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索

2022-03-16 19:43闫希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高坝中学
基础教育论坛 2022年7期
关键词:苏州园林文本课文

闫希虎(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高坝镇高坝中学)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初中生要不断获取丰富的知识,并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同时,教师也要帮助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不断提升自主阅读能力。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传统读懂语文文章内容、分析段落大意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一定的语文语感和阅读技巧,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丰富的阅读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仅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词汇储备量为主,忽略了对学生情感价值和语文技能的培养。在当前背景下,语文阅读教学选择的文本材料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注重高效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因此,教师要突破初中阅读教学课堂的局限,创设丰富的阅读情境,活跃课堂的阅读氛围,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有趣。

例如,在教学统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以下统称“教材”)七年级下册《伟大的悲剧》这篇课文时,除了要让学生体会“伟大的悲剧”这一标题的含义,还要让学生领会人类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的悲壮美,进而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表达感想。在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如播放南极的相关视频,引导学生思考视频的主要内容。在这一教学情境的创设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有的学生在观看后回答:这一段视频主要介绍了地球的最南端——南极的风光;有的学生向其他学生分享:南极被人们称为第七大陆,是地球上唯一没有土著人居住的大陆,气候十分寒冷。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补充: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始终坚持探索未知的精神,选择主动探索未知领域,意图征服自然,即便是环境恶劣的南极,科学家们也始终坚持挑战自我、推动科学发展的精神进行积极探索。接下来,大家一起跟着奥地利作家茨威格的笔记,看一看“伟大的悲剧”是如何诞生的。接下来,学生需要速读课文,厘清具体故事情节,了解本文节选了斯科特一行探险家在南极开展的探险,最后因各种事故绝望而归,甚至悲壮覆灭的故事。

二、精心设置启发问题,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

初中阶段的阅读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冗杂和枯燥,加之课程改革教学目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教师要精心设置阅读教学的问题。通过不同的问题,启发学生的阅读思维,引导学生体会阅读语篇的语言结构形式,进而在阅读语篇深层内涵的过程中掌握阅读技巧,厘清阅读思维。

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篇课文时,学生要快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体会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并且能积极表达自己对这篇文章的想法。通过初步朗读课文,学生了解到文章主要是讲叶圣陶先生的日常生活琐事。教师根据文章大意设置不同层次的阅读问题,如“作者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什么?”“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哪些方面的特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为了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小组探讨活动,引导学生先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在得到其他学生的反馈后完善对问题的回答。在学生组内探讨的过程中,教师要留意小组内较为活跃的学生,并让其多带动其他学生表达,以促进整个小组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使学生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辩证思维。

三、开展个性化阅读活动,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并不是教师一个人的舞台,教师要和学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在互动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个性化活动,适当结合语篇泛读和精读的阅读技巧,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个性化活动中,主动探究文本内涵,提升自主探究能力,进一步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教材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时,教师带领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概括苏州园林的特征。首先,教师呈现有关“中国建筑”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前人的非凡智慧与杰出的创造力,感知我国在建筑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随着镜头的推移,学生关注到了苏州园林这一建筑,此时教师自然地将学生的注意力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中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先自主探究、初步感知,根据个人理解厘清这篇课文的阅读思路。学生回答:课文主要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然后具体展示了苏州园林的艺术美,最后抒发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美之情,进而总结全文。在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框架和内容后,教师为学生提供几张苏州园林的图片,让学生根据课文的说明顺序介绍苏州园林。在这一活动中,学生能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学生决定先从游览者的角度去概括苏州园林的特点,分别从亭台轩榭、花草树木,以及远、近景这三个方面去展现苏州园林的构造。教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让其在表达的过程中深入体会苏州园林的特色。

四、适当延伸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课外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深化对文本内容的学习,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因此,教师要立足语文教材的层次结构,在课外知识的辅助下帮助学生进一步解读文本的相关信息,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学生也能够在课外知识的帮助下,有效提高课内外阅读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教材七年级上册《寓言四则》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通过整体感知阅读文本内容,把握寓言故事传递的启示。首先,教师通过导入“寓言故事”这一议题,激起学生已有的寓言故事知识储备,与学生讨论阅读过的寓言故事。其次,教师让学生自行阅读《赫尔墨斯和雕像者》《蚊子和狮子》《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这四则寓言故事,并通过提炼信息,了解故事发展,体会故事启示三个主要阅读步骤,完成对阅读文本信息的梳理。最后,教师介绍寓言的概念,即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予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教师进而向学生提出阅读文本问题,让学生对寓言故事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故事、寓意和寓示进行探索,进一步细化阅读文本的主要信息,深刻体会这四则寓言的主要议题,并得出寓言故事给人的启示。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疑惑,如怎样利用写作技巧编写一则寓言故事?教师要及时给予解答,利用寓言故事的模板深刻分析如何编写寓言故事,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增强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同时关注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积极创新阅读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关注当下文化生活,积极提高个人阅读水平。学生也要能积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再创造,把握语文阅读的思路,逐步提升语文运用能力。

猜你喜欢
苏州园林文本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苏州园林修复面貌之谜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苏州园林:咫尺之内再造乾坤
浅析苏州园林的留白艺术
背课文
苏州园林对城市景观设计的启示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