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合作助力农村幼儿园父母教育意识提升

2022-03-16 02:48:23刘淑英
今天 2022年8期
关键词:家园陪伴幼儿园

刘淑英

(胶州市胶莱镇马店中心幼儿园 山东 胶州 266300)

引言

幼儿年龄越小,越需要父母更多的亲子陪伴,其教育责任不仅是教师的,也是来自父母的。因此,以家园合作助力农村幼儿园教育高质量发展,协调幼儿园教育资源,引导幼儿父母回归教育本位,提升家庭与幼儿园之间的教育合力效应,进而以幼儿园师资资源加强幼儿父母教育指导。基于此,联动教育,联系家园合作共育,发挥好幼儿园教育第一方阵作用,带动家庭教育第二方阵联动,提升农村幼儿园父母教育意识。共同学习和探讨影响幼儿成长的责任心培养,让幼儿家长懂得了做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法要得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做好带头表率作用非常重要,能够以后在家也要给孩子做好表率。

1.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的必要性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家长对学前教育也更加重视,为什么还会出现这样的“灵魂拷问”呢?其实原因有二:首先,很多幼儿园地处农村,留守儿童居多,部分家长教育观念较为陈旧,对幼儿园的课程开展存在诸多的不理解;其次,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对家园工作的开展存在一半习以为常、一半毫无头绪的情况。同时,有一个不常受到关注的群体叫“村幼教老师”,他们扎根最基层的幼儿园,为农村孩子提供学前教育,陪伴了千千万万留守儿童的童年。因此,从教育的本质上看,教育应当是一个动态性的合力,不能让教育问题和教育系列工作都交给学校。有时候教育上存在问题很多,如果一股脑地都交予村幼教老师,那么无论是于情于理都是说不通的[1]。或者说,由于存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很多幼儿的父母也并没有形成相当负责的教育意识,一旦自己的宝宝出现教育问题,就都将责任推给教师,这也是相当不负责任的。

人生下来,婴幼儿和童年期,不能自理的时期很长,需要精心陪伴。所以孩子特别需要精心照料、亲自养育、亲子陪伴。《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父母又该如何做到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特别是农村家庭教育问题,更加应当提高父母的教育与陪伴意识,确保农村地区的幼儿在成长与学习期间享受到与城市幼儿相等的待遇,这不仅需要教师们重视,更需要幼儿家长负起应有责任[2]。

例如,亲自养育是生命的需要,重要的意义在于: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后,给孩子带来最重要的益处是安全感,有利于亲子依恋情感的牢固建立。而亲子依恋来自于什么?来自于亲自养育和精心陪伴,这是教育的起点,也是爱的根基,更是非常关键的环节。把亲自养育,加强亲子陪伴作为家庭教育方法的第一条,我认为是非常好的,非常必要的,即便是农村地区家庭也是责无旁贷的。最后一点,农村幼儿园教育问题存在多样化现象,也要因地制宜进行有效指导,发挥教师引导、家庭支撑的有效模式,助力农村地区的幼儿享受到优质教育。

2.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的价值

教育氛围显性与隐形两种,前者是明显且以察觉的;后者则往往难以看到,需要长时间接触才能够了解。学校教育是一种社会性的共性,很长时间中孩子的父母都会将一切教育工作都甩给学校,即重视显性教育问题,而忽视了家庭对幼儿成长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即隐形教育问题。所以说作为家长,首先要做到关注学龄前幼儿早期各项能力培养,提高孩子自信心和自我价值认可度。家长要积极调整好心态,站在孩子角度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策略的引导孩子,了解孩子需求[3]。

因此,教育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虽然孩子家长面对的不是学习障碍儿童,但“调整心态,创设家庭支持环境”“引导学习策略的学习”等,对孩子的父母来说也是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教育孩子,不只是幼儿园、学校的事,家长也应多学习、多探索、多思考。尤其是农村家庭的幼儿,往往会出现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意识淡泊等问题,比如一个幼儿园教师,带的是3到5岁的混龄班孩子;硬件条件简陋,孩子们的课桌是锯掉腿的小学生课桌,椅子是从家里自带的凳子,操场高低不平,没有自来水,没有玩具[4]。而且一些农村里的家长和孩子没接触过学前教育,都不愿来,孩子们怕生,来了哭哭闹闹,上厕所都要闹着回家上。有的孩子在家里被爷爷奶奶娇惯,刚来时特别任性,会抢玩具、打人,爬到桌子上跑。有些长期与父母分离的幼儿,比如性格比较孤僻的孩子,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差不多适应幼儿园。所以说,好的教育是一个双向合力作用,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教育互为依存,无论是打造安全的环境,还是建立家园双方的信任关系,都是家园合作的目标。更为根本的是,家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即便是农村幼儿园教育,有了父母的关心与支持,有了更多的关爱与体贴,也能够最终实现幼儿健康成长,使一切让位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只有双方真正认识到合作是形式,合力是关键,育儿是目的时,家园合作关系才会更积极、更健康。

3.解决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问题之策略

3.1 转变家园共育理念,提高农村幼儿园教育质量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说过:“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生活宝库,是我们的活教材。”农村地区的幼儿生与大自然,成长与大自然之中,可以说他们守着一份最天然的自然资源宝库。因此,为了让幼儿在自然中充实生活、满足天性、增进经验、成就人格,可因地制宜用好身边的自然资源,通过家园共育实施系列寓教于乐的大自然采风教育活动,邀请幼儿的父母一起参与,形成学校组织、家庭参与的形式[5]。

例如,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把小农场搬进幼儿园,以农耕实践为切入点,将单纯的自然体验活动运用到日常生活中来,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亲自然、亲社会活动中获得全面发展。比如联合家长志愿者们,带着孩子们在菜园里开展了一场热火朝天的种植活动,联合家长志愿者们,带着孩子们在菜园里开展了一场热火朝天的种植活动。在系列大自然资源的活动中,志愿者家长拿着锄头锄草、松土,让孩子们有模有样地学习,虽然孩子们年幼,但也积极帮忙,搬石头,捡杂草,每个人都在为菜园的种植活动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家长志愿者们在地上挖出小坑,将一颗颗菜苗种进坑里,小心培土,孩子们在菜苗种下后,带着水壶、水桶来到菜园,细心的为每一颗菜苗浇水,期待着它们能茁壮成长。期间家长与孩子们一起合作种植,通过合作不仅提升了合作与组织能力,更在于家长、学校之间的协同,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劳动和种植的快乐,更让孩子们享受到来自父母的陪伴与关爱。既掌握了简单的种植技巧,促进了孩子们对自然知识的探究和观察兴趣,又让家长体验了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增强了家园合力,促进幼儿的发展。

3.2 制定与完善家园共育形式,提高农村幼儿园沟通有效性

事实上,农村家庭具体状况各不相同,一些是因为经济原因不愿让孩子们接受好的教育;一些是因为单纯不重视教育;剩下一些则是有心无力,因为要外出打工则干脆将教育工作全部交还给学校了[6]。例如,村子里各种情况的孩子都有,像我们班上有两个孩子,奶奶和爸爸听力有障碍,妈妈有智力残疾,一家人生活主要靠爷爷。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哥哥还好,妹妹到现在都不会说话,而且她之前习惯跟着爷爷去放羊,特别不愿来幼儿园。同时,我们班里还有几名幼儿,由于是留守儿童,长时间不与外人接触,也没有来自父母的关心与支持,所以显得孤独与自闭,刚来时,别的孩子坐着听故事,他们会尖叫着跑来跑去。对此,我想了各种办法,先随着他们性子,让他们逐渐适应班级环境,又安排他们和别的小朋友们坐一起。渐渐地就熟悉了环境,开始和其他孩子们交流玩耍了。现在上了一学期幼儿园,孩子基本适应了。还有一些小朋友没有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在相继接受环境的感染下,在习惯上的改变也比较快,比如上完厕所要洗手,能够很积极地第一个跑过来,说要打扫卫生,也能够马上把扫把拿过来,就是还不愿意说话。每次上厕所,我会单独叫着他们,拉着他们的手去。宝宝们虽然不会表达,但是心里懂得。通过上述教育描述,这样的孩子在教育中我们要多给他们一些关心,多爱护他们,慢慢跟他们接触,让他们打开心结,试着拥抱教育。

同时,好的教育也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假如孩子的父母没有好的行为习惯,在学校中也可以进行悉心指导,慢慢的地让他们去影响父母。再如,幼儿园每天的活动都不一样,很多活动都是提高农村幼儿园父母教育意识的良好契机,比如每天的晨间谈话活动,跟每个孩子交流一下,问问孩子们在家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让孩子们一个个上台讲。他们有的说是跟姐姐做游戏,有的说跟家里的小弟弟玩沙子,或者跟爷爷奶奶去地里了,这样可以锻炼孩子们口语表达的能力。同时,有条件的还可组织定期的谈话交流活动,邀请幼儿们的父母来学校一起聊聊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同时相互沟通加深育儿心得。最后,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中小学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1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幼儿园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1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亲子实践活动。这样一来,学校教育有关爱、有支持,同时还能够不间断地给予幼儿家庭教育指导,通过各种形式提高父母的教育主体责任意识与教育能力,才能够真正构建学校贴心与父母放心的农村地区幼儿教育。

3.3 建立多元家园合作模式,提高农村幼儿园针对性与指导性

幼儿教育阶段,不仅仅是一个知识学习阶段,也是一个生活习惯养成阶段,更是认识世界与感知外部环境的阶段。尤其是在认识未知的环境过程中,很多幼儿会因为天真无邪而遭到各种蒙骗,以至于被拐卖,或者是被一些坏蛋欺骗而导致家庭遭受损失。因此,提高农村幼儿园针对性与指导性,校园方面要考虑到幼儿成长的方方面面,尤其是让幼儿和父母能够应对突如其来的未知事件,从而引导农村幼儿园父母教育意识得到有效提升[7]。

例如,开展主题式家园合作,不仅要提升农村幼儿园父母教育意识,更要让这种意识体现在具体的教育上,形成真正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多元家园合作模式。比如幼儿园家园联手开展“家园合作保平安”防拐骗安全演练活动,让孩子们的父母化身为“骗子”。这些充当“骗子”的家长们,纷纷进入各班活动场所,以不同方式“引诱”和“拐骗”孩子们跟着自己走。有的“骗子”用食物、玩具诱导;有的用花言巧语假装成幼儿爸爸妈妈的朋友进行拐骗。一些防范意识薄弱的宝宝能抵挡住诱惑,部分被“骗子”成功带走;一些宝宝安全意识相对较强,在同伴的互相提醒下,坚定立场,拒绝诱惑,基本不离开班级。或者是开展幼儿园防溺水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有效防范和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可开展“谨防溺水、安全‘童’行”防溺水安全教育系列活动。让孩子们的父母成为救援能手,模拟幼儿溺水意外并进行安全演练。因此,安全教育需要幼儿园、家庭共同努力,家长学校要充分挖掘整合社会、学校、家庭资源,通过主题式家园合作的构建与实施,积极构建符合自身实际、具有学段特征的农村幼儿园学校课程体系,探索并完善以基础课程为主,专题课程、亲子课程与活动课程。给教师和家长们都敲响一记警钟,进一步推动农村幼儿园家园合作下的安全教育向纵深发展。

3.4 定期开办家园合作教育讲座,发挥家长辅助作用

好的规划是成功的开始。好的家园合作模式,不仅需要学校方面的有效组织,同样也需要幼儿的父母积极参与,发挥家长辅助作用以助力农村幼儿园父母教育意识提升。例如,通过开学前的新生家访和自愿报名后组建临时家委会,在开学初的一系列家园合作活动中对临时家委会成员进行考察了解,通过磨合运行去组建正式家委会[8]。同时,了解班级家长对于家园合作的内容与形式的思考,并通过召开家委会工作会议,明确班级未来的各项工作和活动计划。比如定期开办家园合作教育讲座,四大项目化合作,增强家园合作黏性,包括四大版块:智趣亲子乐园、家长公益讲堂、育儿经验分享、阅读陪伴成长等。实现幼儿园、家庭、社会教育的一致性,使家园共同体做到规范化、系统化。特别是针对于农村地区的幼儿教育资源,上述各类活动不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只需要来自父母的陪伴即可,更多地是通过引导幼儿父母长期且定期参与,不断形成教育主体责任意识,不再导致教育缺位问题。比如“育儿经验分享”主题活动,主要收集班级里家长的育儿经验和心得体会,并制作成美篇供大家学习;“智趣亲子乐园”活动,参加对象分为“全班所有家庭”和“自由家庭组合”两个群体,让家长参与亲子活动的策划、方案制定与组织。这样一来,通过家园共同体建设,促进孩子全面发展,通过有效整合家长资源,把家园共同体建设成一个平台,让拥有不同能力和资源的家长通过多元的平台服务幼儿。让农村地区的幼儿园教育自然不再紧张,而且通过系列活动让孩子的父母更懂自己的孩子,不断探索新的家园合作内容,只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家园合作才能切实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也通过各种家园合作活动实现教师、家长、幼儿的共同进步与成长。

综上所述,陪伴是心灵和身体的陪伴,父母有没有付出真心、有没有责任感是关键。因此,家园合作助力农村幼儿园父母教育意识提升,不断构建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家园合作幼儿教育项目,引导幼儿园父母全程参与,在家长间形成浓厚的家园合作氛围,激发家长的合作热情,形成1+1>2的强大合力。这有这样,才能够共同绘就“童”心圆,提高家长的教育主体意识,促进幼儿园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带动幼儿在活动中的热情,不断拉近家园感情。幼儿的父母们才能够增强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利于亲子依恋情感的牢固建立,让孩子们在家庭和幼儿园的优化合作下获得更为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家园陪伴幼儿园
将大自然带进室内的家园
英语文摘(2022年9期)2022-10-26 06:58:32
家园
陪伴
科教新报(2022年17期)2022-05-24 04:34:52
寻找失落的家园
少儿美术(2021年4期)2021-04-26 13:45:40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10 23:59:17
我爱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14期)2020-11-10 09:06:24
欢乐的幼儿园
幼儿园(2020年22期)2020-03-29 02:17:52
陪伴
杂文月刊(2019年16期)2019-09-25 06:56:36
幼儿园是我们的家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爱“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