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继贤
(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城关镇城关中心小学,甘肃天水 741300)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习作能力是反映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种最佳渠道。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群文阅读和习作教学的融合点,明确群文阅读对小学习作教学的意义,通过组织学生广泛而有效地阅读,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在对比、模仿练习中内化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
现阶段,小学习作教学存在教学模式形式单一,读写连接不紧密,学生习作练习水平不高,课堂氛围不好等问题。习作教学形式多样,但是很多教师仍然采用陈旧的习作训练方法,以讲解练习为主不符合学生的习作发展需求,无法吸引学生的习作练习兴趣。为了适应当前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发展,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视频进行习作练习,让学生以视频为习作的素材练习,也可结合互联网开展群文阅读教学,利用群文阅读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自主习作的意识。如果教师在教学时一味强调习作的练习,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以及更多的写作素材来习作练习,学生会因为缺乏积累而导致习作练习困难,从而影响学生的习作自信,阻碍小学习作教学的进程。
日本佐藤学教授在《群书阅读——走向公共性的重建》中首次提出“群文阅读”这一概念,“群文”有聚集整合一组文章的意思。在当前信息化教学背景下,群文阅读也成为“多文本阅读”,是指阅读者借助互联网以及多个媒介,针对一个阅读的主题获取和整合更多的阅读文本和阅读信息,从而实现阅读者个人自我或者社会意义的建构[1]。随着教育改革的发展,“群文阅读”演进为一种特殊的阅读形态,教师通常结合教材以及课外读物开展群文阅读,为学生提供更多同一主题、类型的阅读文本,展开多文本的阅读教学,以此强化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同时扩大学生的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基于群文阅读下的语文教学极大地提升了教学质量,有利于进一步夯实当前“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对学生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基于群文阅读教学开展习作训练,能够将“群文阅读”和“习作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发挥“群文阅读”的最大效益,在循序渐进中培养学生“以读促写”的意识,激发学生习作练习的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得到较大的提升。阅读和写作密不可分,教师在群文阅读基础上要求学生展开习作练习,学生在日常的阅读中会通过习作的表达更加真切感受文章的阅读之美,产生写作记录的想法,达到合理连接阅读和习作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以读促写”的意识。
基于群文阅读教学开展习作训练能够促进写作实践,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培养学生高效阅读和高效习作的良好习惯。群文阅读教学有一定的时间限制,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文本的阅读,能更快地掌握文本的写作规律,把握多篇文章的异同,教师借助群文阅读进行习作训练,可进一步检验学生的阅读效果,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开展习作,内化语文知识,进行高效的模仿习作,提升学生写的能力,构建高效的语文教学课堂。
群文阅读教学重视学生的自主阅读和集体建构,基于群文阅读下开展小学习作教学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自主习作的水平,培养学生自主协作意识和习惯的养成,提升学生的自主能力。教师以群文阅读展开自主教学时,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中心地位,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获得更多习作的素材和习作技巧,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文本展开自主写作,在阅读和写作的自主衔接下,可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语言展开交流和探究,最终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自主习作的发展,提升学生的自主习作的水平,培养学生的语文写作素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2]”《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育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词语”“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将阅读和写作视为一个整体,促进阅读和写作的无缝对接,在阅读中引发学生的思考,开展针对性的习作训练,提升学生品鉴阅读文学资源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兴趣。
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为例,当教师在讲解第三单元《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时,主要让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住宅的建筑过程,从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的精神,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界的兴趣。这篇课文作者运用更多形象的语言来表达具体的事物,帮助读者更加清晰地在脑海中理解蟋蟀住宅的建造过程,教师可围绕这一课的内容展开群文阅读,围绕作者法布尔以及他的“昆虫记”展开文本搜索,让学生根据作者的写作特点展开习作训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将“蟋蟀”当作人来描写的新颖手法,为学生制订习作训练的目标,围绕自己的生活和作者写作风格展开习作,激发学生习作练习的欲望。之后要求学生尝试脱离范文,结合自己学习到的经验,尝试用《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的写作手法来写一篇作文。在学生完成作文的写作之后,教师可以选出比较优秀的几篇来对其进行点评,帮助学生查找自己在写作中的不足之处,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同时,在点评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学习他人的写作手法,来提高与增强自己的写作能力。
仿写训练是小学习作教学中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围绕阅读文本模仿文本中的语言运用技巧、景物描写方法以及句式、结构等,促进阅读知识的迁移,在模仿的基础上实现一定的写作创新,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教师结合群文阅读的教学模式促进读写结合,针对文本中写作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写作模仿,在模仿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习作水平,促进习作教学的高效开展[3]。
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为例,当教师在讲解第一单元《观潮》这篇课文时,教师主要引导学生来感受关于“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通过指导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进一步明白作者所表达的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围绕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教师着重讲解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景物描写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有关景物描写的文章展开群文阅读,针对不同文章中景物描写的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也可以在作文书中查找大量描写景物的文章,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以及写作技巧,为学生讲解在什么情况下需要用到类似的写作手法,帮助学生总结写作经验,带领学生抓住仿写重点。也可以让学生将群文的写作主题进行摘录,收集写作素材,当学生积累了足够多的写作素材时,在日后学生自己进行写作时,就不会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了。但是要注意,教师在引领学生进行群文阅读练习仿写时,主要是通过群文仿写来进行写作总结,增强学生的写作经验,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仿写是吸取其他文章的经验来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加工与修改,并不是一味地照搬照抄。基于此,教师及时组织学生选择自己最欣赏的写景手法进行仿写,描写校园内的景色,在仿写中提升学生的景物描写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景物描写的技巧。
写作共识是在阅读之后形成的写作意见和思路,是实现以读促写的基础。教师基于群文阅读开展小学习作教学,可围绕阅读的文章开展群文探究,在探究中帮助学生明确文本学习的重点,探讨文本中写作的鲜明特点,根据群文探究的内容将其转化为如何写作的问题,推进习作教学的展开。例如,教师可从文本的叙事内容、写作安排、叙事要点、写作技巧、人物描写特点等多个方面展开探究,分析多篇文章中的共性以及个性,更好地从阅读中汲取写作知识,推进习作教学的顺利开展。
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为例,当教师在讲解第六单元《牛和鹅》时,教师从重点的词句入手,分析作者写作中人物心理活动描写的语言特点,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在阅读课文中领悟“尊重事实,不要被固有思想左右”的道理。教师围绕文章中“牛”和“鹅”展开群文阅读,通过大量的文章来增强学生对“牛”“鹅”的了解程度,提高学生的写作常识。同时,在进行群文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不同文章进行对比,通过对比来寻找文章之间写作手法的不同之处,进而总结不同文章的写作经验。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关于牛和鹅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提出多个问题来组织群文探究,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篇课文中的写作特点。例如,“围绕多篇文章阅读,说说你对牛和鹅的特点是什么?”“课文中作者对牛和鹅的态度是什么?”“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手法描写出自己对‘鹅’的心理转变?”等,在带领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时,引导学生达成写作共识,对相同类型文章的写作手法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并围绕文章的写作技巧展开有针对性的习作训练。
随笔训练是一种轻松的习作练习方式,没有文本格式和内容上的限制,主张学生关注生活素材的积累,及时记录自己的所见所感,增强学生对语文写作的热爱[4]。现阶段,小学生语文知识积累不足,语言表达能力有限,面对小学生的写作现状,教师在小学习作教学时从随笔训练出发,围绕群文阅读的文章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启发学生针对文本展开丰富的想象,注重学生随心创作和随感创作,反映学生的真情实感。与此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随笔记录客观地评价,对学生随笔训练的效果及时地反馈,从而加强学生习作练习的自信,推动习作教学的高效开展,培养学生“习作素养”。
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材为例,当教师在讲解第七单元《四季之美》时,教师紧扣“四季”和“美”两个关键词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四季景物的静态美和动态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师围绕这一主题,通过互联网以及相关的途径搜集更多描写“四季之美”的文章,让学生从大量的文章阅读来记录自己对大自然四季之美的感受,及时开展随笔训练。教师以“四季之美”作为随笔训练的主题,让学生根据自己阅读的文章开展习作练习,记录自己眼中所理解四季的美丽,进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在第七单元的教学过程中,每学完一篇课文,教师就可以此基础上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作主题或者写作手法来进行写作,锻炼自己的写作能力。也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及时对学生进行随笔练习。每天的课程结束之后,为学生出一个写作主题,让学生根据主题来查找资料进行写作,并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对学生的文章进行评价与总结,通过日复一日的练习来积累学生的写作经验以及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综上所述,在群文阅读教学背景下,教师要积极主动开展阅读转换到写作的训练,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认识习作的魅力,激发学生习作的欲望,提升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质效。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语文课堂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阅读观察中达成写作共识,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进行习作练习,使学生更加“乐写”“能写”,落实课程改革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