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珍妮,袁一焯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建筑与设计学院,重庆 401520)
“立德”语出《左传》:“大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树人”语出《管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06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4次集体学习时正式提出“立德树人”[1]。在立德树人的指引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尤为重要、不可或缺,其能够充分发挥辅导员与青年学子“离得近、谈的开、说的明”的优势,帮助青年学子成为拥有健全人格、伟大精神的时代新人。
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的内容组成,可从理想信念、道德规范、心理健康三个维度进行解读。
首先,崇高的理想信念。重在阐释爱国主义的要义,发挥好“系扣人”“引路人”“大先生”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从升官发财、奔赴前途、钱途的个人理念换转化为为国为民服务的高尚追求。其次,良好的道德规范。重在阐释品德修养的内涵,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引导青年学子树立良好的德行和操守,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再次,健全的心理素质。重在阐释心理健康的本质,推进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育青年学子的协调精神、创新精神、进取精神和反省精神,促使青年学习能够控制情绪,勇敢面对、化解自我精神症结,形成健全人格,激发内心的真善美。
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既有着铸魂定向、涵德化人的作用,促使青年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有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作用,让青年大学生的成才目标指向为祖国强盛发展、为党的事业永续发展这一层面,教育引导他们爱党爱国爱家。
第一,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起着德性养成的作用。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能够全面及时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道德素养水平,解决青年大学生在思想意识、文化审美、心理健康等层面的现实问题,如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增强自信和乐观精神,帮助他们提高精神境界、完善人格心理。
第二,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起着筑梦引航的作用。高校辅导员思教育能够弘扬促进社会和谐、文化繁荣、国家进步的内容要素,传播党和国家的最新政策,面向青年学子解读爱国精神,帮助青年学子树立主人翁意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鼓励青年学子自觉承担民族复兴使命,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现实生活中。
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要在青年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上下功夫,聚焦明理明道,突出思想心理健康,引导青年大学生成为道德高尚、心理健康、思想端正的人,确保思政教育在思想上解惑、在精神上解忧。一方面,建构好新思想的内容体系。遵循思政政治教育工作规律,研判和分析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大学生的精神特征变化与发展需求,找出青年大学生在精神层面的优点和缺点,分析其在精神需求上的“急难愁盼”问题,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对青年大学生优秀精神进行强化和赞扬,如拥有正确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意识、文明自律的网络公民意识,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困惑进行及时回应和针对解决,如教育内卷化导致学生“人人自危”,对未来职业发展目标不明确、不自信,时常感觉绝望和焦虑,高校辅导员要针对教育内卷化的本质、特征进行科学解读,通过多媒体渠道、班级会议等方式开展相关方面的讨论,让青年大学生能够正面看待这一问题,改善内心对于前途的迷茫和不安全感。除此以外,也要结合当下青年大学生思想表现和新时代青年成人成才标准,建构一套以艰苦奋斗、为国读书、勇敢自强、生命意识、纯洁恋爱、创新无畏为主题的新思想内容体系,为青年精神文明凝心铸魂,让思政教育能够往心里走、往实处走。另一方面,要开展具象化的精神文明建设。多媒体技术发展为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具象化提供了资源和渠道,辅导员要学会运用各种媒体艺术,打造短视频、漫画、GIF动画、FLASH动画等可视化形式的思政体验式教育内容,推出更多反映新时代新形势的思政作品,突出思想温度。
作为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辅导员既要勇于批判和回击社会生活中存在的糟粕文化,也要源源不断地传播正向的文化产品,帮助青年大学生摆脱文化自负和文化自卑。一方面,要拥有与社会不良文化形态战斗的决心和行动。面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躺平文化、极端个人主义文化、攀比文化等不良文化,辅导员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理论基础,与这些不良文化形态作斗争,对其进行辩证性批判与回击,帮助青年大学生了解这些不良文化形态的本质、危害以及摆脱办法[2]。比如,面对网络中盛行的躺平文化,辅导员要分析躺平文化的背景来源与身心危害,指出躺平文化只是存在于网络之中而非现实生活,不要被这些消极的文化形态所影响,应当养成艰苦奋斗、努力拼搏的精神。另一方面,要实现社会主义优秀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全媒体发展。辅导员要以文化自信为依托,借助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等媒介平台,以和谐、敬业、友善、诚信、等先进文化为传播对象,运用PR技术、短视频制作技术等数字技术对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优秀文化进行数字化转化,打造大学生喜欢看、听得懂的文化作品,帮助青年大学生塑造文化自信。
当代青年虽生逢盛世,但也重责在身。引领青年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争做有底气、志气、骨气的三气青年,努力成为伟大中国梦和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合格建设者,是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中心。高校辅导员要立足岗位首责主业,坚守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初心,旗帜鲜明地讲政治,方向坚定地讲立场,把青年群体凝聚于中国梦这一伟大旗帜下。一方面,做好政治思想教育的理论阐释。辅导员要具备坚定正确的政治意识,从学术和学理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社会政策性文件和制度、马克思主义理论上进行深入学习,达到理解深刻的阶段,并结合党和国家事业的伟大实践,通过拉家常、比喻、举例子等大众化话语体系方式,讲清楚幸福生活背后的理论和实践逻辑,讲好中国制度、中国道路的显著优势,弘扬爱国志士、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引导青年对中国梦的情感、价值以及实践认同。另一方面,做好政治思想教育的实践创新。辅导员要抓好思政教育的阵地建设,用好媒体平台、高校平台、图书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纪念馆等渠道,开展多元化政治思想教育主题实践活动,让政治思想工作“活”起来。
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不是静止的、凝固的,而是随着社会文化风潮和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而动态变化的。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第一线,要将青年群体视为发展的人,将思想教育工作视为动态发展的工程,对思政教育工作的育人成效、青年思想意识进行检验和评价,作青年思想意识的质检员。一方面,对学生青年思想意识进行动态监测。结合新媒体平台中的网络热点和舆论导向,结合学校内部和本地新闻的重大事件,科学分析这些外界媒体信息对青年思想意识造成的积极和消极影响,细致观察这些外界媒体信息对青年行为倾向和情感态度的变化,做好青年学生思想行为的监测员[3]。另一方面,对青年思政教育工作成效进行及时评价。如果辅导员思政教育缺乏一个量化的评价指标,就很难评估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无法发现辅导员思政教育需要改进和优化的地方。辅导员应以思政教育育人目标为依托,定期定时地通过个体谈话、宿舍走访、网络调研、班级会议等形式,开展思政教育质量评价工作,促使思政教育更加适应青年发展需求。
因此,立德树人背景下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要从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意识监督、文化自信培育、爱国主义培育四个维度入手,促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创新发展,协助青年学习健康成长成人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