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斌
(甘肃省水利水电工程局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兰州 730046)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我国一直以来关注的民生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农村居民饮用水一直是国家管理者们关注的问题,而饮用水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了人民的身体健康和幸福指数,而饮用水还关系到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所以,加强引用水的管理和管道维护,加强对水质质量的严格把控,是管理农村饮水工程的重要切合点,而也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农村居民喝上健康水,过上更加健康且舒适的生活。
农村饮水工程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简称,是为了帮助农村居民能够及时、方便地获得足量、洁净且消费得起的生活饮用水而建设的工程。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的供水工程先后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分别是自然发展阶段、饮水起步阶段、饮水解困阶段和饮水安全阶段。其中,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起始于2005年,国家专门编制了专项规划,并由各级财政负责投入,同时引导广大农村用水户积极参与,历经十年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到2015年底,我国共解决了5.2亿农村居民以及4700多万农村学校师生的饮水安全问题,基本上解决了我国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问题。自2016年起,我国宁村地区进入到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的新阶段[1]。
自2005年我国开始推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来,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被各个省市列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和民心工程。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省市下属的各级行政单位都严格依据国家及省市提出的具体要求,进行了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护运行体制的构建。而制定的管护运行体制中,不仅囊括了从水源到供水价格的管理,还包含了更为完善的应急处理方案以及维修资金等方面的管理。目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民众受益于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已经能喝上健康的、安全的水。同时,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开展建设,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但目前而言,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护运行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根据《水利部关于推进农村供水工程规范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水办〔2019〕150号),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必须从强化水源地论证、加强水源地保护、配备完善的净化消毒设施、完善管网埋设、加强安全防护以及完善计量设施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的建设。如果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以规划建设“互联网+农村供水”的智能化服务体系,从而提升农村饮水运行管理水平。但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因为农村地区是大多数都处于偏远山区,且他们的村落地域类型复杂,并且人口分散,同时建设饮用水的工程时会出现一些现实问题,例如开凿管道的难题,或者资金不足,甚至是工程标准低,结构过于简单,不符合饮水工程的基础设计。而这类问题就会影响到农村居民用水,例如在相关的运水管线埋的过于浅,就会造成冬季的水管冻裂的现象,同时因为受冻管道冻裂,就造成居民缺水,甚至是居民的房屋漏水或者是生活区域漏水。造成极大的困扰和安全隐患。同时,因为工程建设标准低,造成局部地域没有安装净水消毒设备,这会让水质没有安全保障,造成许多的病菌或者杂质有害物质进入管道,进入农村居民用水中,这也会带给居民生活上的困扰和一定的安全隐患[2]。
在过去,农村地区选取水源地时,都是当地村民凭借一定的经验来推荐水源,并没有科学的凭证或者是进行过实际地域的考察,而这也就造成了冬季缺水,或者是供水力度不够,甚至是枯水期没有水的局面,缺乏水源,或者是水位下降带来的缺水,甚至是水质不达标,都是会影响农村居民吃水的。同样的,因为建设在小溪或者是河流边的给水工程,因为缺乏相关的防洪举措,会在雨季来临时被毁坏,这也就造成了洪期吃水不方便的尴尬局面。而随意地选择给水地点,是不科学也不合理的。相关问题还有因为建设小的给水工程,缺乏相关的程序甚至是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而造成的没有监管部门,洪水期的监管责任也就得不到落实,这样的数量较多、规模小甚至是分布广的给水设备,虽然投资少,又较难的得到检测和监测,是极难真正地为农村居民吃水工程做出贡献。此外,还有部分农村地区因为过度使用了化肥和农药,导致残留的化肥和农药深入到地下水源当中,从而导致地下水源受到了一定的污染,这也就让农村居民面临着有水不能用,有水不敢喝的尴尬局面。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在饮水工程建设管护运行中,还存在着资金不足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为农村地区饮水安全工程管护运行筹集应是农村地区乡、镇干部们应该做的,而且,他们还需要负责鼓励、引导居民以及城乡管理者们进行直接的投资或者间接的投资。但就目前而言,我国很多地区在资金投入方面存在着较为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部分地区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的思想,没有采取有效措施,拓展资金的来源渠道,一心等等着政府方面的投入。但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工程已经由过去的大规模工程建设,向着强化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为主进行转变,但仍有部分农村地区的水利工作人员在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时,还处于传统的惯性思维当中,仍然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重心放置在工程的建设方面,存在着“重建轻管”“以建代管”以及“重复建设”的现象,导致这些农村地区的饮水安全逐渐陷入到“始终解决不了”的怪圈当中[3]。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饮水工程建设管护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还包括没有长效机制。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部分农村地区选用的水源是山泉水,所以他们不需要提供水费,这也就造成了相关的饮水设备毁坏时,没有资金的投入,也就没有长效机制来帮助建立新的给水设备,这是一种恶性循环,它会让下次修建好的给水设备同样面临相同的局面。此外,还有部分地区没有制定管护运行体制,或者是制定的管护运行体制中没有包含维修资金等方面的管理。这样一来,因为没有建立长效机制,也就没有管理机制,这也是为什么发生了问题没有人结局的关键所在。在农村居民饮用和使用山泉水的同时,没有机制为他们的健康和安全做出保障,这样不仅出了问题没人解决,甚至连基本的水质都无法得到保证。也就不会有相关的定期检测,定期维护和定期消毒等程序的维护了[4]。
当前,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在推进安全饮水工程的过程中,供水单位根据本地区的实际发展情况,设置了不同的收费标准,但仍有很多地区在设置收费标准时,并没有严格遵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标准要求来实施收费,而是设立了很多收费的名目,比如说,有些地区的供水单位先是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收费标准,制定了一个收费的基数进行基础收费,然后在用水户超出这一基数后,再进行其他的收费。而有些供水单位却在实际用量的基础上,还要向用水户增收其他的费用,这就导致部分地区的农民群众逃避使用统一的饮水供应,而是改成饮用山泉水,这样对于这些农民群众身体的健康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经过10年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以及5年的巩固提升,我国农村地区的饮用水从源头到龙头,已经基本上完善了供水设施,且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全面升级了供水管网,已经基本上达到了现行的农村饮水安全标准的要求,基本上解决了广大农村地区居民的饮水安全问题。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新时代,广大农村地区的居民对于饮用水的安全和标准有了新的需求,他们迫切希望农村地区的供水水量、供水保障率、水质达标率以及运行管理机构等方面能够接近或达到城市地区的供水标准,特别是在智能化管理方面,应与城市地区保持一致,从而更好地保障农村地区的供水安全。
在实际生活中,为了保证农村地区居民饮水的安全,并促进饮水工程管理运行工作的良好发展和进行,还必须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管理队伍,从而有效维护并整理农村饮水工程中存在的问题。但就目前,我国仍有很多农村地区在饮水安全工程管护运行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在饮水安全出现问题以后,管理人员接到了相关的投诉电话,却没有立即出发,在最短的时间内帮助农民群众解决饮水问题,这样就无法保障农民群众饮水的安全性与实效性;第二,管理人员在水费收取时,态度粗暴,缺乏耐心。在实际生活中,部分农村地区仍然存在着一些低保户、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他们的生活较为拮据,甚至有时候无法按时缴纳水费,但收费人员却不管不顾,态度十分粗暴;最后,管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还要定期对水质进行检验,以保证农民群众饮水的安全性。但就目前而言,很多饮水工程建设管理运行的管理人员在专业性方面存在不足,只能对水源进行监察和消毒处理,不能及时进行检测工作,因此,无法保障水质的安全性。
在农村居民饮水问题上,要确立相关的责任负责制度,也就是按照等级来依次划分责任区,同时通过不同层次的相关地责任制的管理,签订责任书,把每一项任务具体的分配到个人身上,确实地落实到每个基础关节,不要漏环节或者一人多责。因为农村范围可以设立为县和乡两个级别,所以在县的操作机制中设立项目负责人,负责管理农村饮用水的监督、指导和定价等事宜。同样地,项目负责人也要签订责任书,并且确保他们可以落实自身的责任。在乡镇的饮水项目中,统筹饮水建设工程和饮水的维护工程,尤其是水费的缴纳问题,确保工程中缴纳的费用合理且可靠,不要乱收费或者是乱定水价,同时县级饮水工程负责人应该服从乡级负责人的业务上的管理和指导[5]。
在农村人口较为密集的区域,应该选择工程标准高且规模较大的消毒设备和安全净水设备,同样地,在运输水的过程中选择较为优质的管道材质。水源井可以利用自流井和机井配合的方式共同引出水,以便节省成本,在枯水期的时候用机井来辅助供水,确保出水量和出水效率。对于人口较为不密集的区域,可以采用定点的通水方式,或是一些较为缺水的地域,也可以采用这种方式,为当地居民选择相对深的井,作为供水点,集中供水点并且确保在冬季缺水的时刻可以使用上水。
为农村的使用水的投资资金多方面的筹建是农村乡、镇干部应该做到的,且让负责人鼓励居民和城乡管理者们进行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把良好水质的使用效果和优化水质的重要性深入人心,同时鼓励农民们将健康饮水计划投入到基本的建设中去,让饮用水的使用可以多元化地运作和操控,并且实现多方面的共同建设。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多方面的筹集基金,让饮水工程不再是单一的资金方。这也是解决农村饮水工程资金不足,和合理建设农村饮水工程和解决饮水工程问题的关键。
要确保相关的管理层面和服务人员层面都是可以进行长期有效的服务于饮水工程,并且在建立长效机制的同时确保水的质量,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对于水的质量的定期的监察和维护,做好消毒、杀菌和检测,并且到了每年的春季对于病虫害的农药的使用进行一定的预防,不要让污水进入饮用水中,避免此类危害农村居民身体的事件的发生。建立一定的优良的团队,树立团队意识和团队服务理念,设定良性循环机制,让这种长效机制可以循环发展[6]。
关于农村饮水工程中水价的制定,需要按照农村的供水成本进行合理地核算,将投入资金和消耗的成本按照一定的比率投入到水价中去,并且不要将价格制定的过高,因为农村是可以使用山泉水的,这样只会让他们逃避使用统一的饮水,而改用山泉水,这是对农民的身体健康不利的。并且在建立有偿给水的过程中,要将水费的折旧费折算到相关的费用中去,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变给水工程中的水的价格带来的不和谐,同时让更多的农民使用上优质水。
针对当前农村地区的农民群众对于农村饮用水的安全标准和要求越来越高的新需求,相关地区的农村水利工作人员应予以重视,并树立以满足农民群众饮水新需求为工作目标而努力奋斗。为此,广大农村地区的水利工作人员在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时,应针对农村地区的供水水量、供水保障率、供水水质以及供水压力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采取针对性的额措施予以满足,而针对智能化管理的需求,则应根据该地区的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地区立即上马,没条件的地区应分阶段逐一落实,从而增强农村地区广大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为了保证农村的饮水建设良好的发展,要建设一支专业的管理队伍,来维护和整理饮水工程中的问题。第一,在饮水出现问题后,接到相关的投诉电话时,应该尽快地解决饮水问题,确保农民的饮水的安全和实效。第二,要有耐心地收取水费,同时对于收取费用过程中可能带来的相关问题进行及时合理的解决。确保了自身达到了统一的服务观念,还可以确保水费正常的缴纳。最后就要要定期及时地确保水质的安全,对水质进行合理的监察,消毒和检测,避免出现水质污染或者不合格的现象的出现。为此,相关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管理人员进行教育培训,通过教育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促使他们能够满足工作岗位的要求。此外,管理单位还应设置更好的条件,并加大招聘的力度,以吸引更优秀的税务人才加盟,从而逐渐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的管理队伍。
水是生命之本,是活力之源。而良好的饮水工程,无论是在城镇或是乡村,都是为了居民的身体健康和居民的生产、生活和农作安全,确立良好的饮水机制,不仅为了居民,更是为了国家的繁荣昌盛和环境的和谐发展。而水的健康,就是人的健康。所以在这个问题上,建立良好的监督机制和管理机制,确保水的安全,才是可以实现农村居民健康生活的良好农耕的正确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