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裕琪,阮 红,杨 超,黄孝华
(桂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4)
危险化学品(简称危化品),是一类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以及高腐蚀性的特殊化学品,根据我国国家标准分类主要包括爆炸品、压缩液化气体、易燃物品、放射性物品、腐蚀品等九大类。虽然它们对社会发展、环境与人类生活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其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公共物质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已成为实验室重点危险源[1],且其引发的实验室安全事故多为危化品引发的爆炸、燃烧事故[2]。教育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高校进一步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其首要工作是实现危化品的科学、规范管理。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在其生产、储存、运输、采购等环节,皆存在不容忽视的隐患。基于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的现实情况,在对其进行管理时,不仅需要纵向地监管各环节,而且也需要横向的跨领域、跨学科、跨部门的协作;不仅需要强化相关政府部门的监管力度,也需要增强相关企事业单位的责任心。相关政府部门加强安全教育和组织专业培训、建立安全管理措施等对危化品实施有效的安全管理。
高校对安全资金投入有限,未对实验室管理者、专任教师以及学生开展危化品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因此,他们的安全意识非常淡薄,在实验和科研过程中,只关注科研成果,对安全管理敷衍了事、心存侥幸。
人为因素是实验室危化品安全事故的主要因素。从现状来看,很多实验室管理者、专任教师及学生缺乏安全知识,不了解危化品的MSDS知识[3],未能提前了解和掌握危化品的危险性,没有进行风险分析和制定相应防范措施。
危化品在采购、存储、使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教师或学生都可购置危化品,这种购买方的多样化,使得危化品无法有效共享,造成危化品的大量囤积,资源浪费;没有统一管理,增大了实验室的安全风险。其次,购买方可以从试剂公司或网络渠道购买危化品,这种购买渠道的多样化,降低了监管机制的监管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留下了安全隐患。
大部分高校在危化品安全保障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有些高校实验室房屋建筑陈旧、耐火等级较低、电路老化、实验室环境条件恶劣,一旦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很可能遭受严重破坏和巨大损失[4]。部分高校的仪器设备采购资金投入不足,仪器设备老化,管、阀、釜的破损,极易引发危化品泄漏事故[5]。部分高校在危化品存储上资金投入有限,没有建立专门的危化品存储实验室。危化品基本存放在设备老化、无消防安全设施的普通实验室,在管理、存储上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以专任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学生为主体,采用集中培训、应急演练等形式开展危化品专项教育培训。培训内容应覆盖危化品安全管理有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重大危险源管理、应急管理及事故责任分析危化品的职业危害与预防以及事故预防等方面,专业、系统地提高师生安全意识与技能,降低危化品事故发生的概率,将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到实处。
2.1.1 强化MSDS制度的学习,培养实验人员“知”安全意识
我国MSDS亦采用ISO标准的16项格式,并颁布了国家标准,其包括危化品组成与性质、危害、急救措施、泄漏应急处理等重要信息。各高校应组织专任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学生学习危化品的MSDS信息,使其准确掌握化学品信息,熟知自己所处的实验环境。
2.1.2 培养实验人员“觉”安全意识
培养实验人员及时发觉潜在危险的意识。在高校实验室中,危化品用于研究性和创新性实验时,使用过程中往往存在着较高的未知风险。比如不完全干燥、不完全真空或操作不规范,实验过程中中间产物的生成等都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然而,通过提高实验技能并不能完全消除这些安全隐患。因此,不仅要在开展实验操做前学习危化品的MSDS知识掌握相关危害信息。而且,在实验过程中,也应保持对潜在危险的高度敏感性,注意观察存在的隐患以及自身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危险,培养实验操作人员“觉”安全意识。
2.1.3 培养实验人员“惕”安全意识
培养实验人员对实验环境、实验步骤等各个事项保持安全警惕的意识。相同的物质在不同的操作环境中所带来的影响往往是不同的。
针对危化品的购买、存储、使用等每个环节出台规范的安全管理细则。
2.2.1 采购流程规范化
严格规范采购程序,使用者向所在学院提出书面申请后,由学院报请学校危化品管理中心,实行逐级审批制,在经由国家审批的正规渠道统一采购。在采购过程中,必须附有购买的危化品的详细信息、化学属性以及有效的防范方式的说明性文件。分别以学院和学校为单位,建立危化品管理台账,实行跟踪监督制度。
2.2.2 储存安全管理模式
对危化品进行存储是其流通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若处理不当,则极易引发事故。因此,对危化品的存储,务必遵循国家的相关标准操作,严格执行,建立具备监控、防护及报警装置的危化品储存室。危化品因种类繁多、性能复杂,对有毒、易燃易爆、侵蚀等危化品应分类保存,并张贴“危化品”标志和危化品的MSDS信息。设置专人管理,定期检查危化品储存柜的通风和安全装置,并执行双门、双锁、双人操作、双人复核、两本帐记录的“五双”管理制度。
2.2.3 使用安全管理模式
危化品使用前,操作人员需学习危化品的MSDS知识和相关规范操作,并向管理部门申请,填写“危化品使用登记表”[6]。领取时,双人核对领用信息,未经允许,严禁任何人将危化品转移存放地点或带出实验室。实验结束后,剩余的危化品,及时上交储存室,与接管人清查核对好后,填写“危化品清理交接表”并签字确认。
针对危化品在存储使用过程中易发生的火灾、腐蚀、中毒、爆炸等情况,高校应建立科学的事故应急预案[7]、配备报警装置和救生装备,如灭火毯、二氧化碳灭火器、1211灭火器等。实验室与校医务室都务必配备一些急救药物和设备,尽可能地减小对人体的伤害。
如何实现危化品安全的有效管理是高校实验室管理与建设工作面临的重要难题。从强化危化品安全教育和组织专业培训、建立健全危化品安全管理机制、建立科学有效的事故应急预案等方面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和实施方案、构建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的安全管理有效措施,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不断推动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