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柳暄
(湖南信息学院 湖南·长沙 410151)
2014年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不断增强青少年的规则意识。”特别是当代大学生,能否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同时也要有良好的法治素养和规则意识。根据教育部官网2021年8月30日公布的数据,我国现有在校大学生人数(不含成人本专科和网络本专科生)达3500万人[1],占我国总人口比例的2.5%。而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中,涉法问题一直是一个为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毕竟无论是从国家还是社会层面来看,作为一个国家与社会发展重要基础的群体,其所引发的问题,远比社会一般群体可能造成的影响更加深远。从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来看,在大学生群体中,除传统的涉财、情感纠纷引发的违法犯罪现象外,非法出租出借个人银行卡等账号、非法泄露公民信息引发的新型违法犯罪也在不断增长,与此同时,在校大学生因为“校园贷”等新型犯罪而成为诈骗等犯罪对象的情况禁而不绝。
也正是基于以上一种情况,笔者所在课题组在参加“湖南省第七届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竞赛”中,以湖南信息学院在校的一万多名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书面调查问卷和网络调查问卷的形式在湖南信息学院中开展调查研究,以寻求当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路径,并期对于高效提高和加强大学生的法治素养提供参考与借鉴。
2021年10月20日-24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网络调查的方式,我们对湖南信息学院在校的大一至大四的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428份,其中女生197人,男生231人。调查结果及数据分析如下:
(1)在对在校大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究竟处于一个怎样的水平的调查中,我们发现:
第一,当被问到“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过合法权益被侵犯的事情吗”时,60%的人承认存在,30%的人不确定遇到的事算不算合法权益被侵犯,剩下的20%的人明确表示没有遇到过。这表明大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用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防范自身被侵犯的必要性,但仍然有人法律意识稀薄,无法正确判断自身的权益是否被侵犯。说明法治观念的教育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仍然不够,我们应当继续加强法治观念的宣传教育,提高国民的综合素养。
第二,当被问到“你知道全国法制宣传日”时,只有百分之15%的人知道正确日期,当被问到“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犯,应该怎么处理”只有31%的人认为应该报警处理,必须将对方交于法律处理。当被问到“你如何看待法律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41%的人们认为可能有作用。这表明法制的宣传没有落实到位,很多大学生都没有真正意识到法律在日常生活占据的重要地位。
第三,在问题“通过一定的法制科普后,你认为能够熟练地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吗”时,有51%的人表明自己能熟练运用法律武器,31%的人表明自己能够勉强运用,但仍需咨询。只有少许的人认为自己应该忍气吞声。这说明现在大学生是具有一定的法律常识和爱国意识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运用法律知识来保卫自己并积极去推动国家全面依法治国的完善和发展。
(2)在调查在校大学生所受到过的法治教育形式与效果时,我们发现:
第一,当问到“你以前接触过法制宣传和教育吗”时,90%的人回答在高中时就接触过,在大学受到了更加深入的教育。这说明国家全面依法治国、法制教育的方针落实完善,各个中学也认识到了法制教育的重要性,积极从中学开始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但当被问到“你如何评价你所接触过的法制宣传和教育活动”时,64%的人回答没有什么印象了。
第二,当接着问“你对法制宣传缺乏印象的原因是”72%的人回答宣传形式比较乏味,大多是学校组织的讲座、思政老师的讲解。这说明虽然各校重视法制教育的问题,但没有正确地找到法制教育的途径,教育方式死板乏味,大大降低了学生的法制兴趣,为法制教育的效果打了折扣。
第三,通过问题“你主要通过什么平台获取法律知识”及其结果进行分析,课题小组发现随着现代新媒体的发展,更多的学生更乐于在“b站”“抖音”“快手”等平台上获取法律知识和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课题小组认为,现代高校也应积极运用新媒体途径,创造群众更乐于接受的法制教育途径,推动更多的大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增强大学生的法制素养。
第四,当问到“你觉得学校应该如何增强大学生的法治意识时”多数人都能正确认识到认识到诸如法治教育课程、组织普法讲堂、组织模拟法庭等方式对于增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作用。
第五,在问题“你觉得大学生在我国的法治建设过程中应当承担怎样的角色”时,有百分之72%的人觉得大学生应该积极投身国家的法治建设,推动国家法治的进步与完善,说明现代大学生能够在正确认识自己作为一个守法者、法律传播者和社法治社会前进的推动者的重要作用,能够在认识自己在享受法律保护的同时,对推动法律完善,推动法治社会发展与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积极为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路径出谋划策,推动了提高大学生法律素养的社会事业的建设发展。
第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宣传与教育的队伍。在上述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校大学生对于如何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以及通过何种之有效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仍然存在比较大的盲区。或许有部分在校学生初步意识到了法律的重要性,但是具体应当怎么做,仍然知之不详。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法治宣传与教育的队伍,尤为重要。对此,笔者建议在相关课程教学中,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法律知识储备,另外一方面可以考虑设立“双教师”制,由专门法学教师来讲授法律基础部门的内容。
第二,针对非法学专业的学生,法治宣传与教育的方法应多采取实践教学与宣传的方式,特别是采取一些贴近当代大学生心理与爱好需求的方法,针对大学生群体存在的涉法问题,开展宣传教育。
好的方法和手段,能够切实提高法治宣传与教育的实效。因此,我们在宣传教育的过程中,首先宣传与教育的内容应当有针对性。作为学校的相关教师与宣传部门,在开展法治宣传教育过程中,要选取大学生群体的涉法典型案例为切入点,这样才能让受教育的学生产生代入感,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而不是“照本宣科”的进行法律条文和常识的讲授。在宣传和教育的方法上,课题组认为,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兴趣与爱好,相关部门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法治实践、利用新媒体制作、传播“法治宣传短视频”等方法。
第三,注重法治宣传与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建立在校学生思想状况分析研判机制,及时关注与跟踪大学生群体涉法问题的最新动向,及时针对性开展专题教育。
当前,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正如火如荼,特别是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新的经济运行模式层出不穷,而伴随这些新的经济模式出现的同时,犯罪的手段与方式也“日新月异”。作为学校,应该要建立在校学生思想状况分析研判机制,同时及时针对新型违法犯罪问题开展针对性普法宣传和教育。
第四,大力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高校辅导员是学生直接接触最多,同时也往往是最为亲密的一个群体,他们也通常是学生遇到涉法问题最先求助的对象。因此,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与水平,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和水平,对于加强学生的法纪宣传与教育,具有直接的作用。特别是作为大学新生,在刚入校的时候,相对社会经验匮乏,而辅导员作为和学生群体接触的第一教师,如果能够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能够及时给出正确的建议和处置的方式,能够将很多涉法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总之,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法律宣传和教育,是高校坚持立德树人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环节,是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要求。全国各高校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法治宣传和教育工作,确保能够为国家培养出合格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