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京
(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7)
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目标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首先乡村振兴需要推动村镇经济快速发展,发展乡村优势产业,促进发展;其次是要注意乡村的生态文明建设,在发展经济的前提下,要注意原有的自然景观不被破坏,保证自然气候的稳定,然后要加强技术性人才的培育,多培养拥有专业知识的人才,加强对教育培育的资金投入;最后要健全监督治理体系,从制度上约束和推动乡村振兴建设。
乡村振兴战略主要有七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要促进城市和乡村共同发展,并且对城乡发展进行结合;完善有关乡村的制度建设;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自然环境的保护,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留优秀的农耕文化传承,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因地制宜,根据实际情况点对点进行乡村经济发展。
面对生态环境大规模破坏,自然资源紧缺的情况,我们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概念是需要改变乡村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人的环境居住水平、自然资源、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共同促进,使人与自然协同发展。具体来说,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内容有以下几点。
1.2.1 乡村居民生活水平与居住环境的提高
建设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生活环境良好,居民素质提高的现代化乡镇,需要提高乡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重点是要对乡村的生态环境卫生情况提起重视,并进行治理,使得乡村之前垃圾满地,卫生情况较差的局面焕然一新,乡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较之前也需要有所增加,满足居民在工作之余的娱乐休闲活动。乡村的整体风貌都有所改善,居民的生活水平也稳步提高。
1.2.2 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对于农村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改变乡村的经济发展方式,把粗犷型发展方式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进行转变。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努力培育农业生态化,改变发展依靠大机器的工业化生产方式,减少对原有自然资源的破坏,在尽量保持乡村生态系统的平衡条件下发展生产力。
1.2.3 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提出以后,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农民在生产工作的过程中也有了维持生态文明建设、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等新思想的灌输,改变了传统思想的禁锢,并同时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贯彻落实,注重在节约资源的基础上做到保护环境,加入符合时代发展的新技术,改进老旧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生产的产量有进一步的提升,更使居民收入有所增加,从而增加农民的获得感与满足感。
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在近些年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热点话题,各个国家对生态文明治理也越来越重视,对于乡村振兴来说,生态文明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农民作为乡村的主体,因为常年居住在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在过去跟城市相比差很多,因此农民接受的教育程度并不是很高,对环保的重视程度不是很高。农民并不会通过公共媒体这样的媒介去了解政府出台的各项政策,所以对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等概念的内涵了解的并不是很透彻,对于生态环境对人类居住环境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更不知晓。而且,农民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顾农村生态环境的发展,对原有植被的破坏,滥用化学物品等行为尤为明显。他们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并没有及时恢复的意识,反而会造成永久的损害。农民只有重视乡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才能推进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但如果不引起重视,必将适得其反。
众所周知,制度体系与法律法规的约束才让各项工作可以顺利进行。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了许多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法律法规来推进生态环境的治理,但这些法律法规只是对城市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现象进行约束,并没有重点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台适合乡村生态环境发展的政策与法律法规,乡村本身的管理就非常的松散,管理的力度也不是很大,相关的惩戒措施也不够。而且乡镇的分布过于松散,没有办法整体管理,各个乡镇的具体情况又有所差别,并没有着重针对农村地区出台法律规章制度,由此陷入了恶性循环,对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
只有推进科技创新,才能推动乡村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现在已经到了人工智能的新时代,推进乡村的科技发展已经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目前,虽然在农村已经有了规模较大的机器耕作,但是推动科技发展水平需要投资,可是对于农村的前期投入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对于乡村来说,由于地理偏远,信息传递速度较慢,这些原因对乡村的科技水平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阻碍。
因为很多原因的阻碍,使得机械化大生产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许多困难。尤其是一些偏僻的,经济发展不太快的乡村地区。在农业生产中,所用到的技术与设备有些落后,并不能使生产效率最大化,阻碍了农业经济发展的速度。目前,农村所配置的基础设施都靠政府的财政拨款来购置,但是政府的购置也是有限的,社会组织很少向农村投入资金去建基础设施,导致农村的经济发展缓慢,农民的积极性不高。
首先,要多举办一些关于农村环境对农村发展重要性的宣传活动。让农民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宣传过程中意识到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是十分必要的,从而让农民摒弃以前随意砍伐树木和破坏自然资源的错误想法,树立强烈的环境保护观念和科学的环境价值观,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并向身边的人积极宣传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其次,利用学校这个平台,老师肩负起责任,向学生讲授有关于环境保护的知识,将环保教育与学校工作相结合。近些年来,农村的教育资源远不及城市,而且在偏远地区,绝大多数的农民并没有接受到很好的教育,所以需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通过向青少年群体讲授环境保护的思想,使他们可以潜移默化的去影响父母以及家人等,使得环境保护教育更加的深入人心。
最后,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多开展一些农民可以接受的喜闻乐见的活动。比如举办一些文艺汇演,将环境保护的知识通过歌曲或者舞蹈的形式向农民宣传。使得农民了解跟环境保护相关的知识,增加重视程度,并担负起责任。
首先,在国家已经颁布了《环境保护法》的基础上,更要完备生态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立法部门需要去农村进行调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对原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与补充,使得法律可以更贴近生活,更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
其次,政府的工作人员应该增加责任心,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履行好推进环境保护工作的职责。政府部门在出台相关政策以及文件后,应该及时执行与落实,增加政府部门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对违法乱纪的行为,应该严肃的打击,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使得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可以进一步落实。
最后,要改变过去以GDP增长为首要目标的考核模式,把当地生态环境建设成果作为重要考核目标,并在不同污染水平地区制定不同的考核标准。设置合理的环境执法机构。环保部门要增加强制执行权,增强环保法规对违法企业的震慑力,提高执法效率。
在科技发展速度非常快的今天,农业发展已经从传统化向现代化开始转变了,在生物技术、科学技术、管理模式这三个方面都进行了改进,在生物技术改进方面,改变种子培育的基因,进行重组优化,从而改变性状,进而培育更好的农业作物;在科学技术方面,加强农业人工智能、智能农机装备等技术在我国农业发展中所占的比重,并且实现大数据整合,实现科技的发展,信息的共享与流通;在管理模式方面,要培养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产业,升级与革新传统的经营模式,几个方面协作促进,推动农业技术现代化发展。
要改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地区服务职能、服务效率,促进农村农业健康发展。推动增加广大基层群众的经济收入,助推乡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极大的提高了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农村人居环境面貌大幅提升,为农民的幸福生活提供了基础保障,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让美丽宜居乡村创造美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