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的高职文学类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创新研究

2022-03-16 02:48:23
今天 2022年8期
关键词:文学类技能人才

李 宁

(牡丹江大学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文学类课程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主要课程之一,是高校学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精髓、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增强文化自信的主要来源和学习载体,特别是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更应注重其文化底蕴和文化内涵的培养,使其更好的全面发展,适应日后多岗位的工作实践和成长锻炼。鉴于此,本文以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对高职文学类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创新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找到课程改革创新的根本路径,更好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1.复合型人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高校十分重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社会层面也亟需大量的复合型人才,但有的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企业的用人用工岗位,还存在有岗无人或有人无岗等现象。有的高职院校缺少办学特色,依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培养人才明显不足,特别是以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在提高高职文学类课程教学实效上做得不够理想,导致毕业生参加工作、走上工作岗位后,出现知识储备不足、文化素养不高、适应岗位能力偏弱等问题,高职院校针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特别是加强文学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创新上还存在诸多短板和弱项:

1.1 教学内容更新较慢,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

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不同于一般高校学生的培养,所教学的文学类课程尚未做到与时俱进,使用的教材以古代、近代、现代的文学作品为主,缺少展现新时代风尚的新作品,一些课程内容是十几年前甚至二十几年前的内容,教育内容更新较慢,学生在课程上收获新时代的信息量过少,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升。一些学校在教学计划上协调不足,师生之间缺少互动和沟通,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不能第一时间在课堂上得到有效解决,影响了学生对文学类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志向,也影响了高职高效文学类课程的整体教育教学效果。

1.2 教学方法比较陈旧,跟不上课程改革节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采用课堂讲授法,以知识灌输为主,学生被动听讲,教师仍然热衷于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强调知识的浇灌式传授,不善于创新课程模式,所讲授的知识特别是文学类知识相对陈旧,不适合高职高校学生特别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难以满足人才的培养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在课堂上缺少师生互动,上传作业和课件视频有时也是流于形式,缺少课程教学创新的意识和载体平台,缺少师生互动和教学内容的深入探究,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方式比较少,学生对文学类课程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不强,兴趣不高,对文学作品的赏析流于形式,无法身临其境地感受文学作品的真正魅力,导致学习质量偏低,教学效果还不够理想。

1.3 社会实践明显不足,跟不上岗位需求变化。

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还局限上课堂和校园,特别是对文学类课程的学习更缺少与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企业等用人用工单位的无缝衔接,需要教育部门、高职高校、用人单位、相关企业等多方合作、携手推进,不断提高学生特别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实效。针对不同岗位的要求,应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和社会实践,学生在社会层面的实践时间相对较少,上岗后对一些业务知识的更新和学习存在边干边学、不用不学、书到用时方恨少等现象,缺少未雨绸缪的知识储备和经常性的知识充电,直接导致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日后的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2.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

以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进行高职文学类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创新,要落实好党和国家关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积极对接课改教学标准,优化培养方案,创新培养模式,不断提高高职文学类课程教育教学水平。

2.1 坚持目标明确、全面育人原则。

面向岗位、促进就业、推动发展,明确以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进行高职文学类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创新,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高职院校学科体系和课程特点,耕好“责任田”、打好“主动仗”,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进的路,科学设立培养目标,突出文学类课程教学,切实把教师、教材、教法有机统一,加快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鼓励学生特别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养成严谨的学习习惯,不断进步和提升自己。

2.2 坚持一专多能、促进发展原则。

牢牢抓住人现提高人才特别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能力培养这个核心和关键,打开学生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善于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不断丰富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夯实人才培养的载体平台,提高办学特色,更好地把中华传统文学与现代文学有效衔接,突出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突出文学素养与专业技能融合培养,强化学生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优化,培养更多一专多能、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强,具有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人才保障。

2.3 坚持规范教学、改革创新原则。

遵循国家关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定位,落实好国家课程改革各项要求和有关部署,在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内容更新、社会实践、人才培养、教学评价等方面集中发力,科学设置文学类课程,专业化、系统化推进文学类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创新,切实解决“学”与“用”脱节的困境和难题,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操作性和实效性,使其更加适应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未来全方位发展的现实需要。

3.文学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路径

以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进行高职文学类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创新,要突出改革的主要环节和方法路径,优化各项课程改革措施,不断增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效,要注重在四个方面探索文学类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路径:

3.1 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规范设置文学课程。

坚持把立德树为人作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结合高校的办学方向,突出传统与现代、学习与应用、专业与发展相结合,科学合理设置文学类课程,强化学校教学、教材、教师、教法相统一,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特别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获得知识、优化结构、提升素养、全面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特别是要注重围绕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等方面设置课程,适时增加相应课时和课堂内容,提高文学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华传统文学的良好基础上,逐步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让增长本领、提高能力、提升素养成为高职高校学生青春建功的力量源泉。

3.2 注重学生需求、丰富内涵,不断拓展文化视野。

坚持把文学类教材作为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获取文学知识的主要载体,理清教材的知识脉络,特别是要优中选优,选取符合时代要求、贴近学生生活、适应未来需要的教学内容,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文学类教学评价体系,真正做到学生需要什么文学知识,文学类教材教什么,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情怀,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运用中华传统文学知识,拓展自己文化视野,不断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更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努力让高职高校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者,让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不断提升师德素养和文学素养,更好担当起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3 注重夯实基础、因材施教,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以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进行高职文学类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创新,教师是改革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作为文学类课程教师不仅要履行好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更要努力提高自身文学素养,不断丰富文学知识储备,坚决杜绝授课教师“吃老本”现象,教师应以渊博的文学知识、扎实的文学功底,引导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在文学的海洋遨游,体味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永恒魅力。引导教师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珍惜韶华、脚踏实地,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同高校学生特别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在平日里多交流、多交心、多听取学生们对文学类教育教学的意见建议,保证高校师生更好学习文学、运用文学知识,善交朋友、广交朋友、深交朋友,早日成长成才、建设家乡、服务社会。

3.4 注重学用结合、学以致用,切实增强岗位实践。

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办学方向,抓住机遇,紧扣时代,把人才培养作为加快发展的第一资源,把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作为强大动力,加紧培养紧缺人才特别是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应注重实践性教学,特别是文学类课程的实践运用,要与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建立长期社会实践基地,提供相应实习岗位,开展日常工作岗位的实践锻炼,创新岗位实习方式,有效促进学生把课本知识更好运用到实际工作当中,强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实习实训,为高职院校毕业生未来走向社会就业打牢坚实基础。应积极引导有志于研究文学类知识的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学习之余开展文学研究,充分挖掘本专业的基础学科内容,不断提高学习实效性,丰富内涵、提升本领,更好服务社会、服务发展,鼓励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自觉把个人理想追求和能力本领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当中,自觉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用自己的专长为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综上所述,以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为目标,进行高职文学类课程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创新,必须牢固树立新时代课程改革的思维,科学设置、精心组织、统筹推进,确保实现更好教学效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更多高质量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文学类技能人才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试范围与要求
高级技能
人才云
英语文摘(2022年4期)2022-06-05 07:45:02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戏剧)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0
留住人才要走心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9
“人才争夺战”
商周刊(2018年10期)2018-06-06 03:04:08
秣马厉兵强技能
中国公路(2017年19期)2018-01-23 03:06:33
文学类
西部大开发(2017年8期)2017-06-26 03:16:14
拼技能,享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