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00后”医学生职业精神培育现状及对策研究

2022-03-16 15:17陈小英冯建武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15期
关键词:医务医学院校医学生

陈小英,黄 洁,冯建武*

(温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信息与工程学院) 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温州 325000)

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是国家的宝贵资源,而医学教育承载着培养医学卫生人才的使命,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与全民健康息息相关,在国安安全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现代医学改变以往纯生物医学的单维模式,转型过渡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多维模式,是注重人文关怀有温度的医学。这要求医务工作者能尊重、理解、关心爱护患者,富有爱心、同情心,善于与患者进行情感交流,从心理上缓解患者的焦虑和痛苦。“00后”医学生作为当代医学生的主体,即将成为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痛苦、维护病人健康的医务工作者。而他们是在物质生活相对富裕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移动互联网一代,自主意识强,更注重自我价值追求和价值实现。因此,对“00后”医学生的培养除加强临床知识与专业技能外,还需培养良好的医术,以德树人,更重视医学职业精神的培育,培养良好的医德。

2011年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基本要求》指出,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中之重。科学的医学职业价值观包括追求卓越的医学专业知识,医生特有的利他主义精神、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诚实守信及敬业精神。[1]医学生职业精神和医务工作者职业精神的内涵一致,是指医学生在医学院校学习医学专业知识和职业道德培育过程中形成的,不断追求医疗知识和努力推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责任使命感和敬业精神。[2]新形势下,医学院校更有必要把握医学职业精神的内涵和外延,利用抗疫精神和鲜活的事迹做教材,多途径加强“00后”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培养社会主义合格的医务工作者。

1 “00后”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新机遇

1.1 抗疫精神为“00后”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赋予新内涵

在“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下,全国上下同心、勠力同行,实现“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应检尽检、应隔尽隔”,生动而深刻地诠释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3]“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抗疫精神的科学概括,为“00后”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情境和主旨。医学院校应结合这一特殊教材和案例,将其融入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中,贯穿医学生培养全过程。

1.2 医学前辈和朋辈为“00后”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树立楷模

“白衣为甲,逆行出征”,全国数百万名医务工作者用实际行动彰显医者迎难而上、共克时艰的英雄本色,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践行着医者的初心和使命。在4.2万多名驰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1.2万多名是“90后”,约占整个医疗队三分之一,其中相当一部分是“95后”甚至“00后”。这些年轻医护人员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责任、担当和价值。《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和《给在首钢医院实习的西藏大学医学院学生的回信》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冲锋在前的青年医生、医学生的亲切关怀和高度肯定。

“00”后医学生需坚定学医初心和行医使命,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展现自我价值;要学习前辈和朋辈榜样的责任与担当;要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锤炼作风提升本领,用奉献与责任展现家国担当,彰显新时代中国青年医学生的蓬勃力量。

1.3 全社会为“00后”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提供新氛围

在全国总动员的防控战中,数万医务工作者不顾个人安危,闻召而动,英勇奋战,成为“最美逆行者”。他们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医务工作者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和为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赢得社会舆论的广泛赞誉。政府、社会和人民大众已凝聚共识:医务工作者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是守卫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卫士,值得尊重与敬佩。医患是命运共同体,应相互信任,互相配合。全社会应形成尊医重卫、共创健康中国的良好氛围。这为营造更和谐的医患关系、改善医务工作者执业环境和提供更高质量的医学教育提供了重要契机。

白衣战士们不畏艰险是对医学职业精神最好的诠释,表现出医务工作者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医学院校应坚持不懈地做好社会责任感教育,引导医学生学习前辈的担当精神,学会辩证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增强大局意识和奉献精神,加强艰苦奋斗意识,勇担家庭与社会责任,珍惜青春年华、奋发有为;鼓励医学生把医者的初心落在行动上,把人民的健康使命担在肩膀上,为健康中国战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健康新篇章做出青年的责任和担当。

2 “00后”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医学教育担负着培养合格的医务工作者的使命,2020年这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医学教育也是场严峻的考验,对医学生教育提出种种挑战。

2.1 线上医学教育重专业知识教授,轻职业精神培养

《关于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普通高等学校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高校做好在线教学组织与管理工作,文件要求采取政府主导、高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方式,共同实施并保障学校的在线教学,实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4]各高校积极响应,师生通过视频直播、互动、弹幕、答题等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但大多数对医学生的线上教育尚未抓住这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关键时机,尚未利用好医护人员的一线鲜活教材,仍停留在如何开展好专业知识的传授。

2.2 部分“00后”医学生缺位,带来职业精神缺失的隐患

相对全国20多万在培的住院医师、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等青年医务工作的始终坚守一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部分“00后”医学生要求退出临床工作,停止实习轮转。个别学生对于临床科室希望其继续临床实习的要求冷眼以待甚至恶语相加。尤其在停课、延期开学通知下发后,部分“00后”医学生宅在家里成了旁观者。他们看不到国家的坚忍不拔、人民的风雨同舟,体会不到大爱无疆的医者情怀,在认知上得不到收获,在精神上得不到洗礼。

2.3 “00后”医学生缺乏及时有效的职业精神教育

“00后”医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和逐渐从学校走向临床医疗岗位的过渡阶段。他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精湛的医疗技术,还要具备良好职业精神和高尚医德。所以,医学院校需培育医学生的职业精神,保持学校教育和临床工作岗位的连续性和适应性,最终保证医务工作者整体的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然而,很多医学院校没有开展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相关线上课程和线下实践。另外,线上教学师生之间难互动,更难以开展学生体验式、参与式的职业精神教育。因此,医学院校迫切需要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职业精神养成的思考、总结和实践,提升职业精神教育的成效。

3 新形势下“00后”医学生职业精神培养路径探索

新形势下医学院校面临立德树人、铸魂育人新契机。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防疫工作部署的同时,需注重用真实案例作为开展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鲜活教材,在生动事例中培育“00后”医学生的职业精神。

3.1 全方位、立体式深化“00后”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

医学院校需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把家国情怀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将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做到价值观引导和专业知识传授两不误。临床教师可将临床一线工作经历和体会融入线上线下教学,将职业精神教育作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重要内容,介绍隔离病房工作情况,生动讲述专业知识的同时,用动人事迹感染学生,成为课程思政的鲜活“案例”,实现医学生思政“小课堂”与抗疫的人民战争“大课堂”之间的同频共振。例如,开展“开学第一课”,以医学生责任为主题,分享战“疫”背后对国家、生命、社会、未来的思考,勉励医学生审视自我、坚定理想信念、收获成长。

深入创新职业精神教育课堂教学改革。医学院校可采用必修理论课与选修实践课结合的方式,多元化课程设置,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完成菜单式课程选择,定制专属实践体验课。授课教师可由思政课教师、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管理人员、社会公益人士等组成。课程需将书本专业的知识世界、临床操作的经验世界和实践体验的真实世界有机融合。课堂上尝试翻转课堂,鼓励教师启发式教学。除灵活运用PBL、TBL和CBL外,还可以采用巴林特工作小组、情景剧等教学方法,让医学生成为教学主体,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训练综合思维,在体验式、参与式学习中深刻感悟。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创新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有助于加深其对医学职业精神的理解和体会,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2 多层次、全维度实化“00后”医学生职业精神实践育人体系

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同时,医学院校需加强第二课堂,拓展职业精神教育载体。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是医学生职业精神的核心,这与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有很强的一致性。因此,医学院校可打造结合专业、重实践的志愿服务品牌项目,以全员化、精品化和常态化志愿服务活动为抓手,培养有情怀、有担当、有责任心、有爱心的高素质医学人才,发挥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让“00后”医学生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提高对社会和将要从事职业的全方位认知。例如,关爱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孤独症群体,带去温暖和支持;关心遭受血液病痛苦的地中海贫血患儿,陪伴他们成长;牵手癌症晚期患者,给予生命最后的尊严和温暖等。医学生们深入社会底层、医疗一线,在专业志愿服务中可了解社会弱势群体的疾苦,增强从事医学相关行业的责任感、使命感和价值感,践行“医者仁心”的理念。

此外,医学院校可深入挖掘和宣传临床一线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先进事迹,推动各类先进人物以各种形式进入校园开展交流对话,并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实习、校园文化建设等载体使工作常态化。向“00后”医学生讲述真情实感的有温度的故事,充分展现“有情、有义、有德、有术”的医务工作者形象,可感染鼓舞医学生向职业榜样学习;同时,可开展“我眼中的医者”等职业精神教育活动,引导“00后”医学生学习体悟工作实习体验。

3.3 多形式、全覆盖优化“00后”医学生职业精神育人环境

医学校园需构建常态化职业精神教育机制,把职业精神教育融入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团日活动、班会和各类文体活动中,润物无声。针对不同年级、阶段医学生的特征,医学院校可制作推广体现医生职业精神内涵且适合网络传播的文章、音频、短视频、微电影等;积极运用社交媒体、视频网站和手机客户端等传播平台,发挥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网络教育平台,全方位、多渠道、全过程开展线上职业精神教育。

遵循医学生成长特点,可精心打造各阶段的特色成长仪式。比如低年级医学生的“医学生宣誓”仪式、解剖课开课前的“向大体老师致敬”“遗体捐献者追思”“实验动物默哀”仪式,实习阶段医学生的“授帽”“授袍”仪式,毕业医学生的“成医礼”等具有鲜明医学特色的仪式文化活动。

在此基础上,医学院校需积极营造生命文化和公益慈善文化氛围。每所高校都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医院、学院的文化环境是医学生职业精神教育的重要资源,有助于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可有意识地散布校园“润物无声或有声”的文化,进一步建设良好文化环境。

猜你喜欢
医务医学院校医学生
誓 言
——医务工作者之歌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务社工的上海故事
医务社工的昨天和今天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处境尴尬的医务社工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对医学生心肺复苏课程设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