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晓龙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昌吉 831100)
近年来,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但依然没能实现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这一问题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也体现得较为明显,导致体育课程的育人功能的降低。对此,教师须予以高度重视,在高职体育课程教学中积极挖掘育人资源,渗透德育教育理念通过促进体育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来有效推动高职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发展与落实。这样不仅可以创新教学模式,同时也能有效促进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的提升,并帮助学生逐渐健全人格。将思政教育融入到高校体育课程中,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和课堂教学质量的增强来说都有着重要作用,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可以形成好的体育精神和竞赛品质。有助于贯彻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有助于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有助于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体育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教育者可以体育为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在传授给学生体育技能的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团结奋进的集体精神、养成中国精神、提升法制观念与规则意识,培养集体观念与团队意识、增强竞争意识与进取精神、协调身心健康发展与塑造健全人格等。体育实践活动又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鲜活载体,以体育实践活动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在学校体育中,体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课余锻炼、课外活动以及体育竞赛等众多途径来实现,在体育教学中渗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的独立自主能力、不断奋进以及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仅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全面发展,还有利于社会的长足发展。
课程思政大背景下,要求高职体育教学必须落实教学改革,在体育教育中深入融合智育教育内容、德育教育内容,以此推动学生全面发展,实现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强化。推行体育课程与思政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改革过程中,应从教学目标出发,通过对教学目标的提炼和细化来呈现思政内容,同时还可以对结合竞技体育展现出的中国精神进行挖掘,以提升体育课程与思政内容的深度融合,从而实现体育课程的思政教学目标,以促进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及思想认识的进一步提高。
(1)定向运动课程:是大学体育选项课程之一,是一项智力型体育运动,运动过程中,学生需开动脑筋,辨析地图,明确行进方向,克服困难,完成任务。通过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能更好的达到德育融入体育课程的育人效果。定向运动就是利用一张详细的地图和指北针的帮助下,以最短的时间,按要求到访地图上所标示路线的各个点标,在每个点标之间选择最佳行进路线直到终点。
(2)校园定向运动教学,是指利用校园内篮球场、操场、田径场以及校园等场地开展的定向运动教学实践。为了能够更好地体现“活动教育化,教育活动化”的设计理念,注重学生们的素质培养,在保留传统定向运动精髓的同时,将体育教学中的跑、跳、投项目有效地进行融合;在传统定向运动的模式上,将青少年政治思想品德教学融入其中,将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及学习内容融入其中,能够以一场定向活动的形式生动地体现出来,能够“寓教于乐”使参与者在锻炼中学习,在欢乐中成长。
(3)“课程思政”育人目标。在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观和积极进取探索的精神,培养坚忍不拔的毅力,学会相处、交流、合作,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和社会服务意识。
第一、知识目标:学会识图、用图;掌握越野跑的基本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掌握2-3种定向运动的练习方法;了解户外活动的组织要点。
第二、能力目标:能根据定向运动的特点和要求测试和评价自身体质健康状况,编织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定向运动文化和竞赛欣赏能力。能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并充当组织者;具备一定野外作业能力和组织策划小型体育赛事的能力;能规避野外活动的风险,正确处理运动伤害事故。
第三、素质目标:树立牢固的终身体育思想;让热爱体育运动;全面提高个人体质和耐力素质。
第四、课程思政融入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学生按照《校园定向运动任务书》进行跑点,任务书上的三条线路,分别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三个层面进行三条线路设计任务书依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三个不同层面,设置了三种不同的线路,分别是“A线路”“B线路”和“C线路”。
“A线路”要求学生自起点出发首先到访“校训A点”(润德砺能),然后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顺序,逐一签到,最后前往地图中标示的“校训B点”(和以至善)签到后返回终点。
“B线路”要求学生自起点出发首先到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顺序,逐一签到,然后前往地图中标示的“校训A点”(润德砺能)、“校训B点”(和以至善)签到后返回终点。
“C线路”要求学生自起点出发首先到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顺序,逐一签到,然后前往地图中标示的“校训A点”(润德砺能)、“校训B点”(和以至善)签到后返回终点。
(1)《校园定向运动》教学加强并巩固了学生识图能力,进一步掌握地图知识,通过体育活动促使学生更加了解校园环境,在寓教于乐中完成体育锻炼,在体育锻炼中完成团队合作、团结协作的目标,在体育活动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体育活动中融入校训加深学生对于校训的理解,在团队配合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沟通交流。
(2)定向运动在开展过程中,全面发展了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了学生智力水平的提高,培养了学生优良品质,提高了我们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能更好的适应以后的职业发展。
(3)为了促进体育课程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突出素质化教育的目标,高校需要深入发掘体育课程中的思想政治元素,采取多元化教学模式,促进体育教学的深化。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有效融合,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社会发展的需求,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4)高职体育课程作为一门通识课程,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方面,是重要的渠道之一,必须以“立德树人”为中心,以课程思政育人为前提,以体育核心素养培养为根本,推进高职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习评价、课堂教学管理的改革,充分发挥体育课程在高职院校中的独特育人作用,提高体育课程的育人质量。
(5)课程思政融入高职体育教学的主要路径上看:一是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高职体育课堂教学中占据着主体性地位,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展开自主思考,将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深化学生对体育知识的理解与记忆程度,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训练活动。二是强化对学生爱国与敬业意识的培养。体育技能训练中,强化对学生“终身体育”的思想意识、良好体育运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养成拼搏进取的新时代青年人才,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元素,持续加强对学生拼搏进取精神的培养力度。三是教学方法手段创新。加强小组合作教学活动展开,创新教学活动方式是实现课程思政与体育教学融合的重要手段,依托多样性小组合作活动如团队练习、比赛、团队技术考试、课外体育项目联赛的方式,能够在丰富高职体育教学活动内容的同时,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与能力,促使学生树立起集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凝聚力、勇于拼搏等个人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