钮翔宇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上海 200234)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0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指出,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也越来越重视农村城镇化建设,在公共设施建设、土地、交通等方面都给予资金保障与政策扶持,我国农村城镇化进程有序推进,城市辐射带动农村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利条件,特别是与城市自然相连的农村更是得天独厚,区位条件优越,本文介绍的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马岗村就是这样的乡村。但在推进发展的前期,小庙镇马岗村同样存在着一些矛盾与问题。
蜀山区小庙镇现辖7个社区、23个村,镇域面积201.43km2,常住人口8.7万人,镇行政中心区面积4km2。虽然和市区相近,但一直以来发展处于一钟低水平缓慢发展的状态,全镇30个村的固定资产高达9300万元,但年经营性收益仅有82万元,平均不足3万元,无年经营性收益超过50万元的经济强村。全镇已有269个村民组完成拆迁,占总数的41.5%,有8个村全部拆迁。流转土地13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5%,能够正常耕种的土地有5万亩左右。
近年来,年轻人大都进城务工,存在“两个一半”的现象,即一半农田抛荒,尤其是夏季旱田基本无人耕种;一半房屋闲置,房屋破败不堪,无人打理。小庙镇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1.2%,远高于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10%的标准,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外出打工、外出买房的人越来越多,村民的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特别是一些空巢老人、无经济能力老人的养老问题更是令人担忧。
小庙镇的各类等级道路612公里,平均每平方公里约3公里坑洼不平,尽管密度不低,但道路等级不高,沥青路面仅116公里,砂石路高达200多公里。供水管网老化,供水线路较长,供水不稳定、水质不高。灌溉体系几近崩溃,灌溉渠道和排灌站多建于60-70年代,年久失修,只能维持水源近距离区域灌溉,末端用水紧张。村民环境意识薄弱,一些地方仍存用旱厕,垃圾遍地,医疗卫生缺项较多,卫生院、卫生室硬件较差,环境破败,村民卫生意识差,医疗条件差,居住环境差。
义务教育校生人数与现有户籍人口比例严重失调,绝大多数适龄学生随父母到市区就读,潮汐现象严重。村民文化素质不高,缺乏乡村振兴需要的教育、医疗、文化、技术、培训等各类人才,农村里各类人才匮乏,村民思维固化,没有一技之长,村里没有对村民进行任何技能培训。
加强农村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可以有力推动农业现代化。首先,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可以改变现有的农村状况,促进资金、信息、人才、环境的改变,推动新型农村建设,为乡村的整体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次,推动乡村振兴建设,要依托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可以推动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
所以,解决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要与乡村振兴的协同发展共同来推进,当地政府要充分利用当地的农业特色资源,立足实际,整合资源,推动生态农业、体育休闲、科创文创产业、文化旅游、农业农村现代的融合发展。
以小庙镇马岗村小岭南为例,推动农村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主要有以下举措
2016年,合肥市区划调整,小庙镇正式划入蜀山区。面对以上问题,蜀山区不等不靠,总体规划,分步实施。2016年,蜀山区“十三五”规划确定建设“C”型蜀山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带。2017年,编制完成《蜀山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区总体规划》,确立了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区总体发展的基本布局。2018年,选定18平方公里为乡村振兴示范区,又在示范区内划定5平方公里作为乡村振兴项目启动区。 2019年,启动《蜀山区农村村庄分类规划暨部分村庄规划》编制工作。通过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小庙镇马岗村一年一个样,逐步改变了落后面貌。
坚持农地姓农、农地为农。小庙镇马岗村小岭南围绕农业出思路,利用农田做文章,大力提升农业品质,发展原种、庭院等特色农业,朝着精种、加工、销售、研学等全产业链的布局发展。同时,紧扣农业种植、农业景观、自然风貌特色,将基本农田保护利用落在实处。
为了进一步弥补城市CBD相伴的环境压力、交通拥堵、资源紧缺等不足现状,小庙镇马岗村依托“小岭南”的独特区位优势,将优势资源嫁接到乡村,优化公共服务和乡村自然环境的配置,集城市的便捷与乡村的优美于一体;聚力打造乡村CBD,建设乡村版的中央商务区,完善餐饮、住宿、商务接待设施,引进企业总部、双创中心等轻资产、高科技类企业入驻。多方参与,建设科创中心,为科创型企业量身定制“会客厅”——江淮小院,精准招商发展总部经济;拓展范围,建设文创中心,为产业型文化形态量身定做“大舞台”,精心培育文化产业。
小庙镇马岗村的农民大都外出打工,原有的房屋一半闲置,房屋破败不堪,无人打理。政府本着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历史风貌的观念,停止了整村推进,不再盲目大拆大建,充分尊重既有的乡村自然肌理,通过对马岗村小岭南现有民宅的重新改造,保留乡村原味的生态环境,重构江淮民居的典型特质,挖掘浓郁的乡土文化,激发最具活力的乡土气息,引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施文化产品市场化扶持;建设马拉松文化博物馆,打造“马拉松部落”,推动马拉松文化产业园区化聚集,吸引更多的城市人来乡村观光旅游,促进乡村发展。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我们知道乡村需要人气更需要人才,为了留住人、吸引人,小庙镇马岗村采取了租赁农户的闲置房屋、成立原种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模式,吸纳农民成为股东,带动当地村民就地就业;同时针对村民无专长无技术的现状,开展了乡村管家培训,从本地村民中选拔培训乡村管家;针对居住在本村的农户,组建了庭院经济合作社,引导农民可以回到自己熟悉的乡村,在自己的家门口当老板;通过一系列举措,因地制宜引导农民回乡,想方设法吸引市民下乡,从而突出农民主体,有效保护和实现农民的长期收益,让农民可以通过房租、地租、就地务工、合作社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增加收入;同时通过实施“新村民计划”,引入各类人才参与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有序发展。
针对村里道路、管道、旱厕等基础设施陈旧的现状,当地政府加大资金投入。2019年,小庙镇完成了937座厕所改造主体施工,完成年度改厕任务;在建畅通工程83.50km,利用马岗村农户闲置房屋和闲置土地进行统一规划,打造农业大景观项目,完成房屋租赁50户,流转土地面积约555.23公顷,保持农户房屋原有的构造,传承江南风格的民居特色,对既有房屋进行加固和适当的改扩建,完善水电路气等基础设施,将公共服务延伸到户,恢复完善农村庭院经济生态循环系统,提升居住的舒适度。对于租赁的农户房屋,本着“室外五千年,室内五星级”的装修思路,建设更加宜居的田园乡村。目前,村里道路畅通,卫生环境改善,农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提升,村里还重新制定了“乡规民约”,进一步提高了村民的文明意识和卫生意识。
习近平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2018年底,蜀山区开始实施蜀山·将军岭项目,被纳入合肥市首批乡村振兴重点项目。先期实施乡村CBD新型产业聚集区、江淮田园景观区和曹操河遗址公园等三个项目。通过抓落地、抓推进、抓运行,启动区各个项目进展顺利,示范效应初显。2020年10月,蜀山将军岭麦香村项目成功纳入合肥市第二批乡村振兴重点项目,获得市级直接投资2692万元,在全市11重点项目中,是唯一一个获得产业类资金支持的项目。按照“五个一批”的要求,共有21个项目被纳入市级项目库。本着成熟一个实施一个的原则,正在有序推进。努力形成一批可推广、可示范的乡村建设样本。
从小庙镇马岗村的发展经验来看,农村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依托的,它们的协调发展会促进乡村的发展和振兴,值得借鉴和推广。在推动农村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协同发展的进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倡导做新时代的“新农民”,加强社会主义国家文明建设
通过教育培训使得农民的素质进一步提高,从而让农民增加更多的就业选择,要将农民打造成“有文化、懂技术、讲道德、守法纪”的“新农民”;同时要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不仅在物质条件上改善,更要在精神方面改变,移风易俗,反对铺张浪费,抵制封建迷信,摒弃旧观念旧思想;通过开办各类免费培训班和农民学校,进一步提升农民个人素质和农业技术水平;要引导农民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普及科学知识,制定乡规民约,注重个人和家庭环境卫生,努力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二是要立足当地特色资源,促进旅游文化发展
要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推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环境等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深入推动乡村旅游发展。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吸引农民返乡,吸引青年人到农村创业就业、老年人到农村休闲康养;统筹城乡基础设施、人才、资金等各类要素,将农业与科创文创产业、农业与体育休闲旅游、农民与有情怀有思想的新村民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活动,促使城市居民参与进来,融入进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农村,努力构建城市与乡村共生、市民与村民为伴的新村民社区。
三是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要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土地性质问题是制约乡村发展的首要问题,在保障农民利益的前提下,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要进一步规范农村土地流转的行为,当地政府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从制度上来约束并管理土地流转的各项行为与环节,保证农村土地流转的过程和程序合法;在保障农民土地的永久收益权上出实招,有效引导农民将闲置的房屋和土地,托管给村集体经济组织,形成利益共同体,以便更有实力参与市场竞争,当地政府要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的合作,利用专业的人才力量推动农业技术创新,鼓励农民创新发展能力,通过合作与技术创新,促进特色农业新产品的技术推广。
四是要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探索建立新型城乡关系
尝试推行“新村民计划”,构建“三生”有“幸”(生态+生产+生活=幸福)的新村民社区。有序引入新村民,加入乡村生活,带动农村产业转型,促进乡村产业发展。要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要积极拓展“农业+”乡村产业发展的模式,把乡村产业纳入城乡产业体系的大格局中,加强城镇工商业与乡村农业产业的对接与协作,打通城镇和乡村之间的产业链,并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价值链。要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对新型农作物的研发力度,优化和改善种植方式,宣传现代化农业技术,加快农业经济发展步伐。
五是要关注农村养老问题,探索社区养老以及社会养老的新模式
农民养老问题是农村城镇化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农村城镇化。一直以来,农民的养老问题都是一个大难题。未来的养老保障应该具备以下内容:社会养老保险体系、老年生活照料体系、老年医疗保障体系、老年救济体系以及老年精神生活体系等。未来的养老方式应该是在老人自养、家庭赡养的基础上充分发展社会化养老体系,实现各种养老方式的互相补充和各有侧重。
除了传统的老人自养和家庭赡养,社会养老因为覆盖面宽将会成为农村养老的主体,它主要采取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政策扶持三者结合的模式,需要通过国家立法的方式采取个人、集体和国家三方出资筹集养老基金从而为老年人提供经济帮助,进而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社区养老则是有着范围小,居民熟悉度高,可以整合村域资源,倡导村民参与合作,激发村民的互助与参与精神,依托社区的人际网络,用更多的社区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