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 茜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6)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发出了重视青年人才培育最强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人才工作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鼓励人才深怀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主动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责任[1]。学校美育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属性,而红歌能够展现中国人民对历史的缅怀,能够展现当前新中国的主流价值体系[2]。新时代红歌的推广使得高校爱国主义教育以艺术手段呈现,形成高校学生自觉增强文化主体意识、强化文化担当的新面貌[3]。因此,新时代红歌融入高校美育工作迫在眉睫。
习近平总书记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过程中时刻强调坚持“四个自信”的重要作用。而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的重要组成部分,红歌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组成单位,有助于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理念,提高主流意识培养力度,在对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全面认知条件下,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4]。
新时代红歌在歌词上最显著的两个特征便是积极精神和时代精神。首先,歌词以展现中国人民勤劳坚定、自立自强、爱国敬业、团结友爱等为主,这样积极向上的歌词使得其能够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教育和引导的作用,另外也能够培育起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5]。除此之外,大气蓬勃的歌词使得人民能够怀抱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生活的馈赠与挑战。因此新时代红歌毫无疑问地成为宣扬正面社会风气、提高社会生命力的主要推手。其次,红歌的歌词不仅能够展示历史精神,也能够表现时代特征。习近平总书记说道:“一个流动的中国,充满了繁荣发展的活力。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6]。”这一话语一经传播,立即“刷屏”,迅速成为网络流行语。于是在踟蹰于新年歌曲主题的王平久先生在听到习近平总书记的发言而深受启发,最终将歌曲题目确定为《我们都是追梦人》。
高校美育工作需面向人人,让所有学生都享有美育的机会,推进美育发展。红歌旋律具有大气、简单、积极、真实的特征。红歌在旋律线走向上都以上行为主,调式以大调式为主,节奏较为紧凑,音程跨度较小。这样的特征能够激发起听众的信心与决心,与音乐产生强烈的共情,因而产生了对生活的期待与斗志。另外,红歌的旋律大气、恢宏且朗朗上口,因此能够在校园文化中得到普及,并对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施加正面作用。
一首音乐作品是否优秀并非是其获得短期认可,而是它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释放出丰富而深刻的文化韵味。不少新时代红歌利用了民族音乐进行创作,在纪录片《厉害了,我的国》配乐制作过程中曾想要利用《茉莉花》这一广为人知的民族音乐展现画面的民族特征,这首音乐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知名度,也是中国文化符号之一。但是这首音乐在社会范围内的普及度过高,容易对电影氛围起到反作用,所以利用了其他自然传统的民乐作为这段电影的配乐。
红歌具有强大的弘扬革命精神作用,在表达新时代人们的所思所想的同时,也能够与过去的革命精神相连接表达中国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景。中国的红歌将中国浴血奋战、保家卫国、团结对外的历史以歌曲的形式表达出来。民族凝聚力显著提高的同时也会有效抒发爱国情感,打造理想的个人发展目标,避免自身艺术修养、艺术鉴赏能力发展受到严重限制[7]。时至今日,改革开放已经经历了40多年的历程,经过改编的新时代红歌蕴含着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和追求和谐的中华民族革命精神内容,以革命精神作为弘扬新时代红歌的重要精神源泉,让新时代红歌弘扬主流意识形态中的民族革命精神。虽然革命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但是无产阶级的乐观主义精神以及优秀的共产党员品质将会影响中国的后人一代一代地走下去,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歌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诸多现代音乐元素,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经过翻唱和改编,达到了锦上添花的效果。从田间地头到繁华闹市,从公益宣传到商务演出,从社区小广场到央视春晚大舞台,一首首尘封多年的红歌像东风迓春而归,在新时代靓丽的舞台上高亢唱响,让人们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如1995年创作的歌曲《红旗飘飘》为了能够迎合年轻人的审美,改编时加入了混响以及说唱,能够在表达爱国主义气息的同时,加入更多青春元素。能够使新时代的大学生秉承着爱国的态度,高唱象征国家尊严的凯歌。爱国赤子可以通过歌曲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敬仰与爱意,同时还能够呼唤更多的年轻朋友一同为祖国的高速发展骄傲。
为了加强美育与新红歌之间的密切联系,高校应积极组织新红歌美育活动,丰富新红歌在高校开展的形式。一方面学校可以举办新红歌师生合唱比赛、新红歌写作创新征集、新红歌音乐鉴赏课程等多种校园文化活动,打造出新红歌美育活动精品。作为校园美育的第二阵地,艺术社团为新时代红歌的推广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如音乐社团可以演唱新时代红歌、舞蹈社团以及话剧社团可以将新时代红歌作为背景乐排演剧目等等,扩展新红歌在美育实践的形式,全方位覆盖到每位学生的生活中。另一方面,对于优秀的新红歌美育实践活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组合成一个晚会的形式面向全体学生举办。同时,学校也可以邀请校外与新红歌有关的文艺表演进校园,从而实现社会美育资源与学校美育的共享
当代人们日常生活被数字化产品包围,新媒体时代的学生更多的是通过网络进行思想交流和思想的碰撞。媒介技术的发展让人们对音乐审美的需求在网络空间中实现。网络传播具有“动态、开放、互动、多元”的特性,这些特性有利于学生迅速了解新红歌的情况,提高高校美育工作的质量[8]。新媒体可以利用新兴传播手段对红歌进行宣传,比如电影、电视、新闻、直播、微博等等,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宣讲,将新红歌与这些软件相结合,能够将宣传性、教育性以及娱乐性相融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接受主流文化。
“教师美育素养的提高,直接影响美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据笔者了解,除专业音乐院校及有音乐专业相关院校拥有固定的音乐教师,其他院校为完成美育相应的音乐课程任务,多从社会上找寻代课教师,因此未有系统化、理论化美育理论与实践知识体系的音乐教师并不能对新红歌在高校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新红歌的推广不可以引入校外人才。学校可以邀请校外相关人员进校开展相应的美育讲座,与学生面对面交流,优化美育教学师资队伍,从而提高高校美育工作的质量。如我校曾邀请中国音协管乐学会主席、国家一级指挥家于海先生进校为学生讲述中国历史的国歌并梳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发展历程。
新红歌是新时代风貌的体现,在新红歌的传唱过程中还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弘扬、宣传,对人们的爱国情怀进行弘扬。新时代红歌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的载体,对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增强文化自信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认为将新时代红歌作为学校美育课程中的重中之重,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更好地让主流文化在年轻一代焕发新的活力,在新红歌的歌声里教育出一批有理想,有追求的新时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