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022-03-16 02:48:23
今天 2022年8期
关键词:创造力美术创作

袁 丽

(陇南市徽县幼儿园 甘肃 徽县 742300)

在当今社会,各种发明创造和日新月异的科技成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变化,我们随之感受到社会创造力的整体提升。在教育领域,教育改革也多次提到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不仅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与个人的成长、自我完善息息相关。所以,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创造力是十分重要的。幼儿时期是人创造力发展的启蒙和关键时期,有相关的研究表明,5岁左右的孩子处在发散性思维发展的快速阶段。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把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与各领域的活动相结合,整体性、系统性的把握这一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助力幼儿的思维发展,促进幼儿综合能力提升。本文旨在讨论,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创造力顾名思义是一种创造的能力。其核心是一种思维能力,即创造性思维能力。它是指产生新思想的思维活动,它突破常规和传统,不拘于既有的结构,以新颖、独特的方式解决新的问题。而美术活动正好可以提供给幼儿一种发挥想象,突破常规,动手操作的活动形式。在教育部2012年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我们了解到幼儿美术教育的目标:喜欢进行美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并具有初步的艺术表现和创造能力。幼儿利用美术材料来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以幼儿的美术活动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创作活动,也是一种思维活动。它需要调动幼儿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生活经验相关的记忆力,并在幼儿表达的愿望、情感的调动下,整合在一起发展出创造性的思维过程,然后用美术材料将其表现出来。所以,创造性力的培养完全可以和美术活动相结合。

但是根据对现状的了解,许多教师和家长对美术活动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美术教育是一种技能的教育,就是要教孩子画的好看,画的像。这种看法忽略了一个事实,即孩子才是美术活动的主体,孩子才是创作的主人,一个作品好不好是由孩子自己说了算的。如果我们不考虑孩子的主体性,不激发他们主动创作的内生动力,不引导他们进行相关的想象联想,只是让他们机械的照着画,那么创造力的培养就无从谈起了。所以,在幼儿的美术活动中,教师的组织和引导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培养孩子的创造力,笔者尝试着使用了以下几点方法。

1.优化教学目标,突出创造力培养特点。

美术活动中教学目标的叙写应着眼于幼儿发展,并不是突出幼儿创造力培养的主题。在叙写目标时不仅考虑幼儿美术能力的发展,还要考虑幼儿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在幼儿美术活动教学目标叙写时,要在幼儿已有美术发展水平的基础上考虑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可能提升的新的发展水平。而在实际的目标叙写过程中,我们对幼儿发展目标的表述较模糊,不能就具体的活动清晰而明确地表述幼儿应获得的某方面、某层次的认知及能力的发展。教师在叙写教学目标时要有具体的、可检测的术语进行表述,以突显教学目标的清晰,更注重幼儿通过美术活动实践之后的创造力发展。例如:大班装饰画活动“原始人的脸”中活动目标之一是“学习用左右颜色和形状对称的方法来装饰脸部”。这一教学目标的叙写相比于“丰富幼儿绘画表现方法”能更明确地对教学起到指导意义。

美术活动教学目标要切实反映幼儿的自身发展。同时要符合《纲要》精神,符合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和情感需要。教师叙写的美术活动教学目标不仅要涉及到幼儿对美术知识、概念的学习,比如幼儿对线条、色彩的认识,也要考虑情感态度的培养,关注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还要关注幼儿折叠、色彩搭配等能力的发展。目标的叙写要着眼于幼儿发展,幼儿中心的活动目标首先应该是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从幼儿角度进行教学目标的叙写,我们可以用学习、搓出、撕剪等术语表述幼儿的学。其次,教学目标的叙写要关注幼儿的兴趣、需要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艺术领域的核心价值更倾向于幼儿对美的感受与表达。因此,教师叙写教学目标时应结合幼儿身心发展水平及美术能力的发展,培养幼儿美术活动兴趣,为幼儿的长远发展做好准备。

2.创设故事情境,采用游戏化的活动方式。

在美术活动中如果教师只提供范画,让幼儿照着画,这样的活动会缺少趣味性,很难引起幼儿的创作热情。而且幼儿在绘画启蒙阶段缺少一些绘画技巧,也因为手部小肌肉发展不完善,所以对范画的模仿不一定成功,可能直线画的歪歪扭扭,圆形画的很不规则。这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打击,会让幼儿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开始讨厌画画。所以为了引起兴趣,激发绘画的热情,我们完全可以为绘画活动创设一个故事情境。比如一节让幼儿学画螺旋线的美术活动,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故事:帮助毛绒小熊画卷毛。毛绒小熊玩具幼儿都很熟悉,所以当老师用这样的故事引导,会调动幼儿脑海中毛绒小熊的记忆,让他们联想到卷毛的样子,这样教师再做示范,做鼓励,幼儿就能积极的投入到绘画活动中。

另外,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园各领域的活动都可以也最好在游戏化的形式中展开。所以美术活动同样可以采用游戏化的形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情绪下投入其中。比如一次关于蝴蝶的手工制作活动,教师首先出示了事先完成的舞蝶手工和幼儿玩了一次“蝴蝶飞飞”的游戏。幼儿自然而然地在游戏中认识手工蝴蝶的特性,更想自己拥有一只可以玩的蝴蝶。玩耍观察后老师再教幼儿如何制作,他们就会学的特别投入。其实,很多的美术活动都可以像玩游戏一样,用树叶拓印、用泥土制作陶罐,对幼儿来说都是很好玩的游戏。在这样游戏化的轻松氛围中,幼儿的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就更容易创作出有趣的作品。

3.引导幼儿多观察,积累一定的经验。

学习是在旧有经验的基础上补充和完善新的经验,对于美术活动来说也是如此。幼儿的生活经验,就是幼儿进行艺术创作的来源。一个没有见过香蕉的孩子,是无法把一个两头尖尖弯曲的形状和香蕉联系在一起的。一个没见过松树的孩子,画出的树一定不会有松树形的树。所以,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是他们进行创作的源泉。我们在幼儿园的一日常规教育中,应该引导幼儿多观察,多认识周围的事物,为美术活动以及其他的各种活动积累素材。

我们还可以带幼儿亲近自然,幼儿本能的对自然界的植物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这些也是他们画面中经常出现的事物。让幼儿认识树的形状、花的样子、小狗的动作、小鸟的姿态。让这些事物在他们的脑海中形成画面,这样在进行美术活动时才知道他们想要表现出的东西是什么样子。这也是他们进行想象的依据,因为我们不可能凭空想象,依据现实中的事物改造、重组,就是幼儿发挥创造力的过程。

4.利用多种美术材料,丰富活动的形式。

传统的美术活动常用的材料有油画棒、马克笔、纸黏土等等。若我们经常重复使用很少的材料,一方面会让幼儿失去兴趣,另一方面也限制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实现创造力需要丰富的材料。例如将马克笔和纸盘材料结合在一起,让幼儿在纸盘上作画。例如,一次和食物相关的美术活动中,先创设情境,引导幼儿想象要准备的食物,然后在纸盘上画出来;在一次太空主题的活动中,幼儿可以将纸盘设计成去太空遨游的飞碟。这样的美术活动既新颖又带有强烈的主观性,给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力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当然,购买大量美术材料是不小的花费,好在生活中有很多废旧物品,自然也中有许多废角废料,都可以作为美术材料。这些材料既环保又富有创意,可谓一举两得。比如常见的树叶画,就是幼儿发挥创造力的很好方式。树叶画需要幼儿充分发挥联想的能力,把一片小树叶,想象成一个物体或者一个物体的一部分,很好的锻炼了思维。在农村地区,更是有许多的农业废料可供幼儿创作,比如玉米剥完后的玉米核,就是一个很好的材料。它可以像积木一样用来搭建,也可以作为拓印画的材料,甚至直接作为画布让幼儿在上面作画。这些材料的选用本身就是具有创造性的,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充满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5.改变评价方式,避免统一标准。

当我们放弃了“让幼儿画的像”的目标后,评价的标准也就不能以“像”或“不像”来判断了。幼儿的画是要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那么对作品的评价也就应该围绕着这一点来进行。老师在评价一幅画时,若站在自己的角度,以自己的好恶来评判一幅画也就不合适了。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一点,创作是为了自己,是取悦自己,表达自己,让自己高兴,而不是让老师喜欢。所以在评价时,我们应该摈弃一些简单粗暴的评价语言,如“好”,“不好看”,“乱糟糟”等。一种好的方式是让幼儿讲述对自己的画。因为幼儿在创作的时候,想法很多,天马行空,画出的东西与我们所认识的现实相去甚远,或者由于缺乏技巧和经验,可能最终能表现在作品中的内容是不完整的,所以让幼儿讲述自己的画就很有必要,告诉我们他想画出的是什么。在讲述的过程中,幼儿再现他创作时的思维活动,这也是美术活动中与创造力发展最相关的部分,这时候给予他们肯定,就是激励他们在下一次的创作中继续发挥想象,大胆的想、大胆的画,创造能力不断发展。

当然,美术活动不能完全抛弃技巧的学习,颜色的运用,构图的美感,这些都需要我们成人正确的引导。所以在评价中,我们除了鼓励之外,还可以给幼儿提供实际改进的建议,让他们知道下次怎么做会更美,更有趣。只是这些建议应该是中肯的,不带偏见的,而且易于操作的。

总之,利用美术活动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教育契机是处处可见的,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善于运用。只有做好了以上几点,开展的美术活动才会是有益于幼儿身心发展的,对幼儿创造力的培养也才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只要我们乐于尝试,孩子们会投入到创作过程中,成为爱艺术、爱创作、有个性的小小艺术家,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创造力美术创作
创造力从哪里来? “捣蛋专家”告诉你
少先队活动(2022年4期)2022-06-06 07:20:24
以生成性培养创造力
创意美术
激发你的创造力
创意美术
激发你的创造力
创意美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创作随笔
文艺论坛(2016年23期)2016-02-28 09:24:07
创作心得
小说月刊(2014年1期)2014-04-23 09: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