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游戏化在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中的实践探索

2022-03-16 07:22:00马笑旻
读写算(上) 2022年7期
关键词:游戏幼儿体育

马笑旻

(江苏省昆山高新区青淞幼儿园,江苏 昆山 215300)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参加户外活动锻炼能增强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新的幼儿园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幼儿在园户外运动时间每天不能低于两小时。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体育课程的基本内容之一。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过程中,实施课程游戏化,不仅可以使小朋友们练习自己肢体动作的协调性,使身体得以有效锻炼,而且可以使他们在蓝天白云之下直接接受更多的阳光沐浴、吸收更多的新鲜空气等大自然的馈赠,在大自然中获得愉悦的体验。如何以游戏化的课程教学手段有效激发孩子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让孩子们喜欢体育、喜欢运动,让他们在运动中获得成长体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这是幼儿教师亟待探讨的问题。

一、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游戏化的意义

(一)可以给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情感体验

户外体育活动游戏化可以为孩子们带来良好的情感性体验。一次成功的活动可以带来自信与满足。游戏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光镜,它能使幼儿通过各种游戏活动满足自己参与群体活动的强烈愿望,促进孩子们心理健康发展。这是幼儿体育课程游戏化其中一个重要的动因。孩子们在户外体育游戏活动中获得了成功、自信与满足,产生了愉悦的情感体验。

(二)可以有效促进孩子们的能力发展

体育课程游戏化给孩子们创设了许多不同的生活情景,在这许多不同的情境中,孩子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不宜越俎代庖,而是应该引导孩子们依靠自己的智慧解决。这将有利于促进他们的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与思维能力的发展,孩子们在游戏玩耍中学习,在游戏玩耍中巩固掌握动作技能。在游戏玩耍中不仅可以学到新的动作,又可以复习、巩固、提高之前学过的基本动作。

(三)可以有效促进孩子们形成良好品质

幼儿在游戏玩耍中,为达到游戏目的就需要对自己的行为加以约束,自觉遵守各种体育游戏规则。在体育游戏过程中,孩子们只有保持勇敢顽强的毅力,才能克服困难,获得成功。这将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积极主动、顽强拼搏的竞技精神与优良品质。体育游戏中有许多集体性活动,需要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孩子们在体育游戏中必须以集体的一员,服从团队的需要。许多游戏化的体育课程有助于培养孩子们的良好行为习惯,如有序搬移、摆放体育器具,活动结束后将体育器具放回原位,摆放整齐。

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游戏化的原则

将体育课程中各种肢体动作练习以游戏活动的形式进行,无疑会对孩子们产生很强的吸引力,充分激发孩子们内在的体育活动积极主动性。幼儿体育活动的需求产生的内驱力会给他们的精神和身体带来愉悦的感觉,促进身心健康发展。这样一来,幼儿的体育活动过程就不是基本动作的单调重复,而是赋予了生活内容,蜕变为形式多样、富于变化的游戏活动了。教师从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形式入手,通过适宜性的游戏内容的设计、选择,为孩子们提供多样性、灵活性的游戏活动设计,从而达到体育课程的游戏化目的。为此,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游戏化设计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体育游戏活动内容选编适宜性原则

体育游戏活动内容选编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要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与活动形式。教师应该以体育活动的基本动作和活动方式为基础,精心设计符合各个年龄段幼儿的体育兴趣和认知背景的体育游戏,以此激发孩子们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体育游戏活动内容的选择要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接受能力、活动的目标保持一致。如小班的体育游戏内容要以富有情趣的生活情节吸引孩子们,如模仿小兔跳跳、小狗叫叫等;中大班的理解能力与活动水平均比小班高,可以开展团队竞争合作类的游戏。

(二)体育游戏活动环节安排的科学性原则

体育游戏活动环节安排的科学性体现在动静交替、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师应该根据孩子们的身体适应性规律及其生理机能的发展规律,严格按照其运动量负荷呈“上升——平稳——下降”的趋势。整个体育游戏活动一般可分三部分:起始部分,约占时15%左右。内容要以中小运动量的活动为主,如以队列、整队、热身操等小运动量的基本动作为主;主体部分,约占全部课时的70%~80%左右,以运动量较大活动为主;结束部分,约占时10%左右,主要是肢体放松的动作,促使孩子心率的恢复,达到缓解幼儿身心目的。

(三)体育游戏活动材料提供的多样性原则

幼儿在体育游戏活动过程中是通过与活动环境、体育器材的相互作用实现课程目标的。体育活动游戏化要求体育活动材料具备安全性、层次性、多样性原则,有效的体育材料的提供必须建立在教师对孩子们体育活动兴趣及关注点的了解基础之上。一堂课上教师为小班幼儿提供的活动材料不宜过多,活动材料应该是他们熟悉或者是过去曾经玩过的。而对中大班幼儿,则可以提供一些富于变化、充满探索性和想象性的大型器材。

(四)体育游戏活动示范讲解的规范性原则

示范是新授体育课教师最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实践表明:小班孩子喜欢模仿教师示范性动作;中大班则应该充分尊重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的示范性讲解,要根据体育动作内容的难易度和孩子们的实际水平进行灵活性的运用。如果体育活动动作难度较大,教师可以一边用标准、优美的示范性动作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帮助孩子们正确掌握动作要领。如果体育活动动作难度不大,教师则应少用或不用示范,而是让孩子们自由探索或让体育拔尖的孩子领操示范。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及效率。

三、幼儿户外体育活动游戏化的实践

(一)创设体育游戏环境,激发幼儿运动欲望

环境是幼儿园一种极其重要的教育资源。在户外体育活动中为孩子们营造出一种合适的游戏化的教学环境,可以有效激发幼儿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他们参与体育锻炼的欲望。而要实现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游戏化,就需要教师在户外体育活动中营造出适合幼儿参与体育游戏活动的环境,即游戏环境。如提供多种运动区域的体育活动场地,让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与喜好自由选择、自由参与。笔者任教的幼儿园结合幼儿体育运动需求,将体育活动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活动空间,有平衡区、跳跃区、投掷区、攀爬区等等,还结合幼儿园活动场地的实际情况,将人工铺设的塑胶草坪区设置为勇士挑战区;将天然草坪的小山坡设置为枪击野战区;将塑胶场地设置为体能综合锻炼区等。这样,孩子们就可以自由选择,在不同的活动区域进行各种户外体育活动。

在不同的运动区域进行活动环境设计时,教师可以依据幼儿喜欢鲜艳色彩的特点,使用不同颜色装饰,让孩子们在七彩虹霓般的区域中尽情玩耍。教师在为孩子们设计优美的活动环境同时,不仅要注意美学效应,同时还关注孩子们的舒适体验。小朋友们不仅可以在课内、课间玩耍,放学前的课余时间也可以进行一定的体育锻炼。教师在教室外、院子里准备了沙坑、攀岩墙、假山、秋千、木马、蹦床、吊绳等体育活动器具,让孩子们攀爬跑跳、翻滚嬉戏、追逐打闹。此外,教师还在平整的地面上画了一些“跳房子”“闯关”“立定跳”等图案,让小朋友们在空闲的时间可以有更多的体育活动选择。

户外幼儿体育活动游戏环境,要注意合理布局,要做到美观简洁、绿色环保,尽可能地充分满足幼儿的生活与体育活动的需要,让孩子们在舒适愉快、宽松和谐的环境中玩耍锻炼。以游戏为主导的户外体育活动,还要注意培养幼儿的自主创新思维,实现“一地多用”,为孩子们的创新意识奠定基础。例如,“跳房子”游戏,孩子们有的喜欢双脚并跳、有的喜欢单脚跳,还有的孩子喜欢连续地用单脚、双脚不停交替跳完整个房子。作为传统民间游戏“跳房子”,不仅女孩喜欢,不少男孩也积极参与游戏。他们会不满足于传统游戏的玩法,别出心裁玩出不一样的乐趣。如用脚踢着玩具——边踢玩具边跳。有时他们玩着玩着觉得没有什么好玩了,就会自己修改游戏规则,创编出新的跳房子游戏。大部分幼儿对这个游戏也更感兴趣了。

(二)根据教学实际需要,投放不同体育器材

幼儿体育活动时间长了,容易引发幼儿体育倦怠感。这时,教师可以根据幼儿体育教学实际需要,投放不同体育器材,让孩子们对户外体育活动的保持一定的兴趣指数,让孩子们在与不同体育器材的互动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在组织幼儿参加户外体育活动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体育运动的承受能力。确保不超出幼儿所能承受的运动量,以达到提高幼儿身体素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目标。

小班幼儿年小体弱,不堪大运动量。对其投放的体育器材,要注意选择安全性、趣味性能激起其游戏玩乐兴趣的。如可以选择各种小型皮球,让他们或拍球,或滚球,或追着皮球跑,还可以相互抛接球,都能获得快乐。如一些废纸折叠制作的“纸飞机”等,既安全又好玩,深受小班孩子们的喜爱。

而大中班的孩子随着年龄增长,可以让他们参加一些具有挑战性难度大点的游戏活动。如“老鹰抓小鸡”“单腿蹦”“猜拳跨步”“滚铁环”等户外体育项目,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与爱好选择合适的游戏活动,以满足其对体育运动强度与活动量的适应要求。在幼儿户外游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孩子们的运动强度与时间的控制,并及时进行调整。这样,通过适当的体育器材投放,可以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轻松愉悦的体育游戏活动环境。

例如,体育游戏“梅花桩”是一种训练幼儿的身体平衡性、协调性以及灵活性的活动,也是各个年龄段的小朋友都喜欢玩的游戏活动。不同年龄段玩的难度层次不同。“梅花桩”是用透明胶带将几个易拉罐做成的。每个“梅花桩”用三、六、九个不等组成。易拉罐越少难度越大。活动时让幼儿分为两组,踩着易拉罐,走上“梅花桩”。活动要求双脚站稳,伸开双臂,保持身体平衡快速通过,看哪组先走完则获得优胜。走“梅花桩”时,会有人走不稳落地。一旦落地就重新踏上“梅花桩”继续前进。这样可以锻炼幼儿腿部肌肉的力量,双手的灵活性、动作的协调性和身体的敏捷性,从而培养幼儿团结协作,克服困难的勇敢精神。

(三)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采取不同教学策略

幼儿的个体发展具有差异性。不同年龄的孩子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相同年龄的孩子在课程学习过程中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师一定要根据孩子们的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认真制定符合其年龄特点的户外体育游戏活动。在教学方案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因龄而异”“因材施教”“依龄施教”。教师的教育千万不能违背教育规律,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的因素,他们的身体平衡能力、力量、肢体协调能力都还是处于一个比较低级的阶段。因此,教师一定要根据幼儿年龄成长的差异性,适时地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指导。

具体而言,为使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一种积极的、充满兴趣的状态,教师要不断探索,积极采取不同教学策略。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要。在课程游戏化的背景下实施课堂教学内容的创新设计。在体育游戏实践中,让幼儿充分张扬个性。

例如,在球类游戏活动时,教师最初投放了许多小皮球。有的幼儿跟着球跑,玩了一会就觉得没趣了。甚至抱着球,在一旁傻傻地看别人玩,自己什么也不做。这时教师可以将多余的皮球收起来。每个活动组只给一个球。活动器材少了,一组的孩子几个人追着球玩,你争我夺,孩子们玩得兴致越来越高。这种情况说明体育器材有时候并不是多多益善。运动器材的投放是有讲究的。球少了,大家就一同追着球跑。孩子们此时享受的不是玩球的乐趣,而是奔跑争球的乐趣,是跟小伙伴们一起玩耍的开心。

再如,大班体育有效活动时,教师可以引导大家对传统的“跳房子”玩法进行改良革新,给每间房子(格子)都起上一个好听的名字。如“皇宫”“餐厅”“客厅”“卧室”等,让孩子们在教师引导下跳完房子的全过程。此次教学改革创新活动虽然看似简单,但如此一举,即可以给孩子们增添新鲜感,又可以培养孩子们的反应能力。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将古老的民间传统游戏活动有机融汇运用于幼儿体育课堂之中。

在户外游戏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们的运动体能和体育技能的个性化差异。对于体育能力较差的孩子教师应耐心地引导,个别传授正确的运动方法,让每个孩子都能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成功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激发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综上所述,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体育教学中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在户外体育活动融入游戏的形式,不仅可以激发幼儿体育运动的兴趣,让他们在体育活动过程中获得快乐与自信,在玩耍的时光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为他们幼童期留下一份美好的记忆。

猜你喜欢
游戏幼儿体育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天津教育(2023年2期)2023-03-14 07:34:52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12
2016体育年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5:23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飞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 19:34:47
我们的“体育梦”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