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传艳
(江苏省灌云高级中学 222200)
简言之,模型就是对某一研究而进行的具象化、简化描述.具体来说,模型主要包括:元素、关系、操作、规则,属于一个概念系统.可以说,模型是一个工具,或者是一个媒介,可帮助人们对某一现象进行描述、解释或者预测.生物模型就是将生物学研究原型中的一些非本质、次要的联系舍取,最终将生物原型,或者能突出反映原型的主要特征、联系的一种理想物质、过程或者假象结构.
针对生物学科来说,最为常见的生物模型主要包括:物理模型、数学模型、概念模型、图示和图模型等.其中,物理模型属于实物模型,是一种装置,可按照比例的大小,制作模型.包括:心脏模型、人脑模型等;数学模型主要是那种能够表示数学关系、数学性质的方程式,应用的数学图表等.如:种群增长“J”型曲线模型;概念模型主要是对概念进行归纳和整理,最终借助知识结构体系图将其呈现出来,包括:概念图、思维导图等;图示和图表模型主要是指对概念进行描述的图形、图表模型,如:有丝分裂过程图画,运用表格的形式将主动和被动运输的特点表示出来.
首先,有助于唤醒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长期以来,由于高中生物课堂呈现出极强的“应试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低下、对生物学习关注明显不够等.而通过生物模型的应用,学生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完善和修复的过程,最终在构建生物模型的过程中,强化了生物概念的认知,并逐渐形成了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另外,通过生物模型在课堂中的应用,也彻底打破了传统课堂的限制,唤醒了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以及自信心,为高中生物的高效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有助于培养高中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在高中生物核心素养下,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还应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一定的科学思维能力,旨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生物模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给学生带来了更加新颖的学习体验,也促使学生在构建生物模型的过程中,对所学的生物知识进行了加工和整合,最终经过科学探究这一过程,促进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最后,有助于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伴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高中生物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还应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旨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鉴于此,通过生物模型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不仅提升了生物课堂的学习效果,也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循序渐进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了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加深生物知识的理解,就可充分发挥结构模型的价值,将原本枯燥且抽象的生物知识简单化、形象化,以便于学生在直观地感知中,完成生物知识的高效学习.例如,在“生物细胞知识”的教学中,由于这一部分知识点非常抽象,学生在学习中常常难以理解.面对这一现状,在优化课堂教学的时候,就可充分借助生物模型这一工具:先给学生提供了一段生物知识内容:“一个成人大约有100亿万个细胞,而这些细胞都源于一个细胞”.接着,基于这一段生物知识,向学生提出问题“人类为什么会拥有这么多的细胞?为什么细胞这么小?”如此一来,最大限度唤醒了学生的学习欲望,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接着,还是引导学生进行模型构建,将细胞设计为一个立方体,使其边长分别为2、3、4、5cm,并指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其表面积.之后,结合计算的结果,使得学生在头脑中,对细胞的大小形成了基本的概念.如此,通过结构模型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使得原本抽象的生物知识,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形象,显著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也促使学生在直观地感知中,高效达成了知识、思维等目标,落实了学科素养下的教学目标.
针对高中生物这一学科来说,其中包含的知识点,繁多且复杂,尤其是概念性的知识非常多.学生基本上都是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记忆,难以在学习中实现知识的融汇贯通.另外,在这种机械记忆的学习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效果基本上都是短暂的,难以形成永久的记忆,甚至出现混淆等现象.面对这一现状,为了高效达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就可借助生物概念模型这一工具,将其融入到生物课堂教学中,并围绕生物概念,将其内涵、外延等进行明晰地阐述,最终帮助学生构建一个系统化的知识网络.例如,在“有氧呼吸过程”的学习中,为了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教师就借助了生物概念模型,引导学生围绕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的反应时进行总结,并依据归纳的知识,将有氧呼吸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物、产物等写出来,并构建成知识网络;之后,再合理安排建模中各个组成的要素,并将与其相关的文字信息填写上去,包括:酶、能量、反应阶段和反应场所等,最终绘制出一个为完善的概念知识网络图.如此,通过生物概念模型的应用,帮助学生形成了一个系统化的知识体系,强化了概念的深层次认知和理解,最终形成了生物大概念.
实物模型在高中生物建模中尤为常见,主要是借助实物的形式,历经生物知识发生过程、结构特征的直观表达.尤其是针对生物知识点来说,借助简单、直观的生物模型,可将复杂、抽象的生物知识进行转化,使其变得更加直观化、形象化,最大限度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同时,借助生物实物模型这一工具,可将生物教材中平面的图片进行转化,使其成为立体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极强的空间想象素养,满足生物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例如,在“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中,唯有强化学生学生的学习效果,就借助了实物模型这一工具,以红色的粘土表带磷脂分子的头部,以火柴棒代表磷脂分子的尾部,借助白色的粘土表示蛋白质,绿色的粘土代表糖类.在直观地实物模型中,学生可直观构建其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如此,借助实物模型,可以将原本复杂、抽象的生物知识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了较强的观察素养、空间想象素养等,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结合高中生物学科的特点来说,主要是探究生物活动的规律,或者是生物能量流动的机理等.这些内容常常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会随着能量或者生活的数量出现动态性的改变,学生在学习中常常面临着抽象难懂、无法理解等现象.面对这一现状,在优化课堂教学的时候,就可借助过程型模型,引导学生利用过程模型,将生物活动规律、生物能量流动机理这些知识点动态化地展示出来,以便于学生在动态化感知中,深刻理解相关知识.例如,在“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教学中,由于“食物链中流量流动”存在一定的动态变化性,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就紧紧围绕这一知识点,借助问题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以“草(生产者)、兔子(第二营养级)、狐狸(第三营养级)、老虎(最高营养级)”这一食物链为中心,使得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明确:食物中的能量除了向下一级进行流动之外,还会通过呼吸、排泄的方式散失掉.因此,借助这一过程模型,学生就可对“能量流动”这一动态化的知识点形成深刻地感知,明确在生物系统中能量的流动方向、能量的效率和方式等.如此,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强化了学生的生物核心素养.
面对生物核心素养下的要求,教师唯有摒除“知识型”的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在生物知识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发掘生物知识的本质,以及其中蕴含的规律等,进而促使学生在知识探究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科学思维和素养.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高中生物教师唯有摒弃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在生物学习的过程中,灵活运用曲线、公式、表格等数学模型将其呈现出来,进而借助数学模型这一工具,总结和归纳生物知识的特点,理解其中蕴含的规律等.例如,在“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的教学中,为了带领学生更好地探究知识本质规律,强化自身的科学思维,在教学中就借助了数学模型这一工具:首先,结合本章节的内容,利用酵母菌发酵制作这一现象给学生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视频观察中,思考“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如何变化的?”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知识,对其作出合理的假设、并列出出来;之后,引导学生展开实验,结合实验数据,构建一个坐标图,用x轴代表时间,用y轴代表种群数量,并结合实验数据,将具体的变化曲线图表示出来.如此,通过这一数学模型,可促使学生在直观的曲线变化中,探究酵母菌中群数量的变化规律,最终完成生物知识的高效率学习.另外,学生在实验观察、数据处理的过程中,也逐渐提升了自身的归纳综合、演绎推理等能力,满足了生物核心素养下的学习要求.
综上所述,生物新课程改革、生物核心素养的提出,呼唤生物教学改革,教师唯有摒除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一套与其相契合的新型教学手段,才能在激发学生生物学习兴趣的同事,促进生物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鉴于此,唯有立足于生物模型的特点,结合不同的生物教学内容,构建不同的生物模型,最终在生物模型的引导下,高效达成生物知识、能力、思维等多重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