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小世界网络的图书馆知识扩散模式研究

2022-03-16 03:35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3期
关键词:文献图书馆世界

李 雯

(东台市图书馆,江苏 东台 224200)

0 引言

公共图书馆拥有各种职业类型、不同年龄层次、差异化学习研究领域等多类读者共同组成的读者群体,如何促进他们与图书馆员、内容生产商、供应商的交流沟通,促进知识交流、扩散、传播等,他们共同组成的“小世界网络”对图书馆采取什么样的知识扩散模式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本文以公共图书馆读者这个“小世界网络”,分析大智移云物技术运用背景下图书馆的知识扩散模式问题。

1 小世界网络理论

小世界网络理论由计算机科学、行为科学、数学、物理学等多学科渗透交叉而形成,它真实地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系统的若干重要特征,为人们有效探讨现实网络提供了载体和工具,适用性广泛、发展前景比较广阔。Stanley Milgram是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1967年开展了“追踪美国社交网络领域的最短路径”实验活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小世界现象”或“六度分割现象”,它表明世界上完全陌生的两个人能够借助有限步骤,即可形成一定联系[1]。它证明,信息化背景下社会成员存在着已经完全社会化的关系,任何个体均可能借助“六度空间”形成必然的关联或联系。Watts和Strogats对规则网络以及随机网络理论进行深入探讨,出版了关于构建小世界网络数学模型的论文,提出了小世界网络的概念。他们认为,小世界网络是介于平均路径较短但聚集度低和平均路径较长但聚集度高的随机网络间的网络之一。它同时具备了聚集度低、平均路径较短等特征,在网络结构以及网络传播功能领域发挥着显著效用,如今很多学者发现几乎所有领域的网络中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如何促进读者、图书馆员、内容生产商、供应商之间的交流沟通,促进知识交流、传播等,推动知识在这个小世界网络中的扩散和传播,需要进行深入探讨。

2 图书馆知识扩散模式的主要媒介

2.1 以读者和馆员交互为媒介

知识扩散通常情况下要依赖图书馆员为读者提供的参考咨询活动和资源推荐。图书馆正常开关的过程中要依赖各位馆员的有效工作支持,知识可以在读者和馆员的交互、交往和参考咨询等活动中有效扩散开来。图书馆深刻意识到知识在增强服务能力中的重要意义,因此积极地对馆员队伍进行培训和教育,希望以他们高质量的在线阅读、线下借还图书文献、参考咨询、技术支持、资源下载、文献传递等多种阅读服务,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的需要。不少图书馆为了有效地提升知识扩散的效果,设置了学科馆员等职位,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更加专业化的阅读服务,提升知识扩散的效果[2]。

2.2 以文献资源的载体为媒介

从传统的图书馆到如今的数字化、智慧化图书馆,文献传播和知识扩散的载体持续变化和完善,源于读者文献获取、信息使用的知识对知识扩散模式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3]。在信息相对完全、充分自由的阅读服务环境中,图书馆的各位读者精挑细选自己所需要的文献、知识和信息,他们在选择对比各类产品的过程中,形成了关于文献服务、知识扩散模式的功能、质量、途径、效果等信息。这些内容和读者个性化的知识需求结合在一起,在这些读者的社会网络中进行传播、凝结和传递,形成了小世界知识网络。这些读者关于知识扩散的信息,具有聚集度高、平均路径短的特点,涵盖了不少读者的阅读偏好、信息获取和知识使用习惯、信息评价等。图书馆为了增强自身的阅读服务能力,要调查研究读者的小世界网络,开展针对性的读者阅读需求、知识体验调查等,健全用户关系等多种方法,以便于他们更有力地利用和探求相关知识,使读者关于知识扩散、阅读服务、产品和服务能力的相关知识逆向流动给图书馆,在被后者吸收后持续增强他们的阅读服务和知识扩散能力。

2.3 以培训、研发、策展、开放获取等服务为媒介

图书馆针对不同群体、不同领域的读者定期开展培训、研发、策展、开放获取等多种图书馆服务,进而促进图书馆的知识扩散。综合型图书馆和专业性较强的分馆能够汇聚成更强大的知识扩散体系和知识服务能力。专业化、分工化程度的日益提升,催生了对图书馆培训、研发、策展、开放获取等方面的需要。它有利于增强读者使用图书馆的技能和知识,有利于他们充分获取所需要的资源,研发设计出更专业、更适宜于读者搜索、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4]。它通过这些活动和服务向读者推荐和传递各类知识文献资源,能够聚拢一定数量的读者群体,形成相应的小世界网络,借助各种社交媒体、知识社区、图书馆联盟、图书馆服务等在这些小世界网络中广泛传播图书馆的知识、文献、信息和产品等多方面的共性知识。它也能够降低或削减单一图书馆的知识扩散成本。

2.4 以大智移云物科技为媒介

如今大智移云物科技得到了广泛运用,图书馆能够充分利用多种渠道来实现知识传播的目的。在PC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其他科技的推动下,移动互联网应运而生,它将移动通信和互联网密切结合在一起。它兼具互联网互动、分享、开放和移动随身、随地、随时等多种优势。它以宽带IP为核心技术,能够同时为用户提供多媒体、图像、视频、音频、数据、传真等多种服务。人们可以借助移动互联网打造智慧化、数字化、移动化的图书馆,随时为读者提供更高水平的图书馆服务[5]。再比如,全媒体涵盖了电视、广播、报纸、杂志、互联网、新媒体等,它以网络化、数字化、全天候、全空间等多种优势,它可以结合用户的不同需求及时调整传播渠道、方式和宣传手段等,为大众提供精准化、个性化的阅读、浏览、观看服务。它使读者和观众接收信息的同时参与信息的传播和编发活动。它可以借助流媒体技术、互联网科技来综合丰富信息容量、优化信息载体与传播技术,进而持续提升传播效果和服务质量。

3 基于小世界网络图书馆知识扩散模式实施的必要条件

首先,图书馆为更好促进知识、文献、信息、资料在小世界网络的扩散、传播、研究和运用等,要积极创新内容加工组织能力,优化加工组织方式,增强馆员队伍的内容整理加工能力。内容加工整理涵盖内容加工组织集成化和格式加工兼容化。首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优化格式加工,各种类型的小世界网络能够通过网络和到馆等多种方式查找、下载和使用各种文献资料。要转换成能够兼容多种读者客户端的视频、文字、音频、图片等资料格式,适用于电视屏幕、手提电脑、智能手机、台式电脑等多种阅读载体,为小世界网络积极互动预留一定的网络空间和实体空间。

其次,优化内容加工。其一是对馆藏纸质特色文献资源进行必要的数字化处理。其二是对数字内容进行提纯、聚类、组织以及再加工,以更多信息技术构建不同类型的专题数据库,便于向读者及时推送针对性的文献资源和科学知识。比如面向普通读者的文艺类、法律常识类、投资理财类、健康养生类等分类化的专题讲座类、知识普及类内容加工,以简约化、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更多的科学内容和专业知识,促进馆藏资源的利用与活化。再如,针对专家学者科研、企业生产经营、政府部门等多种特性需求,增进内容产品的个性化加工、编辑、聚类、点对点发送等。按照他们的不同知识需求,为他们提供一次、二次、三次文献和所需专题类的更多文献信息和知识产品[6]。

最后,针对特定项目或课题开展情报分析、市场调研等活动,强化文献资源跟踪以及信息搜集,提供科技查新等多种参考咨询服务。图书馆要打造专业化的馆员队伍,增强他们的信息加工组织,深挖小世界网络的信息需求、阅读资源需求,为他们提供专业化、深层次、关联性强的知识服务。通过细化知识加工组织的业务流程,有效衔接前、后台的知识服务,使图书馆资源实现“藏用一体,藏以致用”的功效。

4 图书馆基于小世界网络构建知识扩散模式的策略

4.1 发挥小世界网络的能动性

进入新世纪以来,Web 2.0的理念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互联网领域中,UGM(用户创造营销机会)和UGC(用户创造内容)已经成为图书馆公开征集资源的两种主要方式。在这种情况下,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纷纷采取该模式鼓励更多读者参与信息资源的编写和修缮过程。百度百科是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案例,它吸引了相当多的用户来分享丰富多彩的知识。国外的谷歌、维基百科、Skype等互联网公司尝试打造自己的“用户贡献系统”等,借助广大读者的积极参与,汇聚更多的信息资源,以节省其他读者的搜索成本和时间,内容与读者的阅读需求相吻合,易于被读者认可和查阅[7]。

中国知网的用户也可以注册其麾下的大成编客版块,可以在“学科专题”下面进行各类编创活动,发布自己喜欢或创作的各类作品,当然它也为读者提供了内容丰富、数量众多的视频观看服务。它有利于汇集相关专业或学科的读者和观众,成为它的小世界网络,进而促进该领域的知识传播。从大成编客的视频板块来看,它改变了过去由知网公司制作和上传视频、图示资源的操作流程,知网的各位用户能够充分利用日益完善的信息技术手段,在这个视频制作和发布平台上进行内容传播与知识生产。用户在这些信息技术环境中,参与网络生活过程中生成的各种视频、图文等,通过必要的筛选后都能够被有效利用,进而充实和丰富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4.2 以大数据技术建设专题数据库

采取大数据技术建设面向小世界网络的专题数据库。大数据技术不必实施抽样分析方法,即可以分布式技术处理丰富多彩的信息。图书馆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研读各类读者的阅读喜好以及搜索记录,在此基础上建立专题数据库。引进本馆尚未收藏然而用户强烈需求的核心期刊数据库、外文数据库。此外,图书馆要打造自身的专题数据库,这些数据库更适宜相关领域小世界网络的科研、查询工作,为读者提供超出他们预期的阅读服务以及特色资源。

4.3 提供虚拟文献资源服务

大智移云物科技的广泛运用,能够助力文献资源服务水平的提升,延伸文献资源服务机制,有利于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文献资源服务。数字化时代下,很多图书馆能够获取网络数据库、电子期刊、书目库、特色数字资源库、新媒体资源、专业知识网站、在线知识社区等多个方面的资源,尤其是拥有了与纸质资源相对应的虚拟资源。它们可以被存放在网络服务器、本地镜像站,当然图书馆也可以为读者提供相应的许可入口,在线访问异地的文献资源。资源提供者包括知识生产商、供应商、图书馆实体、数据库提供商、视频、音频、图片、信息、文献等知识服务机构。资源采集要更重视采购文献使用权,而不再聚焦于实体资源的占有以及购买。构建虚拟信息服务机制,在网络环境下应该积极创新和重组阅读服务机制和信息资源,吸引相关方构建动态化、合作化的学术信息交流机制,使图书馆充分发挥自身的知识扩散、服务社会功能。

5 结语

图书馆读者群体组成的小世界网络具有聚集度高、平均路径较短等多种特征。图书馆要充分利用各种先进技术,借助大智移云物科技等不断增强知识生产、加工和组织能力,积极打造泛在化的数字化、智慧化、细化图书馆。通过增进知识整合、专题聚类和知识结构的重塑等,在更多种类的读者群体中促进知识扩散、共享、知识交流以及文献资源的传播,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读者综合素质的稳步提升,真正实现小世界网络积极参与知识整合、开放获取的目的。

猜你喜欢
文献图书馆世界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我爱你和世界一样大
彩世界
奇妙有趣的数世界
世界上所有的幸福都是自找的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