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佳
内蒙古通辽市气象局,内蒙古通辽 028000
当前,我国很多地方的农业气象服务水平较低,农产品品质与产量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农业发展与气候技术密切相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近几年,我国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气象灾害时有发生。为确保我国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对我国的生态环境、气象灾害进行深入的分析,以便为广大农民提供科学的气象服务,并对气象灾害进行有效的防治。
为了观察和测定作物的密度,高度,在每个作物的生长发育时期,都应该做好观测记录,种植庄稼后,在每个时期都要进行果实收割实验。若数据资料显示下降,则要根据目前的情况中找出原因,并根据天气和农作物生长情况制订相应的防灾措施。例如遭遇虫害,应查看是否由庄稼引起的疾病,一旦确定需要将病区与其他地区分开,然后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处理。此外,在各时期的作物生长记录中,还应详细记录说明根、叶、水分等的数值。在干旱、低温、寒害等气候发生过程中,对作物的水分变化进行细致、准确地观察和记录十分必要。气象灾害不但会造成农作物的损失,而且会对人民的生活造成不利的影响。由于目前的预报、防灾技术还十分薄弱,各地发生的自然灾害常常会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远远滞后于应急能力。因此,维持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最大限度地降低气象灾害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是实现农业健康发展的关键[1]。
农业气象观测能够提供对各类气象灾害的预报预警,帮助农民提前采取相关的应灾措施,从而降低甚至避免灾害气象造成的损失。灾害性天气对农业经济造成的损害巨大。而通过气象预报,利用和改造农业小气候,服务农业生产,农民的抗灾能力大大提升,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经济损失的风险,使得农民收入更加稳定。例如,异常冰雹天气可通过有效措施阻止冰雹下落,从而减少其对农作物的损害。农业气象观测为农民提供气象情报,有助于农民更好地利用信息进行合理的农业生产规划,进行精细化管理,从而保障农作物健康成长,实现农业的增产增效。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气象观测资料和信息的更新更加及时、准确,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也简化了以往复杂耗时的数据搜集、处理、分析工作,从而减少了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新一轮的技术工业革命已经蓄势待发,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我国的农业生产要走集约化、规模化、精细化、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农业产业适应、农业有利种植地布局、新品种引进等都应依据天气情况进行科学、高效的研究,以达到控制风险、减少成本的目的。另外,由于生产过程中的天气状况,例如通过温室、薄膜等,以改善本地的微环境,或根据地形的微环境,开发出各种独特的、多样的耕作方法,这些都需要更好的气象条件。
目前,科技发展进程越来越快,各个部门分工详细且专业,气象服务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呈现出气象服务的多元化发展,但在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服务中,服务缺乏针对性,不能很好地满足生态农业生产的需求。准确的气象服务在有机农业的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相关部门应派出专业技术人员选择生态农业地区,并科学探索和系统分析该地区的生态农业气候条件,从而确定适合当地生态气象服务内容和形式的农业生产,使生态农业健康发展。
当前,气象传播科技服务信息的途径主要包括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短信、电子显示屏、微博、微信等媒体手段。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虽然偏远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部分农民仍通过电视机获取所需要的天气预报信息。再加上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使得部分农村地区经济发展较为滞后,部分地区的通讯还不通畅,难以确保农民可以第一时间接收到气象服务信息,一旦出现突发的灾害性天气,气象预报预警信息无法及时送达至每个农民,对生态农业的危害极为严重。
相关部门应引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等计算机技术,进一步提取和分析气象观测数据,根据不同生态农业的需求进行多气象要素、差异化的权重配比,形成个性化的气象分析报告,为特色生态农业产业服务。开发决策气象服务模块开放式定制功能,可根据用户关注领域,下单定制决策服务需求或选择需要的现有产品。通过建立决策服务联动机制,自动向决策用户提供相关服务产品。增加决策服务评价功能,开放决策用户对服务产品、每月服务情况、定制产品进行服务评价功能,实现反馈信息自动收集分析。进一步完善智慧农业气象服务大数据、业务服务平台建设标准规范,并建立顺畅的传输渠道和数据共享流程。
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提升,农业气象工作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在推动生态农业技术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气象问题的合理解决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重视与相关部门的合作,推广农业气象技术,让更多人认识到农业气象的重要性。此外,还应该重视气象服务信息的合理性,保证传播的准确性,提高民众对气象服务的信任度。还应该重视拓展气象传播途径,气象服务的最终目的是让农民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必须明确气象传播的责任,科学、合理地规划传播的时间、频次,让气象更好地服务于“三农”。加强农业气象实用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在气象工作中,重视对气象实用技术的研究和使用,结合农村气象发展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发和使用新技术。
在网络媒体平台上,搭建地方的天气和农业服务,以便在农民面临各类农业问题时,为其提供更加专业、细致和多样化的服务。要想实现科技信息化,就必须搭建专业化的气象服务平台,提高科技人才的素质和信息技术水平。传统的通讯方式在传递和分享资讯时及时性和高效性不高。因此,气象部门应优化现有的资源配置,更新各技术水平的数据库。与此同时,气象部门也要加强与其他地方的协作,并扩大数据传送,利用网络互相沟通和传递信息,为这些区域的部门提供优质的天气服务。例如,使用社会化媒体软件扩展天气资料的传播,增强人们对天气资料的依赖性。
气象部门应该实行有效的通讯资讯交流,以便与当地的电信运营者达成战略合作,并构建长久的伙伴关系。首先,气象部门可以选择覆盖该地区的所有运营商,这样一来,在出现突发天气情况时,通过短信通知每家每户,可以迅速、便捷地将所需的气象服务告知,以此提高市民对气象和科技服务的支持度和满意度,让市民能够更轻松地与气象部门交流。另外,还可以建立一个专用的气象技术服务公众号,利用电台和公众服务的宣传,或者通过电视广告等途径向公众提供关于天气服务的即时天气资讯,吸引居民的注意,让他们更容易接受天气预报。
农业气象部门应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防范系统建设,使其在农业生产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首先,各地的气象部门要实时监控天气、农业生产等方面情况,及时、准确地提供科学的天气资讯,并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增强农业气象服务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其次,气象部门要加强对当地居民的气象知识,增强农民的防灾意识,使农民在发生寒潮、大风、干旱等气象灾害时,能够得到有效的农业气象服务,为本地人民提供适当的保护,使农作物的损失降到最低[2]。
农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气象服务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保证。随着社会公众对气象工作的重视,人们对气象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各级气象部门要加强基层工作,强化农村气象服务,提高农民群众的基本工作意识,将农业气象服务作为主要内容,充分发挥其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和独特效益。
气象部门要加强对农业气象工作的支持,充分利用有关理论,建设风险预防系统,对农业生产、气象工作进行全方位的监控。地方政府要时刻注意气象部门所提供的资料,监控气候管制资料和农业资料,以及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及时、准确地提供相关的科技资料。让农民了解当地的天气状况、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并与民众共同努力,加强对气象灾害的防范,让农民在遭遇干旱或水灾时,可以及时获取相关的资讯。在旱情频发的季节,农业气象部门应为农民提供及时的防治措施,减轻灾害的发生风险,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降低其对农业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3]。
加强对天气预测的分析,应将其与大数据相结合,提高气象服务的及时性和准确性[4]。近几年,我国出现许多极端气象灾害,严重地影响我国的农业生产,使气象工作者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在农业生产中,气象预测是对农业生产的组织与调整,确保农业的稳定与安全。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可以对气候变化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报,并根据历史资料,进一步提高预报精度。建立气象领域的智能气象与农业大数据,将海量数据与最有价值的数据相结合,使其能够更加科学、全面地分析海量的气象数据,并进行数据共享,为决策者提供决策参考,提高农业气象产品的服务品质。同时,要完善现代科技、农民、农业等方面的资料,依据以往的发展路径,选取适当的政策,借鉴有关产业的体制和政策,并从有关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若不能正确指导农业生产,不仅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还会使其收益降低,对农民的收入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气象部门必须提供精确的数据,才有可能做好气象监测,提高预报准确率,推动农业发展。为了给农业提供精确的天气资料,应根据当地的农业特点,科学地监测农业气象,做好防灾计划,以确保农业生产的正常开展。如果不能对农业生产进行适当的引导,不仅会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农业从业人员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还会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地方农业的监督,保证数据信息的正确性。此外,气象站要充分利用本地的农业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精确的气象资料,减少因气候变化而带来的损失,还应加强对地理环境的监测,制订突发事件的防范措施,使农业生产得到更好的发展[5]。
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密切注意农业气候资源的动态变化,及时、全面地评估其稳定性与风险,以增强气候的可操作性,使气候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6]。按照自然规律,只要在适宜的土地上进行种植,就可以有效地利用气候提高农业的品质。在调整农业发展战略,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农业的气候变化特征,防止过度使用气候资源而导致环境污染,从而使气候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达到增产的目的。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科研水平和农民的收入,相关部门必须建设一批农业气候资源示范基地,根据客观规律分析农作物的气候适应性,归纳出不同农作物的适宜地区,合理地选择合适的作物种类在适宜的地区进行种植,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和质量。
气象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工作经历是影响农业气象工作质量的关键。为此,气象部门必须健全气象人员的培训和管理体系,加强对农业气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和业务能力。第一,了解员工的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其在工作中的特长制订培训方案,保证每位员工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发掘出有发展潜能、工作激情的员工。第二,定期组织员工培训,以提升其职业素质,增强其操作技术,并加强其对农业生产的认识,使其明确工作目标。第三,在培训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于职业素质不高、工作积极性不高、不求上进的员工,要及时进行惩罚或清退,以推动全体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第四,重视发展农业气象监测技术,确定农作物生长周期,建立作物生长、生产、农业气象监测等数字模型,为农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撑。第五,气象部门要加强对农业领域的认识,定期观察农业气象和土壤营养状况,利用气象观测工具进行资料分析,丰富农业生产经验,以应对今后各类农业问题,并建立起专业的气象服务声誉[7]。
我国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其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天气的影响。而气象科技服务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气候状况会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因此,气象部门应全面推进气象科技服务创新,提高气象科技服务质量,及时向种植户通报天气状况,为农业生产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资料,并做好农业生产中的气象灾害管理,强化科技生态服务,促进气象服务持续健康发展,提高农民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