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2-03-16 13:33:59娄丽莎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技能型创新能力技能

娄丽莎

(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机械工程系,内蒙古 包头 41003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助力塑造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优势。”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着力推进“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步入攻坚,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是重要支撑。十三五期间,高等职业院校每年向生产、服务一线输送近百万名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更加注重培养扎根于实践、具备创新精神的技能人才。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目标。

一、高等职业教育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

我国要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工程师、高级技工和高素质职业人才,形成合理的教育结构,创造更多人才红利,为提高中国制造和中国装备的国家竞争实力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方向。

(一)培养具备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高等性”与“职业性”的本质,可阐述为“高等性”指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论素养要达到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职业性”则强调学生的技艺和技能水平要满足职业岗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和组成,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着力培养素质全面及具备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人才。

高技能人才作为技工队伍的核心骨干,在提高企业竞争力、推动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为加快培养大批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应完善培养体系、健全保障机制,进一步提升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以适应社会经济和产业转型发展的需要。

(二)培育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创新有两层含义:一是创造或创立一种全新的事物,具有原创性,二是将已有的事物,进行重新改良、更迭或组合,推陈出新从而带来新的过程和结果。高等职业教育应遵循育人规律,注重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在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实现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成为具备全面素质的创新人才。

高等职业院校应在原有的教育使命上,对学生直接或潜移默化地进行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使他们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为推动中国创造培养中坚力量。

(三)培养技能创新型人才

创新有不同层次,也存在于不同领域,比如处于高、精、尖端层面的创新人才、在技术引领层面的创新人才,以技术为基础、在技能型岗位上的创新人才。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更多的是培养技能型创新人才。在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的时代,技能型创新人才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相对于其他类型创新人才而言,技能型创新人才在要求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扎实的知识基础、和持续发展的创新能力之外,也更强调适应于职业岗位的精湛技能技艺。

企业对员工的需求决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努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拥有基本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素质全面的技能型创新人才是企业选择未来员工的重要标准,也是职业教育适应性的努力方向。

二、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现状

(一)人才培养目标中创新意识重视不足

目前的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普遍定位为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等行业企业一线,培养高端技术技能人才。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创新,尤其是技能创新的课程体系建设鲜少提及或不成体系。

技能型创新人才是扎根于实践的具有较为全面素养的人,目前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基础面的宽度不够,在人才培养目标中没有明确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也没有明确何为创新、如何创新。应针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情况和办学定位,从创新人才培养的角度,制定科学、合理、适用的培养目标。

(二)人才培养过程中创新能力锻炼不够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重点还是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训,而忽视了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教育教学。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后,除了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手段、技术改革的逻辑和方法、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对于个人和企业的发展有着同样甚至更大的影响和作用。

部分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并开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加入创新方面的培养。但是这种创新培养不够普遍,体系又不够完善。创新培养或者只针对基础好、能力强的“尖子生”,或者只流于形式开设创新课程,没有将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有机地融入专业教育和课程体系当中。

(三)技能创新评价体系不够完善

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同于以往的教育教学模式,这就需要全新的考核评价模式。现有评价体系针对知识的掌握、技能和素养的具备,随着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提出,同样应该在考核中明确技能型创新学习的评价指标。如何理解并应用专业知识,在技能训练中是否有思考和改进,是否可以拓展课堂内容以外的知识和技能,诸如此类隐性能力的考核要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明确提出并落实。鉴于创新考核的主观性,可结合双导师的管理制度,理论实践互相融合,全过程的、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方式,真正做到以评促教,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教师得到教改课改的重要支撑。

三、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对技能型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探讨,一是基于职业教育的规律,深入探讨更为适用、实用的培养目标与教学方法;二是在更为开放的教学思维下,探索一种灵活的培养过程和评价方式,期望能为技能型创新人才打开更大的成长空间。

(一)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可行

人才培养目标即是学生主体“学的目标”,又是教学主体“教的要求”。革新与时俱进的教育观、人才观,贴合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学习特点、强化技能要求、融入创新培养,确立明确、可行的人才培养目标。

(二)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方式丰富、有效

1.各教学环节以技能、创新为主线

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顶岗实习各教学环节中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引入企业真实案例,企业兼职教师参与到理论与实践课程的教学当中来,强化学生对于岗位技能的培养和锻炼,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以技能和创新为主线,有机地串联各个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延展性。构建锤炼技能、鼓励创新、全面发展、着眼未来的教育教学土壤和环境,使教师和学生能发挥潜能,创造成果。

2.组建专兼结合、素质全面的教学团队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热情,除了来自社会的要求和压力外,更主要来自教师的创新意识和激情的影响。在实施课改、教改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理念、理论水平、实操能力、科研能力、课堂操作能力、教学资源整合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均有较高的要求。专职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制定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载体、方法手段,采用定期集体备课的形式,互为补充、互相促进,共同制定合理的教学实施过程和评价方式。开展多样的师资培训,鼓励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通过教师能力的提升来带动学生的成长、提高教育教学的达成度。

3.强化技能训练、创新培养

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的力度,增加实践教学量。改善实践教学的条件,转变将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附属环节的做法,将技能训练和创新培养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顶层设计,推进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条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思路活跃起来,多一点在实践中提高的欲望,多一点在创造中发展的精神。

(三)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科学、高效

1.搭建立体、循环的技能创新培养协同体

针对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重传统、轻创新和重共性、轻个性的问题,革新理念,做好顶层设计,综合考虑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技能型创新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加大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力度。旨在促进学生全方面素质提升,以制度设计为起点,从学院向下,教务、科研、学工各部门及具体教学系部纵横配合,制定并实施具体人才培养方案。重视成效响应与反馈改进,构建起立体、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体系。充分利用人才培养模式体系整体性的创新优势,推动技能和创新同向同行、互相促进,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最优化。

2.搭建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学习平台

建设技能创新工作室,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雄厚的产学研背景、完备的实训条件,不断完善创新工作室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建设、管理制度、师资建设、考核机制。

实行创新创业竞赛、技能竞赛全覆盖。开设专门的课程支持开展各类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系统地提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组建丰富的学习社团、实践活动、第二课堂等学习平台,充分拓展技能训练和创新培养的时间和空间,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比拼技能、合作创新。

四、结语

职业教育在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中,更加注重实践资源与实践项目的运用,通过项目、基地等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来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与技能水平。通过推进管理模式创新、教育理念的革新、教改力度的加大、素质素养的关注、实训资源的拓展、教学内容的丰富等来提升人才培养的成效。培养素质全面、可持续发展的技能型创新人才,服务于行业企业、致力于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建设与发展的需要,是高职院校适应性发展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技能型创新能力技能
高级技能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化工管理(2021年7期)2021-05-13 00:44:44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信息化建设(2019年2期)2019-03-27 06:23:58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拼技能,享丰收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北方音乐(2017年4期)2017-05-04 03:40:28
画唇技能轻松
Coco薇(2015年11期)2015-11-09 13:03:51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中国水利(2015年5期)2015-02-28 15:1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