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磊
(昆山市巴城中心小学校,江苏昆山 215300)
美术是小学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美育学科,它具有陶冶心灵、培养审美、提升修养、开发小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作用。为了实现以美育人的教学目标,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兴趣为先,通过在班级内搭建美术兴趣小组的形式,进一步推动小学生对美术课程的积极性和进取心。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作品鉴赏心得、绘画技巧、趣味知识等,在班级内营造出一种活跃热烈的艺术氛围,为美术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兴趣小组,是由教师牵头和组织、以兴趣为出发点的一种特定团体活动。一般是由教育工作者进行事先调查,掌握学生的兴趣喜好,并在此基础上设立和组织的多种兴趣小组,有着共同爱好和兴趣的学生们组成社会性团体,彼此之间交流、分享、探讨、学习、活动,是一种极佳的课余活动方式,具有自发性、组织性的特点。由于兴趣小组的起始是建立在学生自主、自愿、自发的基础上,所以在小组活动时,他们会爆发出惊人的积极性和投入热情,比起一般的课外活动来说,这种以兴趣为引的形式无疑更加受到小学生们的欢迎和喜爱。
从美术兴趣小组的角度来说,这种教师引导、学生自主的形式能够充分发挥出他们的主体能动性,将兴趣和喜好转化为一种学习正能量,去推动学生们对美术课程的深入学习。在美术兴趣小组中,他们能够发挥所长,互相学习,积极沟通,还可以组织一些美术主题活动。比起单纯的美术面授教学来说,兴趣小组更加可以带动小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应当结合美术教材内容,去引导学生探索美术与艺术世界的奥秘,让小学生真正感知到美术课程的魅力所在。
组织美术兴趣小组的目的是培养小学生的艺术素养,积极引导他们去深入了解和感受美术课程,在实施和策划美术兴趣小组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和选择空间。切记不要试图掌控一切,而是要去耐心聆听学生们的所喜所好,给予他们自由选择权力。营造出自主、开放、积极、健康的美术学习环境。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兴趣小组方向,例如,中国画、水彩、艺术作品鉴赏、创意设计、手工制作等多项内容,丰富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从精彩纷呈的美术兴趣小组活动中提升美术知识、绘画技巧和动手能力。
为了让美术兴趣小组发挥出百分百的作用,构建生动有趣的美术学习环境,在设计、安排和组织兴趣小组活动时,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之间开展互动。例如,分享对艺术作品的感受、交流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探讨色彩搭配等,积极带动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兴趣小组活动中来。热烈活跃的气氛和积极有效的互动,可以带动小学生对美术的理解与喜爱,让他们逐渐产生深入了解的兴趣、好奇和探索欲。在进行美术课堂教学时,兴趣小组活动已经为面授课搭建好了基础,学生对美术这门课程的了解更加深入,绘画技巧和审美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教师应当充分发挥美术兴趣小组的优势,借助趣味活动、绘画比赛、创意设计等形式去挖掘学生们的艺术天赋,发挥学生特长,给予他们一个展示自我风采的机会。在日常活动中,还可以督促学生与他人合作,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学会从其他人身上学习到宝贵的经验和方法,从而去提升自身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和绘画技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出美术兴趣小组的有效性,让其贯彻到学生的课余生活和美术学习中去,避免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情况发生。
为了提高小学生的艺术修养,扎实提高美术教学质量,教师可以借助美术兴趣小组来构建良好的艺术交流氛围,打造出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借此契机激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喜爱。良好活跃的气氛能够带动小学生的自主性,再加上由教师精心策划的兴趣小组活动,保证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够收获美术知识、提高美术水平,得到富有深度和高度的交流。
举例说明,在教授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北京的胡同”这课时,为了加强学生对北京胡同的独特风貌的了解,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摄影网站去搜集北京胡同建筑特色的纪录片和摄影作品,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现胡同这种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然后鼓励学生根据观看的影片与图像去概括北京胡同风貌的特点,以此为主题去开展讨论。最后,在美术兴趣小组中,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制作一份北京胡同的画报,由学生自由组队一起完成,教师可以积极给予学生指引和建议,由学生自行设计、绘图、书写、制作,既可以是线条勾勒出来的画面,也可以采用剪贴、拼贴等方式。在引导学生了解北京胡同这种民间艺术的同时,带领他们走进我国传统建筑历史,打造具有文化内涵与艺术气息的兴趣小组氛围,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将传统文化魅力充分展现在学生面前,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素养与审美水平。
当所有小组完成画报制作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进行分享与展示,鼓励学生来讲一讲他们在制作画报过程的心得体会,同时谈一谈对北京胡同建筑特色的理解与观察。美术教师可对每组的画报作品进行点评,鼓励学生,激发他们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并且通过评价与对比分析起到推动和督促学生成长的作用。借助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水平,拓展学生的艺术视野与知识面。
想要提升小学生的艺术涵养和综合素质,需要长时间的熏陶、学习积累、实践,才能达成。例如,艺术鉴赏水平、构图技巧、审美能力都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显著提升的,不仅需要教育者的指导和引领,而且需要良好的学习氛围,以及学生自身的努力。在小学美术教育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当是一种平等、和谐、交互的关系。美术教师作为学生求知路上的灯塔,应当担负起领航员、训导员的职责,积极去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美术知识水平和创作能力,与他们展开一系列互动交流。兴趣小组活动是拉近彼此之间距离的最佳选择,学生在参与活动期间较为轻松愉快,与教师探讨艺术作品等内容时不会有太多压力,借此机会可以推动小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
打个比方,在教授完人美版小学美术“色彩的对比”后,教师可以积极组织班级学生参与到相关主题的兴趣小组活动中来,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色彩的视觉规律,是否能够灵活应用色彩的对比知识。利用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时间开展主题创作活动,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便条,在上面写上不同的颜色名称,例如,丹红、明黄、褐色等,让学生随机抽取一张,根据便签上的颜色去寻找它的对比色,然后创作出一副带有色彩对比的绘画作品。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象,借此机会培养他们的色彩造型能力和感受能力、想象能力。学生可以自由创作、自主发挥,绘画的题材、内容、形式不限,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发挥到最大化。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可以与每个兴趣小组进行交流和互动,询问他们的创作思路与灵感来源,启发学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给予学生自信心。
制作完成后,教师可组织美术兴趣小组作品展览会,采取学生互评机制,学生可轮流欣赏其他同学的主题绘画作品,并且以匿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最喜欢的画作。教师负责创作活动的总结以及作品评价,美术教师需要给予每一幅作品具体评价和正面反馈,从作品色彩搭配、构图、线条、创意、绘画技法等方面进行鉴赏,挖掘学生作品的闪光点,帮助他们提升美术学习积极性,树立学生创作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兴趣是产生学习动力的第一步,特别是对美术这类艺术课程来说,更要注意去调动小学生对课程的主动性,当兴趣和热情转化为学习动力时,美术教育教学的质量会显著提升,学生表现欲和参与度更高,教师上课、指导都能够取得理想的效果。教师可以在准备教案时将整个学期内美术教学大纲提炼出来,列出一些小学生可能感兴趣的元素,例如,剪纸、版画、印刻、造型等兼具实践性和艺术性的内容,以这些为主题去组织美术兴趣小组的活动,让学生提前对这些民间艺术、传统文化产生兴趣和了解,为美术课堂教学进行预热和补充。
例如,在教授人美版小学美术三年级下册“有趣的生肖邮票”这课前,可以围绕“生肖邮票”这个主题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教师首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图片、视频、纪录片,以直观生动的影像资料让学生们了解何为生肖邮票,以及生肖的来源和历史故事,带领班级学生一同鉴赏我国发行的生肖邮票系列。截然不同的设计风格、充满传统文化气息背景以及趣味丰富的生肖造型,为此次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带来了乐趣和教育意义。教师详细介绍生肖邮票的种类、图案设计和内容,以及展示各式各样、风格迥异的生肖邮票作品,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分析、讨论这些具有神韵和充满想象力的邮票设计艺术。教师还可以邀请一些学生来分享最喜欢的生肖邮票设计,并谈一谈理由,营造出活跃热烈的讨论氛围,为后续美术课堂教学奠定了坚实基础。图文并茂、生动直观的多媒体介绍激活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在学生已经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再去制作、设计生肖邮票作品会更加得心应手。其次,学生需要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设计一套生肖邮票,每个学生负责设计和绘制两个生肖动物造型,独立完成设计草稿、勾线、上色、细节的过程,每组的设计应当具有和谐的视觉效果和统一的设计风格。每组学生可以互相沟通、协商、探讨,小组成员一起合作完成设计。最后,由美术教师负责点评与赏析。开放式的生肖邮票设计活动,一方面能够带动全体学生的创作热情,给予他们表达自我创意、挥洒想象力的空间,另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切实感受生肖邮票的魅力与文化底蕴,带领他们打开艺术世界的大门,体验到艺术设计的乐趣。
在组织美术小组活动时,应当趣味性和教育性并重,针对学生设置一些强化训练,线条勾勒、画面构图、色彩搭配要点、创意思维等方面的专项训练计划,加强小学生的美术基础,将在日常美术课堂上没有涉及的、强调的一些技巧性练习放到兴趣小组中来。然后经常鼓励学生将从兴趣小组中获取的绘画技巧和美术特长发挥出来,例如,说班级黑板报、美术作品展览会、教室布置等,给予学生一个展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使他们在参与中树立自信心和成就感,从他人的赞扬、老师的激励中感受到美术学习之路给自己带来的精彩和快乐。
例如,教师可以在小学美术教材的基础上进行绘画功底训练,在美术兴趣小组中分享、引入一些有关美术绘画技巧、基础知识,像是透视、构图、色彩、光影等多方面的绘画基础理论知识,然后带领学生去进行专项练习。另外,除了美术教材中已有的内容之外,教师还可以补充和增添一些课程教学大纲之外的趣味内容,有效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动漫、游戏、创意设计、模型制作、书法、篆刻等其他艺术元素融入兴趣小组活动里,吸引学生的兴趣,把握住他们的喜好和需求,有效推动美术兴趣小组的发展和实践,实现以趣促学,寓教于乐,还能够开拓小学生对美术、艺术领域的认知,提升艺术素养。例如“指环王”“迪士尼”“黑白电影”“星球大战”“传统民间艺术”等主题供学生自由选择,学生可以投票方式选出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主题,教师则会在主题基础上加入一系列美术知识、原理、技能等内容,拓展美术兴趣小组活动的趣味性和知识性。教师在把握学生兴趣点的基础上,应使美术兴趣小组活动更有深度、更加丰富多样,引领学生走近艺术世界的大门,让他们接触到更多不同的美术、设计与艺术领域的知识内容,并开展特定的创作绘画或鉴赏活动。借助多元化、趣味化、知识化的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可以拓展学生的艺术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与艺术素养,挖掘学生的绘画潜能。另外,可定期组织绘画创作比赛,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营造活跃的美术学习氛围,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乐在其中、快乐成长。
为了进一步提高中小美术课程教学质量,激活学生对美术课程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教师与校方应当鼎力配合、支持美术兴趣小组的开展,带领小学生开展有趣、愉快、生动、活跃的兴趣小组活动,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使学生在美术兴趣小组中收获知识、技能与快乐。借助美术兴趣小组的优势,不仅可以拓展小学美术教育的可能性和多样性,而且可以让美术兴趣小组成为学生接触艺术世界、提高审美能力和绘画技能的有效途径,切实贯彻以美育人、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