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实施策略探究

2022-03-16 02:48:23陈永兴
今天 2022年8期
关键词:情境情感语文

陈永兴

(庆城县桐川镇桐川小学 甘肃 庆城 745100)

在素质教育教学中,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至关重要。小学生由于年纪尚小,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的黄金阶段,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期间当中进行情感的教育能够良好的使学生们得到更好的发展。然而,目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仍有许多问题,这就需要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1.新课标对情感教育的要求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感受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估能力,使学生在情感的影响下获得思维的启发。为此,必须通过情感的教育来开拓学生的心灵。当前,在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进程中,新的课程内容也随之改变,情感与心态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在新的课程上,将注意提高学生的全方位素养、注重道德修养、注重创新和动手能力的训练、充分发挥人文与科技的精神作用、培养爱国思想与集体主义意识、对社会主义有着高度热爱,以进一步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人文传统,提高自我民主法制能力,遵守祖国法制和社会公德,最后建立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同时,新版的课程标准还规范了学校教师要树立社会责任、为民服务、学会必备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良好的体魄与心理素质、形成健康的审美意识、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

新课标指出,小学语文教学目标是培育学生对国家的爱国情怀,使他们能够正确地使用母语,并使他们能够不断地充实自己的语文积累经验,并通过合理地训练学生语感和发展思维,形成符合学生实际发展要求的识字能力、书写能力和读写能力等,并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强调情感教育,注重于对学生德育品质和审美趣味的培养,以促进小学生形成更完善的个性和人格,使其德智美全面发展。因此,在小学时期,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良好的培养学生的语言和写作水平,以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从而达到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构建美好未来[1]。

2.将情感教育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2.1 能够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其审美素养

在语文教科书中,有许多情感教育方面的内容,而在教学中,笔者常常采用抒情的手法,比如借景抒情、借物抒情等。学生们通过对所学的知识和情感教育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抒发自己的情感,从而使他们在感情上得到更好的提升。

2.2 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健全人格的塑造

中国的传统文明是一种古老而又博大精深的文化,它蕴含着很多古人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对培养学生的人格有很好的作用。学生也是通过语文教科书认识中国传统的。在小学的一些课程里,一些是以弘扬和传承中国文化的精神为主,如果老师正确地指导,使他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从而使自己的人格与心灵得到升华。

2.3 能够帮助学生增强其学习热情

以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时,老师们的授课都是非常的单一,而且大部分时间都是由老师主导来完成,就算教学效果能达到预期,也会让学生失去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中,如果老师能正确的使用情感教育,那么,就能够良好的调动学生的主观意识,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情感教育可以增强与教师与学生们之间的情感沟通,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有效地促进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2]。

3.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实施存在的误区

3.1 情感教育开展的时候通过灌输的方式进行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也逐渐意识到在教学当中运用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然而许多老师在选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对学生自身的学习感受,而较为注重对知识的传授,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的无法得到提高。在进行情感教育时,教师常常会依据某些特殊的情感主题,对其进行相应的教学,过分强调讲解的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从而使其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另外,由于情感教育是一种注重体验的教学活动,如果师生之间缺乏互动,那么其它效果就难以得到切实的改善。

3.2 情感教育和学生现实生活存在明显的脱节

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进行情感教育的期间当中,有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重视,致使其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发生了较大的偏差,从而使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实际效果产生了负面的作用。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许多老师只把情感教育看作教学的一部分,在选取材料的过程中,常常把情感教育限制在教科书上,使其教学的内容变得单调、枯燥,难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在此背景下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难以将老师所传授的情感与现实的联系起来,而与之相应的教学内容又难以应用于现实,难以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在实践中获得有效的应用。

3.3 情感教育和语文知识存在明显的脱节

在进行情感教育的期间当中,许多老师未能做到对知识的解释与情感教育的平衡,过分注重对情感的灌输,而忽视了对学生的真实的学习需求。这就造成了对教师情感教育时机的掌握不到位,情感与语文教学有很大的错位,老师在指导学生情感方面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

4.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原则

4.1 赞扬为主原则

学生的成长常常伴随着表扬,因此,老师要多鼓励和表扬学生,以提高学生的自信。但是,“以表扬为主”的原则并不是随意地运用,而是要把握好“量”,要做到“有针对性”地表扬,并且要以“真心”的方式表扬,不要以“功利心”来夸奖[3]。

4.2 情感交融原则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师生关系的互动程度与学生对老师所讲的课的喜好有密切的关系。在语文课堂中,老师要注重情感的交融,以自己的情感去指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感气氛,并在课堂上建立起一种良性的师生互动。

4.3 情境体验原则

情感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带有情境色彩的,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常常是通过特定的情境来实现的。因此,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情境的创造尤为重要,老师要使学生们能够更深刻地体会到情景的真切,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与心灵产生共鸣,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

4.4 以人为本原则

小学语文教师应清楚地意识到,学生才是真正的学习和情感的主体。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要发挥启发者和激励者作用。在进行语文情感教育时,要做到以人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们的主体地位,以此来加强情感教育的效果。

4.5 情感发展从低到高原则

人的情感发展其实都有一个由低到高、由初级到高级的发展的历程。因而,小学语文情感教育也必然要顺应这种特征。在实践中,应从基础的情感教育开始,逐步向高级的情感教育转变。特别是,最基础的情感是:喜、怒、哀、乐。而最普遍的高级情感是社会情感,这当中还包括如自尊感及满足感等方面上的情感。

5.小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一些相关策略

5.1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小学语文老师想要良好的做好学生的情感教育,就一定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小学语文教师应要注重与同学的交往与沟通,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师生的情感与语文教学的培养。老师在课堂中要注重自己的心理状态,不要让自己的不良情感影响到学生,而老师要用正面的教育心态来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另外,老师还应当在教学中给予学生适当的鼓励,使其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4]。

5.2 创设情境,将情感态度更好地体现出来

在进行小学语文情感教育的时,语文老师能够合理地运用情境创设的方式,使其表达情感的效果更加明显,这样可以使学生在情境当中感受到真实的情感,以此来使学生对情感的感受更加深刻。在对文本进行深度剖析时,应把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起来,依据学生的生活经历,选取合适的情境材料,既要正确地使用信息科技,又要注重与同学的沟通与互动。例如,在《一株紫丁香》中,老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呈现紫丁香花,让同学们在课堂上观看,这样的话,就能获得更多的感受和。比如《小蝌蚪找妈妈》,老师应要良好的播放一些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们自己去看,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对文本有更多的了解,还可以增强他们的想象力和表达力。此外,老师还可以合理地使用图片和音频等,使他们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情感。

5.3 利用合作探究来进行情感教育

合作探索可以有效地改善语文教学的效果。在开展小学语文情感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相关特点,结合成长规律,设计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式探究教学法,使其能够在一个较好的学习环境中得到较好的学习效果。老师们在分组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同学们的具体状况,并按他们的学习成绩,把他们分成三至五个小团体,并以基本的语文知识为依据,引导他们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以此来助力学生从中得到良好的情感体验。

5.4 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老师应要做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教育,就一定要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开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实践”的作用,通过“实践”来充实和学生们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情感教育”的含义更加深刻。在良好的开展教学实践的时,要注意与语文的知识和生活的关系,使他们在实践操作中有一个清晰的目的。

总结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开展情感教育,是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是培育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关键所在。小学语文教师在实施情感教育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从他们的需求入手,对其进行积极的调整和改革,使其在情感的培养中得到充分的发展与提高[5]。

猜你喜欢
情境情感语文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北极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