业,为合作企业设立企业成人大专班。提供了16 个工种的技能培训项目,为企业员工提供技能培训。三是在研发资源合作方面,学院与企业合作成立了诸多院级工程技术研发机构和重点实验室,给予专项政策进行科研扶持。例如CDIO 工程技术中心、融合通信技术工程研究开发中心、智能制造技术中心、三星半导体技术实验室等。校企合作开发了诸多测试及工业用平台及系统,如模块化生产培训系统、可编程序控制系统设计实训装置、PCB 组件功能测试系统、“微电子鼠走迷宫”开发系统、自动导航车(AGV)等。学院积极与企业合作,申报了江苏省微电子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医疗器械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校企优势结合,目标协同,标准一致,实现了校企合作的高度融合。

2 重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专业稳步发展

为解决高职学生在职场上创新意识薄弱的被动局面,促使高职学生由蓝领职场向其他领域转型,提升其可持续发展能力,学院从2008 年起,从理念更新、人才培养范式转型、实践体系构建等方面进行探索,逐步形成了“三创”实践教学体系。

一是在更新培养理念方面,以实体项目为载体,以搭建师生创新平台为抓手,从创新、创意、创业三个维度进行探索,将学生的创造力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一条主线,并以一系列制度进行固化,将理念转化到制度性实施层面。二是在人才培养范式转型方面,借鉴CDIO 工程教育,按照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四个步骤开展工程项目全过程操练,用实践的方式开展工程学习,构建工程思维模式,培养工程职业素养。为了推进CDIO 工程教育模式的实施,学院积极构建真实的生产环境,构建1C+5P 的组合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系统的项目制教学保障体系,实施项目制教学。三是在实践体系构建方面,学院以“CDIO”项目制为抓手,依托130 个实训室形成开放性基础平台,提供学生课余开展项目设计、制作和调试;40 个专业研讨室作为师生方案研讨、项目构思、进行创意创新的场所;8 个CDIO 工程研发中心,成为师生综合性高质量的研发场;GAMEBOY 工作室则是学生自行管理进行“三创”项目的实践场所。四个平台交互作用,成为师生项目创新的CDIO 实践平台,从而构建创意创业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3 落实项目制教学,体验产品生命全过程

学院自2012 年以来,一直探索并实施项目制教学,构建了以项目为中心的能力培养和训练体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

依托工业案例设计课程,案例排序根据由简至繁、从单一到综合的要求进行。以教学工厂型实训基地为载体,把理论学习、实践训练、职业素养提升与实际应用环境相结合,从而达到工作与教学的深度融合。采用案例教学法,“做中学,做中教”,学生通过参与案例“整体、连续”全过程的学习与训练,其专业方法能力和社会综合能力得到逐步提高。通过努力,全院的工业案例库已有近千个工业案例。项目来源上,学生自选约占82%,教师在研项目为辅约占12%,来自学校和企业的真实项目约占6%。从获取信息进行项目构思,到组建团队进行计划研讨,到沟通交流进行方案设计,再到组织实施、检查控制,最终到实际运行和反馈改进,学生亲历了“完整的产品生命周期”。

项目制教学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参与指导、企业参与的综合评价机制。企业导师与学校导师共同参与项目指导,根据生产时间要求灵活调整实施时间,校企共同制定任务并开展中期检查,校企共同组织项目考核,关注学生能力培养和成果应用价值。学院对教学组织等方面提供柔性化管理服务,根据项目需要配置教学资源,改革教学组织方式,包括课程模块化、学期学段化、教师工程化、环境工作室化、学习电子化、运行体系化等改革。实施项目制教学,促进了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使学校管理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4 布局“众创空间”,建设创新生态环境

在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的推动下,企业和产业正经历着深刻的转型,不断呼唤教育的回应。搭建支持创新创业教育的众创空间和生态系统,有助于在校园和社会形成创新的文化。

学院充分利用合作企业资源,构建了共享、灵活、可变、开放的众创空间。作为承载创新创业实践的平台,空间不仅具有共享办公、技术交流、项目对接、投资接洽、市场拓展、公司入驻等一站式服务功能,同时也是新产品试制空间、产品加工与制造空间、比赛与产品展示空间。

目前在众创空间入驻的校内企业有30 余家,例如苏州依维特科技有限公司、爱客汽车(苏州)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新业科技有限公司、大陆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苏州美缀时设计有限公司、苏州天润安鼎动画有限公司等。同时还设有星火、同程、FORGAME 等孵化器。空间以参与式创新为基础,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开放工具、方法、开源设备等资源,以协作方式支持参与式创新。师生及企业员工在此空间分享见解、开展创意实践,组织竞赛交流,利用有限的时间和限定资源,灵活收集和分析数据,促进多学科交叉,从而实现应用成果的持续迭代开发。学生在此空间内不仅学到了实践知识,更重要的是培育了创新素质和能力。

5 搭建产教融合实践平台,服务三创人才培养

学院于2019 年成功申报江苏省智能制造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培育项目,将与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三星电子(苏州)半导体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依维特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爱客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开展面向制造智能化产业体系的基础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智能应用产业集群、智能硬件产品产业集群等四大产业集群建设。[5]

该平台是在微电子技术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建设的基础上,结合制造智能化专业集群建设,整合微电子技术、智能装备、工业自动化、智能硬件产品设计等四大专业群的设施设备与教学资源,进一步升级改造、集成创新而成。平台将围绕制造智能化产业体系的四大产业集群,对接江苏省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平台融“实践教学、创新创业、产业培育、成果转化、技术服务”于一体,将紧跟苏州地区尤其是苏州工业园区智能制造产业链对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服务“三创”人才培养。

该开放集成平台将由校企共建共管共育共享,建设标准化课程资源和实践案例库,组建高水平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创新集成平台建设运行机制,提升国际合作和交流能力,进而打造融复合型人才培养、产学研用技术创新、区域社会培训共享的高地。通过校企共同参与,使智能制造产教融合平台更加契合产业发展需求、符合企业转型需求,更有利于校企协同开展学科专业建设、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从而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和产业化链条[6],为区域经济的转型、提质、升级提供满意的人力资源。

6 构建基于产教融合的专业群,打造专业群育人新模式

专业群建设是职业院校内涵提质的重要载体,“围绕产业群办专业群”是职业院校办学的时代要求[7]。学院于2020 年11 月申请并立项了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高水平“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建设,涵盖了现代制造专业群、芯片设计与电子产品制造专业群、人工智能专业群、软件技术与移动互联专业群、现代电子商务专业群和现代设计专业群。专业群的建设依托区域产业建设规划,将知识、岗位和产业逻辑有机融合。

未来5 年内,学院将对接江苏省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服务于苏州工业园区“2+3+1”特色产业体系,围绕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基于学院现有的省品牌专业、省高等职业教育高水平骨干专业、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构建“以智能制造为主体,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为两翼,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四大专业群,实施课堂质量革命,落实“三教”改革。同时将紧密结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两大机遇,建立健全政、行、校、企协同育人体制机制,引领行业标准、企业用人标准、专业建设标准的制定,构建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的联动机制[8]。坚持人才链与产业链持续动态匹配和“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群协同育人,激发行业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共建校企命运共同体。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搭建现代学徒制多元管理平台,形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系列标准。积极打造“五位一体”专业群育人新模式,努力提升“三全育人”质量。

7 整合优质资源,发挥行业协会指导作用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不断加强行业协会的指导能力建设,建立健全行业指导政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强调“强化行业协调指导,通过职能转移、授权委托等方式,积极支持行业组织制定深化产教融合工作计划,开展人才需求预测、校企合作对接、教育教学指导、职业技能鉴定等服务”。

为了加强院校与院校、院校与企业、院校与行业协会间的合作与交流,团结更多的院校、企业和服务机构,促进产教融合,更好地发挥行业、协会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中的指导协调作用,学院积极组织并参加了相关联合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先后成为北京大学苏州校友会会长单位、江苏大学苏州校友会副会长单位、苏州博士联谊会副理事长单位、苏州工业园区产业工程师(技师)协会理事长单位、苏州市先进制造业工程师学会理事长单位、北大创业训练营、园区创业训练营营地等。2016 年以来,学院先后当选为“园区产业工程师(技师)协会”理事长单位、“苏州市先进制造业工程师学会”理事长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科教发展促进会”副会长单位。

8 承办重要赛项,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各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是提高学生技能的重要载体,有助于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激发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热情,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对于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学院高度重视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的组织和承办工作,把技能大赛与日常教学、教学改革、师资培训相结合,充分发挥各类职业技能大赛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学院承办的主要赛项包括:中芬技能大赛、江苏省首届苏南全球创客大赛、苏州市状元大赛、苏州工业园区高技能比赛、苏州海峡两岸职业技能比赛等。大赛围绕产业岗位需求、高职专业建设和发展需求进行设计,引入实际应用场景的各个环节,以专业技能为核心,全面考察高职学生相关知识、技术、技能、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大赛的组织和参加,有利于促进教材、资源、师资、实习、就业及认证等的全面建设,使学校教育更好地衔接地方产业发展。

通过组织和承办各类赛事,不仅可以展示师生们良好的精神风貌,同时可以进一步提升学校的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创新教学模式改革,促进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岗课赛证相融合,进一步提升育人质量。

猜你喜欢
产教校企学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
西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