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丹
(牡丹江大学经贸与管理学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高职教育作为当前专业化教育的高等阶段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为社会和国家输送大量的专业应用型学生人才。在高职阶段的教育中,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确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教育培养目标,要保证专业课程培养目标的准确性和确定性,通过合理的、高效的、职业的教学内容设计与优化,增强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加强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加大投入对教师系统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学能力,利用专业的教师资源带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为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在当下生活发展的过程中,高职阶段的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教育部门要求高职院校的相关教育者要真正以适应生产和建设发展作为基础,真正培养高等技术的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明确教育过程中的根本教学任务,了解现有教育模式下的学生培养情况,并不断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索,加大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应用教学内容的补充,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就业率[1]。然而实际上高职文学类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对于当下的文学类教育而言,专业教师针对性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非常重要。教学方法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影响教师的教学质量。但是目前部分高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更加重视基础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文学类理论的研究而忽视语言知识的应用探索。部分教师仍然受到落伍教育观念的影响,单方面认为大量的基础理论会为学生后续的就业带来很大的帮助而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应该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学理论基础知识,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受到潜意识的影响,过分重视学生基础文学知识的教学,忽视了学生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和综合技能的整体发展和全面进步。
现阶段实际的文学类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教师应该从现有的内容结构进行分析,革新文学类专业课程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是专业课程教师在内容结构设计方面更加重视基础知识方面的传授,而忽视了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未来发展而言,综合素质和价值观念的培养非常重要。但是部分教师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在教学方法方面则更加重视课堂的教学而忽视了实践的教育,更加重视理论的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操作。在落实文学类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明确具体的教学主体,导致在选择教学对象和教学主体的时候,更加重视教师主观方面的教育,忽视了学生客观方面的发展[2]。
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近些年提出的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概念,在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论、逻辑思辨能力、核心价值观念及实践应用实力进行培养。从不同的角度对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进行分析,真正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教育中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是指高校对学生进行培养时能够让学生同时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既是当前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和必然趋势。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当前社会就业形势的发展角度出发,引导教育学生不断实现个体的素质发展,满足自我的专业技能需求。
在新时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开展人才培养教学时,要重视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应该了解当前社会对一线工作者的实际技能需要,对学校学生进行教育教学时,培养学生既具备一定的时间操作能力,又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能力,要从人文素养发展的角度出发,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行培养。除了对专业课的内容进行教育之外,相关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能力进行培养,如要让学生熟练的运用各种外语和计算机工具等。这些也是当代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些职业技能,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了解当前社会对于学生的实际需求,真正培养一专多能的综合型人才和实用型人才[3]。在对学生进行培养时,要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合理的对培养的内容进行设计,要保证学生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真正实现综合性的发展和全面的进步。
在对学生人才进行培养时,相关教育者应该了解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和核心,了解当前社会相关教育部门对高职院校教育提出的要求。在对人才进行培养时,要从整体出发对现有的培养内容进行改革和优化。了解当前社会的发展情况,分析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要贯穿一条主线,加大培养力度,构建完善的培养体系,形成完整的教育模块。高职院校在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采取产学合作教育的培养模式,让学生既能够得到实践的机会,又能够在学校里学到更多的理论知识,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内容结合在一起,不断转换传统的培养模式,全面实现学生的进步与发展。除了对我们国内的一些教育模式进行创新之外,相关教育者还应该立足于国际市场,分析国外相关高职院校的发展情况,积极引进国外高职院校的优秀管理经验和管理模式分析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内容,借鉴优秀的成分。从国际学校的发展情况来看,英国高职院校的BTEC模式应用效果相对理想。相关教育者应该结合当地的社会发展情况和我国社会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点,并对现有的教育模式进行创新,要将现代化的积极的教育模式和内容融合在一起,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同时还要加入一些现代化的元素。要从学生的需求出发,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根据学生的需求设计建设新的教育模式。
在高职阶段的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基础的专业技能,为学生后续的就业提供一定的保障,也为学生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4]。应该突出专业核心技能的相关内容,要让学生了解主修专业的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基础技能的同时也能够熟练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学习。不断加强和拓展相关的技术和技能,将主修专业和辅修专业融合,实现学生的全面进步。不断对现有的技能培训模式进行创新,强化学生对于专业技能的延伸能力和创新能力,要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构建完整的专业技能模块。分析当前专业技能的基本情况,完善专业技能的知识框架结构。除了让学生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外,教师还要重视对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优秀的外语能力是学生就业的加分项。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计算机专业技能的培养,学会运用计算机和操作相关的软件,提升竞争实力。教师应引导教育学生具备一定的人文社科知识,同时懂得一定的礼仪规范,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试能力,全面提高整体的教育效果,培养学生的协调力和适应力,应该以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基础,加强操作实践力度。高职教师应该以职业为本位,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水平体系,充分体现文学类高职教育实用性特点,不断对现有培养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革,实现对文学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深度培养。
高职院校必须重视文学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形势的实际需求。教育工作者应该了解当前新环境的教育背景和教改要求,不断对现有的教育理念进行改革创新,要重构以实践环节为主体的完整教育课堂,加大文学类课堂教学和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之间的联系与融合。文学类教学应该注重教学模式与教学环节的设计,丰富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端正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定位,并重点将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作为高职教育未来发展的核心内容,全面推动高职学生的进步与竞争实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